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3 出版社:人民交通 作者:蔡紹懷 頁數(shù):369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現(xiàn)代鋼管混凝土結構(修訂版)》第一版于2003年4月出版,2006—2007年作者參與了《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規(guī)程》(CECS 28:90)的修訂工作,在新規(guī)程即將頒布之際,特此修訂再版?! 冬F(xiàn)代鋼管混凝土結構(修訂版)》積作者幾十年科研與實踐經(jīng)驗,對鋼管混凝土結構技術的理論與應用進行了系統(tǒng)總結,特別是形式多樣的柱/梁結點設計以及許多新增內容?! 冬F(xiàn)代鋼管混凝土結構(修訂版)》分上下兩篇,上篇講述鋼管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和極限分析,下篇介紹其設計、施工和工程應用?! 冬F(xiàn)代鋼管混凝土結構(修訂版)》內容簡明扼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且重在應用,可供鋼管混凝土結構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人員、科研人員使用。同時《現(xiàn)代鋼管混凝土結構(修訂版)》亦可作為教材,供相關專業(yè)師生使用。
作者簡介
蔡紹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男,漢族,1929年4月生,重慶市南川人。1951年畢業(yè)于重慶大學土木工程系結構組,1951~1953年在西南軍政委員會辦公廳工程處設計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穹頂鋼屋架結構,1955年赴前蘇聯(lián)莫斯科建筑工程學院,研究鋼筋混凝土結構學,獲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1959年初回國,參加核工業(yè)建設,歷任二機部第二研究設計院土建設計室結構組長、主任工程師、副主任和院技術委員會委員。1979年調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工作,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室主任和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鋼管混凝土結構理論和工程應用,并先后任國家核安全專家委員會專業(yè)組成員、中國鋼結構協(xié)會理事、鋼一混凝土組合結構協(xié)會副理事長、《建筑結構學報》編委、美國混凝土學會ACI 363高強混凝土委員會國際委員。早年用“套箍理論”提出鋼筋混凝土局部承壓強度計算公式和設計方法,近年用極限平衡理論提出鋼管混凝土結構成套計算公式和設計方法,均為國家有關規(guī)范采用。主編《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規(guī)程》(CECS 28:90),起草《高強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cECS 104:99)第10章“鋼管混凝土柱設計和施工”,著有《鋼管混凝土結構的計算與應用》(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9)和《鋼管混凝土結構》(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1992)。合譯《房屋與構筑物動力計算設計手冊》(科學出版社,1990)。在國內外發(fā)表論文逾百篇。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1994年國家科技進步獎等。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書籍目錄
上篇 基本性能與極限分析第一章 緒論1.1 鋼管混凝土原理1.2 鋼管混凝土的特點和技術經(jīng)濟效益1.3 鋼管混凝土結構的沿革和前景參考文獻第二章 鋼管混凝土軸心受壓短柱的基本性能2.1 短柱的定義2.2 加載方式和量測方法2.3 鋼管混凝土的變形特點2.4 N-Ee曲線和極限荷載2.5 加載方式的影響2.6 長徑比的影響2.7 套箍指標的影響2.8 厚壁鋼管混凝土的特點2.9 快速加載的影響2.10 復式鋼管混凝土參考文獻第三章 鋼管混凝土軸心受壓短柱的極限分析3.1 混凝土的套箍強化3.2 鋼管混凝土的工作機理3.3 鋼管混凝土的塑流特點3.4 極限平衡理論3.5 鋼管混凝土軸心受壓短柱的極限分析3.6 總結3.7 復式鋼管混凝土短柱的極限分析參考文獻第四章 鋼管混凝土標準單元柱的性能和極限分析4.1 單元柱及其分類4.2 長柱試驗4.3 長細比對承載能力的影響4.4 純彎試驗4.5 偏壓柱試驗4.6 鋼管混凝土柱的廣義屈服條件及偏心率對承載能力的影響4.7 總結4.8 鋼管混凝土桿件的受拉承載能力參考文獻第五章 鋼管混凝土非標準單元柱的性能和極限分析5.1 無側移柱的壓彎試驗5.2 無側移柱的等效長度5.3 懸臂柱的壓彎試驗5.4 懸臂柱及有側移柱的等效長度5.5 柱端約束條件的影響5.6 總結5.7 鋼管混凝土柱的受剪承載能力參考文獻第六章 鋼管混凝土局部承壓的性能和強度計算6.1 鋼管混凝土中心區(qū)局部承壓試驗6.2 中心區(qū)局部承壓強度計算……第七章 鋼管高強混凝土柱的性能和極限分析下篇 設計施工與工程應用第八章 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第九章 鋼管混凝土單肢柱的承載力計算第十章 鋼管混凝土格構柱的承載力計算第十一章 鋼管混凝土局部受壓計算第十二章 鋼管混凝土組合界面的抗剪粘結力第十三章 鋼管混凝土結構的連接第十四章 鋼管混凝土結構的施工第十五章 應用實例附錄 柱的計算長度系數(shù)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