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07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楊樹達著 頁數(shù):470 字數(shù):299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詞詮》是集釋古代漢語的重要著作,之所以言其重要,是因為它代表了應用現(xiàn)代語法學并給合傳統(tǒng)訓詁學研究解釋虛詞的開拓性實踐。作者在語法學初興之時,寫就《高等國文法》,中有論述虛詞部分,因文法書的性質,不能盡言作者虛詞研究心得,所以,另辟新章,寫成專論虛詞的著作。作者的虛詞概念,不單包括通常無實在意義的虛詞,也包括有一些實在意義的代詞和副詞,這是別有眼光的。全書收錄3472個虛字,按照注音字母排序,每字下先分別詞類,再續(xù)以解釋,再舉出例證。此書最突出的特點是既有意義訓釋,更強調虛詞在語句結構中的功用描寫,這是過往從訓詁學出發(fā)單純解釋意義所未曾有的,是一進步。
作者簡介
楊樹達 (1885.6.1-1956.2.14),漢語語言文字學家。湖南長沙人。字遇夫,號積微,晚更號耐林翁。1898年入長沙時務學堂,1900年入求實書院。1905年赴日留學,肄業(yè)于京都第三高等學校。1911年回國,曾任湖南圖書編譯局編譯員,湖南第四師范學校、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教員。1920年起入教育部國語統(tǒng)一籌備會任辭典編輯兼北京政法專門學校教授,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后改名為北京師范大學)國文系教授兼教育部主編審員,清華學校大學部國文系、歷史系教授。1937年應聘任湖南大學中文系主任、文學院院長。1945年參與發(fā)起組織九三學社。1947年被聘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是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學術委員、全國政協(xié)第二屆委員。畢生從事漢語語法和文字學研究和教學。長于金石、甲骨和古文字訓詁、音韻及漢語語法、修辭等。30年代發(fā)現(xiàn)形聲字聲類有假借現(xiàn)象,并收集到聲聯(lián)義的例證數(shù)百條。1942年獲教育部二等學術獎,1947年獲教育部古文字學研究二等獎。著有《漢書補注補正》、《論語疏證》、《詞詮》、《馬氏文通刊誤》、《中國修辭學》、《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等20余種;撰有《形聲字聲中有義略證》、《說中國語文之分化》等論文百余篇。
書籍目錄
卷一 薄 臘 暴 本 旁 彼 俾 比 必 * 別 便 偏 不 叵 頗 丕 披陂波 偏 頻 莫 末 每 某 曼 彌 靡 蔑 廖繆 非 匪 否 凡 反 泛 方 夫 甫 復 弗 伏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部首目錄
編輯推薦
現(xiàn)代語法名著《詞詮》作為我國第一部具有系統(tǒng)語法體系的虛詞研究著作,在學術界產生過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此書擘劃了漢語虛詞研究的嶄新天地,對后來漢語虛詞的研究和辭書編纂影響至巨。本文對其在詞語收列與詮釋等方面的特色與得失作了全面的分析,以期對當今的語文性詞典,尤其是漢語虛詞詞典的編纂提供某種借鑒和啟示。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