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作者:馬冬華 頁數(shù):100 譯者:張展
內(nèi)容概要
“海寶伴你博閱中國”系列是一套以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為導游,帶領(lǐng)大家領(lǐng)略中國風采的文化讀本,共六冊。《中國玩》是其中一本,精選了最具中國特色的玩具和游戲,既有操作性強的游戲,體現(xiàn)中國智慧的智力游戲,還有傳統(tǒng)節(jié)日里的特殊游戲,顯示了中國開放、包容、智慧的娛樂精神。中英對照的雙語形式,知識豐富,情節(jié)活潑,語言幽默,通俗易懂,是中外小讀者了解中國文化的最佳選擇。
書籍目錄
引子第一章 生活中的游戲 紙飛機 風箏 風車 吹泡泡 編草帽 孔明燈 木偶戲 皮影戲 剪紙 竹龍 吹糖人 五子棋 對角棋 中國象棋第二章 節(jié)日中的游戲 春節(jié)放爆竹 元宵耍龍燈 端午賽龍舟 七夕節(jié)乞巧 中秋兔兒爺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皮影戲皮影戲又叫“影子戲”、“燈影戲”、“土影戲”等,它最早起源于西漢時期的陜西,是一種歷史悠久、廣泛流行的民間藝術(shù)形式,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有人認為,皮影戲是現(xiàn)代電影的“始祖”。皮影戲表演所用道具由三部分構(gòu)成:皮影、影窗與燈光(以前用的是油燈)。影窗就是皮影的背景,一般為高三尺、寬五尺左右的長方形白幕,就像我們欣賞寬銀幕電影時的幕布,只不過比例要小得多。皮影所用原料是牛皮或者驢皮,牛皮質(zhì)地堅硬,適合彩繪;驢皮質(zhì)地稍軟,雕工精細。皮料經(jīng)浸泡、發(fā)酵以后,用刀具進行刮削處理,然后在水中清洗。晾干后,用刀具刻出皮影人物,再經(jīng)過挑線、著色、燙火、上油、組裝等程序,就能做出栩栩如生的“影人”。表演皮影戲時,用燈光把剪影照射在幕布上,藝人在幕后一邊操縱剪影,一邊演唱,配著音樂,能演出各式各樣的歷史、傳說和故事,像《楊家將》、《西游記》、《封神演義》,都是皮影戲的經(jīng)典劇目。皮特正在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皮影戲,海寶打趣地問道:“你覺得皮影戲好看呢還是木偶戲好看?”“記得前段時間我們的中文老師教了一個成語叫‘各有千秋’。我想現(xiàn)在可以派上用場了?!睙o敵博士看著皮特認真回答的模樣,哈哈笑了.“不錯不錯,孺子可教啊。”“博士博士,你可以再講講皮影戲的歷史嗎?”皮特聽見無敵博士夸自己,當然不放過這個機會多提一些問題。“這個……”無敵博士只好求助于《無敵天書》了。《漢書》中有一則關(guān)于皮影戲的浪漫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漢武帝。漢武帝有個妃子叫李夫人,李夫人不幸病故后,漢武帝日思夜念,不理朝政。當時有一個叫李少翁的大臣,見狀很是擔憂。一天,他出門看到一些孩子在玩布娃娃,布娃娃的影子落在地上栩栩如生。他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辦法。李少翁制作了一個李夫人的布偶,并在布偶的四肢上裝上了幾根木扦,以便操作。到了夜里,李少翁點上蠟燭,請漢武帝觀看。漢武帝看后,仿佛見到了李夫人本人,十分喜悅,從此就喜歡上了皮影戲。到了宋朝,皮影戲與說唱藝術(shù)相結(jié)合,更受人們喜愛。明朝時期,皮影戲備受文化人的推崇。到清末民初,皮影戲的流傳更為廣泛,形成了不同的表演風格,為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皮影戲唱腔優(yōu)美,表演動人,但現(xiàn)在卻面臨著衰敗的命運,藝人流失嚴重。此外,皮影戲的制作工藝也面臨危機,因為皮影制作的民間藝術(shù)家大都是古稀老人,卻后繼無人,制作手藝面臨失傳。如今,各地的皮影戲戲班子多為臨時組合,年齡相對較大,一般只在年節(jié)、紅白喜事以及農(nóng)閑時演出。作為年輕的一代,我們應該去了解這門傳統(tǒng)的藝術(shù),把它傳承下去,因為它凝聚了我們祖先的藝術(shù)精華,只有懂得我們的過去,才能真正把握我們的未來??赐昶び皯颍犕暧嘘P(guān)皮影戲的故事,皮特仿佛在一個世紀里穿梭了一圈,有一種說不出的滄海桑田的感覺。無敵博士微笑地看著大家,沒有說話。他故意給大家時間,上大家好好回味一下。一行人慢慢悠悠地走著,來到一個周圍擺滿了小攤鋪的街道上。皮特的眼球一下子被攤鋪上奇奇怪怪的東西吸引走了。八哥也飛了起來——飛得高,看得全。突然,皮特停在一個紅彤彤的小攤位前不走了。無敵博士和海寶走上前一看,原來是剪紙!剪紙剪紙是以紙為加工對象,以剪刀為工具進行創(chuàng)作的一種民間藝術(shù)。根據(jù)目前的考古發(fā)現(xiàn),剪紙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的商周時代,甚至更早。當然,這里的剪紙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因為那時用的材料多為樹葉、金箔、絹、皮革等,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紙。直到紙出現(xiàn)后,人們才開始了以紙為加工對象的剪紙活動。到了唐代,人們已經(jīng)將剪紙工藝應用于皮帽、銅鏡上了。宋朝是剪紙的鼎盛時期,相關(guān)的記載很多。那時的人們已將剪紙廣泛應用于禮品裝飾、燈彩裝飾、瓷器圖案、染制花布等,既實用,又美觀。剪紙通常貼在門窗、燈籠、墻壁上,所以民間又稱為“窗花”。貼窗花在北方非常普遍,每逢過年都要貼上火紅的窗花,來渲染節(jié)日氣氛。民間在舉行婚禮的時候,人們會剪喜字、龍鳳、鴛鴦、喜鵲等圖案,貼在大門、窗子或者梳妝鏡上面。有的地區(qū)在相互贈送糕餅、雞蛋、長壽面的時候,也要在禮品上貼上吉祥如意的剪紙。海寶拿著一個剪好的“紅雙喜”對皮特說:“皮特,皮特,你知道這是什么嗎?”皮特猶豫了半天,說:“好奇怪的圖案?!薄敖棠阏J個字吧,這是兩個‘喜’字。我們叫雙喜字!”“哦!我認出來了,這是兩個喜字!”皮特興備地叫了起來,可是問題又來了,“雙喜字是做什么用的呢?”海寶笑了笑,耐心地解釋道:“雙喜字是中國人結(jié)婚時貼的,男婚女嫁,成雙成對,所以貼個雙喜字,象征著幸福美滿,天長地久?!薄昂美寺?!我,我能帶一個回家嗎?”皮特不好意思地說。無敵博士和海寶驚訝地看著皮特,說不出話來。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