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作者:任彥芳 頁數(shù):267 字數(shù):28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讀者看到“新史學”三字,也許會聯(lián)想到20世紀初梁啟超發(fā)動的那場史學革命。其實我們并沒有梁啟超那樣的雄心,我們所遇到的問題和困惑,也和他那時大不相同了。昔日梁啟超們痛感舊史等同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因專供特殊階級誦讀,故目的偏重政治,而政治又偏重中樞,遂致吾儕所認為極重要之史跡有時反闕而不載”,所以他主張要寫“新史學”。今天,大概已經很少有人以為歷史只與帝王將相有關了吧?這也是梁啟超們努力的結果。我非史學界中人,但雅好讀史,對史學研究的現(xiàn)狀,覺得有這樣幾個毛?。阂粋€對待史料,常憑個人好惡和口味而取舍。為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每置大量“不利”的史料于不顧,卻把孤證當寶貝津津樂道;二是回避真問題。1949年以來,連篇累牘討論的關于奴隸制和封建制分期、關于中國資本主義萌芽、關于農民起義性質等等問題,幾乎都成了毫無意義的廢話。
內容概要
作者通過個人在近40年時間里對焦裕祿事跡和蘭考縣變化的體驗和考察,通過對當年許多當事人訪問,比較全面地記敘了對焦裕祿事跡宣傳、報道的變遷,比較準確地記載了,“文化大革命”對蘭考的破壞,對當?shù)仡I導干部和人民群眾的摧殘。在對焦裕祿事跡進行了更為準確、深入發(fā)掘的同時,揭露和批判了張欽禮借宣傳焦裕祿事跡進行投機,在“文化大革命”中迫害干部群眾的罪行。同時,作者比較細膩地記敘了自己在幾十年中與蘭考干部群眾的廣泛聯(lián)系與深厚感情。書稿對一些重要史實的澄清對于了解這一段歷史是有意義的。
作者簡介
任彥芳,河北容城人,國家一級編劇,作家,詩人;烈士遺孤,共產黨員。1946年8月投身革命隊伍。196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后先后在中國文聯(lián),長春電影制片廣、吉林省作家協(xié)會,河北省歌舞尉院、河北省藝術研究所任資料員、編輯、編劇、專業(yè)作家、副所長等
書籍目錄
引子 焦裕祿老領導的期望焦裕祿繼任者的遺愿第一章 鳳凰大視野:尋找英雄第二章 為了讓后人知道真實的歷史第三章 被敘述與被記憶的歷史第四章 張欽禮:說真話而蒙難第五章 一個真實的焦裕祿第六章 張欽禮與焦裕祿第七章 周化民:焦裕祿的繼任者第八章 蘭考上空爆炸的精神原子彈第九章 風向突變:《焦裕祿》患了癌癥第十章 說謊年月,讓人說謊第十一章 新的篇章,新的謊言第十二章 該平反的平反,該入獄的入獄第十三章 蘭考板話:百姓心聲第十四章 “犯錯誤的焦裕祿第十五章 蘭考奇夢第十六章 謊言欲翻案,真言被免官尾語 呼喚真實的世界代后記 蘭考農民的名片
章節(jié)摘錄
1960年,中國最困難的年月,為了支援農業(yè),我繼父從信陽鐵路工委書記調任蘭考縣委副書記,1962年,母親從信陽鐵路公社副社長的位上離開,為了與丈夫同甘共苦,也到了蘭考;1962年10月,我去蘭考看望母親,不久,焦裕祿調來蘭考,與我家做了鄰居;1963年冬,我再次來蘭考,便與老焦有了多次交談,逐漸熟悉起來,這年春節(jié)前,他回山東老家看望母親,我送他們全家出了蘭考縣委的大門,沒想到這竟是我與焦裕祿的最后一次見面!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永遠地離開了他熱愛的蘭考。母親因為這位真正共產黨人的離去,精神受到了大的刺激,住進了開封醫(yī)院。我來探望母親,她含淚向我講了老焦動人的事跡。我向長影黨委寫信,要求在這里生活,寫焦裕祿的電影劇本,但當時未得到批準;回到長影后,多次向同志們講焦裕祿的事跡;1965年2月,終于得到長影黨委的批準,讓我來蘭考生活,組織電影劇本《焦裕祿》的三結合創(chuàng)作組;焦裕祿去世后,蘭考由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欽禮主持工作,我和張欽禮在一起下鄉(xiāng)挖過臺田,多次和他交心談話。半年之后,地委派周化民來蘭考任縣委書記,接焦裕祿的班,成為焦裕祿身后的第一位繼任者;1965年8月,根據(jù)地委安排,我們創(chuàng)作組全體成員參加了蘭考的“四清”運動,我和周化民在蘭考城關公社胡集村蹲點。4個月后,新華通訊社記者來蘭考,寫出了著名的大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震動了全國;這之后,我便調出工作隊,參加了由文化部領導的電影《焦裕祿》創(chuàng)作組。1966年2月,我有感于多年來對焦裕祿的感情,完成了長詩《焦裕祿之歌》。這年3月,我們全體創(chuàng)作人員正深入生活構思劇本時,接到了級令,回到北京,按著《林彪委托江青在部隊文藝座談會紀要》精神總結,劇本令人痛心地夭折了!而后不久,創(chuàng)作組的人員回各單位參加“文化大革命”,蘭考在這種背景下,發(fā)生了誰也想不到的悲劇!
后記
剛到我的第二故鄉(xiāng)蘭考,縣委書記黃道功便對我說:你這次來可以看看三義寨鄉(xiāng)南馬莊,農民們正搞土地流轉,他們生產了無公害的健康大米,很受歡迎。這幾句介紹便讓我很感興趣。一是“土地流轉”,我剛從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文件上看到這個詞,其內容是什么并不了解,我正想看看如何進行土地流轉;二是為無公害健康大米。剛出了害人的三鹿奶粉事,社會對害人食品有了高度警覺。迫不及待,第二天,我便在縣文化局長的陪同下,去了三義寨鄉(xiāng)的南馬莊。三義寨緊靠黃河,這兒有個黃河大閘,我來過多次,只知這閘門一開,黃河母親的乳汁便順著一條大渠澆灌了這兒的田園。今天才知這南馬莊得天獨厚,土地被黃河水澆灌肥沃了。這兒原是個窮苦的村莊,原來只有鹽堿地,當年焦裕祿來到這村,曾親自嘗過這土地的鹽堿的滋味;然而因為制度原因,焦裕祿沒有改變這村的面貌,留下的是他的足跡和那一心想為百姓的精神。我走進了村委會大院,鄉(xiāng)親們領我進了辦公室。迎著我的是掛在在墻上的紅字:南馬莊土地流轉簽字儀式。兩邊便是這個村得到的各種榮譽:2005年國家農業(yè)部農民合作組織示范單位;2007年1月榮獲開封市委、市政府“市級文明村”;開封市人民政府的“優(yōu)秀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2007年6月開封市委、市政府評為“生態(tài)文明村”;2007年開封市委組織部授予先進“五個好”村黨組織;2008年河南省委組織部授予先進“五個好”村黨組織。
編輯推薦
《焦裕祿身后:我與蘭考的悲喜劇(珍藏版)》編輯推薦:還原一個真實焦裕祿也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材料構建的平臺上,我們可以看到歷史在很多時候并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樣。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