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吳茂信、林雄、 岑桑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8-04出版) 作者:吳茂信 著 頁數(shù):76
前言
嶺南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特色鮮明、燦爛多彩、充滿生機活力的地域文化,其開發(fā)利用已引起社會的重視。對嶺南文化豐富內(nèi)涵的發(fā)掘、整理和研究,雖已有《嶺南文庫》作為成果的載體,但《嶺南文庫》定位在學術(shù)層面,不負有普及職能,且由于編輯方針和體例所限,不能涵蓋一些具體而微的嶺南文化現(xiàn)象。要將廣東建設(shè)成為文化大省,必須首先讓廣大群眾對本土文化的內(nèi)涵有所認識,因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讀物來承擔這一任務(wù)。出版《嶺南文化知識書系》的初衷蓋出于此。因此,《嶺南文化知識書系》可視作《嶺南文庫》的補充和延伸。書系采用通俗讀物的形式,選題廣泛,覆蓋面廣,力求文字精煉,圖文并茂,寓知識性于可讀性之中,使之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知識叢書?!稁X南文化知識書系》由嶺南文化庫編輯委員會與廣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共同策劃、編輯,嶺南文化知識書系編輯委員會負責具體實施工作,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嶺南文化知識書系編輯部2004年8月
內(nèi)容概要
《陳昌齊》以通俗易懂、精煉的文字,用圖文并茂、寓知識性于可讀性之中的方式,介紹了陳昌齊一生的文化、教育、治學、政治成就。陳昌齊的一生是廉潔從政、嚴謹治學的一生。他致力于修纂典籍、考證著述、編史修志、求知博學、教育后進,既是一位廉臣循吏,更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家、教育家,是廣東歷史上出類拔萃的學者。梁啟超在《近代學風之地理分布》中斷言:“粵中第一學者,推嘉慶間之??店愑^樓昌齊。”可見其在學術(shù)界的歷史地位。
作者簡介
吳茂信,雷州市人。1962年廉江師范學校畢業(yè)后,在海康縣歷任小學、中學教員。1972年調(diào)縣劇團任編劇,1976年任文化館創(chuàng)作干部。1982年調(diào)湛江地區(qū)文聯(lián)任《湛江文藝》編輯,1984年地市合并后,主編《湛江文學》,任湛江地區(qū)文聯(lián)秘書長,致力于培養(yǎng)文學青年,扶持一批青年作者成長為創(chuàng)作骨干,多人走上省專業(yè)作家崗位。期間畢業(yè)于中山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
書籍目錄
一、廉潔勤政二、潛心編纂三、知識淵博四、著作等身五、領(lǐng)銜修志六、作育英才七、高風亮節(jié)附:陳呂齊年表
章節(jié)摘錄
一、廉潔勤政陳昌齊從乾隆三十六年(1771)考取進士步人仕途,到嘉慶十四年(1809)辭職還鄉(xiāng),在官場勞碌了38年。在他78年的生命中,幾乎有一半時間身負官職。不過有20年是擔任編修官,與文字打交道;真正執(zhí)權(quán)行政是在兵科、刑科任給事中,在河南道任監(jiān)察御史和擔任浙江溫處道,加起來約有18年。即使仕途坎坷,他總是廉政、勤政,兢兢業(yè)業(yè),忠于職守,都留下好政聲。他主持過湖北省鄉(xiāng)試,參與過會試,從不帶有私心,真心實意為國家選拔優(yōu)秀人才。至今可以查考的優(yōu)秀人才如陳詩等多名湖北舉人和汪鏞等多名貢生,都是經(jīng)陳昌齊之手擢拔的俊彥。他任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和兵部、刑部給事中兼巡視中、西二城時,不怕得罪權(quán)貴,直接向皇帝進言:“各省首府宜請旨簡放,以杜夤緣;直省督撫政治,宜令學政隨時稽查,宜防弛縱:京師各門,宜嚴章程,以杜勒索?!边@些奏章都由皇帝指令各部討論研究之后,給予回復。因此,“巡視中、西二城,風規(guī)肅然,奸宄屏息”。他擔任刑科給事中時,審閱案卷十分認真。按刑部慣例,每年秋季會審。陳昌齊收到囚冊之后必定細心研勘。凡是他認為不該處決的犯人,一定提出詳細意見,決不草菅人命。每年經(jīng)他糾正緩決的案件均有十余宗。在復審過程中,他反對逼供,即使犯人蠻不認罪,他也據(jù)實駁問,維護法律的權(quán)威。永嘉縣有一樁十年未決的懸案,原案是兄弟因爭執(zhí)引發(fā)斗毆,弟弟用利刀抵格致胞兄斃命。初審刑偵與供詞相符;復審時又出現(xiàn)反復,犯人改供是以木柴毆打致死。由于供詞與傷痕不一致,始終無法定案。陳昌齊在會審時提審犯人,一針見血地對犯人說:你是不是認為用刀殺人比用木柴殺人兇狠,定罪會更重,所以堅持說是用木柴毆打致死?當犯人受到震動之后他又指出:一時沖動,拿刀殺人可能一刀就致人死命;用木柴就不會是一下子能把人打死,一定是最狠心連續(xù)毆打,而且用力特別狠。到底哪個重,哪個輕,你自己考慮吧。聽完這番話,犯人的防線徹底崩潰了,供認翻供是受訟師指使,承認當時確實是一時性起,用利刀刺傷胞兄致死,現(xiàn)在十分懊悔。口供與檢驗吻合,此案了結(jié),訟師也受到懲辦。由此陳昌齊斷案精明的事跡傳遍浙江。陳昌齊確實做到違法必辦、有錯必糾。有個叫朱光斗的人,身上藏有海盜發(fā)的通行證,即被稱為“私照”的證件,被府官抓獲,官府按“私通海盜”給他定罪。而陳昌齊復議此案時,發(fā)現(xiàn)朱光斗的胞兄被海盜所擄,海盜要他籌款贖兄,因而發(fā)給他“私照”,以便聯(lián)系。但朱光斗在限期內(nèi)無法籌足款項,胞兄被海盜殺害。陳昌齊鼎力為朱光斗辯護。他認為,當官的不能除暴安良,致使百姓為海盜所殺戮,應該問心有愧。朱光斗冒死救兄,反而蒙受冤屈,當政者于心何忍?浙江巡撫認為陳昌齊的意見正確,糾正了這起冤案。陳昌齊以法為器,據(jù)理力爭,公平正義的佳話,一時廣為傳頌。為了國家安寧,陳昌齊積極向朝廷進言獻策,盡心竭慮。他生長在沿海,深知海防的重要性,多次條陳《防海剿盜事宜》,特別得到嘉慶皇帝的賞識。據(jù)陳在謙所輯《國朝嶺南文鈔》中收集的陳昌齊《報恩精舍記》的記載:“疏人召對,稱旨。甲子,上幸翰林院,昌齊以舊詞臣與宴,蒙賜徐味書室全集》《九家集注杜詩》,筆硯緞絹各種。”在封建時代,這些都被視為最大的榮耀。后來陳昌齊調(diào)任浙江溫處道,當時浙江沿海的海盜活動十分猖獗,民受禍害。他一到任就籌款制造戰(zhàn)船,整頓軍隊;同時派人出??辈欤L制《浙閩海洋全圖》,標示十分準確細致;又以一個潮汛為期,著令水兵稟報捕殺海盜及巡邏路線,稍微有出入,他就嚴厲批評,因此他指揮若定,百里之外的事情都如同親眼所見,心里非常清楚。凡是接見武裝人員都特別講究禮遇,對他們說:“海氛未靖,正武夫效命之日也。”作為一名兵備道員,可謂恪盡職守了。執(zhí)法、執(zhí)政都以為民為出發(fā)點,這是陳昌齊攝職從政的基點。對于侵害百姓的行為或主張,不管出自何人,他都敢于直言批評。嘉慶十二年(1807)四月,皇帝指派巴圖魯一等侯德楞泰視察浙江軍隊。德楞泰作風嚴厲是眾所周知的,不僅下級對他畏懼,就是同僚也不敢招惹他。他一到溫州就責問溫處道陳昌齊:你不是對沿海防務(wù)很有見地嗎?為什么自己管轄的地方很不平靜呢?陳昌齊如實稟報:治安不好主要是海盜猖獗,要平戡匪患尚有困難。德楞泰當眾反駁陳昌齊,認為要制服海盜并不難,只要在海邊多布置兵力,不準老百姓出海,海盜的糧食和淡水以及各種器械得不到接濟,他們就無法生存,必然要投降,海疆自然就會太平無事了。陳昌齊覺得“封海”不是好辦法,任何人都不準出海,海盜當然得不到接濟,但老百姓也同時斷了生活來源,結(jié)果是玉石俱焚。于是就據(jù)實向德楞泰提出不同看法:浙江沿海百姓以捕魚為生,假如不準他們下海,百萬漁民生計無著,必定陡生變故,這責任可就更大了。德楞泰深為震動,反問陳昌齊有何良策。陳昌齊早已深思熟慮,向德楞泰提m一套完整的策略:準許漁民在近港海面捕魚,漁船編號人冊,規(guī)定大船每船不得超過十人,小船每船不得超過五人,糧食定量攜帶。各出海口仍按原規(guī)定指定專人逐日檢查,違者究辦。這樣,漁民生活有出路,就不會做出通匪的事情了。原先漁民聽到封海的消息,個個愁眉莫展,后來得知欽差大臣依了兵備道意見,重開海禁,打心里感激陳昌齊。陳昌齊為官,不僅勤政,而且廉政。因此,《清史列傳》將他的事跡歸《循吏傳》中。所謂“循吏”,就是循規(guī)蹈矩的官吏,遵章守法,克己奉公。他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正如他在《報恩精舍記》中的自述:“觀樓氏揚歷中外幾十年,其家田租歲人,與貧諸生無異。”溫處道的茶行關(guān)書是個肥缺,長期以來都是由上級收納賄賂來決定人選。陳昌齊任溫處道,有個姓馬的多次游說求陳昌齊讓他擔任此職,表示每年愿意獻送三千兩銀子,遭到陳昌齊嚴詞拒絕。
編輯推薦
《陳昌齊》為《嶺南文化知識書系》之一。嶺南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特色鮮明、燦爛多彩、充滿生機活力的地域文化,我們對其豐富的內(nèi)涵進行了發(fā)掘、整理和研究,從而形成《嶺南文化知識書系》。《嶺南文化知識書系》是一套普及讀物,有利于廣大群眾對本土文化的內(nèi)涵有所認識。書系采用通俗讀物的形式,選題廣泛,覆蓋面廣,力求文字精煉,圖文并茂,寓知識性于可讀性之中,使之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知識叢書。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