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9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作者:周振甫 頁數(shù):41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是周振甫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共分為欣賞與閱讀編、寫作編、修辭編、風格編以及文藝論等五個部分,結合古代詩詞評論的經典著作,對中國古代詩詞的寫作立意、風格、修辭手法等作了系統(tǒng)的歸納與論述。全書旁征博引,論述精辟,為人們閱讀和鑒賞古代詩詞提供了一整套的方法論。
作者簡介
周振甫,浙江平湖人。著名學者,古典詩詞、文論專家,資深編輯家。1931年入無錫國學專修學校,跟隨當時著名的國學家錢基博先生學習治學。1932年秋,入上海開明書店任《辭通》校對,后任編輯。1951年開明書店與青年出版社合并,成立中國青年出版社,任該社編輯。1971年借調到中華書局,參加《明史》的點校工作。1975年正式調入中華書局,任文學編輯室編輯、編審?! ≈饕饔小秶缽退枷朐u述》、《毛主席詩詞淺釋》、《魯迅詩歌注》、《文心雕龍注釋》、《文心雕龍今譯》、《李商隱選集》、《詩詞例話》、《文章例話》、《小說例話》、《文論散記》、《文哲散記》、《中國修辭學史》、《中國文章學史》、《周振甫學術文化隨筆》、《周易譯注》、《詩經譯注》、《周振甫文集》。
書籍目錄
閱讀仔細理會比較回環(huán)解釋求用意分別看找問題找淵源去成見分因革辨流別求出入設身處地因聲求氣寫作文德立意一意求畫龍點睛解蔽本色體物爐冶與造像寫生從活處看登臨四望開合擒縱賓主變化順逆從一到多激射以退求進模仿與脫胎記言與代言駁辯辯證抑遏蔽掩假設借諷破體開拓暗中呼應用筆抬高跌重虛實事中見意斷處皆續(xù)細節(jié)開頭承轉脈絡結尾小說筆法模山范水修辭比喻聽聲類形引用對語奇偶排比互文與側重設彩階進層疊墊高拽滿集散稱謂不一質語刪節(jié)映襯點染比較錯綜諷喻筆具四面風格剛健柔婉平正奇特峻峭明決綺麗繁豐細密疏淡疏密繁簡雅正與奇變詼諧
章節(jié)摘錄
再就朱熹舉的那個例子說,那個士子對《關雎》這首詩中某些詞的解釋還不懂,卻借用孔子的話來蒙人。在那時,孔子被尊為圣人,圣人的話被奉為真理,誰也不能懷疑,懷疑了就是非圣無法,所以朱熹不敢駁他。這當然是一種迷信,我們早已破除了這種迷信。不過對孔子的話也可以仔細理會,看看是否符合實際。那就不妨對這八個字來理會一下?! 蛾P雎》是《詩經》中的第一篇,這篇怎么“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呢?朱熹在《論語集注》里說:“淫者,樂之過而失其正者也。傷者,哀之過而害于和者也?!蛾P雎》之詩,言后妃之德,宜配君子。求之未得,則不能無寤寐反側之憂,求而得之,則宜其有琴瑟鐘鼓之樂。蓋其憂雖深而不害于和,其樂雖盛而不失其正。”這是說,“樂而不淫”即高興得不過分,“哀而不傷”即悲哀得不過頭。那個君子向淑女求婚,沒有求到時夜里翻來覆去睡不著,悲哀而不過分;求得了,用琴瑟鐘鼓的音樂來使她高興,高興得也不過分。這個解釋有個問題,即為什么“哀而不傷”?原詩說:“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即沒有求得時,F(xiàn)t夜想念,想念得綿綿不斷,夜里翻來覆去睡不著。這里只說想念得深切,沒有悲哀的意思,為什么說“哀而不傷”呢?看來朱熹的解釋并不符合詩意。再看《毛傳》的解釋:“《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边@是說周衷王的王后,要求這個淑女來配給文王(當時實行多妻制),她擔憂不能進賢女給文王,不是因為淑女長得美。她為淑女不能得到好丈.夫而悲哀,想到這位賢女,為賢才不能進于文王而悲哀?!鞍Ф粋钡陌鞘裁匆馑寄?是為窈窕淑女而哀,為賢才不能進用而哀。這就扯得更遠了,詩里根本沒有“哀窈窕,思賢才”的意思。 后來劉臺拱在《論語駢枝》里把這話講通了。原來《關雎》是指《關雎》這組詩的音樂,音樂是三篇為一組,即《關雎》《葛覃》《卷耳》這三篇的音樂成為一組,就稱為《關雎》?!蛾P雎》寫君子求得淑女而結婚,《葛覃》寫婦人準備回家探望父母,所以樂調是樂而不淫;《卷耳》是寫婦人懷念在外遠行的丈夫,詩里有“維以不永傷”的話,所以樂調是哀而不傷?!墩撜Z‘泰伯》引孔子的話:“《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亂”是音樂的末一章。這說明孔子講《關雎》是指音樂說的,不是指《關雎》這首詩的文意。經過這樣仔細理會,那么那個士人說《關雎》這首詩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用“哀而不傷”來指《關雎》這首詩就更加不對了?! 〔徽撟x一篇文章或讀一部書,要是沒有讀懂,就借用別人的話來概括這篇文章或這部書,即使別人的話是對的,對他說來還是不行。因為別人是從全篇或全書中得到這個結論的,這個結論是可以同全篇或全書的內容結合起來的。沒有讀懂全篇或全書的人借用別人的結論,’這個結論對他說來,不能和全篇或全書的內容相結合,還是要不得的?! ∮幸粋€時期,中學老師講語文課時,強調這課書的主題或主旨是什么。因此學生對課文的主題或主旨可以講得頭頭是道??墒菍W生對于課文中較難解的字或句子卻不懂,那么他所講的主題或主旨,不是從理解整篇課文中得來的,而是從老師那里聽來的。因此,這個主題或主旨還不能夠跟全篇中有些不懂的話聯(lián)系起來,那樣讀書就不是朱熹說的仔細理會,而是他所說的“空言無實,不濟事”?! ”取≥^讀書有疑,有所見,自不容不立論。其不立論者,只是讀書不到疑處耳。將精義諸家說比并,求其是,更定有合辨處。(朱熹《朱子語類?論讀書》) 讀書有一種方法,就是把幾家討論同一問題的話會合起來看,看看哪一家說得對,對在什么地方,加以辨別,這比隨便讀過要印象深刻些,也可以開拓我們的思路。在辨別幾家不同的論點時,也可探索一下這些淪點是怎樣產生的,對這幾家的理解也可深入些?! ∵@里試用《天說》來作例。柳宗元寫了《天說》,提出了韓愈和他兩人對天的不同看法。劉禹錫寫《天論》,又說了別一種看法,文中還提到世俗的看法。這幾種看法都可供比較。世俗的看法,《天論上》說:一,“拘于昭昭者,則日:‘天與人實影響:禍必以罪降,福必以善俫(招來),窮厄而呼必可聞,隱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狀明白)以宰(主宰)者?!赎庲s之說勝焉?!边@是相信天有意志,能賞善罰惡的。二,“泥(拘泥)于冥冥(指天無知)者,則日:‘天與人實剌異(指不一致),霆震于畜木,未嘗在罪;春滋乎堇荼(苦菜),未嘗擇善;跖踽(盜跖、莊蹻,是古代起義人物)焉而遂(成就),孔顏(孔予、顏淵,被稱為圣賢)焉而厄,是茫乎無有宰者?!首匀恢f勝焉?!边@后一種看法認為天是無知的,不能賞善罰惡,一切出于自然?! №n愈的看法,接近于以上的第一種,認為天是有意志的,能賞善罰惡。但他又看到:“殘民者昌,佑民者殃”(《天說》),即惡人享福,好人遭殃。那又怎樣解釋呢?宗教家說,惡人前世做了好事,所以今世享福,好人前世做了惡事,所以今世遭殃。但韓愈又不信宗教,所以他想出一種怪論:蟲之生而物益壞,食嚙之,攻穴之,蟲之禍物也滋甚。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繁而息(生長)之者, 物之仇也。人之壞元氣陰陽也亦滋甚,墾原田,伐山林……其為禍元氣陰陽也,不甚于蟲之所為乎?吾意有能殘斯人使日薄歲削,禍元氣陰陽者滋少,是則有功于 天地者也;繁而息之者,天地之仇也。今夫人舉(皆)不能知天,故為是呼且怨也。吾意天聞其呼且怨,則有功者受 賞必大矣,其禍焉者受罰亦大矣。他認為人們開荒、砍樹等活動是破壞天地,比蟲的破壞物更厲害。滅掉蟲對物有功,讓蟲生長對物有禍。因此殘害人的對天有功會受賞,讓人增殖的加重對天地的破壞,對天有禍,會受罰。他這樣說,主要的毛病在相信天會賞功罰罪。又看到惡人享福,善人遭殃,就把人們講的功罪顛倒了,以害人為對天有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