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單輝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01出版) 作者:單輝祖 頁數(shù):243
內(nèi)容概要
《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材料力學2(第3版)》屬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本教材仍保持第2版模塊式的特點,由《材料力學Ⅰ》與《材料力學Ⅱ》兩部分組成。《材料力學Ⅰ》包括材料力學的基本部分,涉及桿件變形的基本形式與組合形式,涵蓋強度、剛度與穩(wěn)定性問題。《材料力學Ⅱ》包括材料力學的加深與擴展部分?! 睹嫦?1世紀課程教材·材料力學2(第3版)》為《材料力學Ⅱ》,包括彎曲問題進一步研究、能量法、靜不定問題分析、動載荷、疲勞、應力分析的實驗方法、桿與桿系分析的計算機方法與考慮材料塑性的強度計算等八章。各章均附有復習題與習題,對于部分難題,給出了求解提示或解法要點?! ”窘滩木哂畜w系合理、論述嚴謹、文字精煉、層次分明、重視基礎與應用、重視學生能力培養(yǎng)、專業(yè)面向寬與教學適用性強等特點,而且,在選材與論述上,特別注意與近代力學的發(fā)展相適應?! 睹嫦?1世紀課程教材·材料力學2(第3版)》可作為高等工科學校多學時類材料力學教材,也可供大專院校、職工大學、成人高校以及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紤]到便于教學,特為使用本教材的任課教師,配套提供《材料力學課堂講授電子教案與習題解答》,此外,以《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材料力學2(第3版)》為主教材的相關教學資源,還有《材料力學問題、例題與分析方法》、《材料力學學習指導書》、《材料力學網(wǎng)上作業(yè)系統(tǒng)》與《材料力學網(wǎng)絡課程》等,以上教學資源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書籍目錄
第十二章 彎曲問題進一步研究 §12—1 非對稱彎曲正應力 §12—2 薄壁截面梁的彎曲切應力 §12—3 截面剪心 *§12—4 復合梁與夾層梁 *§12—5 曲梁 復習題 習題第十三章 能量法 §13—1 外力功、應變能與克拉比隆定理 §13—2 互等定理 §13—3 卡氏定理 §13—4 變形體虛功原理 §13—5 單位載荷法 *§13—6 圖形互乘法 *§13—7 剪力對梁位移的影響 *§13—8 確定壓桿臨界載荷的能量法 復習題 習題第十四章 靜不定問題分析 §14—1 引言 §14—2 用力法分析靜不定問題 §14—3 對稱與反對稱靜不定問題分析 §14—4 靜不定剛架空間受力分析 *§14—5 連續(xù)梁與三彎矩方程 復習題 習題第十五章 動載荷 §15—1 引言 §15—2 慣性力問題 §15—3 沖擊應力分析 *§15—4 振動應力分析 復習題 習題第十六章 疲勞 §16—1 引言 §16—2 循環(huán)應力的描述與類型 §16—3 S-Ⅳ曲線與材料的疲勞極限 §16—4 影響構件疲勞極限的主要因素 §16—5 對稱循環(huán)應力下的疲勞強度計算 *§16—6 非對稱與彎扭組合循環(huán)應力下的疲勞強度計算 *§16—7 變幅循環(huán)應力與累積損傷理論概念 *§16—8 應力強度應子與斷裂韌度概念 *§16—9 裂紋擴展與構件疲勞壽命估算簡介 復習題 習題第十七章 應力分析的實驗方法 §17—1 引言 §17—2 電測法的基本原理 §17—3 電阻應變儀 §17—4 應變測量與應力計算 §17—5 光彈性儀與偏振光場 §17—6 光彈性法的基本原理 §17—7 應力光圖的觀測與邊界應力計算 *§17—8 切應力差法與計算機輔助光彈性法簡介 復習題 習題*第十八章 桿與桿系分析的計算機方法 §18—1 位移法概念 §18—2 剛度矩陣與等效節(jié)點載荷概念 §18—3 剛架單元的特性分析 §18—4 梁與桁架單元的特性分析 §18—5 桿與桿系的計算機分析 復習題 習題 計算機作業(yè)*第十九章 考慮材料塑性的強度計算 §19—1 軸向拉壓靜不定問題的極限載荷 §19—2 圓軸的極限扭矩 §19—3 梁的極限彎矩 §19—4 梁的極限載荷 復習題 習題參考文獻習題答案索引SynopsisContents作者簡介
編輯推薦
《材料力學(Ⅱ第3版)》由單輝祖編著,仍保持模塊式教材體系,仍由《材料力學Ⅰ》與《材料力學Ⅱ》兩部分組成。 在這次修訂中,對部分教學內(nèi)容與體系稍作調整。例如,為與理論力學的教學進度相協(xié)調,將原來分散在各章的動載荷問題集中成一章,并放置在《材料力學Ⅱ》中。又如,為適應眾多任課教師的教學習慣,組合變形也獨立成章。在這次修訂中,對全書文字表述(包括插圖)進行了進一步修改與潤色,使論述更嚴謹,文字更精煉流暢,層次更分明。在這次修訂中,還增加了大量的例題與帶有詳細提示或解法要點的習題,同時,進一步加強了解題思路分析與結果討論。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