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出版時間:2007-6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作者:陳漁  頁數(shù):236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老子》,又名《道德經(jīng)》、《老子五千文》,是中國道家文化的經(jīng)典,也是中國古代哲學(xué)的一部偉大著作?! £P(guān)于老子其人其書,歷來眾說紛紜。據(jù)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姓李,名耳,謚號聃,春秋時代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縣)人,大約生活于周簡王(公元前585年)至周敬王(公元前500年)之間,做過周朝管理藏書的史官?!  独献印饭舶耸徽拢叭哒聻樯掀?,題名《道經(jīng)》,后四十四章為下篇,題名《德經(jīng)》。《中華傳世名著經(jīng)典讀本:老子》共精選七十九章。全書五千多字。以精辟的語言闡述了老子的宇宙觀、人生觀及社會政治觀。圍繞“道”這一中心概念,闡明老子關(guān)于宇宙的起源、世界的存在方式、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及人類社會的種種矛盾與解決方式,充滿辯證的邏輯力量與深邃美妙的詩意?!  暗馈笔恰独献印芬粫闹行姆懂犈c哲學(xué)基石,是老子對中國哲學(xué)的巨大貢獻,它使老子的思想富于形而上學(xué)的深邃與魅力,將先秦哲學(xué)由現(xiàn)實生活擴展到對宇宙、對生命本身的追溯與思考。“道”在全書中有三種不同的用法。第一,指宇宙萬物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總根源,這也是老子哲學(xué)的核心;第二,指自然規(guī)律;第三,指人類社會的一種準則、法則?! ±献诱J為,“道”衍生宇宙萬物,是一個形而上的實體,它無形、無聲,若有若無而又確實存在。老子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皆以自然的狀態(tài)運行、存在,人的自然本性是柔靜不爭,一切導(dǎo)致人類對名利權(quán)勢追逐的東西都不值得留戀,在名利與生命之間,“身重于物”、“禍莫大于不知足”,生命貴于名利,因此為政者應(yīng)懂得自然之道,順應(yīng)人的天性;為政治國的最高理想應(yīng)是清靜無為;為人處事的最高境界應(yīng)是虛  靜寡欲。  值得一提的是,老子“道”的觀念和自然無為的政治主張,對于破除神學(xué)、抨擊專制有著相當(dāng)深遠的意義。正因為如此,盡管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獨尊儒術(shù)”,排斥異端,但老莊思想?yún)s總是以它獨立不羈的特性和深邃辯證的哲理吸引追求真理的人們。從哲學(xué)史的觀點看,老子和莊子所開創(chuàng)的思想體系,一如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在西方哲學(xué)史上的地位;“道”、“德”、“一”、“有”、“無”、“常”、“理”、“精”、“氣”、“心”等,也成為中國哲學(xué)史上的基本范疇?!  独献印肺迩а裕錆M哲學(xué)的睿智與詩的凝煉,深邃而優(yōu)美,對我們思考宇宙、體驗人生、觀察社會都大有啟迪。

書籍目錄

上篇 道經(jīng)第一章 眾妙之門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第三章 常使民無知無欲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第五章 天地不仁第六章 玄牝之門第七章 天長地久第八章 上善若水第九章 功遂身退,天地之道也第十章 玄德第十一章 無之以為用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第十五章 善為道者,微妙玄通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第十八章 國家昏亂,有忠臣第十九章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第二十章 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第二十三章 天地尚不能久第二十四章 有道者不處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第二十九章 欲取天下而為之,不得已第三十章 不以兵強天下第三十一章 兵者非君子之器第三十二章 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第三十三章 死而不亡者壽第三十四章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第三十五章 執(zhí)大象,天下往第三十六章 柔弱勝剛強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下篇 德經(jīng)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第三十九章 萬物得一而生第四十章 大象無形第四十一章 道生萬物第四十二章 天下至柔,馳騁天下至堅第四十三章 知足不辱第四十四章 清靜為天下正第四十五章 罪莫大于可欲第四十六章 不見而明,不為而成第四十七章 無為而無不為第四十八章 圣人以百姓心為心第四十九章 善攝生者,以其無死地第五十章 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第五十一章 閉其門,終身不勤第五十二章 行于大道第五十三章 修德于天下第五十四章 物壯則老第五十五章 知者不言第五十六章 以無事取天下第五十七章 福兮,禍之所伏第五十八章 重積而無不克第五十九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第六十章 牝常以靜勝牡第六十一章 道者善人之寶第六十二章 圣人終不為大第六十三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 古之善為道者第六十五章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第六十六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第六十七章 不爭之德第六十八章 抗兵相若,哀兵勝矣第六十九章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第七十章 圣人不病第七十一章 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第七十二章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第七十三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七十四章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第七十五章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第七十六章 唯有道者第七十七章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第七十八章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第七十九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第四十六章不見而明,不為而成【題解】老子在這里提出的是一種內(nèi)省體驗。反映了狹小的生產(chǎn)力之下的認識論。他所說的“天下”與下文所說的“天道”。是同一特定條件下的產(chǎn)物。而“其出彌遠,其知彌少”即是指走得越遠.懂得“天道”也就越少?!疤斓勒摺保沧皇?,臆情于天。小國寡民,生于斯,歌哭于斯,重死而遠。即得此自然安享之天道也。其出彌遠,離天也就更遠.當(dāng)然所知也就彌少了。【原文】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①。其出彌遠,其知彌少②。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③。【注釋】①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用出門戶到外面去,就能夠推知天下的事情。②其出彌遠,其知彌少:彌,越,愈。天下的事情無窮無盡,而天道則只有一個。要知天道,就不應(yīng)該到外面去尋求。因為走得再遠,也無法走出有形有色的事情之外。走得越遠,與“道”的距離也就越大,內(nèi)心也就越加迷惑,對“道”的了解也就越少。③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所以圣明的人修養(yǎng)道德,不以現(xiàn)象界的萬事萬物為依據(jù),而是求諸自身的內(nèi)在本性。如此則萬事萬物自然適合,又何必遍訪天下去搜尋呢?

編輯推薦

《老子》解讀中華千年傳世名著,汲取諸子名篇睿智思想。追慕先賢圣哲人格風(fēng)范,鋪架人生事業(yè)成功之路。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老子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發(fā)貨快,包裝好,學(xué)習(xí)用書很不錯
  •   我真心很好奇,《老子》總共才八十一章,這本書已經(jīng)選了前七十九章,為什么后兩章不選呢?
  •   經(jīng)典文學(xué),語言比較不錯,就是翻譯質(zhì)量一般般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