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知訓練孩子思維的134種方案

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曾建英  頁數(shù):211  

前言

從心理學上來理解,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心智成熟,除了身體上的變化,其他的一切都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思維認知、思維方式等不斷發(fā)展、不斷成熟的心智變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思維力居于變化的中心,指導并影響著其他一切變化??梢哉f,孩子做出的一道數(shù)學題的精彩解答、一篇作文的深入構思和一個生活難題的突破,乃至于某個讓人驚訝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思維力的體現(xiàn),是有效思維力創(chuàng)造的結果。由此可見,思維是與孩子的成長、成熟息息相關的。但是,兒童的思維究竟是怎樣發(fā)展的?為什么有的孩子“聰明”,有的孩子“不聰明”?這就是思維開發(fā)的意義所在。早期教育中的思維開發(fā),正是影響兒童成長的關鍵。每個孩子都可以是天才很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都認為,至少潛意識認為,有些孩子之所以能成為天才,是因為他們有一顆聰明的大腦,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是因為他們的大腦資源全部被開發(fā)了。也就是說,他們認為孩子是否能成為天才,絕大部分取決于與生俱來的特質和能力,只有一小部分來自于后天的努力。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每個孩子在出生時,大腦的潛力都是無窮的。即使是世界上公認最偉大、最有才華的科學家,他們的大腦資源也僅僅被開發(fā)了3%而已。

內容概要

本書是一本關于家長及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效訓練和培養(yǎng)孩子思維力的著作,它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我們揭示了有關兒童思維發(fā)展的最新心理學研究成果,給我們提供了一套切實有效的培養(yǎng)、開發(fā)、訓練孩子思維,促進孩子思維品質提高的系統(tǒng)而詳細的方法。    本書適合家長和兒童教育工作者閱讀使用。

作者簡介

讓·皮亞杰,踹士心理學家,兒童認知發(fā)展理論研究奠基人,被認為“ 在兒童認知發(fā)賊膽領域的貢獻無人能及”,人們形容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孩子的想法”。本書是以讓·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fā)展理論為基礎,結合其他心理學研究成果所編寫的兒童思維開發(fā)訓練的實踐指導圖書。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培育孩子的感知力,打好孩子的智力基礎 一  了解孩子的聽覺發(fā)育,給孩子做正確的聽覺訓練 二  掌握促進孩子視覺發(fā)育的要點 三 培養(yǎng)孩子的平衡覺,讓孩子“平衡”地成長   四  親近孩子,促進孩子觸覺的發(fā)育第二章 幫助孩子提高對知識和信息的加工能力 一  關注孩子對知識、信息的注意力,并進行恰當引導 二 幫助孩子養(yǎng)成科學的記憶儲存規(guī)則 三 培養(yǎng)孩子的知識、信息分析能力,讓孩子學會加工信息 四  系列位置效應:幫助孩子建立有序的信息提取方式 五 幫助孩子獲得更有效率的記憶第三章 幫助孩子理解語義和規(guī)則,促進語言思維發(fā)展 一  了解孩子語言發(fā)展的特殊性,做好積極的早期準備 二 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發(fā)音,提高孩子的語音能力 三  幫助孩子建立語言與感知的聯(lián)系,加深孩子對語義的理解 四  打好孩子的語法基礎:促進孩子的語法水平發(fā)展 五 溝通的對話:語言交流中的思維密碼第四章  了解孩子概念的發(fā)展,促進孩子有效掌握概念 一  孩子概念的發(fā)展:一些必須了解的特征 二  幫助孩子體會時間,加深孩子對時間概念的理解 三 培養(yǎng)孩子的空間概念,為孩子打下智慧基礎 四  培養(yǎng)孩子的生物學概念,幫助孩子了解自身成長特性的問題 五 幫助孩子建立數(shù)字概念,開發(fā)孩子的數(shù)學智能第五章 培養(yǎng)孩子的判斷能力與邏輯智能 一  幫孩子建立起正確的判斷標準,提高孩子的判斷能力 二 學齡前孩子(0~6歲)邏輯思維的創(chuàng)建、發(fā)展 三  學齡初期(7~12歲)孩子邏輯思維的發(fā)展與培養(yǎng) 四 培養(yǎng)孩子的數(shù)學邏輯智能 五 培養(yǎng)孩子的推理能力第六章 從發(fā)現(xiàn)問題到解決問題 一  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力,讓孩子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 二 正確應對詢問期孩子的提問 三 培養(yǎng)孩子的發(fā)散思維,探索可能的問題解決策略 四 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培養(yǎng)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培育孩子的感知力,打好孩子的智力基礎了解孩子的聽覺發(fā)育,給孩子做正確的聽覺訓練著名教育學家斯特娜夫人在其著作《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一書中說,她對自己女兒的教育,是從訓練其五官(耳、目、口、鼻、皮膚)開始的。在她看來,孩子的能力如果不及時利用與開發(fā),就永遠不會得到發(fā)展。因此,作為家長,應該盡早對孩子的五官進行訓練。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在孩子的五官中,耳朵的發(fā)育是最早的。因此,第一步就要從五官中的耳朵開始,對孩子進行聽覺能力的訓練。早期教育研究者認為,當孩子還在母體中的時候,就具備了一定的聽覺,因而他們也將聽覺刺激作為胎教和早教的主要方法。當孩子有了聽覺之后,只要在他的聽覺范圍內的聲音,他都會收入耳內產生聽覺,并在大腦中留下痕跡。在產生語言能力以前,聽覺不僅能使孩子辨認周圍環(huán)境中的多種聲音,而且憑借聽覺存儲在大腦中的這些聲音信號也是孩子學習和掌握人類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由此可見,嬰兒的聽覺訓練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對孩子來說,聲音的世界是從胎兒的時候就開始了的,并將伴隨其一生的發(fā)展。母親的身體絲毫不能阻擋胎兒對外在世界的感知,對某些極高或極低頻率的聲音,他們甚至會比成人表現(xiàn)得更為敏感。當你仔細想想母親的催眠曲為什么能安撫一個哭鬧、焦躁的嬰兒時,你就自然能夠明白孩子的耳朵有著多么神奇的能力了。當孩子還是一個胎兒時,家長可以每天播放一些輕柔緩和的音樂,這不僅可以舒緩母親孕育一個生命體時的緊張情緒,還可以從胎兒時期就開始培育孩子的聽覺。當然,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你不能挑選那些節(jié)奏過于強烈的音樂,每天播放的時間也不要太久。對孩子來說,播放二十分鐘到半小時是恰到好處的。如果你還想讓他們接受更多的聽覺刺激,那么沒有比利用你自己的聲音更好的辦法了。父母應該經常撫摸孕育胎兒的腹部,對著孩子喃喃耳語,這不僅可以讓他的聽覺更發(fā)達,還有助于讓你們的親子關系更加密切。孩子出生之后,母親溫暖的愛撫就是一種無聲的語言。這種無聲的交流所表達的愛意將啟動孩子的心理活動,使他感受到周圍陌生世界的存在,從而建立起自己的思維活動。雖然此時的孩子還不能說出什么像樣的話語,甚至連咿呀學語都還不會,但是他卻每時每刻都在關注著外界的聲音。此時,家長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多地與他進行語言交流,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對牛彈琴”。當他一歲多時,你就能看到這種交流的效果了。S案例分析講述人:金(育嬰師)寶寶資料:貝貝,女孩,1個月老同學的女兒貝貝滿月時,我們一些人紛紛前去道賀,大家吵著想要去逗逗小家伙兒。可是,我們卻看見孩子的媽媽躡手躡腳地從房里出來,對我們擺手說:“輕點輕點,孩子剛睡著,別吵到她?!庇谑牵覀儽阒缓弥さ亓粼诳蛷d里了。老同學見狀,頗為不好意思地說:“大家不要見怪啊,就是孩子醒著,我們也不敢大聲說話。有時我們說話聲音大點兒,孩子就會瞪大眼睛看著我們,就像是被嚇到了似的。所以,我們夫妻倆平時都是小心翼翼的,盡量不弄出聲音來。再說了,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跟她說話也沒多大意思。”我當時沒說什么,過后,我找他們夫婦二人就孩子的聽覺發(fā)育問題談了一次。很多中國的家長可能并不知道,孩子的聽覺器官發(fā)育非常早,早在胎兒期就已經開始了。因此盡管新生兒剛出生,-就已經有了良好的聽覺,能對聲音做出恰當反應了。但畢竟薪生兒的聽覺系統(tǒng)并未發(fā)育得很完善,因此,在他出生后的第一個月,的確需要給他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不過如果一味怕吵著他,或認為他太小,什么都聽不懂,從而放棄與他進行“交流談話”的機會,那就大錯特錯了。由于還是胎兒時,孩子就會經常聽到父母的說話聲,因此在出生以后,他很喜歡聽爸爸和媽媽的聲音,這種熟悉的聲音會給他帶來心理上的安全感。這時候,父母應該多和他說話,并且要用不同的聲調、不同的表情去說。如:喂奶的時候,可以輕輕拍拍他說“寶寶要多多的吸,這樣才能快快長大”;換尿布時,可以跟他說“尿布濕了,給寶寶換干凈的,清清爽爽好舒服”……父母經常與孩子這樣講話,不僅能對他進行聽力的啟蒙訓練,還能給他帶來精神上的喜悅和心理上的安全感,從而建立起對父母的親近感。接下來,我又給他們夫婦二人提供了一些小建議:孩子三個月時,應該開始訓練他尋找聲源,以提高其對聲音的定位能力。父母可以放些兒歌和輕音樂,并通過手動操作讓音量在一定范圍內時高時低、時遠時近,這樣,孩子就會仔細聆聽,追尋聲源。也可以給他玩一些會發(fā)出響聲的玩具,然后引導他根據(jù)聲音去尋找玩具。經常進行尋找聲源的聽覺訓練,對孩子聽覺能力的提升是有很大益處的。四個月到兩歲之間是訓練孩子辨音的黃金時期。這時,可以讓他接觸各種不同的聲音,如風聲、雨聲、流水聲、各種動物的叫聲、不同樂境中不同的聲音,這樣就會讓他的耳朵越來越靈敏。解析有意識地根據(jù)孩子的生理發(fā)展來對其進行聽力訓練,能夠讓孩子的聽覺能力在自然發(fā)展的水平線上更上一層樓。訓練的時候,最好讓他的聽覺時常處于接收狀態(tài),這樣才會愈聽愈敏銳。為了提高孩子聽聲音的興趣,可以用游戲的方法訓練他區(qū)別各種聲音,分辨聲音的高低、輕重、長短等。S親子課堂聽覺是孩子探索世界、認識世界、從外界獲取信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孩子的言語、音樂等能力的發(fā)生、發(fā)展都離不開聽覺。訓練孩子的聽力越早越好,要以“聽”促“說”,加以訓練。這里有一些小建議可供參考。有意識地逗引孩子,訓練孩子的聽力對孩子聽力的訓練應該越早越好。兩三個月大的孩子已經能把聽覺和視覺結合起來,當聽到聲音時,他們就會把頭轉向發(fā)音的方向尋找聲源,這其實就是孩子智力活動進步的結果。父母或家里人應經常有意識地走到孩子面前逗引他,讓他注視自己的臉,然后移到另一側,并輕聲叫他的名字,吸引他的視線隨著自己的臉移動。除此之外,家長還可用搖鈴或能捏響的橡皮玩具發(fā)出聲音,用這樣的方式逗引孩子,讓他們一邊‘聽聲音,一邊隨玩具移動視線。父母經常陪孩子說話不要以為還不會說話的孩子就沒有交流的欲望,事實上,在他們的內心是十分渴望父母關注的。如果經常把他們扔在一邊不予理睬,對他們的要求不主動理解,也不去哄逗和與他們說話,這樣慢慢就會使孩子呆板,反應相對遲鈍,甚至會影響到他們的心理發(fā)育。如果孩子主動發(fā)出咿呀之聲,父母應該抓住這個機會,也用“啊!??!咿!”等聲音來回應他們。雖然這還不是說話,但卻是促使孩子今后學話話第一步。父母用這樣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慢慢就能引導他們學會說出一個音的單字。每天在他們歡快時,反復和他們說話,就可以增添他們的歡樂情緒。這些都會使嬰兒的大腦活動增強,促進其智能發(fā)育,也可以在無形之中增強親子之間的感情。多給孩子聽聽音樂最近有項有趣的研究表明,讓孩子聽莫扎特的音樂,會使他在數(shù)學方面變得很出眾。當然,這并不是必然的。但是音樂對孩子的聽覺培養(yǎng)有很大的益處,是無可置疑的。緩慢悅耳的曲調能夠使孩子感到平靜而想要睡覺,活潑輕快的曲調則能激發(fā)孩子的活力,讓他們感到非常愉快。因此,父母應當經常讓嬰兒享受音樂的樂趣。人為地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有聲的世界有些父母唯恐周圍的聲音會吵到幼小的孩子,從而動員全家竭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低分貝的生活環(huán)境。其實過于安靜的環(huán)境,常常會因缺少對兒童聽力發(fā)展的有利刺激而不利于他們的聽力發(fā)展。為此,父母應當給他們買些有聲響的玩具,如八音盒、撥浪鼓、會叫的動物玩具等。此外,父母還可以讓嬰兒多聽音樂,因為那些節(jié)奏優(yōu)美的樂曲會給嬰兒以安全感,使其心情愉悅。當然,放音樂的時間要有節(jié)制,不能從早放到晚,這會讓孩子的聽覺神經過于勞累。父母最好能和嬰兒多說話,雖然這時候他們還不能應答,但是家人,特別是母親親熱的話語,會讓他們感受到初步的感情交流。當母親面對嬰兒親切地說笑,同他們交談時,嬰兒就會緊盯著母親的臉,似乎這個時候他們就已經懂得了母親話語里的意義。S訓練方案在家中,家長應多與孩子玩一些聽覺訓練方面的游戲,使他們可以通過聽覺來辨認周圍環(huán)境中的聲音,從而達到訓練的效果。以下這些方案,都是家長可以借鑒的。方案一慈母細語目的:母子親密接觸,加強親子交流,促進孩子早期聽力發(fā)展。適合年齡:出生~3個月方法:前文提到,剛出生的孩子就有聽覺,且對母親的聲音尤為敏感。因此,母親應當發(fā)揮能動作用,成為孩子聽覺訓練的首席培訓師。具體方法有:當孩子醒來的時候,將他輕輕地抱起來,跟他進行目光交流,然后溫柔、親切、細聲地跟他談話。談話的內容可以十分廣泛,可以聊父母對他的喜愛、對他健康的關懷、親戚朋友對他的喜歡、他給父母帶來的喜悅等父母認為快樂、幸福的一切內容。需要注意的是,當母親在和孩子說話時,語氣一定要輕柔、話語要親切,更要盯著他的臉,臉上充滿笑容。這個游戲適合3個月前的孩子,當然,3個月之后,盡管他的年齡增長了,但這個游戲依然可以繼續(xù)。不過,這時候媽媽可以給他念兒歌、講故事,不斷豐富孩子的聽覺內容和知識貯備了。方案二鈴兒叮當目的:讓聲音與孩子動作聯(lián)系在一起。適合年齡:3個月~6個月方法:對于孩子聽覺的有利刺激并不僅僅局限于語言,父母還要尋找機會,讓孩子感知日常生活中的多種聲音。耐心的媽媽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小鈴鐺,將小鈴鐺系在他的小手、小腳上。當孩子不經意移動手腳時,鈴鐺就會隨之發(fā)出響聲。時間一長,當發(fā)現(xiàn)自己只要一動手腳就會有鈴鐺響,他的活動興趣就會提高很多,并能逐步學習用自己的力量去控制一些事物,這對他的動作和肌肉發(fā)展也是大有裨益的。方案三尋找聲源目的:引導孩子尋找聲源,培養(yǎng)孩子大腦的整體功能。適合年齡:3個月~6個月方法:當孩子長大一些后,父母可以和他一起玩這樣的游戲。把他放在地毯上,以他為中心,父母在離開他2米的地方,手握一個鈴鐺(或者別的發(fā)聲道具);游戲時,父母不斷移動位置,每走到一邊就搖動一下手中的鈴鐺,并輕輕呼喚他的乳名。這樣的過程,不僅能使孩子的聲音定位能力得到發(fā)展,還可以使孩子盡快熟悉自己的名字,發(fā)展其自我意識。

編輯推薦

《父母必知訓練孩子思維的134種方案》是由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出版的。兒童的思維變化是怎樣產生的?成人應該提供怎樣的幫助以發(fā)展兒童優(yōu)秀的思維品質?《父母必知訓練孩子思維的134種方案》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心理學對兒童思維發(fā)展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引導、挖掘兒童思維潛質切實有效的實踐訓練方法。一個8歲大的女孩試圖拿著錘子和釘子將一幅畫釘在墻上。在這之前,她從來沒有使用過錘子和釘子,但她看到過大人們是怎樣使用的。她知道錘子是一件手握的物品,而手握錘子便可以敲打釘子,而且她能夠意識到必須多次敲打。當她弄清楚了這些后,她的大腦中便有了一個行動的圖式,并試著去適應這個圖式。她嘗試著這樣做,因為力氣不夠大,所以她手握在靠近錘子頂部的地方。由于用力過猛,釘子彎曲了,于是她試著一點點地調整力度——這一系列行為適應,就是孩子認識世界、發(fā)展心智的緩慢進程。成人很難理解兒童思維的發(fā)展旅程,更不了解兒童是如何在觀察中悄悄成長的,因此往往錯誤地干擾孩子的成長?!陡改副刂柧毢⒆铀季S的134種方案》從兒童思維發(fā)展的深層心理規(guī)則出發(fā),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成人應該耐心地觀察,給孩子提供恰當?shù)膸椭皇歉缮?。思維是一個人智力的核心。很多孩子的父母、教育工作者只停留在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外在的各類生活表現(xiàn),忽略了影響這些外在表現(xiàn)的內在因素:隱藏在孩子大腦中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一道數(shù)學題的精彩解答、一篇作文的深入構思和一個生活難題的突破,以及某個孩子讓人驚訝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思維力的體現(xiàn),是系統(tǒng)思維的結果。就像沒有人能夠回答愛因斯坦的大腦的價值是多少一樣,我們同樣無法回答隱藏在孩子大腦中的思維力的價值是多少。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父母必知訓練孩子思維的134種方案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適合好父母必讀的有啟發(fā)的教育圖書。
  •   值得讀。更應該學著去實踐。知易行難呀。況且咱們讀一遍是做不到知的。要反復讀,當做工具書。
  •   個人認為不錯,有很強的操作能力,在生活中針對不同的寶寶適當變通,開啟了我和寶寶做游戲的思路。寶寶越小,書的作用越大,最好是在寶寶3歲以內就看完此書。
  •   家長值得一看
  •   值得一看,很好,還有事例。
  •   有點枯燥,我唯一買了沒有看完的一本育兒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