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起落葉好過冬

出版時間:2006-10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林達  頁數(shù):468  字數(shù):30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分成五輯:第一輯是美國的歷史故事;第二輯是有關法制國家立法規(guī)則的故事;第三輯是就一些具體的案例來講述有關司法過程的故事;第四輯主要通過修道士、苦修院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故事訴說“不寬容”的惡果;第五輯是作者關于讀書和見聞的隨想。五輯文章的故事性都很強,不僅情節(jié)跌宕起伏,內(nèi)涵亦復深厚,讀者于輕松的閱讀中不難感覺到思想的力量。

作者簡介

林達為兩名作者合用的筆名(本名均不詳)。他們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現(xiàn)居美國。作品有“近距離看美國”系列。譯著有《漢那娜的手提箱》等。

書籍目錄

第一輯  阿靈頓和羅伯特·李將軍  林肯總統(tǒng)和李將軍  一個從軍事學院走出來的政治家  百年之痛——訪維克斯堡之一  不要丟失的記憶——訪維克斯堡之二  普利策:一百年前的故事  林奇堡:私刑的發(fā)源地  遲到四十年的道歉  早春的門羅  國會大廈里的游魂第二輯  當黑杖被關在大門外的時候  阿米緒的故事  戰(zhàn)爭、和平、和平主義  一個歷史學家和他的小鎮(zhèn)  華盛頓總統(tǒng)就職典禮的制服和杰弗遜的手提電腦  各有一番風景  血無價,亡羊補牢時未晚  從反歧視走向爭取平等  橘黃色的校車來了——為教育平等作的艱辛努力  九十老太的長征  九十老太的被捕第三輯  兩千年前那個叫西塞羅的老頭兒  四兩如何撥千斤  陪審團已經(jīng)作出了判決  火中的星條旗  非法之法不是法  一百年的歷史和燃燒的十字架  星期日早晨的謀殺案  泰利攔截:警察的權力  行使國家征用權的條件  泰麗之死提出的問題第四輯  弗蘭西斯和他的修道院  尋訪楊家坪  漢娜的手提箱  哪怕在奧斯威辛,繪畫依然是美麗的——猶太女畫家弗利德的故事  克拉拉的故事  外婆的故事及其他  面對今日的奧斯威辛第五輯  《公民讀本》第一課  馬克·吐溫的真面目  一個春天的困惑  為一本回憶錄寫的序言  讀《我們仨》  《野火集》的啟示  聽一次演講后的隨想  里根葬禮觀后

章節(jié)摘錄

阿靈頓和羅伯特·李將軍 圣誕節(jié)決定開車出門旅行。車門一關,就是自己的一個世界。路徑是自己選擇的,景色是變換的,外部世界被速度拋出一段不遠不近的距離。這就使人產(chǎn)生錯覺,好像只要自己不主動走進這個世界,就可以永遠不走進去。所以,這個時候在感覺上最能夠觸摸自由。 去的是美國首都華盛頓。這個地方去過幾次了,卻一直沒有走進阿靈頓國家公墓。在電視和電影里,這是一個經(jīng)常可以看到的地方。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在一年前。一個精神病患者槍擊國會大廈,打死兩個警衛(wèi),他的妻子是一個端莊的華人。因此,在追悼會上,他們有著黑膚色的女兒,在悼詞開始的一系列稱呼中,突然用純正的中文,叫著自己的外婆、姑姑、阿姨。 阿靈頓國家公墓是美國的一個榮譽歸葬地,卻不是官員的高級墓地,所以,一個死于疆場的普通士兵一定能夠安息于此,而官階高至總統(tǒng),卻往往沒有份??偨y(tǒng)中的例外是約翰·肯尼迪,因為他是自己在崗位上被刺殺,大家同意把他看作是一個戰(zhàn)死的士兵。……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掃起落葉好過冬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01條)

 
 

  •   書作者林達是一個神秘的暢銷書作家,他的《近距離看美國》系列,每一本均引起反響?!稈咂鹇淙~好過冬》為他的文章結集,按文章的大概性質(zhì)分成五輯:第一輯是美國的歷史故事,第二輯是有關法制國家立法規(guī)則的故事,第三輯是用一些具體的案例來講述有關司法過程的故事,第四輯主要通過修道士、苦修院和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故事講述“不寬容”的惡果,第五輯是關于讀書和所見所聞的隨想。所收文章故事性很強,大多跌宕起伏、非常好看,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正在進行法制建設的國度來說,也很有參考借鑒的價值。本書的裝幀風格應與林達的《帶一本書去巴黎》類似。
  •   關于美國式法治和古典式民主的絕妙之處,都可以在林達的書里面找到影子。第一次對林達表示懷疑,是看了蘇力的《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同樣講馬伯里訴麥迪遜案,蘇力和林達給了我們兩個版本。而顯然,我更愿意相信蘇力的,因為如果按照林達的講法,那么對于司法審查制度,我們除了艷羨,再無他念。而蘇力,則給了我們希望和信心。后來書讀稍微讀得多了一些了,再回頭看林達,總感覺怪怪的。那種美國的月亮啊就是圓,南北戰(zhàn)爭前的月亮啊尤其圓的論調(diào),讓我們對他筆下的諸多制度,不再是嘆為觀止,而是疑竇重生:我們知道了這些有什么用?——多么功利的實用主義者的??!讀了最近的這本冊子,感覺依然。制度還是那些制度,林達卻又從他們兩口子的旅行中挖掘了許多新的故事。作為廁所文學消遣無防,但要說“思想的力量”,可能還真說不上。這本《掃起落葉好過冬》里,歷史故事還在,經(jīng)典案例還在,林達失去的,是對美國歷史的解讀——來自一位中國中年人的、浸透了中國近代史滄桑歲月的解讀。因此,歷史故事仍然吸引人,卻已不再是《近距離看美國》系列的醇酒,而變成了薯片——酥脆可口,卻毫無深度。當然,這樣的作品必然可以吸引更多的讀者,即使不考慮作者的經(jīng)濟收入,從宣傳先進制度、推動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也一定是有益無害的。這是一個商業(yè)社會,在“言論的自由市場”上,作者的第一目的必然是使作品得到公眾的接受。從這點意義上說,林達無懈可擊。但,僅此而已。
  •   掃起落葉好過冬》(林達)………………………………………2007年1月相當?shù)木剩∽髡呤侵袊裘缹W生,從中國人的角度觀察美國法律制度,頗有見地。美國的優(yōu)越首先是制度的優(yōu)越,法律的完善。這本來不是新聞,但令人驚訝的是,這種制度的框架是200多年前美國建國時就已經(jīng)確定的,200年來,在具體的法律條文上有不少補充,但基本框架沒有變化。《聯(lián)邦憲法》沒有一個字的改動。作者應該是學法律的學生,主要從法律的角度談美國。特別是美國的憲法,在美國體系中的主導作用。反觀中國的憲法,除了制定的時候以外,好像沒有什么作用。還有很多以往我所沒有了解的事情:故事1“阿靈頓和羅伯特.李將軍”。早在讀《亂世佳人》時就知道美國南北戰(zhàn)爭中南軍的領袖李將軍,但沒有想到的是,他是美國開國領袖華盛頓的后人,更沒想到他是由于道德的原因擔當了南軍的領袖。阿靈頓的歷史變遷,充分反映了美國法律的完善。世界聞名的林肯總統(tǒng)不過是個政客,李將軍卻是職業(yè)軍人,他的所作所為,在道德上一以貫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地步。從此以后,在美國的政治舞臺上,只能期待林肯的出現(xiàn),卻很難再期待李將軍這樣的人了。故事2“訪維克斯堡”。維克斯堡是密西西比河邊的一個著名的小城,之所以著名,是南北戰(zhàn)爭中這里爆發(fā)了長達40天的著名戰(zhàn)役。只有八千名的南軍,抵擋八萬北軍的進攻,直到彈盡糧絕。將近200年過去了,這段歷史成了美國人心中的隱痛。書中用了這樣隱喻的結尾:“維克斯堡坐落在密西西比河邊,那是一個有著大河的老城。巧的是,那天下午,剛好有一對祖孫也在走我們的游覽路線,每次爬上一個山坡,總是看到這一老一少,迎著和煦的風坐在坡上。老人在給孩子指點:北佬就是從那里圍了過來┅┅維克斯堡人就這樣,在一代代講述他們被圍城的故事?!惫适?“普利策:一百年前的故事?!迸袛嘁粋€政治家是否正派的標志:正派的政治家會堅決始終面對成年人說話。而不正派的政治家煽動民眾時會先從青春期的孩子入手。文革不正是如此嗎?不能責怪孩子。故事4“火中的星條旗”。美國憲法的神圣,充分體現(xiàn)在對待美國國旗的態(tài)度上。國旗是神圣的,可一旦與憲法沖突,憲法至上。“政府承認,個人有權與眾不同,這是憲法第一修正案自由的核心。”問題很簡單——是保護國旗還是保護憲法?所謂“褻瀆”的概念實際上是針對宗教對象的,其他對象無論多么值得尊敬,都不應使其“神圣化”。自由的政治表達是200年來美國自由的基石。美國人充分認識到:民主社會就是一個多數(shù)人制定規(guī)則的社會,但是假如它的目標是自由,就不會隨意扼殺非主流的觀念。民主制度的法律是多數(shù)人的契約,并不天然保證少數(shù)人的公正待遇。所以,在美國的法律中,特別注意保護少數(shù)人?!岸鄶?shù)”并不天然地蘊含著“正確”,多數(shù)民眾對少數(shù)人的鎮(zhèn)壓,并沒有想象中的合理性。以人民的名義實行的,得到人民同意的對一部分民眾權利的侵犯,本質(zhì)上和舊制度的專制暴政沒有區(qū)別。而且最終有一天,會在形式上也歸結到那種絕對專政的暴政。這個觀點實在太震撼了!過去我一直以“民主”為終極真理,為我國還沒有實現(xiàn)真正的民主而焦慮。而照此看來,民主并不是終極目標,真正的終極目標,是在民主之后的“對少數(shù)人的保護”。美國,早已走在我國之前。美國的偉大并不在經(jīng)濟,而在政治。對比我國,年輕人向偉大領袖像投上顏料居然會被判刑!筆記:龍應臺給知識分子的定義——在體制外持獨立批判立場的人。與我的“士的故事”相呼應。
  •   《掃起落葉好過冬》是林達先生的一部作品,通過美國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建筑物,作者以一個觀光者的心態(tài)通過那些有歷史意義的建筑物來描述美國迄今為止的整個社會各項制度的不斷建立以及完善的進程?!叭耸强坎蛔〉?,只能依靠健康的制度”。這是非常典型的美國觀點。以前,我們迷信美國的制度,但凡看到國內(nèi)的種種不盡如人意之制度就大贊美國是如何如何民主,是如何如何人權,現(xiàn)在媒體越來越公開化了,網(wǎng)絡越來越便捷了,我們更能理性地了解到美國的各種制度其實沒有我們曾經(jīng)所義務宣傳得那么美好,那么完善,那么人性化。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美國的制度是領先于世界其他國家的,是更趨向人性和可操作性的,至少更趨向于人性的平等。看到秋風掃落葉時,就馬上著手準備如何過冬,這就是美國制度領先的原因。他在困難的時候,想到了更困難的時期,面對艱難險阻,有準備的人總過得比沒有準備的人坦然和有底氣。美國,從第一次世界戰(zhàn)開始就始終以一個機會主義者的身份周游于世界各國,不投入太多的戰(zhàn)斗力,卻不遺余力地進行外交游說,顯然他們用小投入得到了大收獲。美國的物質(zhì)財富來自于那些加入戰(zhàn)爭的戰(zhàn)勝國以及戰(zhàn)敗國,他們就是有那個本事可以雙重收取好處;但是他們的精神財富,他們?nèi)遮呁晟频膰殷w制卻來自于內(nèi)戰(zhàn),來自于他們對自我的不斷反省和進取。南北戰(zhàn)爭后,他們允許南北雙方發(fā)表不同的見解,認為“重要的是容許雙方都作出自己的表述。否則,歷史的記述是不完整的?!憋@然,我國的歷史至今仍由勝利者描述,與完整的情景相差太遠。美國政府或美國人都喜歡以一種游戲的態(tài)度來面對一切,所以就連他們制定的法律也是如此:“少數(shù)人可以借著不同意而不服從法律,這是美國的游戲規(guī)則。唯一的合法途徑是申訴,而少數(shù)人的合理申訴能夠得到公正對待,也是游戲規(guī)則能夠操作下去的前提之一。”因此,我們經(jīng)常可以在國際新聞里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案件在美國法庭審理的時候都有讓人出乎意料的結果,都有超出法學專家所預測的結論。站在現(xiàn)實的角度,卻也考慮未來的持續(xù)發(fā)展,相信每個來申訴的人都有申訴的合理性、急迫性和必要性,這就是美國司法界的理念。任何的體制都不可能一開始就非常健全和完善,秋風掃下了落葉,那是正?,F(xiàn)象,所以沒有什么好掩飾的,認認真真地掃清每一片落葉,只有這樣坦然的心境才不會畏懼冬天的寒冷。入冬前總有秋風來橫掃落葉,在那個最凄涼、最混亂的時候,如果可以堅持,如果可以熬得過去,依然堅強地拿起掃帚掃清所有落葉,那我們就可以過個干凈的冬天。誰也無法證實美國的法制“落葉”已經(jīng)完全掃干凈了,已經(jīng)可以過個干凈的冬天了。但是相比他們面對現(xiàn)實,承認法制與某個生命個體一樣都存在弱點,我們卻是有法不執(zhí)行,有法不依,出了某些狀況還想盡辦法來掩藏或是用一些可笑的借口來回避,就知道一樣面對嚴冬,誰更可以干凈地在屋子里燒著火爐悠然地過個冬了。
  •   “制度要求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同時要求多數(shù)不能壓迫少數(shù),不能侵犯少數(shù)的自由和權利。要做到這一點,在制度的設計上,一開始就要為持不同意愿的少數(shù)預留下申訴、辯解和反抗的渠道。在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一致之下,仍要為百分之零點一的異見留下呼吸的空間?!?br />
    “如果法律不打算保護千分之一萬分之一,也就保護不了‘百分之五’,那么,‘多數(shù)’本身也就潛在著岌岌可危。我們曾經(jīng)習慣于法律對‘百分之五’的不予保護,這是因為,當我們身處‘多數(shù)’之中,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多數(shù)’就是對的,我們只知道慶幸自己不是少數(shù)。誰也沒有想過,今天你不挺身而出保護你所不同意甚至不喜歡的百分之五,你怎么有把握下一次你不在另一個百分之五中呢?今天你看到與你無關的百分之五遭受的不公正扭過了頭去,下一次輪到你的時候,你還向誰去呼喊呢?”

    “一個社會要發(fā)動成千上萬的人并不難,要達到多數(shù)人的一致也不難,難的是公正善待只有百分之幾的少數(shù)。有時候,少數(shù)顯得如此人微言輕,他們的生死存亡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可是,能否保證這微乎其微的少數(shù)得到公平的善待,恰恰是檢驗文明和人道的試金石,也是決定能否長治久安的一個關鍵?!?br />
    ——林達《掃起落葉好過冬之阿米緒的故事》

    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為了多數(shù)人的利益,少數(shù)人的利益是可以犧牲的,這是我從小就接受的觀念。有時也會覺得有些不對勁,可是說不出個所以然??吹竭@一段文字有茅塞頓開的感覺,原來其中的道理是這樣簡單,只是簡單的道理也要有不簡單的人用條理清晰,邏輯嚴密的文字表述出來,我們才能坐享其成。林達就是這樣一個不簡單的人!
  •   吳敬璉先生曾在場合推薦林達的<帶本書去巴黎>,看完之后覺得挺有意思的,便買了林達的<掃起落葉好過冬>等一系列.睡覺之前看看,對地球?qū)γ娴拿绹蛲幌?再對中國的未來幻想一下,讓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讓我第二天倍有精神地工作.
  •   之前看過林達的《歷史深處的憂慮》,覺得還是《掃起落葉好過冬》更好一些,思想的綻放更精彩。雖然忍不住懷疑他們?yōu)槲覀兠枋龅倪@個美國是否真的如此令人尊敬。但看了他們書的人,仍是禁不住迷戀其字里行間透露的那種平和、娓娓道來的舒適。
  •   林達的《近距離看美國》系列,是了解美國的經(jīng)典通俗讀物。他們身在美國,觀察美國就有其他人所不及的優(yōu)勢。林達的筆法,深入淺出,出神入化,這本《掃起落葉好過冬》依然好讀,又引人深思。
  •   再次神形安逸地閱讀完又一本林達的書,近期交替地閱讀林達和余秋雨的文字,真的隱約體會心遠地僻的感覺。深秋時節(jié),掃起落葉,窩冬后歸于塵土的曾經(jīng)生命成了新的春天,盎然的養(yǎng)分。田園農(nóng)事中的平常作為,躁動中的人們只能留些向往。

    從作品序列看,本書應是四冊《近距離看美國》系列之后的拾遺和感悟,也是應了書名的意寓:一番如春夏般鬧猛的敘述、感悟和分析,逐步沉靜下來好好體味一番,關于一個話題的一系列鋪展告一段落,就好像入了冬般停止。而后,睜眼,明白了。

    我不小心打亂了預設的閱讀順序,呵呵。就此順其自然地將錯就錯吧:)
  •   林達的書通俗易懂,同時有帶有學術的嚴謹,《掃起落葉好過冬》中講到好多關于法律方面的案例,使人對美國的法律制度以及道德規(guī)范有了全新的認識,是一本好書。
  •   掃起落葉好過冬(林達著)-這個作者的書買了比較多。。
  •   聽說了這本書后,就跑到圖書館借了來讀,結果一發(fā)而不可收拾,讀完了便忍不住要買來藏著……我說最喜歡里面的第二、第三輯,可一個朋友卻覺得講寬容的的第四輯令人感動……無論如何,好書一本!
  •   由于本人所學專業(yè)的關系,以前曾經(jīng)讀過無數(shù)描寫美國政治、社會、文化的書籍,也曾親身給美國人做過翻譯,自認為對老美的了解還是很深刻的,看過《掃》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種看法似乎有那么點兒一廂情愿的味道。相比《掃》,以前讀的書,無論寫得多么細致,似乎玉體上依然披著一層薄薄的輕紗,有點兒看不透、摸不著的感覺。林達的這本《掃》終于像夏夜星空下的微風一樣吹落了這最后一層薄紗,讓我看到了美麗、豐腴又不無缺陷的美利堅。先說說美國憲法,本人拜讀過原文,本就已經(jīng)佩服得五體投地,讀過《掃》后,對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真正是國家機器在道德準則約束下運行的根本保障,是公民(而不是所謂虛無飄渺的“人民”)權利在健全的制度下正常行使的根本保障,絕不會像某些憲法一樣,順帶履行“捧臭腳”的功能。再說說美國政治家眼里“人民”與“公民”的差別。美國開國元勛們很清楚,“人民”是一個集合概念,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集體,而“公民”卻是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所謂“維護人民的利益”,無異于維護Nobody的利益,最終會淪為當權者侵犯公民個人權利的口食。華盛頓們的道德素養(yǎng)可見一斑。最后說說3K黨。以前也讀過有關3K黨的文章,卻從未有讀《掃》的切膚之感,讓人不寒而栗。3K黨事件告訴我們,美國僅僅是一個制度完善的國度,遠非公民道德完美的國家。林達的書一如既往的平和、不溫不火,可以讓你心平氣和地閱讀,心平氣和地思考,心平氣和地發(fā)感慨。
  •   作者能以深邃的眼光,將美國的歷史故事向我們娓娓道來,偶爾會帶有中美文化以及更深層次的觀念上的對比。盡管并不是每個問題都有著那么肯定答案,但這卻是我最欣賞的地方,一位睿智和自信的作者,更愿把問題留給讀者,讓他們通過自己的陳述的歷史,順著自己的指引去尋找屬于每個人自己的哈梅雷特。也正是在這些討論中,我們會把問題深入,了解到各個層面,同時變得寬容。讀完此書,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歡林達。
  •   很早就知道林達的近距離看美國系列,不過這類書,要不吹捧得太厲害,要不太枯燥,邏輯行的文筆不行,文筆行的邏輯不行,難得好的.看這本書的介紹似乎不錯,捧來讀完,拍案叫絕.林達的文筆宛如一泓清泉,難得的是邏輯也那么清晰,每一個小故事都講得引人入勝.看完八卦了一下作者,原來是夫婦倆合用的筆名,難怪呢,邏輯和文筆能兼得.看完后我又買了林達的近距離看美國一和二,等待再次享受這對夫婦帶來的閱讀盛宴.
  •   就是喜歡林達的文字清晰,簡練,又有深度不是在教訓,也不是在講故事只是在沉重的敘述我喜歡美國的法制,看了這本書以后
  •   看這本書的時候,正是落木蕭蕭下的時間,書看完,冬天就真的來了。這是一本雜集,有隨筆、有讀后感、有游記,看的不吃力,但也不隨意。因為林達的書,總給人固有思維以一種碰撞,一種對我們傳統(tǒng)認知的激烈碰撞。我們固有的思想中有一種不寬容的民族性,凡事講究統(tǒng)一, 思想講究劃一。于是乎,革命、起義、斗爭等等詞眼,多少年不斷地重復的故事,告訴國人的只有成王敗寇、成功后的雞犬升天,失敗后的滿門抄斬。哎!書里的美國思維下的美國事件,總是給人很多的深思。雖然我很喜歡這套書,但也只能想想吧。
  •   林達的書,把美國那種自由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融合在娓娓道來的故事里,歷史的局限性里曾經(jīng)有過錯誤,但是敢于正視歷史,拿出勇氣來改正,是值得肯定的。人文主義地關懷融化在整本書里。對于中國來說,美國長盛不衰地奧秘,值得我們借鑒。
  •   這是林達所寫的最好的書,題目好極了。描起落葉好過冬, 收拾歷史好前進。
  •   第一次知道林達的近距離看美國系列是在一個法學的bbs上,大家討論最值得讀的法學書籍,在一串串被老師們掛在嘴邊,但如我等凡人卻不敢染指的(主要是才疏學淺,讀不懂)所謂經(jīng)典的名字里,有人提到了林達的幾本書。當時從未聽說過,但對三聯(lián)的感覺很好,覺得一定是本好書,便從圖書館借來看了,熬了一夜沒睡,看完了第一本,當時宿舍熄燈,又趕上應急燈沒電,我是點著蠟燭看完的,夠酷吧。感覺是值得收藏的好書,便買來了。建議學法學,對美國憲法感興趣的人要看。去美國留學的人要看。我的那本被紐約大學的死黨搶走了,現(xiàn)在美國呢。郁悶
  •   又是一本愛不釋手的好書。最近一周加班加了不少,臨睡前累地象狗一樣趴在床上,還能花上一兩個小時讀下去的,非得是特別好讀的書。林達的這本書看日期是06年出版的,今年是第五次印刷,55000冊,不算很大的數(shù)字,一本好書本應該有更多的人去讀才是。如果非要比的話,拿余含淚大師的《文化苦旅》也許可以作個不太恰當?shù)谋容^,余的文筆和煽情的功力應該好一些,論故事性和趣味性不相上下,若論視野和思維的深度廣度該書就遠遠的勝出了。
  •   林先生從另一個角度,描寫美國制度形成背景的角度,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文筆嚴謹細膩,思維很慎密。掃起落葉好過冬,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做好提前的準備工作,以使執(zhí)行的時候能夠順暢并且公平。這樣的大眾思維和“無聲的”宣傳真正能讓人產(chǎn)生積極的思考。好書!
  •   看過了《帶一本書去巴黎》,覺得很精彩,才接著買的這本 掃起落葉好過冬,寫得非常好,學到很多歷史知識。
  •   讀完林達的《近距離看美國》系列之后,覺得很好,這是第五本,個人很喜歡他的書,當當?shù)乃拓浺埠芸?/li>
  •   一部有關美國的隨筆,或者說是游記。他們開著車“外部世界速度拋出一段不遠不近的距離。這就使人產(chǎn)生錯覺,好像只要自己不主動走進這個世界,就可以永遠不走進去。”坐在車里看著車窗,還真是這樣的感覺,靜靜的看著外面的風景。林達的文字讀起來很輕松,就像導游在向你介紹。你看見了,然后告訴你他們的歷史,他們的由來。看見了落葉,我們知道冬天要來了。
  •   林達的書自然是沒話說,每本都很好,這本的故事要短小精悍一些,仍然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能夠引導人思考,總之,很喜歡
  •   林達這一系列的書都寫的非常好,用故事的方式來說歷史,形象生動,語言也很好,我很喜歡
  •   掃起落葉好過冬,這些書為射門這么好看呢 ?
  •   第一次在圖書館里看到林達的書就被它不可抑制的吸引了,喜歡歷史地理生活的人不應該錯過這本書,尤其是對美國很感興趣的同僚們,語言很清新,感人之處也一點都不遜色。
    文章的深度不可挑剔。三聯(lián)書一直就是這個味。
  •   書的紙張很光滑,摸起來手感很好。書還沒有看完,一看的部分是講林達游覽一些小鎮(zhèn)的風光和小鎮(zhèn)相關的故事。我是把它當做床頭書來讀的 。很喜歡
  •   林達的幾本書都看過,這本是我看過的林達的書最好的一本。特別喜歡書中關于美國司法案例的部分。推薦。
  •   掃起落葉,好過冬。也是一個夢想!
  •   喜歡林達的書,將歷史像故事一樣娓娓道來,文字很耐品味,有一種淡淡的茶香的感覺
  •   從內(nèi)容到排版,都很好。我共買了3次,分送給朋友和親人。廣西師大出版社的《窗外》跟這本書相比,如果從圖片數(shù)量和字數(shù)(決定定價)上看,《掃起落葉好過冬》就真是一級棒了。大社畢竟是大社,水平就是不一樣啊!剛評論了《窗外》,心情很不好?,F(xiàn)在讀我的這本《掃......》心情好了許多。
  •   最先買過林達那本西班牙的游記,覺得很好看。有景有歷史有思考。這本書同樣。等讀完這兩本,考慮買美國的那四本。
  •   讀過林達的近距離看美國系列四本書之后很值得繼續(xù)讀下去的書
  •   林達的視野比較開闊.他們夫婦作為一個從文革中走到自由社會的人,帶著一種寬容的心態(tài)來提醒國人作些必要的反思,娓娓而談,在幫助我們認識美國的同時,更讓我們了解了自己.
    這是憲政專業(yè)教師必看的書籍.
  •   掃起落葉好過冬
  •   讀了兩篇文章,感覺很好就像帶著走過美國的歷史,熟悉那些地方經(jīng)歷過的偉大歷史事件。即使不當作文學,也可當作故事閱讀
  •   喜歡讀林達的作品,故事中敘述一段大歷史,以小見大,讓人沉思
  •   林達的書總是給人很多啟示和收獲,這本的內(nèi)容與<近距離看美國>系列有一些重復,但仍是開卷有益
  •   喜歡作者的文字,簡單,條理,理性,不乏味,準備繼續(xù)追林達的其他書。不一樣的法制,社會,思考觀點,值得一讀再讀。
  •   我從來不發(fā)表書評,(因為很懶),但是這本書寫得實在太好了。我不是什么文學青年也不研究法律,只是一個軟發(fā)人員,買這本書是一個偶然,但是還是覺得這本書對于美國的司法制度的建立思想表達得很好。故事很生動,很感人,我會嘗試去買他的另外幾本書,畢竟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一本好書是可遇不可求的。
  •   林達的語言樸實,娓娓道來,在敘述故事時很有耐心,讓人讀起來很輕松,容易接受。值得反復看。
  •   曾經(jīng)在當當看到過別人對林達的書評價很高。
    某次,在青島的青旅看到書架有這本書,借了看了一半。
    如果說,我們要知道什么是民主,自由的話,這本書讓我領悟了一點。
    后來,我就買了,我似乎明白了人,應該賦予怎么的權利。
    這本書,沒有太多的教育,是告訴你一個個很好的故事,讓你思考。。。
    后來,林達的書我又買了幾本,沒有一本讓我失望。
    強烈推薦。。
  •   林達的書非常棒,他告訴我們應該怎么樣去認識客觀的西方世界,看了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有一種越來越想看的心情。他的所有書籍都應該是每一個法律人必讀的書:獨特的思維、精到的分析;深厚的文筆,誘人的情節(jié)!當當?shù)姆找埠芎?,加油?/li>
  •   我一直覺得“美國人”是高傲的,但在林達的書中,明明為我展現(xiàn)了一個自省的民族,所能做出的一幕幕令人震撼的舉動。打那以后,我發(fā)自內(nèi)心地一直說“美利堅合眾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但是轉(zhuǎn)眼細想,這些自省的舉動,恰恰又是最細致入微、合乎最普通人的邏輯行為。像是一個國家把“華盛頓舊宅”買下,作為“阿靈頓公墓”的行為;像是羅伯特.李將軍在南北戰(zhàn)爭中的“左顧右盼”;像是馬歇爾的“歐洲計劃”。令人感慨不已。當一個人開始自省,其實也許就是他回到正途的開始。當一個國家開始自省,這種力量震天動地。就是這樣的。
  •   林達這一個系列都很好看,大開眼界,讓美國的形象清晰起來

    很不錯
  •   林達的第一本看美國的書從上世紀90年代末行銷以來,不斷推出新作,不斷出版重印,從暢銷書變成了長銷書,至少說明了三點:林達散文的角度獨特,是人們想了解的;文筆優(yōu)美,是人們愿意接受的;思想深刻,是引發(fā)人們思考的。此外,出版社和裝禎都很不錯,當當?shù)幕顒觾r格也很誘人。
  •   林達的書可讀性的確很強.我和先生都是林達的忠實讀者.他們寫的每本書我們都買來看了,從他的書中更多地了解到了美國,從而更為中國的法律環(huán)境感到悲哀.
  •   內(nèi)容不錯,了解美國的司法和社會制度,是林達的經(jīng)典著作。只是發(fā)的書有折疊破損之處
  •   林達的書非常有深度,能夠看出作者為了寫書翻閱了大量的文獻,而且作者的文字駕馭能力非常強,我已經(jīng)連續(xù)看了好幾本林達的書了,每一本都很棒。感謝林達,讓我對于西方,尤其是美國有了新的認識。
  •    林達的書,從細微之處介紹美國社會及政治的結構,娓娓道來,很是精彩。對于一個想了解美國的人來說,讀到他的系列書,就如同10多歲的青少年讀心靈雞湯來獲取人生哲理一般。
  •   這也就足夠了,我買回來細讀了這本書,雖然看起來不是自己非常感興趣的,但還是投入其中。比方說吧,如果這本書詳細分析了歐美法系立法的初衷或者法理依據(jù),對比分析,那么肯定合我的胃口,可這本書描述的歷史居多,卻也是如此吸引人。
    人文關懷是理性的初衷,是在一個國家歷史過程中不斷地抗爭壓制自由和人權的過程中沉積下來的。每一篇似乎都讓我們看到美國近現(xiàn)代立法和保障民意的舉措是如何的來之不易,感人之處就是不易而堅持,堅持而使不易者最終成為一條條規(guī)矩,并且人人愿意捍衛(wèi)它,因為它捍衛(wèi)了人人的平等權利,也許這就是法律之于人文關懷最好的回報。
    然而很多人會問,為什么各國不同的歷史,造就了不同的結果,難道是彼人堅持而我未有過堅持么?這本書,讓我更好的思考了這個問題,實際上,人生來平等,擁有天賦的人權,這些是需要信仰來作保障的,這里的信仰更多的是文化、價值觀、理性的出發(fā)點,這樣才能有對人的尊重,對人性的尊重。才能去實現(xiàn)真的人文關懷,因為對“人”,搞清楚對人的認識,就像烏納穆諾在“生命的悲劇意識”里所說的:就是那個“人”,這個具體的,有血有肉的個人。
    也許我們不是沒有關懷,我們卻根本在對人這個方面除了偏差,我們有的是理念,但具體對人的時候卻諸多變化,因人而異,這哪里是人文關懷,人文關懷起碼是對所有人之作為人的本質(zhì)要義的尊重,對人性的承認。這也就是彼人之簡單卻超越我復雜的地方。
  •   讀高中的時候老師介紹的作家,試讀了《帶一本書去巴黎》覺得筆觸清麗,優(yōu)美又并不繁復,內(nèi)容許多人說看多了都差不多,但是,讀了這么多書,也不能指望每一本都是自己完全不知道的東西吧。總之還是很喜歡林達的。另外,這本書的裝幀可是比《帶》差好多啊……這點有點失望。要是買一套都不一樣就有點搞笑了
  •   每個故事都發(fā)人深思,不得不時時讓人閉卷長考,在輕松中獲得思想的力量,在單純中深思制度的魅力。不得不佩服美國人對法律的執(zhí)著和對制度的敬畏,幾百年的傳統(tǒng)沒有隨物欲和權力而消失,而是在理性的軌道上運行,這真的是一個智慧的國家,是國家強大的不竭之源。真很希望什么時候也能在中國的判決書中看到一份充滿理性、睿智、公正、民主、平等、邏輯的判決。
  •   看多了林達的專題文集,可以看看他的不同類型的文章結集
  •   林達的書,打算全買了,自從看過《近距離看美國》之后,就欲罷不能了……
  •   作者用跌宕起伏的故事展現(xiàn)出了美國的社會及政治等方面,使我對美國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同時也增長了自己的見識,是一本不錯的好書!
  •   林達又為我們送來一本了解真實美國的精彩之作,對被歷來受到導誤的中國讀者揭示了歷史的本來面目.
  •   林達的書,我已經(jīng)讀了五本,這是我最近在讀的一本。
  •   讀林達的書總體感覺就是很舒服,不知不覺中對外國的一些制度一些觀念一些事情就有了了解,看書沒有被說教的感覺,又可以輕松的獲取知識。非常得不錯~
  •   林達的書文筆細膩,敘事風格平淡但深入人心.從娓娓道來的話語中可以對于美國社會的文化有個概括的了解.尤其是林達對于其法律文化上特征的準確把握與細致描述讓人佩服.
  •   文字樸實自然,富有洞見,作者是林達----介紹美國最好的作者之一,是中國的托克維爾。
  •   80一代,我們所受到的教育都是美國不怎么樣不怎么樣,可是看了林達先生的書才知道極權主義對外界是如何抹黑的!很多時候我覺得,中國的一句俗話“旁觀者清”是不正確的,許多從美國回來的學者,拋開有意識形態(tài)的黨棍官僚,有幾個批評美國?中國何去何從?民主制的美國是中國的一盞燈,當然中間的路途也許會非常曲折,也讀東歐各國及蘇聯(lián)會給中國更多的借鑒,但我仍然不得不說美國是一盞更高的明燈!
  •   林達的書基本每本我都有,好久沒看到他出新書了,所以看到這本馬上就下了訂單。果然沒有失望,除了紙張的質(zhì)量有很大改觀外,內(nèi)容也保持了他慣有的風格。如果你不想看那些沉悶的教科書,還想了解美國的法律制度,這絕對是不錯的選擇。
  •   林達的書都很喜歡,最開始讀的是他的帶一本書去巴黎,之后就開始喜歡上這個作家,這一次同樣選了他的其他幾本書,很期待
  •   林達的書本本都好,我家里已經(jīng)買齊了十本書.全家都很喜歡林達的寫作風格和每本書的內(nèi)容.推薦,大力,必須的!
  •   書質(zhì)量很贊,林達美國系列的書都買了
  •   林達的書都很推薦除了美國系列唯一缺點是排版為什么留白那么多把書搞的這么厚?
  •   林達的書寫得非常棒,能獲得很多知識。
    這個版本的書也很不錯,無論是排版裝幀還是字體都很好,還附有大量插圖。
  •   林達的文章深刻,值得一讀。
  •   非常喜歡這本書,亦如喜歡林達的其他系列。。。
  •   林達的書寫的很好,這是買的他的第三本著作了。
  •   喜歡林達的作品,這本是專寫美國史的,內(nèi)容可讀性很高的說
  •   林達的總能用很優(yōu)美的文字寫出深刻的道理,總有一些問題是值得人類共同去思考的,總有一些價值是值得共同守候的。在兩種文化的交融對比中總能找到促使我們審視自身的切入點。
  •   林達的書就是清新可人,用心讀完之后,你的靈魂將被美國強大的民主精神所洗禮
  •   林達就是品質(zhì)保證!了解美國政治文化的必讀作品。
  •   值得一讀,推薦把這一套林達的書全讀完,讀完后再來評論我們這個社會和美國社會的不同和利弊!
  •   林達的文字,很深度!
    但又通俗易懂,讓人能看到真實的美國!
    值得一看~!
  •   林達寫的書,都值得推薦
    我先買了一本,然后,呼啦就全買回來了。
    研究美國政治民主法律的,都可以拿來看!
  •   平實的文字,帶給我們平實的歷史;以一個游者的角度來敘述美國的歷史、人物,輕松,可愛;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來講解美國的法制、政治,真實,深刻。
  •   推薦!不錯的一本書,要繼續(xù)讀林達的書。把歷史人物寫得如此立體和形象,有獨到的見解和思考。
  •   作者以游客的筆觸,娓娓講述了一部鮮活的、“小寫”的美國內(nèi)戰(zhàn)史。文筆優(yōu)美自不用多講,其中的歷史細節(jié),讀來令人感慨?!浺欢侮P于維克斯堡百年之痛的敘述:“隨后幾天,戰(zhàn)火停息??墒牵瑧?zhàn)場上的三千具士兵尸體,卻在密西西比的驕陽下暴曬著,兩軍陣地上突然冒出了數(shù)不清的蒼蠅,尸體的氣味令人不安。24日晚上,維克斯堡守軍通知格蘭特將軍,明天守軍將短暫停火,以便北軍收葬他們的陣亡士兵?!薄暗诙?,維克斯堡郊外的戰(zhàn)場上,出現(xiàn)了短暫卻令人難忘的和平景象。雙方士兵走出戰(zhàn)壕,收埋自己一方的陣亡士兵。南軍走到了北軍的戰(zhàn)壕里,北軍也走到了南軍的戰(zhàn)壕里。他們互相問候、交談,互相提供方便,互相致謝,互相款對方一支煙、一杯水。在很短暫的空閑里,有些士兵甚至一起玩起了一會兒紙牌。北軍的安德森上校在日記中寫道:我看到我們這邊的一個年青士兵,在兩條戰(zhàn)壕之間,遇見了他在南軍中的兄弟,他們兩兄弟坐在一段木頭上,一起聊了一會兒?!薄斑@也是戰(zhàn)爭中最為慘痛的時刻:士兵們發(fā)現(xiàn),他們浴血拼殺的敵人,其實和自己一模一樣,是普通的農(nóng)家子弟,是平常的城鎮(zhèn)孩子?!墒?,內(nèi)戰(zhàn)的敵人,其實和自己一樣,善良淳樸,懷著高尚的道德心。甚至,那就是自己的兄弟?!薄爱斖;鹦冀Y束,雙方召集自己的士兵。南北陣營的士兵互相告別,互道珍重。……”(第42-43頁)這讓人不禁想起《三國演義》中各為其主奮戰(zhàn)的諸位將軍,也不禁想起,解放戰(zhàn)爭時期敵我陣營之間的、因政治鼓噪起來的深仇大恨。
  •   還沒看,但是看了林達寫的幾本書,感覺都挺好的,文筆比較樸實,但是分析也比較到位,給了我另位的思考空間
  •   是我期待已久的一本書,雖然還沒有看完,但已經(jīng)被作者細膩的法律文化表達所吸引,喜歡林達的作品。
  •   林達 歷史系列 都值得讀
  •   已閱讀過林達的其他作品很喜歡,很好內(nèi)容很豐富!值得一讀!
  •   我就是苦我還沒有看懂這本書就是一個一個小故事組成的。
  •   很喜歡林達的風格,一個平淡閑適的老人娓娓道來。不激進不消沉,看透一切仍滿懷希望。
  •   林達的書也算是現(xiàn)代大學生案頭必備的書之一了吧無論所持觀點如何,都還是應該通過他們的視角與領悟去看看那個或被妖魔化或被神圣化的國度
  •   第一次閱讀林達先生的作品,通過他的文筆猶如身臨其境。
  •   書真的很好,一個一個小章節(jié)和故事介紹美國,讓人很受用,強烈推薦
    書印刷質(zhì)量很好,字體大小合適
    只是封底有皺褶,下雨天送來的,有一點浸濕了,看在送一次也費力的份上沒換了
  •   林達的書絕對是好看 我?guī)缀醢砂蚜诌_的書看了個遍
  •   林達的書,一如既往的好看!
  •   林達的書,一向好看,果斷支持
  •   毫不例外,林達的書永遠都是那么的好看~!支持~!!
  •   林達的書都好看。。每本都買。。。
  •   這本書是以小故事帶動大道理,反映美國的相關政治制度,簡單明了,通熟易懂。我一買回來就開始看了,一直追完全書,其中有很多感觸,情不自禁的與中國的政治制度相比較,也許本書有次本意的吧??偟膩碚f,該書很好,值得一讀,尤其是想了解美國的朋友
  •   林達的敘述不是華麗的,樸素的讓人可以放心的接受很多新的看法,而不是像一些著作,為了寫名某些觀點而刻意舍本逐末的描述一些事情。同樣,這樣的寫法,讓人可以真正靜下來,仿佛去到了那樣的歲月中。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