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針療法的臨床應用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周文學 編  頁數(shù):231  字數(shù):418000  

內容概要

浮針療法是一種新的非藥物手段治療疼痛的方法,經過近15年的臨床驗證,證明其對疼痛性疾病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對某些雜病及疑難病治療也有較好的療效。浮針療法在理論上和操作上與傳統(tǒng)的針刺療法有許多不同之處,學習和掌握浮針療法,不僅能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也為臨床提供了一種有效實用的治療方法。
《浮針療法的臨床應用》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浮針療法的概念、浮針針具、浮針進針器、操作方法、疼痛的病理生理、疼痛的診斷和浮針療法的作用機制;第二部分介紹了臨床上常見病的浮針治療和中醫(yī)辨證施治的臨床體會,并且運用了大量臨床圖片予以說明。
《浮針療法的臨床應用》重在臨床應用,可供骨傷科、康復醫(yī)學科、疼痛科、針灸科、中醫(yī)科等多個科室的醫(yī)生和基層工作者閱讀。

書籍目錄

序第一篇 浮針療法的相關知識第一章 浮針療法概論第一節(jié) 浮針、浮針療法定義范圍第二節(jié) 浮針療法的歷史第三節(jié) 浮針針具第四節(jié) 浮針療法的針刺前準備第五節(jié) 浮針療法的針刺方法及異常處理第六節(jié) 浮針療法的治療原則第七節(jié) 浮針療法的適應證第二章 浮針療法的相關基礎第一節(jié) 皮膚的組織學基礎第二節(jié) 慢性軟組織損傷的病因病機基礎第三節(jié) 疼痛的相關基礎第三章 浮針的機制探討第一節(jié) 浮針療法的中醫(yī)原理探討第二節(jié) 浮針療法與循經感傳機制的關系第三節(jié) 浮針療法與神經的節(jié)段性分布的關系第四節(jié) 浮針療法與結締組織的關系第五節(jié) 浮針療法與神經調節(jié)、體液調節(jié)關系第二篇 浮針療法的臨床治療第四章 頭面部疾病第一節(jié) 概述第二節(jié) 頭痛第三節(jié) 眩暈第四節(jié) 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綜合征第五節(jié) 三叉神經痛第六節(jié) 面神經炎第五章 治療肩部傷痛第一節(jié) 概述第二節(jié) 肩關節(jié)周圍炎第三節(jié) 彈響肩第四節(jié) 肩袖損傷第五節(jié) 肱二頭肌腱滑脫第六節(jié) 肱二頭肌腱鞘炎第七節(jié) 岡上肌腱炎第六章 治療肘部傷痛第一節(jié) 概述第二節(jié) 肱骨外上髁炎第三節(jié) 肱骨內上髁炎第四節(jié) 肘關節(jié)扭傷第五節(jié) 尺骨鷹嘴滑囊炎第七章 治療手(腕)部傷痛第一節(jié) 概述第二節(jié) 腕關節(jié)損傷第三節(jié) 下尺橈關節(jié)損傷第四節(jié) 腕管綜合征第五節(jié) 掌指關節(jié)扭傷第六節(jié) 腱鞘囊腫第七節(jié) 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第八節(jié) 屈指肌腱腱鞘炎第八章 治療髖部傷痛第一節(jié) 概述第二節(jié) 梨狀肌綜合征第三節(jié) 臀上皮神經損傷第四節(jié) 臀部肌筋膜痛第五節(jié) 髖部滑囊炎第六節(jié)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第七節(jié) 髖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第八節(jié) 髖部扭挫傷第九章 治療膝部傷痛第一節(jié) 概述第二節(jié) 膝關節(jié)側副韌帶損傷第三節(jié) 脛骨內髁炎第四節(jié) 髕下脂肪墊勞損第五節(jié) 髕骨軟化癥第六節(jié) 脛骨粗隆骨骺炎第七節(jié) 半月板損傷第八節(jié) 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第九節(jié) 膝部滑囊炎第十節(jié) 腘窩囊腫第十一節(jié) 腓腸肌痙攣與損傷第十章 治療足(踝)部傷痛第一節(jié) 概述第二節(jié) 踝關節(jié)扭傷第三節(jié) 踝部腱鞘炎第四節(jié) 足跟痛第五節(jié) 痛風性關節(jié)炎第六節(jié) 跖痛癥第十一章 治療頸項部傷痛第一節(jié) 概述第二節(jié) 落枕第三節(jié) 頸椎病第四節(jié) 肩胛背神經卡壓癥第十二章 治療胸背部傷痛第一節(jié) 概述第二節(jié) 肌筋膜纖維織炎第三節(jié) 肋間神經痛第四節(jié) 肋軟骨炎第五節(jié) 胸部軟組織傷第十三章 治療腰腿部傷痛第一節(jié) 概述第二節(jié) 急性腰扭傷第三節(jié) 慢性腰肌勞損第四節(jié) 第3腰椎橫突綜合征第五節(jié) 棘上韌帶損傷第六節(jié) 腰椎間盤突出癥第七節(jié) 腰椎后關節(jié)紊亂癥第八節(jié) 腰椎管狹窄癥第九節(jié) 腰椎滑脫癥第十四章 治療骶尾部傷痛第一節(jié) 概述第二節(jié) 骶髂關節(jié)痛第三節(jié) 尾痛癥第十五章 治療風濕性骨關節(jié)病第一節(jié) 風濕寒性(肌肉)關節(jié)痛第二節(jié) 風濕性關節(jié)炎第三節(jié) 類風濕關節(jié)炎第四節(jié) 強直性脊柱炎第十六章 治療內科及其他方面疾病第一節(jié) 慢性咳嗽第二節(jié) 頑固性呃逆第三節(jié) 反流性食管炎第四節(jié) 胃痛第五節(jié) 膽道蛔蟲第六節(jié) 中下腹部疼痛第七節(jié) 痛經第八節(jié) 泌尿系結石第九節(jié) 多發(fā)性末梢神經炎第十節(jié) 癌性疼痛第十一節(jié) 骨質疏松癥第十二節(jié) 帶狀皰疹及后遺神經痛主要參考書目常用方劑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篇浮針療法的相關知識  第一章浮針療法概論  浮針療法自1996年發(fā)明并應用于臨床,已過了15年,這十多年的發(fā)展中,我們發(fā)現(xiàn)浮針療法對于許多疾病的治療均具有良好的療效。浮針療法有別于一般的針灸療法、皮膚針療法和皮下針療法,有其獨特的地方。正是這種獨特,才使浮針療法的療效迥異于其他?! 〉谝还?jié)浮針、浮針療法定義范圍  浮針,狹義來說是指用于浮針療法的專有針具,廣義來說就是指浮針療法。  浮針療法(Fu'sSubcutaneousNeedling,F(xiàn)SN)是一種侵入性的物理治療方法,主要運用一次性浮針針具(簡稱浮針,F(xiàn)SNneedle)為治療工具,以局部病癥為基準,在病痛周圍(而不是在病痛局部)進針,針尖對準病灶,針體沿皮下層(主要是皮下疏松結締組織)進行,然后在皮下進行掃散手法。與傳統(tǒng)針刺方法相比,其留針時間長,主要用于治療局部病痛?! 「♂槸煼ㄅc《靈樞·官針》中的浮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浮刺是十二刺之一,是治療因寒邪而肌肉拘急疾病的一種毫針斜針淺刺的針刺方法。而浮針療法針刺時,不像傳統(tǒng)針刺那樣深入肌肉層,而是止于皮下疏松結締組織,操作時要特別注意運針動作,使整個針體宛如浮在肌肉上一樣。如果把皮膚層比作地表,肌肉視為深層地殼,那么皮下疏松結締組織層就像是地下水,浮針操作好比針體漂浮在地下水面上游泳,故取名為浮針療法?! 〉诙?jié)浮針療法的歷史  從浮針療法的概念可以看出,浮針療法脫離了經絡、腧穴、氣血理論,與傳統(tǒng)針灸學有著很大的區(qū)別,但并非與傳統(tǒng)針灸沒有聯(lián)系。浮針療法的形成過程,與傳統(tǒng)針灸學有著深厚淵源。浮針療法并不是獨立形成的,而是以傳統(tǒng)針灸學為基礎發(fā)展而來的,這個過程中凝聚了眾多針灸臨床醫(yī)生和針灸學研究者的心血。以下是浮針療法誕生的一些歷史背景?! ∫?、臨床現(xiàn)象  對以下幾個不能解釋的臨床現(xiàn)象的思考,導致了浮針療法的誕生?! ?.腕踝針療法這種新療法是第二軍醫(yī)大學附屬長海醫(yī)院神經內科張心曙教授于1972年創(chuàng)立的,可用來治療全身各部位的一些常見病癥。張教授把病癥表現(xiàn)的部位歸納在身體兩側的6個縱區(qū)內,在兩側的腕橫紋上2寸和踝關節(jié)上3寸的部位各定6個進針點,以橫膈為界,按區(qū)對應選點,如:橫膈以上的1區(qū)發(fā)現(xiàn)病痛,進針點則選在腕部上2寸處的第1點(上1點),橫膈以下的3區(qū)發(fā)現(xiàn)病痛進針點選在踝部上3寸處的第3點(下3點)。進針時沿皮下淺刺,要求不引起酸、麻、脹、重、痛等感覺。病痛在腕踝關節(jié)以上,針刺針尖向上,病痛在腕踝關節(jié)以下,針刺方向朝下。腕踝針療法對精神科、神經科、內科、骨傷科、眼科、耳鼻喉、口腔科、皮膚科等臨床科室的常見疾病有一定的療效,特別是對疼痛的治療有著較好的療效?! ∨R床實踐中,浮針療法的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腕踝針對四肢遠端的疼痛療效明顯,對遠離腕踝關節(jié)的病癥效果則差。現(xiàn)代解剖和組織胚胎學并不認為腕踝關節(jié)部位的皮下組織結構和其他部位的皮下組織結構有很大的區(qū)別,為什么一定拘泥于腕踝關節(jié)附近呢?針刺其他部位的皮下組織結構是否也可取得佳效呢?這些疑問促使發(fā)明人深入思考,從而發(fā)明了浮針療法?! ?.推拿按摩幾乎所有國家的醫(yī)生都有采用推拿按摩等理療方法的案例,其本質都是通過機械壓力,引起生理學或生物化學的反應以對抗、調控疼痛或其他病癥。有時僅用輕微的重復性動作,如揉法等;有時則采用重力按摩深部組織以至捏壓韌帶、肌腱和肌肉,如一指禪壓法、四指推法、捏法等,將皮膚及皮下組織造成反復移位,以達到松弛肌肉、韌帶的目的。按摩的部位主要在痛點,也可遠離疼痛區(qū)。人們通常用增加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代謝從而達到治療目的來解釋推拿按摩的機制,是不是完全這樣的呢?實際上用自體血注射不能達到推拿的效果,因此,可以認為推拿按摩的機制不會那樣簡單。不管其如何起作用,可以肯定的是,推拿按摩主要作用于表層組織,或者說,表層組織至少在其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中介橋梁作用,是不是可以在表層組織中或表層組織緊密相關的組織中去探尋一種新的療法?  3.拔罐法拔火罐的方法也幾乎從古到今在世界許多國家都流行,并非是哪個國家的專利,我國自古以來就一直采用這種療法,西方一些替代醫(yī)學的著作中也常介紹這種方法,并有干式拔罐法和濕式拔罐法之分。干式拔罐法是單純拔罐,而濕式拔罐法就是在拔罐部位劃破皮膚,通過負壓吸出血液,和我們傳統(tǒng)針灸學中的刺絡拔罐如出一轍。雖然拔罐療法可以歸納到針灸學的范疇中,受傳統(tǒng)針灸理論的指導,但即使沒有針灸傳統(tǒng)理論的指導,拔罐仍不失為一種簡便有效的治療方法。拔罐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物理療法,其作用主要在于負壓吸引牽拉,而其作用途徑也必須通過皮膚、皮下組織等表層組織。因此,可以認為表層組織具有現(xiàn)代醫(yī)學還未完全了解的功能,特別是治療方面的功能?! ×硗?,除針灸、針麻以外,傳統(tǒng)醫(yī)學中的埋線、頭皮針、刺血、刮痧、按摩、拔罐、膏藥、耳針、耳穴貼壓、鼻針、舌針、手針、足療、化膿灸、敲擊和近年興起的小針刀、離子透入、穴位注射,以及西方醫(yī)學的理療、整脊療法等,雖然其治療方法和治病機制各不相同,但是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對人體皮下筋膜等結締組織進行適當?shù)拇碳?,這是上述治療方法對某些疾病有顯著療效的關鍵所在?! 《⒐糯墨I  研究浮針療法是通過對古代文獻的挖掘中獲取營養(yǎng)成長起來的,是對以下傳統(tǒng)針灸理論的繼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皮部理論十二皮部是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映于體表的部位,也是經絡之氣散布之所在?!端貑枴てげ空摗罚骸胺彩浢}者,皮之部也?!逼げ烤佑谌梭w最外層,是機體的衛(wèi)外屏障。浮針療法在臨床實踐中往往運用了皮部的理論。在皮下進針,不深入肌層,進針點在病痛周圍,力專效宏,理所當然?! ?.近治原理近治原理多用于治療體表部位明顯和較局限的癥狀。如鼻病取迎香,口歪取頰車、地倉,胃痛取中腕、梁門等皆屬于近部取穴,在傳統(tǒng)針灸臨床中運用廣泛。如《靈柩·厥病》載:“頭痛??有所擊墮,惡血在于內;若肉傷,痛未已,可則刺,不可遠取也”?!岸Q,取耳前動脈?!薄栋侔Y賦》說:“懸顱、頷厭之中,偏頭痛止”。這都是近治原理的運用。浮針療法是符合這個原理的?! ?.以痛為輸理論《靈樞·經筋》所載十二經筋的各種痹癥,如仲春痹、孟春痹、仲秋痹,等等,其治療原則全部是“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shù),以痛為輸”。由此可知,對于軟組織的感覺異樣,尤其是四肢軀干部的痛證,《內經》選穴以“以痛為腧”為基本治療法則。雖然浮針療法進針點的選擇并非像“以痛為輸”、阿是穴那樣選在病痛局部,而是在痛點周圍,但與它們兩者還是有相似的地方:都以病痛的部位為選擇進針點的根據(jù)?! ?.《內經》刺法浮針療法的最大特點是皮下進針、近部選進針點和留針時間長,這三者在《內經》的刺法中有較為詳細的論述。  皮下進針在《內經》中沒有同樣的表述,但有相當接近的說法。《靈樞·官針》篇中所說的:九刺中的毛刺即類似浮針刺法。毛刺“刺浮痹皮膚”,應用浮淺的刺法,治療淺部的病證?!鹅`樞·官針》篇中所說的十二刺中的直針刺和浮刺屬淺表進針。直針刺是先用夾持手法,把皮膚夾起,然后針身沿皮自夾起處橫針而入,適宜于寒氣較淺、毋需深刺的疾病。浮刺“旁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案 笔菧\的意思,可用于治療因寒邪而肌肉拘急的疾病?!鹅`樞·官針》篇中所說的“五刺”中的半刺,則是刺不到半分,刺的快,出針快,似拔毛狀,主要治療與皮毛相關的疾病?! 〗窟M針在《內經》刺法中有相當多的論述。九刺中的分刺是針刺局部深層肌肉以治療肌肉病痛的方法。十二刺中的恢刺、齊刺、揚刺、短刺、旁針刺等都是在近部進針?;执獭爸贝膛灾?,舉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恢”是用針在拘攣的筋部附近刺入,前后上下的搖動針身,用來治療筋痹證。齊刺適宜于治療寒邪所中受病較深而面積不大的痹證。揚刺是中間刺入一針,周圍刺入四針的一種刺法,適宜于治療寒氣淺而面積較大的痹證。短刺是在局部深刺以治療寒氣入骨的痛證。旁針是正刺一針(刺經)、旁刺一針(刺絡)的方法,適用于病程久遠、經絡同病的痹證。五刺中的豹文刺、關刺、合谷刺等也是近部進針的例子。豹文刺是在病變部位的前后左右針刺出血,治紅腫熱痛等癥。關刺是在四肢關節(jié)部左右并刺,可治療痹證(筋痹)。合谷刺是斜刺入肌肉間,深入后,又退針至皮下,再向左右側斜刺,如雞爪狀,可治療痹證(肌痹)?! ≡凇秲冉洝分校瑢τ谝话慵膊〉闹委?,較少提及留針,而在介紹十二刺的報刺時,強調了留針。對于游走不定的病痛,針刺后采用留針法,并以左手按壓尋找痛處,然后出針再行針刺。現(xiàn)代針灸臨床上常見留針,特別是在治療疼痛(痹證)病證時,強調留針,這顯然是有著深刻的意義?! ∪F(xiàn)代科學研究  現(xiàn)代關于針刺和經絡研究的一些成果是發(fā)現(xiàn)浮針療法的推動力量。  董宏偉等選擇100Hz的電刺激頻率,以輻射熱甩尾潛伏期為觀察目標,隔日一次在大鼠相當于“足三里”、“三陰交”的部位給予皮電刺激(在皮膚表面安放正負一對電極,而不進行針刺)或電針刺激,共計進行5次。發(fā)現(xiàn)100Hz經皮電刺激與電針刺激相比,鎮(zhèn)痛效果較強,而且連續(xù)多天刺激不易產生耐受?! ‰娽樧饔秒m然可達深部組織,但其作用不很明顯,而在皮膚表面的電刺激就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可以設想,在取得療效的過程中,皮膚或其他表層組織一定起了作用,那么,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刺激皮膚或其下層取得療效呢?尤其是疏松結締組織,含水量相對大,電阻小,按照物理學原則,電壓相等的情況下,電阻小的線路電流量大。因此,經皮電刺激所以起作用,疏松結締組織起主要作用的可能性最大?! ∮袑嶒炞C明,經絡沒有獨特的物質基礎。余安勝等用體視顯微鏡(2~25倍)觀察足三里新鮮標本層次和斷面結構及ABS鑄型、淋巴灌注標本,發(fā)現(xiàn)足三里穴與非穴位的巨微結構觀察無顯著差異,均未發(fā)現(xiàn)除神經、血管、淋巴、筋膜、肌腱、肌肉等組織外的特殊結構,因而認為穴位不止由一種組織結構而成,而是由多種組織共同構成的一個多層次的空間結構。這就是說,基本上排除了經絡是一種現(xiàn)代醫(yī)學還沒有發(fā)現(xiàn)的獨立的組織結構的觀點。但神經、血管、淋巴、筋膜、肌腱、肌肉這些組織結構中哪一個起主導作用還未明確。  史學義等通過實驗進一步認為:“皮膚、皮下結締組織是穴位普遍的形態(tài)學基礎,而不同穴位的組織結構成分及其數(shù)量的差異、相互組合方式的不同及與其鄰近組織結構進而與整個機體的結構功能聯(lián)系的不同決定不同穴位的特殊性?!标悹栬さ扔?具成人尸體及1具小腿標本,留針于局部再解剖。結果,自風池至足竅陰25個穴位中,與骨膜、骨間膜相關者18個,余與筋膜、神經鞘膜、關節(jié)囊相關。用小腿標本7具,在骨間膜近腓骨緣處用PIXE作線性掃描,發(fā)現(xiàn)穴位區(qū)鈣元素濃度比經絡線上非穴位區(qū)高4倍以上。黨瑞山等為探討經絡穴位與結締組織結構的關系,在3具成人尸體上留針于穴位局部后再解剖觀察了手太陰肺經全部穴位與相關結締組織結構的關系。結果顯示,11個肺經穴位中,與骨膜相關者9個,與神經鞘膜和動脈壁相關者各1個,通過X線、CT觀察驗證了尸體解剖觀察結果。這一結果為進一步探討經絡與結締組織的關系和經絡的物質基礎提供了形態(tài)學依據(jù)?! 》偃A等關于腕踝針的動物實驗結果表明在皮下埋針能夠提高痛閾,而且,該實驗并沒有完全遵照腕踝針的分區(qū)選點法,實際上就是浮針療法的雛形,但結果卻相當令人滿意。實驗方法:有關器具高溫高壓消毒后,截取一段長7mm的32號毫針針尖部分,套入7號注射針內,局部消毒,依臨床穿刺埋線法,將毫針埋于大鼠后肢小腿下1/5的皮膚下。需做到在皮膚被乙醇浸濕的情況下,毫針若隱若現(xiàn),否則說明毫針可能太深。毫針針尖向下直對第2、3掌趾關節(jié)處,用微電腦輻射熱測痛儀檢測大鼠單側后肢第2、3掌趾關節(jié)足背局部的痛閾。結果發(fā)現(xiàn)針刺后48小時痛閾值與針刺前、針刺后即刻都有顯著性差異,P<0.001。本實驗證明了皮下埋藏刺激物能提高痛閾,而且進針點的選擇不一定要按照傳統(tǒng)的腕踝針療法。這個簡單的實驗證實了發(fā)明人以前的許多想法和假說,對浮針療法的發(fā)明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谌?jié)浮針針具  符仲華針對臨床、文獻、科研3個方面的現(xiàn)象或者說是疑點,在1996年6月在廣東增城的第一軍醫(yī)大學門診部,第一次試用浮針療法。治療的是一位網(wǎng)球肘患者,進針以后再次按壓病痛局部,壓痛不翼而飛,比預想的療效還要好。剛開始采用浮針療法時,使用的是傳統(tǒng)針灸針具——毫針。用“毫針”作為浮針療法的工具,在治療部位較小、病痛較輕的疾病時效果快捷,療效也比較確切,但下列的一些因素促使了符仲華改變針具:①在病變部位大或深時,用毫針做工具的浮針療法效果不明顯,常常需要多個毫針,甚至多針效也不彰。②因為浮針療法需要長時間留針,由金屬制成的毫針留置于體內常常會因為移動等因素造成疼痛,或刺破血管等組織。③金屬針留在體內,會在患者心理上造成強大負擔,總擔心有一定危險。這種心理對疾病的恢復是個負面因素,特別是對那些與心理因素關系較為密切的疾病,如惡性腫瘤、胃潰瘍、肝炎等。④浮針療法的療效與針具的粗細有密切關系,用粗毫針比細毫針的療效好。用細毫針無效的病例改用粗毫針后常會收意外的良效。但是,粗毫針留針時間長,更加容易引起醫(yī)源性疼痛,對患者的心理影響也更大。⑤用毫針作為浮針療法的器具時,很多患者擔心把金屬毫針留在體內,自己在家無法處理。因此,患者寧可浪費時間,也要等候醫(yī)生取針。這樣,既耗費了醫(yī)生的時間,也不利于科室空間的利用?! ∮捎谏鲜龅母鞣N情況促使符仲華改進浮針針具,經過近半年時間反復試驗研究,他發(fā)明了現(xiàn)在的浮針:主要結構為軟套管和套于其中的不銹鋼針芯。新的浮針兼顧兩種特性:其一是有一定的硬度,能夠迅速穿透皮膚,能夠人為控制其行進方向和速度;其二則是有較好的柔軟度,能夠在體內較長時間留置而不致引起異物感,而且價格也不高?! 「♂樶樉咴?997年12月12日同時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和國家發(fā)明專利,1998年7月8日公開,1999年5月12日正式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ZL97246125.6。2002年8月7日獲國家發(fā)明專利,專利號:ZL97114318.8。2008年10月29日發(fā)明帶卡口的新型浮針,2009年7月29日獲得新型專利,專利號:ZL200820159858.2。雖然浮針療法的工具是從毫針發(fā)展而來,但在臨床上,應用浮針比用毫針具有更多的適應證,新型浮針既有更好的即刻療效,也有更好的遠期療效。因此,我們主要介紹浮針的構造如下?! 「♂樖菑褪浇Y構(圖11),由以下3個部分組成?! ♂樞居刹讳P鋼制成。該部分能使浮針具有足夠的剛性可以快速進入人體。外面包有軟套管。針尖呈斜坡形(圖12)。  軟套管及針座是浮針的主要結構,在治療中起關鍵作用。軟套管將針芯包裹其中,該部分具有足夠的柔軟度,以利于長時間留針。針座是浮針的附屬結構,借此可以固定留置于體內的軟套管(圖13)?! ”Wo套管為保護針芯和軟套管不與他物碰撞產生磨損,有利于無菌狀態(tài)的保持(圖14)?! 〉谒墓?jié)浮針療法的針刺前準備  一、選擇針具  在選擇針具時,應根據(jù)患者的性別、年齡、形體、體質、病位深淺、治療具體位置、病變性質,來選擇長短、粗細適宜的針具。正如《靈樞·官針》篇中說:“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也。”如男性、體壯、形胖,且病變部位較深者,可選用稍長、稍粗的浮針;反之,若女性、體弱、形瘦,而病變部位較淺者,就應選用較短、較細的針具。至于根據(jù)治療的具體位置和病變性質選針時,一般皮薄肉少之處,病變較為輕淺者,如肌纖維織炎,可選用較短、較細的浮針;皮厚肉多之處,病變復雜難治的,如椎間盤突出癥等,宜選用較長、較粗的浮針?! ≡谂R床使用中也常常會遇上有些部位不便埋針,甚至不便進針,有時候還有出血的危險(比如顏面部、四肢小關節(jié)),因此為了方便治療,常使用5~7號肌內注射針頭代替浮針針具?! 《?、選擇體位  浮針療法留針時間雖然長,但留針時可以活動,所以對體位的要求不像傳統(tǒng)針灸療法那樣嚴格。但也要注意體位的選擇,如體位選擇不當,在施術過程中患者精神緊張,則給醫(yī)生進針、行針帶來不便,會給患者造成痛苦?! 「♂槸煼ㄏ鄬鹘y(tǒng)毫針,針體粗大很多,如果進針速度慢,穿透皮膚時會產生疼痛,反之速度越快,痛苦越小。在臨床工作中可發(fā)現(xiàn),施術者用屈伸腕關節(jié)的方法,可達到較快的速度。所以在選擇體位時,一定要有利屈腕關節(jié),也就是“順手”。初學者在進針前比劃試驗,看是否順手,以調整患者的體位或臥姿方向(圖15,圖16)。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浮針療法的臨床應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初步閱讀 內容不錯 送貨速度快 不錯
  •   想了解浮針,買來看看翻了翻感覺還可以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