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1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苗瑞鳳 頁數(shù):159 字數(shù):15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苗瑞鳳2002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由我任她的指導教師。她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各項方針政策,人口學的基礎比較扎實,入學后學習和工作非常勤奮,各門功課學習成績優(yōu)良,熱心群眾工作,任勞任怨。在人大讀書期間科學研究能力提高很快,參加各項大型研究項目都獲得了很好的成績?! ∷雽W第一學年參加中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研究項目——“人口老齡化國際比較研究”。她查閱大量國內外資料,在研究過程中,與我合作寫出《從全球人口百年審視我國人口國策的抉擇》,發(fā)表在《人口研究》2003年第4期(核心刊物、期刊方陣),她主要承擔中國未來勞動力、老齡化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003年苗瑞鳳和我參加“第四屆華裔老年人問題國際研討會”(參加會議200多人,海外參加者100多人),我作會議主旨發(fā)言。苗瑞鳳參加主題發(fā)言起草,做了大量的研究性工作。主題發(fā)言受到與會者高度評價,會后我和苗瑞鳳及我的另一位博士生把主題報告壓縮為《中國特色人口老齡化過程、前景和對策》發(fā)表在《人口研究》(2004年第1期)。當時回良玉副總理閱讀這篇文章后批示國務院辦公室和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參閱。說明這一項研究對國家決策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在這一項研究工作中,苗瑞鳳作出了貢獻。
內容概要
從當前制度文本來看,我國對農民工的權益保護是比較全面和細致的,然而外來務工人員社會權益保障的現(xiàn)實卻不理想,制度設計與現(xiàn)實需求有差距是原因之一。但最根本的,卻是作為制度參與者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部門、雇用者和農民工之間沒有建立起一個有效的合作機制。苗瑞鳳的《社會轉型期農民工制度性保障的實踐邏輯》這部著作就是試圖回答各方行動者是如何看待這一制度性的保障及如何采取各自的行動策略的,把研究的視角落在外來務工人員權益保障實踐中的合作問題上,這是現(xiàn)有相關研究中視野比較寬廣的一項探索。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一、研究主題
二、研究視角及理論背景
三、相關文獻述評
第二章 農民工制度性保障的演變原因
一、制度的演變軌跡
二、國家執(zhí)政合法性基礎的變化
(一)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式微
(二)政績合法性的確立
(三)構建社會公平和政治民主的努力
三、農民工的“結構”能力
(一)人口結構對農民工數(shù)量的限制
(二)農民工工作風險的累積和爆發(fā)
(三)社會轉型對鄉(xiāng)村孝道的沖擊
(四)人口老齡化的挑戰(zhàn)
四、農民工能否形成階級
第三章 國家制度的邏輯及路徑安排
一、完備的制度銜接機制
(一)勞動期內的保護
(二)不在勞動狀態(tài)的保障
(三)權益受損的維權機制
二、制度執(zhí)行的路徑安排
(一)設定代理人
(二)營造“公共意識”
(三)建立糾錯機制
三、制度的執(zhí)行效果
第四章 地方政府的行動策略
一、全面性的政策制定
二、充滿張力的政策執(zhí)行
(一)戴鐐銬跳舞
(二)主動出擊
(三)守株待兔
(四)部門利益的沖突
(五)位置痛苦的行政人員
三、積極的模式創(chuàng)新
第五章 企業(yè)的應對手段
一、不執(zhí)行政策的策略
(一)對政策受益群體的利用
(二)訴苦術
(三)運用“刁民”的標簽
(四)挑剔政策的不足之處
二、執(zhí)行制度的隱秘
(一)選擇執(zhí)行
(二)“拆分”執(zhí)行
(三)本末倒置
三、工傷事故處理技術
(一)利用關系網
(二)一公共意識的維持
(三)對制度的移花接木
(四)利用訴訟成本優(yōu)勢
(五)管理精英的利益聯(lián)盟
第六章 農民工的武器
一、農民工的維權原則
(一)拒絕相信
(二)總體性算計原則
(三)功利性原則
二、弱者的武器
(一)行動的兩極化
(二)轉換事件的性質
(三)利用弱者形象牟利
三、工傷事故中的弱勢地位
(一)受制于公共意識
(二)文化知識貧乏
(三)社會關系資源欠缺
(四)難以承受的維權成本
結論與討論
一、簡練的研究發(fā)現(xiàn)
(一)政府居于主導位置
(二)同樣的運作機制,不同的運行目的
(三)制度執(zhí)行帶有“轉型期”的特點
(四)農民工綜合素質偏低是“瓶頸”
二、幾點討論
(一)行政支配社會
(二)難以獨立的司法
(三)動態(tài)性的政策執(zhí)行
(四)農民工維權能力較弱
三、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A 國家相關的重要法律法規(guī)目錄匯編
附錄B 主要調查地的農民工基本狀況分析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ㄋ模┎块T利益的沖突 部門利益的沖突,可以使一項初衷良好的制度付之東流。前幾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中國,特別是城市孕產婦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全國1990-2000年的10年間下降了44%)的情況下,流動人口的孕產婦死亡率卻在升高。據(jù)廣州市衛(wèi)生局統(tǒng)計,2000年在廣州市的流動人口中孕產婦死亡比1999年增加了一倍,是1996年的4.6倍。據(jù)分析由于經濟原因,有些孕產婦沒有進行正常的產前檢查,不愿住院分娩,而寧愿冒著生命危險接受非法接生,由此造成的死亡占孕產婦死亡數(shù)的一半左右。那么,如果對住院分娩的流動人口產婦進行費用減免救助,是不是就能降低她們的死亡率了呢?對于這一想法,寧波市已經進行了積極的嘗試,2005年寧波市發(fā)布了關于對外來常住人口和低保戶籍人口住院分娩實行救助的通知,根據(jù)規(guī)定,居住在本縣(市)、區(qū)6個月以上的,符合生育政策的外來人口孕產婦,選擇常住地的定點醫(yī)療機構住院分娩,均可提出住院分娩救助申請,享有與符合生育政策的本地低保戶籍人口孕產婦同等的待遇。2005年底,寧波各縣(市、區(qū))設置了44家醫(yī)院為符合條件的外來流動婦女實行分娩救助的定點醫(yī)院。外來常住人口孕產婦順產住院分娩最高收費900元,生產后還可憑醫(yī)藥費發(fā)票,到計生部門領取400元的補助。但是這一制度在實際運作中卻遇到了事先沒有料到的“尷尬”。時間追溯到2003年,寧波市制定并下發(fā)了《寧波市流動人口孕產婦兒童保健管理辦法》,要求全市各地醫(yī)療保健機構將轄區(qū)內暫住人口婦女兒童保健工作納入本地常住人口管理之中。衛(wèi)生局領導每年按與市政府簽訂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目標責任書內容以及婦幼保健工作的要求,將流動人口生殖保健和婦幼保健工作納入常規(guī)工作,并列入醫(yī)療保健機構年度考核目標之中。首要的工作目標是降低孕產婦死亡率。而不能計劃外生育是計劃生育部門的首要工作目標,這樣看起來并不沖突的兩個部門的工作目標,成為流動人口孕產婦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