出版時間:1997-12 出版社:醫(yī)學衛(wèi)生出版分社 作者:姜均本 編 頁數(shù):252
Tag標簽:無
前言
斷層影像技術CT、MRI的相繼出現(xiàn),無疑大為促進了診斷和治療水平。斷層影像技術的趨向是薄層掃描、高分辨率成像和多平面顯示。影像診斷的形態(tài)學基礎是斷面解剖學,我國的斷面解剖學起步較晚,結合斷層影像診斷進行研究的更少。本書作者多年來從事斷面解剖學和臨床應用解剖學的研究,特別重視斷面解剖與放射影像學的結合。作者采用薄切片制作顱腦、男女腹盆和妊娠腹盆的軸位、矢位和冠位的連續(xù)切片,從中精選188幅連續(xù)斷層彩照,配以117幅CT、MRI照片制成圖譜,詳加文字說明。本書內(nèi)容涉及層面定位、重要結構的配布和定位以及相關的CI、MRI解剖學要點等,較全面地反映了作者近年來從事斷面解剖學結合影像學研究的主要成果,在二維與三維、宏觀與微觀結合上,為影像診斷提供精確的斷面圖像和較詳?shù)奈淖仲Y料,有助于提高影像診斷的準確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斷面解剖學圖譜,更是影像診斷學和解剖學工作者必備的參考書。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一本大型斷面解剖學專著,其特點是圖像與文字并茂、基礎與臨床并重、二維與三維結合。全書共分:I頭部,包括橫、冠、矢切;II軀干,包括胸、腹、盆的橫、冠、矢切;III妊娠腹盆部橫切三大部分。精選彩色連續(xù)斷面照片188幅,CT、MR圖像117幅,依據(jù)臨床影像方位作詳細的文字注釋,內(nèi)容涉及層面定位、臟器配布、重要結構的定位、定量資料及其臨床影像表現(xiàn)。本書較全面地反映了影像學的近期研究成果,對從事影像診斷和解剖的工作者都是必備的專業(yè)參考書。
書籍目錄
序 前言 1 頭部 1.1 頭部內(nèi)容簡介 1.2 頭部橫切面 1.3 頭部冠狀切面 1.4 頭部矢狀切面 2 軀干 2.1 軀干部內(nèi)容簡介 2.2 軀干橫切面 2.3 軀干冠狀切面 2.4 軀干矢狀切面 3 妊娠腹盆部 3.1 妊娠腹盆部內(nèi)容簡介 3.2 妊娠腹盆部橫切面 英漢對照索引
章節(jié)摘錄
上、下腔靜脈及右肺動脈層面:經(jīng)正中矢狀面右側1mm×10mm所做斷面。胸腔內(nèi)僅在胸骨后和脊柱前有小部分肺組織,大部分為縱隔所占據(jù),其中主要顯示右心房(12)及上、下腔靜脈(5、15)。上縱隔的結構從前向后可見:胸腺緊鄰胸骨柄(2)后面,其后,頭臂靜脈(4)匯合成上腔靜脈,靜脈后上方為頭臂干(1),再后方為氣管(7)。中縱隔內(nèi)顯示心的兩房腔。右心房居前,其前部為固有心房,內(nèi)壁不平,梳狀肌在右心耳(13)內(nèi)呈網(wǎng)狀;后部為腔靜脈竇,內(nèi)壁光滑,上、下方分別有上、下腔靜脈口。左心房(9)居右心房之后,兩者間為房間隔(11)。心底部可見上腔靜脈垂直下行并匯入右心房,右肺動脈(6)緊鄰其后方。奇靜脈(8)位于后縱隔內(nèi),在脊柱前面上行。 腹腔內(nèi)主要顯示肝左葉、胃幽門部(23)和胰。肝斷面內(nèi),肝中間靜脈(14)在后上方第二肝門處匯入下腔靜脈前壁。肝門靜脈左支(17)橫部居后下方臟面橫溝內(nèi)。兩血管連線的前、后方分別為肝左內(nèi)葉(20)和尾狀葉(16)。下腔靜脈在尾狀葉后面、右膈腳(27)前面上行,繼而穿膈經(jīng)胸腔匯入右心房,而肝門靜脈(19)在尾狀葉下方斜行于下腔靜脈前方,尾狀突(18)伸于兩靜脈之間,構成網(wǎng)膜孔的頂。由此可見,經(jīng)下腔靜脈的矢切面可顯示尾狀葉自然形態(tài)和邊界。胰頭(26)在肝下方貼于腹后壁,其上方為肝十二指腸韌帶,內(nèi)有肝門靜脈、肝動脈和膽總管(25);前上方為十二指腸上部(24);前方為胃幽門部;下方是十二指腸水平部(28)。若層面偏左(左圖),則顯示肝左外葉(21)及與胰頭相連的胰頸(29)。肝斷面由前方的左外葉及后方的尾狀葉組成,兩者間以靜脈韌帶裂(22)相隔,該裂近矢狀位,小網(wǎng)膜的肝胃韌帶伸入其內(nèi)。肝左靜脈居左外葉后上方,肝門靜脈的外上、下段靜脈位于斷面的后方和前方。胰頸居胃幽門部后下方,上行的腸系膜上靜脈(30)與脾靜脈于胰頸后方匯合,形成肝門靜脈。腸管仍占據(jù)中、下腹部,主要為小腸(32)及其系膜(33),橫結腸(31)見于肝或胃的前下方,乙狀結腸(34)位于腹腔下份。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