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8-02-01 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 作者:韓林德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境生象外
――華夏審美與藝術特征考察
我讀過本書部分章節(jié)
深感持論平實而嚴謹,
言必有據(jù)。
其中強調提出“意境”與“意象”的區(qū)分
通過“律歷融通”等論點,
全面闡釋了華夏藝術
各部類的音樂性特征,
具體論證了以陰陽五行為本體,
以時間性與生命交會為實質的
華夏美學精神,
發(fā)前人所未發(fā),
是一本有心得有新見的好書。
――一李澤厚
國內不乏完備周到的中國古典美學思想史。
本書作者立意不同,
突出“意境”這一核心范疇,
深入探索其來源與演變,
將它歸結于中華民族獨特的
宇宙意識――從易學、氣論、陰陽五行說
到儒道釋傳統(tǒng)。
進行抽絲剝繭的論說,
根基扎實,
凸現(xiàn)了中外審美特征的差異,
自成一家之言。
――趙一凡
書籍目錄
目錄
引 言
第一章 華夏美學的主要范疇、命題和論說
(一) 言志與緣情說
1 詩言志說
2 詩緣情說
3 言志說與緣情說的貫通
(二) 比興說
1 有稱運用該手法創(chuàng)作之詩必具美刺諷渝特征者
2 有稱比興為融情意和物象于一體以創(chuàng)造藝術意象
的藝術構思方式者
3 有稱比興為運用該手法創(chuàng)作詩歌而有回味無盡審
美效果者
(三) 言(象)意論
(四)情理論
1 情理論的發(fā)展脈絡
2 情理論的基本特點
(1)重情
(2)強調“情理交至’
(五) 形神論
1 繪畫美學領域中的形神論
(1)重傳神,而不否棄形似
(2)重傳神(氣韻),不求形似
(3)神似與形似并重
2 詩文美學領域中的形神論
(六) 虛實論
1 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中的虛實轉化問題
(1)廣以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
(2)“虛而為實,是在筆墨有無間
2 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中的虛實相生問題
(1)以實帶虛
(2)以虛明實
3 審美和藝術活動中的主體心態(tài)虛靜問題
(七) 氣韻生論
1 氣韻概念的孕育和產生
2 謝赫“氣韻生動”命題在美學史上的價值
3 謝赫之后,氣韻概念的運用和發(fā)展
(1)魏晉南北朝之后,氣韻之有無,成為衡量藝術品
成功與否的尺度與準繩
(2)謝赫之后,繪畫美學家對氣韻范疇的闡述和發(fā)
揮
(八) 意象說
(九) 意境論
1 意境論與中國古代道、玄、釋哲學思想
2 由唐至明清之際,詩畫等門類藝術中有關意與
境、思與境、情與景關系的討論
3 明清時期意境范疇的出現(xiàn)和運用
(十) 境界論
(十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說
(十二)逸、神、妙、能四品說
1 妙
2 神
3 逸
第二章 華夏美學特征
(一)強調美與善統(tǒng)一
(二)強調情與理統(tǒng)一
(三)強調人與自然統(tǒng)一
(四)強調無限與有限統(tǒng)一,但偏重于無限
(五)肯定認知與直覺統(tǒng)一,但偏重于直覺
(六)推崇仰觀俯察、遠望近察的“流觀”觀照方式
第三章 支撐華夏美學殿堂的三塊思想史基石
(一)《周易》與華夏美學
1 《易》理與華夏美學
(1)《周易》圜(圓)道觀念對中國藝術的影響
(2)《易傳》陽剛陰柔說對中國古典美學的影響
2 《易》象與華夏美學
(1)“靜中有動”的卦象與中國藝術創(chuàng)作(欣賞)
(2)《易》象與象征
(3)《周易》與“對”
3 《易》數(shù)與華夏美學
(1)蓍占所涉具體數(shù)字與中國藝術
(2)“圣人作《易》”所涉奇偶相參律與中國藝術
(二)元氣論與華夏美學
1 氣(元氣)論大要
(1)氣(元氣)論發(fā)展脈絡
(2)氣(元氣)概念內涵試探
2 置立在元氣論基石上的華夏美學
(1)“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是也”――華夏美學
對宇宙生命的禮贊
(2)“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華夏美學
對超形跡的宇宙本體的追求
(3)“實處之妙,皆因虛處而生?!报D―華夏美學
崇尚“空靈”的審美取向
(4)“境生于象外”――意境產生自意象又超越于
意象,是一幅無限的宇宙生命圖景、一曲永恒
的宇宙生命交響曲
(三) 陰陽五行說與華夏美學
1 陰陽五行說的形成及其理論特色
(1)陰陽說
(2)五行說
(3)陰陽五行說
2 陰陽五行說促成華夏美學別開生面
(1)宇宙化的音樂是華夏藝術的核心和靈魂
(2)繪畫作為空間藝術所表現(xiàn)出的時間流動性
(3)華夏諸門類藝術所表現(xiàn)出的時空意識
第四章 建構華夏美學框架的三大學術流派
(一)儒家仁學與美學
1 在藝術美領域,充分肯定審美和藝術所具協(xié)調個
體與社會關系的價值
2 在人格美領域,肯定個體人格的獨立性,強調人
全面發(fā)展的社會意義
3 在自然美領域,主“比德”說
(二)道家道論與美學
1 道論由哲學通向美學
2 絕對精神自由的追求與審美心境的確立
3 建立在道論基礎上的自然―人生―藝術觀
(1)“自然”(自然之道)的思想
(2)“氣”、“一”(本根之道)的觀念
(3)“大美”之論
(4)“言”與“意”、“跡”與“所以跡”之辨
(三)禪宗心學與美學
1 禪宗是印度佛教哲學與中國傳統(tǒng)思想(儒道)相
融合一又有所創(chuàng)新的產物
2 禪 宗美學
(1)作為禪宗世界觀基石和解脫論核心的
“心”――“真如佛性”論對華夏美學的影響
(2)作為禪宗宗教實踐論的“頓悟”說對華夏美
學的啟迪
(3)禪宗有關理想境界的涅?說給華夏美學的提
示和啟發(fā)
(四)儒道釋(禪)三家美學粗略對比
后記
出版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