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英語

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復(fù)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美)陶博 著,羅國強 編  頁數(shù):307  字數(shù):324000  
Tag標簽:無  

前言

2004年,復(fù)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法律英語:中英雙語法律文書制作》后,我應(yīng)邀在復(fù)旦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就該書的主題發(fā)表演講,受到了師生們的熱情歡迎。每次演講后,我都同他們進行座談交流。中國一流大學的這些優(yōu)秀學生都會提出許多很有價值的問題同我探討,從開始就讓我深感意猶未盡,產(chǎn)生了強烈的繼續(xù)著作的愿望。同樣,包括法律界的專家、學者、商界人士、政府官員以及在美國學習或工作的中國朋友在內(nèi),眾多的中國讀者對該書的熱情反饋、評議和青睞也使我備受鼓舞。在這樣的氣氛中,我欲罷不能,一鼓作氣完成了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各位讀者面前的這部《法律英語:中英雙語法律文書中的句法歧義》。《法律英語:中英雙語法律文書中的句法歧義》主要面向制作中英雙語法律文書的律師和翻譯人員,探討的核心問題則是制作中英雙語法律文書時常常遇到的最棘手的難題,即如何確保源語言文本含義清晰準確,如何使目標語言文本準確地反映源語言文本,以使兩種文本在語言層面盡可能地一致,從而減少對合同、協(xié)議等法律文書等進行理解和闡釋方面時產(chǎn)生的歧義,進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履行中的爭議。讀者會發(fā)現(xiàn)本書引用了許多例證,這些例證來自三個方面:其他作者對英文寫作或法律文書起草的評論、判例法(主要為美國的)以及本人的法律實務(wù)。為突出實例的比較,以及實際的應(yīng)用,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將多年來收集的業(yè)務(wù)實例如實地呈現(xiàn)給讀者,這些實例并非范文,特此說明。我希望本書能對廣大法律工作者、翻譯人員、政法院校和英語專業(yè)的師生有所啟迪和助益。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為中國法律工作者編寫的法律英語實用讀物。作者陶博教授是精通中國法律實務(wù)的美國律師(以英語為母語)。  本書著重分析中英雙語法律文書中常見的錯誤及造成錯誤的原因,尤其是起草法律文書時如何避免歧義以及中英文互譯時如何處理歧義?!斗捎⒄Z》緊扣法律實務(wù),例證豐富,分析精辟,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作者簡介

陶博(Preston M. Torbert),美國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wù)所芝加哥分所的資深顧問、芝加哥大學法學院的客座教授及芝加哥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的學者。1966年獲普林斯頓大學文學學士學位,1968年獲芝加哥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73年獲芝加哥大學中國歷史博士學位,1974年獲哈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英語中的歧義和系列逗號 第一節(jié) 英語中的歧義 第二節(jié) 系列逗號第二章 如何確認歧義和在起草文書時避免歧義 第一節(jié) 短語形容詞 第二節(jié) 限制性從句與非限制性從句第三章 否定加從句形式和相互關(guān)系歧義 第一節(jié) 否定加從句形式 第二節(jié) 相互關(guān)系歧義第四章 后修飾語的歧義 第一節(jié) 單項選擇性修飾歧義 第二節(jié) 多項選擇性修飾歧義 第三節(jié) 實踐中遇到的單項選擇性修飾歧義和多項選擇性修飾歧義的例句第五章 用圖解顯示歧義的形式第六章 多種消除歧義的方法第七章 最后先行詞規(guī)則 第一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何為最后先行詞規(guī)則 第三節(jié) 規(guī)則從何而來 第四節(jié) 有關(guān)最后先行詞規(guī)則的十個問題與解答 第五節(jié) 一些次要規(guī)則第八章 副詞、介詞以及前修飾語的句法歧義 第一節(jié) 副詞、副詞短語或其他短語造成的歧義 第二節(jié) 介詞范圍引起的歧義 第三節(jié) 前修飾語第九章 起草法律文書時避免句法歧義 第一節(jié) 運用起草規(guī)則時必須注意的幾個方面 第二節(jié) 有關(guān)的起草文件規(guī)則第十章 在中文譯文中表述英文原文的句法歧義 第一節(jié) 十個要點 第二節(jié) 在翻譯過程中如何表述英文原文句法歧義及相關(guān)問題 第三節(jié) 如何處理英譯中時碰到的后修飾語歧義 第四節(jié) 譯者應(yīng)注意的一些情況第十一章 前修飾語及前修飾和后修飾之間的關(guān)系 第一節(jié) 省略、簡化及前修飾語 第二節(jié) 前修飾語的基本形式 第三節(jié) 前置或后置的副詞和狀語短語及歧義 第四節(jié) 前修飾語和后修飾語的組合第十二章 漢語的句法歧義 第一節(jié) 漢語作為源語的文本 第二節(jié) 英文作為目的語的文本 第三節(jié) 結(jié)論第十三章 中英雙語法律文書中常見的錯誤以及造成錯誤的原因 第一節(jié) 翻譯時的錯誤 第二節(jié) 結(jié)論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一章 英語中的歧義和系列逗號第一節(jié) 英語中的歧義一、歧義的三個不同層面——給歧義下一個定義在討論法律文件中的歧義時,有一件事情需要予以關(guān)注。這件事就是歧義有三種不同的解釋,或稱作歧義的三個不同的層面。1.在法律文件或關(guān)于法律文書的評論中,“歧義”這個詞的含義要廣泛得多。例如,一位英國法律起草權(quán)威評論家——魯珀特?克羅斯(Rupert Cross)在《法律解釋》(Statutory Interpretation)一書中寫道:“在日常語言里,歧義常常限于同一個詞有兩種不同意思的情況;而在法律解釋、司法用語中可以使用‘歧義’這個詞以表示詞、短語或長一點法律條文的任何不明確的含義。”當你在法律語境中——常常是在關(guān)于法律的評論里——見到“歧義”這個詞時,它可以用來表示比平常所表示的意思更為廣泛的含義。不過,我們所討論的歧義只限于同一個詞有兩種不同意見這樣的情況。2.歪曲使用和解釋“歧義”這個詞的問題。在解釋法律文件時,尤其會出現(xiàn)這種問題。它與這樣一種情況有關(guān)系:如以前所討論過的,若要設(shè)法識別一個法律條文的含義,程序上應(yīng)該先檢查其語言表述,如果語言是清楚的,那就不必對它作解釋或說明,即不必運用已經(jīng)討論過的語言推定。

后記

毋庸諱言,倘若沒有許多中國朋友和同事的鼎力相助,本書是無法完成和出版的。我愿借此機會向復(fù)旦大學出版社副總編張永彬先生、華東政法大學羅國強教授、復(fù)旦大學出版社法律編輯張煉女士表示誠摯的謝意。此外,趙家鹿先生、趙思嘉女士和張永彪先生也為本書的翻譯、修改和編輯付出了辛勤的勞動。芝加哥事務(wù)所中國業(yè)務(wù)部的同事們,包括合伙人趙稼女士以及高云翔、楊漢璧、張和等同事也為本書的成稿貢獻良多,在此一并致謝。再者,我還要感謝給予我許多幫助的眾多圖書館工作人員,包括JudithNadler、周原和Judith Wright(芝加哥大學圖書館)、Soshan Chetmg、Marilyn Heraty和La Shaun Wilson(貝克·麥堅時律師事務(wù)所圖書館)、研究助理Julie Wiorkowski和Sarah Rosenberg、芝加哥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版權(quán)法律師Mark wiemelt、人民日報高級記者張何平以及我的老友、作家Edward Tenller。

編輯推薦

《法律英語:中英雙語法律文書中的句法歧義》為法律英語系列叢書之一,由復(fù)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法律英語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4條)

 
 

  •   前幾年看過陶博的《中英雙語法律文書制作》,當時覺得他這種編排體例沒有吸引力,現(xiàn)在重讀,感覺收獲還是蠻大的。

    這本《歧義》也是從法律和非法律兩個角度對英語法律文書的制作中存在的歧義或者錯覺給予了很好的介紹!非常好!

  •   之前看過作者的中英雙語法律文書制作,很實用。這次作者把目光投向更細致的句法歧義問題,希望同樣富于啟發(fā)性。
  •   很欽佩老外的那種研究精神反復(fù)閱讀,應(yīng)該對法律翻譯水平有幫助
  •   對法律翻譯很有幫助,另外一本我也買了。
  •   紙張很好,和我在圖書館看到的一樣。
  •   書的質(zhì)量不錯!無論是印刷還是內(nèi)容。
  •   非常好!不厚,但實用。
  •   還好,一般,無語
  •   買來只是感興趣讀讀
  •   講得不清楚。一到關(guān)鍵時候,就讓咨詢。。。律師。那買來看什么啊。直接請律師不得了。
  •   這是一本值得反復(fù)看的好書。
  •   寫的不錯,內(nèi)容全面,very
  •   一個外國人可以寫出專業(yè)實用的書很厲害!
  •   但是看著目錄似乎很實用……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