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族群與社會的反思

出版時間:2005-1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喬健  頁數(shù):507  字數(shù):60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遵循社會學學科重建的方針,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實事求是的精神,密切聯(lián)系和結合當前中國社會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實際重大問題,積極以學術研究成果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服務,在過去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中,我們努力邁出了第一步?,F(xiàn)在全國人民都為在21世紀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而努力,我國的體制改革與經濟發(fā)展又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經濟的騰飛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上涌現(xiàn)出了大量的新現(xiàn)象需要我們去研究,出現(xiàn)了大量的新問題需要我們去分析,同時因學科一度中斷,有許多社會學研究的基礎工作也需要越來越寬廣,社會學人類學者的責任也將越來越沉重。任重而道遠,只有奮發(fā)努力,再接再厲,才能使我們的學科建設適應中國改革發(fā)展新形勢的要求,并為推動中國社會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榱藢W習和發(fā)揚以費孝通教授為代表的老一代社會學家、人類學家的學術思想和踏踏實實的學風,也為了交流年輕一代學者的學術成果,我們匯集了自我所承擔“八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以來的部分成果,編輯成《社會學人類學論叢》出版,自1996年至2004年共出版40余卷。本叢書將主要包括與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密切相關的調查報告、區(qū)域發(fā)展研究、專題研究成果等等。也主要結合社會學與人類的學科建設,從相關的學術理論、研究方法、重要專題研究等方面介紹社會學與人類學的經典理論和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

書籍目錄

致謝代序丁序李序金序回顧與展望 “現(xiàn)代化與中國文化”研討會的緣起與二十年中八屆研討會的召開經過 香港中文大學與兩岸交流 費孝通教授與“現(xiàn)代化與中國文化”研討會一 總論 對文化的歷史性和社會性的思考:在第八屆“現(xiàn)代化與中國文化研討會”上的講話 科學與口號:論“現(xiàn)代化與中國文化” 儒家思想與社會學:社會學本土化一條道路的探索 “去蔽”學習筆記二 文化與認同 “朝圣”:歷史中的文化翻譯 “至樂無樂”思想與當代經濟學中的理性 轉化中的文化身份:以臺灣原住民影片為例 香港人身份的形成與轉變三 族群概念與族群關系 中國傳統(tǒng)“族群觀”與先秦文獻“族”字使用淺析 從費孝通先生的觀點看中國的人類學族群研究 臺灣民眾的文化取向:兼論臺灣的族群關系 客家族群的“歷史性”:閩、客民間信仰模式的比較 河湟地區(qū)族群互動關系的文化解讀 人口較少民族文化發(fā)展的制約因素四 從鄉(xiāng)村到城市  村落終結的社會邏輯:羊城村的故事 影響我國城鄉(xiāng)流動人口的推力與拉力因素分析 工分制下農戶的經濟行為:對恰亞諾夫假說的驗證與補充 社區(qū)治理與權力來源:上海城市基層社區(qū)組織關系的分析 社會資本的來源及作用:網(wǎng)絡觀點與調查發(fā)現(xiàn) 階級地位對北京居民社會網(wǎng)絡結構的影響五 社會關系與行為  華人社會中人已、群已關系中的利他人行為 臺灣私立大學院校的家族運作與傳承 文化反哺:變遷社會中的親子傳承 中國現(xiàn)代化與青少年越軌行為的探討 隔代無仇:布波文化融和的社會基礎附錄一附錄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文化、族群與社會的反思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