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5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作者:史蒂芬·亞特本(Stephen Arterbum) 頁數:259 譯者:劉穎
Tag標簽:無
前言
我們是否愛得太深,是否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沒有人懷疑酒精和毒品會導致上癮。那么,浪漫、毀滅性的兩性關系以及性,會使人上癮嗎?它們是否也和烈酒或可卡因一樣,暗藏著致命的誘惑呢?如果真是這樣,我們能否像戒酒或者戒毒一樣,把這種“毒癮”也戒掉呢?近幾年里,有關學者、研究人員和醫(yī)生一直在努力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那些在性、浪漫及兩性關系的其他方面受到強迫行為困擾的人,更是不斷地抗爭。已經有很多言論指出:對性的上癮,對情愛的沉溺,以及對毀滅性的兩性關系的依賴,會驅使人們放棄自己天性中健康、正常的一面,轉而迎合其他人不健康的情感需求。要聞中條充斥著牧師、政客之類知名人士的花邊新聞,他們因為某些令人震驚、不可理喻的行為,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究竟怎么了?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些事?要發(fā)現(xiàn)真相并非易事。如果不明實情便先入為主,會使我們的研究出現(xiàn)偏頗——特別是在諸如性之類人人都自認為是專家的領域。在錯誤的方向去探究問題,將使我們得出錯誤的答案。憑借昔日的教科書既看不透今天這個性欲泛濫的社會,更看不透性解放年代以后出生的一代人的行為特征。
內容概要
成千上萬的人或身陷情網不能自拔,或追求婚外性關系,痛苦不堪,甚至自殘輕生。 本書作者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分析了三種典型的“情愛上癮癥”(對浪漫的沉溺、對毀滅性兩性關系的依賴,對性的上癮),并細致客觀地講述它們的發(fā)展過程、循環(huán)模式、形成原因及病理根源,指出走向康復之路的方法和十二個步驟。 本書能夠幫助讀者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保護自己,免受錯誤觀念的傷害。
作者簡介
史蒂芬·亞特本
美國新生命機構的創(chuàng)始人,在全美范圍內提供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和治療,并開辦專題廣播節(jié)目。
他也是一位暢銷書作者,已經出版四五十本書,銷售超過400萬冊,并獲得多項寫作獎。
他同時是一位全美知名的演說家。
《紐約時報》、《今日美國》、《讀者文摘》等都報道過他的事跡。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瑪麗莎的故事第二章 迷失在浪漫中第三章 迷失在兩性關系中第四章 迷失在性之中第五章 “對人的毒癮”之根源第六章 為何無法自拔第七章 與“癮”共舞第八章 康復之路:走出幽谷第九章 健康之愛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犧牲,還是索?。繄髷偵蠑[放著各種各樣的雜志中,這些雜志中很少會有文章鼓勵奉獻和犧牲。但是,缺少奉獻精神,兩性關系就無法成長。不幸的是,絕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了要求配偶奉獻,而不是犧牲自己。我認識的一對夫婦婚前從未有過性行為,他們都期待著美好的性關系,但決定要把它留到結婚以后,作為一份珍貴的禮物送給對方。然而,結婚以后卻發(fā)現(xiàn),性生活對妻子來說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從心理上,她都不能享受到性生活的快樂。在結婚的頭三年里,他們在一起過性生活的次數還不到十次。然而,這位丈夫從未到別的女人那里尋求性滿足。為了妻子,他犧牲自己的欲望和需要。后來,妻子的問題得到解決,她可以享受性生活了,但她永遠不會忘記丈夫的忍耐和犧牲。這件事可以成為很多伴侶分手的原因,但對于這對夫婦而言,卻成為愛的紐帶。順境中要彼此相愛很容易,患難中卻能體現(xiàn)真情,試煉、苦難與犧牲是測試真愛的試金石,能鑄造我們的品格。犧牲與奉獻能升華關系,實際上,我們越是不求自己的益處,關系成長的潛力就越大。饒恕,還是怨恨?饒恕是一份珍貴的禮物,它能在兩個人之間創(chuàng)造奇跡。如果我們樂意饒恕,忘卻過去的傷害與失望,我們的關系就可以得到愛的滋潤,充滿生命力。拒絕饒恕就好比隨身攜帶一個口袋,里面裝滿過去的傷害和痛苦。每當有人犯了錯誤,你就打開口袋,把它們丟進去,然后永遠隨身帶著。隨著歲月流逝,這個口袋越裝越多,越變越大。最后,它變得如此龐大、笨重,你再也無法背著它走下去,你的婚姻被這個包袱壓垮了。這時,你和伴侶一致認為包袱實在太沉重了,日子沒有辦法再過下去。所以,你只好開始新的狩獵,另找一個可依賴的人,期望這個人的包袱小一點。在健康的兩性關系中沒有這種包袱。兩個人出于愛能夠接納彼此過去的傷害與失望,然后在饒恕的火焰里,把它們都化為灰燼。有什么禮物能夠比饒恕更好呢?把過去的錯誤一筆勾銷,斬斷怨恨的鎖鏈,這是一份多么奇妙的禮物?。〉?,太多的時候,你沒有沒有讓對方從束縛中走出來,卻在不斷地數算對方的過錯。你拿出大口袋,把里面的垃圾都倒在桌子上,然后細細地品嘗,全神貫注于過去的痛苦和問題。心懷怨恨,就好像不停地要求某個人償還其根本沒法償還的債務。過去的錯誤已經犯下了,不可能撤銷,它們帶來的影響往往也無法逆轉。對付它們的唯一辦法就是饒恕。尋求上帝的憐憫和恩典,能使你丟掉自己的包袱,和人們一同分享上帝的愛。如果你不計算別人的過失,把他們從過去的牢獄里釋放出來,你就是給了對方成長、改變的機會,也給你們的關系留出一片自由的發(fā)展空間。安全,還是恐懼?當今這個世界,人們普遍缺乏安全感。很多人在童年時生活在動蕩的家庭里,因此渴望成家后能夠安安穩(wěn)穩(wěn)地過日子。他們希望偎依在另一個人的懷抱里,找到安全的港灣,能夠遮風擋雨。出于上述原因,很多人生活在恐懼之中。我們害怕遭到拋棄,害怕被桎梏,害怕達不到標準。為了滿足對安全感的需要,許多人更加投入地依靠那個侵害、虐待自己的人。不少人頑強地忍受駭人聽聞的虐待,因為他們害怕遭到拋棄。《約翰一書》說:“愛里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一旦我們在婚姻中不再索取,而是滿足對方的需要,就會發(fā)現(xiàn)婚姻的狀況完全不同。關注對方的需要,而非自己的需求,言行一致,驅逐對方心中的疑云,信守承諾,安撫對方焦慮的心……總之,我們可以成為無私的人,能夠舍己愛人——這種愛能夠驅逐懼怕,帶來真實的安全感。
編輯推薦
《當你愛得太深時:給那些因情愛傷心的人》:你有沒有對某個異,陛刻骨銘心,魂牽夢繞?你有沒有因情愛悲痛欲絕,甚至自殘輕生?你有沒有陷入婚外關系的網羅,給家庭帶來傷害? 此書獻給無數苦苦尋求真愛的人,它能擦干你的眼淚,撫平你的創(chuàng)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