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清華大學 作者:劉臨 頁數(shù):142
內容概要
本書記述了作者對工筆畫創(chuàng)作,教學的研究與思考,其中涉及工筆畫藝術表現(xiàn)及創(chuàng)作觀、線描造型以及基礎教學實踐等。書中還附以作者部分創(chuàng)作作品與習作,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活動和藝術面貌?! ”緯勺鳛楦咝O嚓P專業(yè)研究生、本科生的課外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劉臨,1959年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繪畫系副主任,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重彩畫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
吉林藝術學院美術系本科畢業(yè),留校任教。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畢業(yè),獲碩士學位。
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和重要學術大展、獲獎,并被中國美術館、北京大學、孔子基金會、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等學術機構收藏。
書籍目錄
重識傳統(tǒng) 線的感悟 實“畫”實說 工筆畫的品格 以“意”生“象”——工筆人物畫造型的意象表現(xiàn) 當代工筆畫形式語言的多樣性特征 中國畫用色的繼承和出新 中西線造型比較 工筆人物寫生教學論綱 重彩人物課程教案 線描造型教學研究 線描造型的新觀念 速寫概說 繪畫基礎課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與教學實驗 美術學院社會實踐教學必要性的思考 課堂碎語 激勵、活力、創(chuàng)造力——劉臨教學訪談
章節(jié)摘錄
(三)意象賦色 中國畫色彩的理念具有獨特的認識和使用的規(guī)律,有其自己的法度可循,傳統(tǒng)哲學和“天人合一”觀念衍生出“五行”說以及中國畫色彩的“五色”觀。古人以青、黃、赤、白、黑代表一切色彩來表達自己的“心象”。繪畫用色法有重彩和淡彩,重彩“色意濃烈”、“錯彩鏤金”,淡彩雅淡清致,如“出水芙蓉”,極具東方神韻的審美特色。謝赫《六法論》中“隨類賦彩”,其本身就具有強烈的主觀性,被視為中國繪畫獨有的色彩表現(xiàn)觀。畫家根據(jù)內心主觀情感的需要表達“心源之色”,借色達意,完全不需考慮客觀自然物象色彩的真實,更無需顧及色彩因光線和環(huán)境影響所產生的變化?! 」すP畫的色彩遵循“隨類賦彩”的理念,隨意賦彩以情感人,融色于意中,單純中寓豐富,追求五彩斑斕的彩色世界,而不是簡單地“以色貌色”。工筆畫的色彩單純不失豐富,淡雅不乏厚重,瑰麗沉靜,莊重高貴,體現(xiàn)了用色優(yōu)雅而高古的格調。唐周疇的《簪花仕女圖》色彩的古雅凝重代表了工筆人物畫巔峰時期的壯美?! 。ㄋ模┮庀蟛季帧 ≈袊嫷牟季郑ㄒ嗫煞Q構圖)同樣有“意象”的表現(xiàn),“置陳布勢”、“經營位置”均有獨特的“章法”要求?!吧Ⅻc透視”決定了布局的主觀因素極強,“神游”和“面面觀”的觀察表現(xiàn)將“意”的成分加大,在布局上宣泄“胸中意象”,聚散、縱橫、虛實、奇險、態(tài)勢等使畫面隨內心意象變化而變化,全局的“氣韻”掌控于畫家的情感心象。敦煌洞窟壁畫《大唐伎樂圖》的取勢宏大壯觀,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起承轉合、空靈婉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的布局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散點”取象,注意疏密聚散,意象思維活動貫穿于構圖布局全過程,“密于精思”,“臨見妙裁”。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