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06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美】艾布拉姆斯 頁數(shù):731 譯者:吳松江
Tag標簽:無
前言
M.H.艾布拉姆斯(Meyer Howard Abrams,1912- )是當代歐美文學理論家和批評家中的大師級人物。1912年7月23日,他生于美國新澤西州一個貧寒的猶太家庭,父親是一個建筑油漆工。1930年他考入哈佛大學攻讀英語文學專業(yè),成為他們家第一個大學生。他念大學時正是美國經(jīng)濟大蕭條時期,有人勸他早點工作,他卻說:“現(xiàn)在工作不好找,與其干著不喜歡的活還挨餓,不如做我感興趣的文學挨餓?!?934年他取得學士學位,同年獲得亨瑞獎學金(Henry:Fellowship)到英國劍橋?qū)W習,師從英國新批評大師瑞恰茲(又譯理查茲)教授(I.A.Richard,1893-1979)。瑞恰茲是20世紀大師級的文藝理論家,也是西方大家中對中國有著特殊感情的學者。瑞恰茲從20世紀20年代起就在劍橋講授文學批評理論,并最早把語義學和心理學引入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瑞恰茲和奧格登合作出版《美學原理》(Foundations of Aesthetics,1921)、《意義的意義》(The Meaning of Meaning,1923),獨自完成《批評原理》(Principles of Literary criticism,1924)、《科學與詩》(science and Poetry,1926)、《實用批評》(Practical criticism,1929)等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史上劃時代的著作,成為西方文藝理論界新批評派的權(quán)威。1927年,瑞恰茲到遠東旅行結(jié)婚,在日本小住后來到北京。這次中國之行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9年他應邀在清華大學外語系任教,1931年返回劍橋。30年代初,瑞恰茲成為奧格登發(fā)起的“基本英語”運動的領袖。1936年,瑞恰茲來到中國,在趙元任、胡適、葉公超、陳翰笙等的支持下,在中國推動“基本英語”運動,直到1938年由于中國進入全面抗戰(zhàn)而終止?;氐接?,他受邀到哈佛大學任教,直到退休。
內(nèi)容概要
《文學術語詞典》一書于1957年出版,它用簡短明快的文字概述了文學理論、文學史和文學批評方面的關鍵術語?,F(xiàn)在的第7版包含了更多的新詞條,其中一些是有關最新的文學批評理論的;所有早期的詞條都進行了重新修訂,有的進行了徹底重寫;各個獨立的詞條中提到的相關作品也重新擴充了,把新近的作品包含了進來;在原有的“術語索引”的基礎上新增了“人名索引”。這本文學詞典歷經(jīng)廣大師生和專業(yè)研究人員的考驗,已經(jīng)成了他們不可替代的必備工具書。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艾布拉姆斯 譯者:吳松江
書籍目錄
出版前言序原書前言中文條目索引文學術語作者索引術語索引
章節(jié)摘錄
文學術語Absu rd,Literatrue of the荒誕派文學荒誕派文學指那些共同意識到人類的狀況在本質(zhì)上已荒誕不經(jīng)、這種狀況只有通過自身荒誕的文學作品才能得到恰當表現(xiàn)的戲劇和小說作品。荒誕文學的基調(diào)和劇作理論已先見于1896年阿爾弗雷德·雅里的法文劇作《于布王》(又譯《烏布王》中?;恼Q派文學亦起源于表現(xiàn)主義和超現(xiàn)實主義運動,以及弗朗茲·卡夫卡作于20世紀20年代的小說(《審判》和《變形記》)。然而,在二戰(zhàn)的恐怖經(jīng)歷之后出現(xiàn)在法國的荒誕派文學運動,則是對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文學的基本信仰與價值標準的反叛。早期的傳統(tǒng)觀念包括這樣的假設:人是具有理性的動物,他賴以生存的世界至少是部分可知的;在有秩序的社會結(jié)構(gòu)里,人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即便他置身逆境也不喪失自己的英雄氣概與尊嚴。然而,20世紀40年代后,出現(xiàn)了尤以讓~保羅·薩特和艾伯特·加繆等文人的存在主義哲學為突出代表的普遍傾向。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是淪落異鄉(xiāng)的孤獨的生靈;這個陌生的世界里不存在固有的人類真理、價值標準與任何意義。人生只不過是對生存目標和存在意義的徒勞的探索過程,人生本自虛無,并終將化為虛無;人生的存在是件既痛苦又荒誕的事。就像加繆在《西西弗斯的神話》(1942)中寫道的: 在一個突然失去了幻想與光亮的世界中,一個人就會感到自己是異鄉(xiāng)人,是陌生客。他的流放無可補救……人與人之間,演員與背景之間的這種脫節(jié),正是讓人感到荒誕之處。 (杜小真譯)或如同創(chuàng)作了《禿頭女高音歌手》(1949)、《懲誡》(1951)和其他一些荒誕戲劇作品的法國作家尤金·尤內(nèi)斯庫所說的:“一旦切斷宗教的、形而上學以及先驗的根基,人就感到茫然若失;他的一切行為也都變得毫無意義、荒誕不經(jīng)而又徒勞無益。”尤內(nèi)斯庫在評論荒誕文學的混合基調(diào)時認為,“當人們沉溺于毫無意義的事物中時,只會顯得荒唐怪誕,他們的遭遇只能以帶有嘲弄色彩的悲劇形式體現(xiàn)。”
編輯推薦
《文學術語詞典(中英對照)(精)》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