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作者:李松 頁數(shù):23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敘述了自原始社會,經(jīng)夏、商、周三代,以迄秦漢,歷時數(shù)千載的中國早期美術的發(fā)展和成就。原始社會先民創(chuàng)造的彩陶器、玉器、牙骨雕刻和巖畫等成為中國美術史絢麗的開端。夏商周時期,青銅器作為奴隸主政權和神權的象征,成為各門類藝術的主導。商—西周時期和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成為前后輝映的兩個藝術高峰。秦漢時期進入大一統(tǒng)的封建社會,建筑、雕塑、繪畫、工藝美術、書法全面繁榮。在這一時期西南地區(qū)巴蜀古國、西南古滇族、西北草原游牧民族也都創(chuàng)造了自己獨特的民族藝術。
作者簡介
李松,原名李松濤,1932年1月生于天津楊柳青,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后留校任教。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委員,編審。曾任《美術》、《中國美術》兩刊物主編,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炎黃藝術館副館長。曾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卷》雕塑部分,《中國美術史》夏商周卷,《中國現(xiàn)代美術全集》中國畫人物卷,《齊白石全集》第七、九卷等。著有《徐悲鴻年譜》、《20世紀中國畫家研究叢書·李可染》、《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合著)等。
書籍目錄
總論第一章 原始社會的陶器、玉石器和巖畫 第1節(jié) 仰韶文化彩陶 第2節(jié) 大汶口—龍山文化素陶 第3節(jié) 陶塑與石雕 第4節(jié) 良渚文化玉器 第5節(jié) 巖畫、地畫與蚌塑第二章 夏、商、周時代的青銅器藝術 第1節(jié) 中國青銅器的特征及其發(fā)展分期 第2節(jié) 青銅器造型與紋飾 第3節(jié) 青銅器的設計意匠第三章 商、周的雕塑和繪畫 第1節(jié) 廣漢三星堆青銅人像群 第2節(jié) 青銅器中的人和動物雕塑形象 第3節(jié) 青銅鳥獸尊 第4節(jié) 玉石、牙骨、漆木雕刻第四章 戰(zhàn)國、兩漢的繪畫、織繡與書法 第1節(jié) 青銅器銘刻圖畫 第2節(jié) 帛畫與織繡 第3節(jié) 漆畫 第4節(jié) 宮殿、墓室壁畫 第5節(jié) 書法第五章 秦漢建筑與雕塑 第1節(jié) 秦漢建筑 第2節(jié) 秦漢雕塑 第3節(jié) 古滇族與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美術圖版目錄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原始社會的先民在自己身邊天天使用的陶水器、食器上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色彩繽紛的藝術世界,在那些變化無窮的花紋圖案中寄托著創(chuàng)造者的情感、智慧和原始宗教觀念。彩陶作品和當時原始氏族社會人們的生與死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那些圖案形象原本是從生活中來的,所繪的有的是漁獵的對象,有的表現(xiàn)了天象物候,有的是死去的先人之隨葬品或祭祀物,有的則可能具有圖騰的性質,在氏族部落活動的地域范圍內(nèi),為氏族成員所熟悉和認同,因而也成為地域文化類型的標志物。當人死去之后,作為對親人寄托哀思和意在供死者的靈魂在鬼神世界享用之物,這些彩陶器皿被鄭重地隨葬。到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之后,地位的差別和財富的占有也在隨葬陶器的數(shù)量上表現(xiàn)出來。例如屬于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的青海樂都柳灣564號墓,隨葬陶器95件,其中彩陶器多達87件。陶器發(fā)展至此,已漸失原來的性質,而成為權勢者的身份象征。彩陶藝術也臨近衰落期。
媒體關注與評論
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并運,以于天然,非由述作 ——(唐)張彥遠
編輯推薦
《中國美術:先秦至兩漢》是世界美術通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