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葉月瑜 主編 頁數(shù):45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不是資料的簡單堆砌,而是重新思考華語電影工業(yè),著力于挖掘既往的盲區(qū),引入新的視角和方法論。
作者簡介
◆葉月瑜教授任教于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之電影學院,并兼任媒介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著作包括英文專書TaiwanFilmDirectors:ATreasureIsland(與戴樂為合著,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2005),Chinese-LanguageFilm:Historiography,Poetics,Politics(與魯曉鵬合編,夏威夷大學出版社,2005,此書獲美國圖書館學會刊物Choice選為“2005年最杰出學術著作”之一),EastAsianScreenIndustries(與戴樂為合著,BritishFilmInstitutePublishing,2008),中譯本《東亞電影驚奇》(臺灣遠流出版,2011)和中文專著《歌聲魅影:歌曲敘事與中文電影》(遠流出版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00)等。期刊論文發(fā)表于《中外文學》《新聞學研究》《當代電影》《藝術評論》《電影欣賞》,CinemaJournal,F(xiàn)ilmQuarterly,PostScript,InternationalJournalofCulturalStudies,ModernChineseLiteratureandCulture,HistoricalJournalofRadio,F(xiàn)ilmandTelevision,AsianCinema,JournalofChineseCinemas,AsianJournalofCommunication等,并有專文載于有關亞洲電影、流行文化和電影音樂等的中、英、日文集;學術論文共計三十多篇。
書籍目錄
導論 重探華語電影工業(yè):歷史的考掘、方法的浮現(xiàn)/葉月瑜
挑戰(zhàn)史論
消化美國電影:對民國時期好萊塢在華情況的再認識/蕭知緯
“文藝”與中國早期電影的生產(chǎn)與營銷:一個方法論的開啟/葉月瑜
六合影片營業(yè)公司再探:以早期中國電影市場的擴大為中心/菅原慶乃
中國視角:好萊塢與中國電影比較研究的方法論反思/秦喜清
從問題到史料:近代中國大陸電影史的重構與再寫/馮筱才
新歷史的建構
連接上海、香港和新加坡:邵氏兄弟的故事(1920年代-1950年代)/鐘寶賢
中華電影聯(lián)合股份有限公司的結構及其意義(1937-1945)/劉輝
戰(zhàn)后通俗娛樂電影的發(fā)展形態(tài):從上海到香港(1946-1950)/羅卡
從歌唱喜劇窺探戰(zhàn)后粵語電影工業(yè)制作的模式/吳月華
北京電影(1949-1966)/楊遠嬰
新方法的應用
臺灣電影產(chǎn)業(yè)集中度研究之比較與評估/陳儒修黃懿王亭
分秒必爭的觀眾分析:回到過去,從《赤壁》到新媒體平臺/張慧兒李卓婷譯
附錄
回應與討論 陳犀禾、盧非易、何思穎、蕭知緯 彭侃整理
參考書目/賴紫謙、彭侃匯編
作者簡介
索引/彭侃匯編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在商言商的大中華戰(zhàn)時在大后方經(jīng)營發(fā)行的片商蔣伯英,糾合內地資金(包括前上海藝華公司、明星公司和香港南洋公司的老板加入投資),成立了大中華影業(yè)公司,修葺丁香港南洋片場,1946年下半年開始籌拍,1947年1月起影片陸續(xù)推出。大中華的市場主要在中國內地,為此羅致了大批內地影人拍國語片;戰(zhàn)時留在上海的如周璇、李麗華、孫景路、朱石麟、方沛霖、岳楓等和在重慶工作的吳祖光、何非光都有為它拍片。他們或移居香港,或港、滬兩邊走工作。大中華是員工眾多的大片廠,但拍的都是低至中成本的商業(yè)類型片:倫理愛情通俗文藝片、輕松愛情喜劇片、抗日特工間諜片、偵探兇殺片、武俠片、神怪片、有歌唱的民間故事片,盡量不涉政治社會現(xiàn)實而以娛樂大眾為前提。國內政經(jīng)形勢急變以致資金無法周轉,大中華在194了年2月宣布裁減行政人員與調整技工薪酬辦法,實行包工制,每月拍片一至二部;不再支月薪,參加拍攝的影人才有薪酬。并一度停產(chǎn),蔣伯英有意把公司遷回上海,后來又決定留港繼續(xù)經(jīng)營。從1946年中開業(yè)至1948年下半年停業(yè)止,僅兩年就出產(chǎn)了國語片34部、粵語片8部;如此多產(chǎn)是因為其中有若干部片屬于外購的,另外一批則是投資給外間公司包拍的。一些國語片更配上粵語放到市場上和粵語片競爭。
編輯推薦
《華語電影工業(yè):方法與歷史的新探索》:挑戰(zhàn)史論,新歷史的建構,新方法的應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