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這些書

出版時間:2008-5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陳子善  頁數(shù):28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收錄在這部學術(shù)隨筆集中的文字,寫作時間跨度很大,最早的完成于1984年,最近的則是今年的新作(其中部分篇章選自作者的舊著,但都依據(jù)新的資料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這些長長短短的文字大都圍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回憶作者所接觸過的前輩作家、學者,記錄與他們交往的點點滴滴;二是討論作者所閱讀和編選的一些書和若干相關(guān)話題,評說讀書藏書的方方面面?! ”緯髡呤菑氖轮袊F(xiàn)當代文學和臺港文學研究的,因此,在撰寫本書中的文字時,會自覺不自覺地把這些人、這些書置于文學史的視野之下加以考量、加以探討,雖然往往只是一鱗半爪,并非全面的評價;雖然可能感性的描述多了些,理性的分析少了些。事實上,本書上輯和下輯前半部分談?wù)摰娜撕蜁蠖荚缫堰M入文學史了。 盡管本書并非學術(shù)專著,并非高頭講章,但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研究,自以為還是提供了新史料,提出了新看法。于是,本書就命名為《這些人,這些書:在文學史視野下》。

作者簡介

陳子善,1948年生,上海市人,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長期致力于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和臺港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對文學史科的發(fā)掘整理尤為入迷。著作有《文人事》、《海上書聲》、《發(fā)現(xiàn)的愉悅》、《說不盡的張愛玲》、《迪昔辰光格上?!?、《素描》、《探幽途中》等。編訂有周作人、郁達夫、梁實秋、張愛玲等現(xiàn)代重要作家的文集和研究資料集多種。

書籍目錄

自序憶人憶事 生命的璀璨瑰麗——憶冰心先生 書比人長壽——追憶編輯出版家趙家璧先生 許壽裳手書魯迅詩幅 葉圣陶先生的一幅未刊題簽 劉延陵憶郁達夫 人淡似菊,品逸于梅——追念鄭逸梅先生 胡愈之印象記——一個后輩的懷念 懷念許欽文先生 歷歷前塵吾倦說——瑣憶俞平伯先生及其他 一組抗日懷舊詩——憶盛成先生 我與夏公通信 追憶趙景深先生 瑣憶胡風先生 彭芳草自述及其他 臺靜農(nóng)先生的兩篇佚文 我所知道的巴老二三事 施蟄存先生的賀年卡 馬華新文學的拓荒者——憶溫梓川先生 錢鍾書先生與我有關(guān)的幾件事 遙祭李輝英先生 藏書家的遺憾——悼念唐弢先生 關(guān)于黃源老的若干回憶 憶張向天先生 為魯迅刻名印的“劉小姐” 將國畫與文學聯(lián)姻的人——訪畫家程十發(fā)先生 藝術(shù)天地任遨游——略談陳世五先生的藏書票 緣慳一面——為江兆申先生書畫展而作 憶馬蹄疾 牛山純一先生 側(cè)寫“聽風樓主” 趙清閣先生兩題 “閨閣派”的杰作——為《林海音文集》出版而作 你知道魯迅先生是怎樣抽煙的嗎?——紀念郁風老師 向來喜怒形于色,只為吾心太不平——紀念戈革先生 雙語并用,妙不可言——回憶喬志高先生 柳蘇先生和周作人佚稿 我所知道的陳之藩先生 小記“狐貍洞主”李歐梵 張錯素描 再見雷驤說書說文 《知堂集外文》瑣談 周作人的《飯后隨筆》 《周作人集外文——四九年以前》編后 張資平的“三角戀愛”小說 葉靈鳳與《永久的女性》 愛書家的心聲 錢歌川與《也是人生》 劉半農(nóng)的書話 周越然的書話 一個真實的梁實秋 開現(xiàn)代學者散文先河的葉公超 關(guān)于葉公超兩題 凌叔華海外作品掇錄瑣記 儲安平:“新月派”的后起之秀 宋春舫“褐木廬”藏書種種 現(xiàn)代作家筆名小考 在耶魯潛學沉思——孫康宜和她的散文 秋水文章不染塵——童元方和她的《一樣花開》 心靈的傾訴——張菊如和她的《秋日散步》 越軌的散文筆致——談林幸謙 學者散文的魅力 臺港散文八大家 民間讀書嘉年華——在全國第三屆民辦讀書報刊研討會上的發(fā)言 開卷有益——南京《開卷》百期賀辭 傅聰望七了 “余墨”的尖銳 當一切已成為歷史 充滿現(xiàn)代感的孔子 法學為經(jīng),文學為緯 流行小說是一種時尚 “性學”三書 說《蔡瀾食材字典》 一個“書癡”的自白——《尋找精神家園》序 愛書人聊書——《聊不完的話題》序 淘舊書 上海:逛老城覓舊書 港島淘書“艷遇” 專業(yè)閱讀和非專業(yè)閱讀 不必迷信“好書榜” 海上半月日影——2005年10月1日—15日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人淡似菊,品逸于梅:追念鄭逸梅先生鄭逸梅老以九十八歲高齡告別了人世。鄭老一再說過:“在我一生中,最值得我記述的,一是寫作,二是教書?!闭\哉斯言,鄭老足以引為自豪。只是鄭老雖執(zhí)教鞭半個世紀,作育英才,蔚然稱盛,相比之下,他的寫作成就更為輝煌。早年與范煙橋、顧明道等組織蘇州星社,復又加盟南社,與柳亞子、胡樸安、高吹萬等名家相投契,被聘為上海鼎足而立的三大報刊《申報》、《新聞報》和《時報》的特約撰述,先后主持《消閑月刊》、《金鋼鉆報》、《華光半月刊》和《永安月刊》副刊筆政,編寫電影劇本《三生石》、《萬丈魔》、《國色天香》等,在無聲電影界大顯身手,后又兼任新華影業(yè)公司宣傳主任,以及近年為香港《明報月刊》、《大成》、《大公報》、《文匯報》等撰寫專欄,都是鄭老多姿多采的筆墨生涯中可圈可點的得意之筆。而自1926年推出第一本短篇小品集《梅瓣》,至1991年煌煌三大卷《鄭逸梅文集》問世,鄭老已先后出版著作六十余種,凡一千多萬言,這還不包括大量散見于海內(nèi)外報刊未及收集者。古人有著作等身之說,證之鄭老,才真正名副其實,信然無虛。鄭老畢生專注于文史掌故的著述,他對此有強烈的責任感,多次表示:“我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將近一個世紀,所聞所見,歷歷如在眼前,有許多東西,青年人還不知道,我應當把它寫出來,這是我的責任所在,否則我這輩老人過去了,這許多史實、掌故,跟著我而過去,豈不可惜!”因而,海內(nèi)外均譽之為“文史掌故作家”。能受此美稱而當之無愧者,大陸難找第二人,在香港也只有已故的包天笑、高伯雨等兩三位文壇耆宿而已。不管是為師立傳,為友紀事,還是為文史補闕,為冤屈者鳴不平,旁及書畫典籍、簡札柬帖、玩賞集藏、名勝故跡、園林花木、風俗習尚等等,在鄭老筆下無不妙趣橫生,文采斐然。特別是清末民初文壇藝苑的風云人物、秘聞軼事,一鄭老或親身經(jīng)歷,或與之熟稔,或掌握獨家資料,寫來歷歷如數(shù)家珍。晚年所著《南社叢談》、《書報話舊》、《清末民初文壇軼事》、《民國筆記概觀》、《鄭逸梅收藏名人手札百通》等書,更是嘔心瀝血的集大成之作,為近現(xiàn)代社會、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豐富而寶貴的資料,頗受海內(nèi)外學人所重視。

編輯推薦

《這些人,這些書:在文學史視野下》由湖北長江出版集團,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這些人,這些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3條)

 
 

  •   陳子善先生的書,有好多都是人物素描類型的,讓我們看到那些文學大家背后的樣子,文字清淡但是深刻
  •   喜歡陳子善先生的文字,讀之很長見識。
  •   陳子善先生的書。一個字:好。
  •   這種書看起來很長知識,推薦
  •   書好,裝訂有點散。
  •   書活一類的文章寫得多了,總?cè)菀字貜投钊朔ξ丁4藭灿羞@種傾向,但總體來講,此書還算是言之有物的。可惜的是在開掘方面還不盡深入,有些時候只講了事情,卻并未論及意義與影響力。如果能進一步地論及中國古代文學與現(xiàn)代文學的繼承關(guān)系;中國作家與外國作家的相互影響以及文學對歷史發(fā)展進程所起的促進作用等等,將會更具指導作用?!吨袊骷叶髟逛洝?,這樣的書有人寫嗎?丁玲與周楊,簫乾與沈從文,周楊與胡風。。。。等等等
  •   別人推薦的書,看了幾頁,感覺不錯的.
  •   《這些人,這些書··》和上次買的《上海摩登》裝訂質(zhì)量都不過關(guān),一翻書頁就零散掉下來。
  •   與世長辭——回憶往事——書籍出版——無比遺憾,書話模式
  •   我喜歡讀流暢簡潔、娓娓道來的文字,這本書完全沒有這種感覺,在讀了葉靈鳳、蘭姆等人之類的文筆后,這本書完全讀不下去,趣味性、知識性也都不強,買的很后悔。書的封套有點臟倒并不在乎了,反正不打算要了。
  •   我買了一本沒有封面,書脊處裝訂線都露出來,在聯(lián)系換一本
  •   有人說,讀一本書就是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那么遇見這些人,這些書,就是在傾聽一群智者的人生灼見。通過這本書,你會有緣和更多的好書相識相知。
  •   陳 子善的作品不會差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