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的張力

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白彤東  頁數:215  
Tag標簽:無  

前言

作為哲學二級學科的“科學技術哲學”(簡稱科技哲學)過去叫“自然辯證法”,但從目前實際涵蓋的研究領域來看,它既不能等同于“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也無法等同于“科學哲學和技術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of Sechnology)。事實上,它包羅了各種以“科學技術”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比如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科技政策與科研管理、科學傳播等等。過去二十多年來,以這個學科的名義所從事的工作是高度“發(fā)散”的;以“科學、技術與社會”(STS)為名,侵入了幾乎所有的社會科學領域;以“科學與人文”為名,侵入了幾乎所有的人文學科;以“自然科學哲學問題”為名,侵入了幾乎所有的理工農醫(yī)領域。這個奇特的局面也不全是中國特殊國情造成的,首先是世界性的??萍急旧淼娘w速發(fā)展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但又是緊迫的社會問題、文化問題、哲學問題,因此也催生了這許多邊緣學科、交叉學科。承載著多樣化的問題領域和研究興趣的各種新興學科,一下子找不到合適的地方落戶,最終都歸到“科技哲學”的門下。雖說它的“廟門”小一些,但它的“戶口”最穩(wěn)定,而在我們中國,“戶口”一向都是很重要的,學界也不例外。研究領域的漫無邊際,研究視角的多種多樣,使得這個學術群體缺乏一種總體上的學術認同感,同行之間沒有同行的感覺。盡管以“科技哲學”的名義有了一個外在的學科建制,但是內在的學術規(guī)范遲遲未能建立起來。不少業(yè)內業(yè)外的人士甚至認為它根本不是一個學科,而只是一個跨學科的、邊緣的研究領域。

內容概要

歷史上偉大的物理學成就似乎同時總與形而上學有耐人深思的雜糅。從亞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兒、牛頓,直到愛因斯坦、玻爾和泡利。        愛因斯坦和玻爾以及泡利等量子力學家之間的EPR爭論不僅是20世紀科學界最重要的論戰(zhàn),而且還被認為超出了物理學甚至科學的邊界,成了哲學層面的分歧和對抗。    但作者通過精細的文本閱讀指出,對這一爭論的形而上解讀是有重大偏差的,他們之間的爭論實際上并不涉及外在世界是否存在,或者我們能否認識外部世界等古老的哲學問題,而只是關于特定理論實體的實在性以及特定理論解釋是否成立等具體問題。    通過這一梳理,我們會發(fā)現科學家對科學復雜而微妙的理解,他們感受到的在科學與哲學之間、在特定研究與普遍訴求之間的張力,這遠比給他們簡單地貼上“實在論者”、  “反實在論者”、“自然神論者”等標簽更有趣。

作者簡介

白彤東北京大學核物理專業(yè)學士,科學哲學專業(yè)碩士,波士頓大學哲學專業(yè)博士;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狄伯納科學與技術史研究所訪問一年,現任澤維爾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作者對量子力學思想史的理解得益于其論文指導老師John Stachel教授,而Burton Dreben教授所講解的維特根斯坦、奧斯汀、蒯因的思想對作者的科學哲學的理解有很大的影響。除了繼續(xù)研究物理學思想史以及科學哲學中的一般問題之外,作者也對政治哲學與中國哲學有很大的興趣。

書籍目錄

《北京大學科技史與科技哲學叢書》總序致謝 導論 1.實在論與反實在論 2.量子力學對傳統(tǒng)實在觀的挑戰(zhàn) 3.本書的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宗旨 4.章 節(jié)內容介紹第一章 EPR問題  1.原版之EPR 2.EPR的一個修正:分隔實驗 3.EPR原始實驗的另外兩個延展:波普爾實驗和貝爾實驗   4.EPR問題的核心及量子力學的正統(tǒng)解釋對其的回答第二章 EPR論爭中的愛因斯坦 1.愛因斯坦的“實在論”和實證主義 2.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批判:月亮論辯、唯我論、系綜解釋第三章 玻爾是個實證主義者嗎?  1.“實在論者”玻爾  2.玻爾的“實證主義”傾向第四章 玻爾的光柵  1.對玻爾光柵的正確解讀  2.不可控制的打擾、作用量子的角色以及玻爾的關于“分割”的概念 3.一些關于玻爾光柵的進一步問題 4.對玻爾思想實驗的實證主義解讀:經典打擾觀和量子打擾觀 5.兩個相關觀點:量子力學的不可圖像化和玻爾的“現象”概念第五章 玻爾對EPR問題的回應 1.玻爾對互補原則的討論 2.條件影響論辯 3.條件影響論辯的問題 4.經典語言的實在性 5.調和問題第六章 泡利的世界觀:神秘與理性的互補  1.理性與神秘的耦合  2.耦合的體現:不同領域中的互補性  3.泡利的實在論  4.由量子力學看泡利的實在論  5.原型、宇宙秩序、共時性  6.科學家的良心  7.最后幾點評論第七章 泡利與科學哲學 1.泡利對量子力學的實證主義解讀的批評 2.泡利:經驗的,但不是經驗主義的 3.泡利對實證主義方法論的批評 4.泡利的局域的反實在論 5.在各種主義、經驗與理念、保守與革命的張力下游走 6.哲學能否作為一種分析與批判的活動:泡利式的批評  7.自然主義與富裕的困境第八章 泡利對EPR問題的處理和他對量子力學完備性的觀念 跋 附錄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EPR問題1.原版之EPR1935年,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和羅森(下簡稱為EPR)合寫了一篇挑戰(zhàn)量子力學完備性的文章。①EPR指出,根據量子力學,如果兩個系統(tǒng)在某個時刻相互作用,這兩個系統(tǒng)(系統(tǒng)一和系統(tǒng)二)就形成了一個復合系統(tǒng)(composite system)。這個復合系統(tǒng)由一個態(tài)函數(或波函數)表示,而這個態(tài)函數并不是這兩個系統(tǒng)各自態(tài)函數的簡單乘積。為簡單起見,讓我們假設這兩個系統(tǒng)的位置之差x1-x2和它們的動量之和P1+P2在它們相互作用后均有確定值(這兩個確定值由復合系統(tǒng)的態(tài)函數給出)。根據量子力學,這是可能的。接著我們立即對系統(tǒng)一的位置做一個精確測量,其結果與復合系統(tǒng)的態(tài)函數(所能告訴我們兩個系統(tǒng)之間的位置差異)一起用來預測在同一瞬間系統(tǒng)二的位置x2。根據EPR給出的“物理實在的要素”的定義,系統(tǒng)二的位置的確定值就應該被當作“物理實在的一個要素”,這個要素在系統(tǒng)一的位置被測量前就已經屬于系統(tǒng)二。

編輯推薦

《實在的張力》告訴我們研究領域的漫無邊際,研究視角的多種多樣,使得這個學術群體缺乏一種總體上的學術認同感,同行之間沒有同行的感覺。盡管以“科技哲學”的名義有了一個外在的學科建制,但是內在的學術規(guī)范遲遲未能建立起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實在的張力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都是大師啊,很好
  •   有深度,不是太懂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