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危機

出版時間:2008-03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作者:辛喬利,孫兆東  頁數(shù):217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2007年初,一場在大洋彼岸刮起的始料未及的金融颶風,幾乎波及了全球經濟的各個角落,遠至挪威偏僻的小島,大到世界頂級的金融巨頭,廣至全球的金融市場,不斷遭受沖擊。天知道將來還會發(fā)生什么!事態(tài)仍在延續(xù),災難沒有停歇,至今還沒有人能準確預知它的最終結局。但有人早就嗅到了其中的奧妙。本書通過對金融故事的生動講述和專業(yè)解讀,首次全面系統(tǒng)地回顧了從“次貸危機”到“次債危機”產生和蔓延的過程,探索了危機深刻的歷史背景和成因,讓讀者在把握次貸、次債、衍生產品等金融脈絡的同時,了解到“次貸危機”背后的秘密,感受經濟的跌宕起伏,體會金融家的百味情愫……

作者簡介

辛喬利,獲美國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MBA學位,在駐美金融機構供職8年,任國有銀行紐約代表處首席代表;廣泛涉足美國主要金融機構及財富500強企業(yè);參與私募股權基金設計、談判以及銀團貸款;組織國有銀行高管培訓。目前主要從事商業(yè)銀行的經營管理工作。

書籍目錄

序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的引爆 緒論 金融危機總是在最薄弱環(huán)節(jié)爆發(fā)第一篇 次貸危機爆發(fā) 1.大西洋彼岸的金融颶風  新世紀金融公司埋了什么樣的“雷”  找錯支點的貝爾斯登基金  “報警器”失靈的美林  擱淺的“航空母艦”花旗 2.風暴摧垮的金融家  看走了眼押錯了寶——孤獨的領導者奧尼爾  外行到底能不能領導內行?——解不開煩惱的普林斯  遭淘汰的不一定是弱者——為了瑞銀榮譽的烏夫利第二篇 次貸危機聚焦 1.聚焦美聯(lián)儲  格林斯潘斯人已去,遺害猶在?  伯南克真的改弦更張了嗎 2.聚焦大贏家  未卜先知 方能穩(wěn)操勝券——預知次貸危機的保爾森  大浪淘沙靠的不僅是運氣——笑著數(shù)錢的貝蘭克梵第三篇 次貸危機揭秘 1.揭秘次級貸款  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  次級抵押貸款的危機 2.揭秘次級債  美國的次級債  次級債的危機探因 3.揭秘從次級貸到次級債的危機  金融產品的關聯(lián)與風險傳導  多米諾效應與次級債危機附 參考文獻跋 大數(shù)法則為什么會失靈——現(xiàn)代金融系統(tǒng)對風險管理的挑戰(zhàn)編后語

章節(jié)摘錄

  1 大西洋彼岸的金融颶風美國次貸危機的故事可謂一波三折。2007年初,大西洋彼岸刮起了一場始料未及的“金融颶風”,以美國著名的住房按揭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為代表的貸款機構、以美林公司為代表的投資銀行,以及以花旗集團為代表的金融超市和以全球財富管理著稱的瑞銀集團成為這場“金融颶風”的直接風眼,同時,受這場“金融颶風”的影響,大大小小的對沖基金、海外投資者等都遭受了颶風的波及。眾多金融機構報露出的巨額虧損消息,一時成為美國社會的熱點新聞,當時有人認為這只是美國金融的一次小感冒,也有人認為這是新一輪經濟危機的預兆。2007年下半年,有關報道和評論逐漸平息下來,人們似乎已經忘了次貸事件。然而,事情并沒有真正過去,2008年初,有關次貸危機的報道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不斷出現(xiàn)的報料提醒人們次貸危機仍在繼續(xù)。人們終于意識到對美國經濟來說,這決不是一場感冒。天知道還會發(fā)生什么!次貸危機不應該被忽視,包括美國人在內。要看清楚整個事件,就應該回顧一下這場史無前例的“颶風”是如何被引發(fā)的。新世紀金融公司埋了什么樣的“雷”埋地雷的人都有這么一種信念:這雷肯定炸不著自己??煽傄坏┑乩茁裣氯ィ降渍ㄖl就不一定了。在只有高風險才有高收益的金融市場,從事高風險交易的人就是踏進雷區(qū)賺錢,不管是他自己埋的雷也好,還是別人埋的雷,說不準什么時候就會爆炸。新世紀的驚雷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國的植樹節(jié),2007年的這一天,當人們正為新春披上綠裝而忙碌的時候,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卻傳來了一則“驚雷”般的消息。美國第二大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公司從此不再發(fā)放新貸款,由于沒有現(xiàn)金付給摩根斯坦利、花旗和高盛等債權人,目前公司已收到上述債權人的催債致函。受此消息影響,新世紀金融公司的股價立即做出反應,短期內跌至87美分,被證交所迅速停牌,企業(yè)瀕臨破產。從此,新世紀金融公司輝煌的一頁告一段落。新世紀金融公司成立于1995年,起初是由三位從事多年抵押貸款的專家組建,公司成立初期的資本金來自風險投資基金。該公司于1997年在資本市場上市,公司專營抵押貸款業(yè)務,曾被譽為抵押貸款市場中的耀眼新星,在《財富》雜志評比的100家增長最快的公司中,排名在第12位。在美國,像新世紀這類的金融公司只能放貸款,不能吸收存款,其資金主要來源于金融機構和債券投資者,它的最具特色的業(yè)務是向那些低收入、個人信譽等級低、不符合一般貸款條件的客戶提供有針對性的貸款。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該公司承諾對客戶有關貸款申請,在12秒內予以答復,這開創(chuàng)了抵押貸款行業(yè)內的先河。為了講求效率,追求業(yè)務增長,公司還不惜降低了貸款標準。 新世紀金融公司除了利用分支機構、網(wǎng)絡和客戶服務呼叫中心(Call Center)外,營銷客戶更主要的手段是利用獨立的抵押貸款經紀商。這些經紀商通常是規(guī)模很小的公司,經紀人出去尋找客戶,向其介紹可提供的各類貸款,收取貸款初始處理費。2007年初在美國就有50 000多家類似的經紀商機構,參與了60%以上的住房貸款,而且這些經紀商往往是大型抵押貸款公司和金融機構的爭奪對象,成為他們最重要的分銷渠道。新世紀金融公司所以能爭得更多的份額主要靠的是效率和便利,但問題也恰恰出在這方面。拉客戶就如拉壯丁在市場一片火熱的形勢下,最大限度地擴大市場份額成為公司的主要戰(zhàn)略目標。新世紀金融公司將營銷客戶的工作外包給獨立經紀人,這使新世紀公司減少了員工和辦公成本,因此業(yè)務增長迅猛,很快成為了行業(yè)新星。但另一方面,新世紀公司也失去了對客戶資料審查的控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盲目追求數(shù)量,甚至不要貸款評估材料。過分依賴獨立經紀人給一些缺少職業(yè)道德的營銷人員提供了造假的機會,虛報貸款申請人收入和房屋估值的事情頻頻發(fā)生。弄虛作假的結果是一些借款者連第一筆還款都有困難,違約案件因此不斷攀升。一位70歲的老人希勒里(Hillery)的經歷,正是新世紀金融公司的業(yè)務運作方式的典型案例。老人希勒里生活在加州,她原本已經有了一套三室的房子,每月還貸款952美元,對她來說已屬不易。但是,新世紀金融公司的營銷員打電話勸說她接受新世紀公司提供的“老年人貸款計劃”,對現(xiàn)有抵押貸款進行再融資。這種貸款最誘人的條件是前幾年不需支付任何費用,而事實是當這位老人拿到33萬美元浮動利率貸款后,每月要支付2 200美元的月供。2006年12月,希勒里未能按期付月供,她收到了新世紀金融公司發(fā)出的收房通知。希勒里無奈聘請了律師,律師經與新世紀金融公司協(xié)商,該公司答應退還費用并提前取消貸款,但是前提條件是老人必須找到可提供新的貸款的公司。希勒里的律師對新世紀公司如此不負責任的做法非常氣憤,更令他不解的是作為全美第二大的抵押貸款專業(yè)公司,一份收入欄空白的貸款申請竟然也通過了各部門的審批。事實上,新世紀金融公司在向信用差和收入占負債比率高的客戶提供貸款這一方面走得太遠了。隨著還款違約率的上升,不良率也越來越增加,融資方面逐漸出現(xiàn)了問題,公司難以駕馭,在公司風險防范方面出現(xiàn)的大漏洞,最終使該公司從興旺走向衰敗。在新世紀金融公司興衰的背后,也能反映出華爾街的經紀公司和避險基金在資金方面對次級貸款公司的支撐。這些公司,通過收購貸款并進行證券化運作,將次級債出售給全球投資者。次級抵押貸款公司的業(yè)務增長同華爾街的巧妙運作密不可分,可以說在相當程度上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是過分依賴華爾街的。新世紀金融公司在運作結構上,也采取了房地產投資信托的模式,根據(jù)規(guī)定信托必須拿出大部分收益進行分紅。這也意味著為了維持業(yè)務的正常運轉,公司要經常光顧華爾街籌集資金,由此,新世紀金融公司也成為華爾街的寵兒。2006年美國的銀行和華爾街的證券公司,僅從承銷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方面的手續(xù)費收入就高達26億美元,這比2001年增長了一倍,同時,這些機構還為新世紀金融公司這類機構提供了數(shù)十億美元的短期信貸資金支持,維持其增長。在火爆的房市帶動下,房屋價格直線上升。2005年,美國房價升到了27年來的新高,次級抵押貸款規(guī)模也隨之迅速擴大,2006年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貸款余額達到6 000億美元,占全部抵押貸款市場的20%,而2001年只占5%。新世紀金融公司2006年共發(fā)放516億美元次級貸款,被《華爾街日報》列為年度表現(xiàn)最佳的公司之一,在興旺的市場條件下,新世紀金融公司一躍坐上了全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第二把交椅。然而,好景不長,再好的市場也是有周期的。在市場好時,那些還款有問題的借款人可以迅速將房子賣掉,除還款外還可賺一筆錢;或者采取條件較優(yōu)惠的再次貸款的方式,也不至于資金斷鏈。當市場條件惡化時,大量的潛在問題則浮上了水面。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美國的儲蓄與貸款機構大規(guī)模擴展業(yè)務,涉足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引發(fā)了大量不良貸款,其后得到政府的解救,但這塊市場迅速被專業(yè)金融公司所占領,它們成為市場的主力軍。打回原形新世紀金融公司在金融機構和華爾街投資銀行、對沖基金的強大支持下,為了追求利潤增長,在房屋市場一片大好時放松了風險控制,在爭得市場的同時,最終也為自己釀成了無法挽回的苦果。截至2007年1月份,新世紀金融公司共發(fā)放貸款42億美元,其中81%是次級抵押貸款。2007年3月初,新世紀金融公司被監(jiān)管當局宣布成為兩起犯罪調查的對象。負責公司外部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是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KPMG),調查后它對該公司能否繼續(xù)經營的能力表示了懷疑。公司股票聞訊后大跌,公司只好宣布不再接受新的次級貸款申請?!?/pre>

媒體關注與評論

  我當時也了解到一些次級抵押貸款的問題,但我確實沒有意識到這種融資行為的嚴重后果,大約到了2005年末或2006年初,我才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更沒想到它會引發(fā)如此大范圍的市場震蕩?!  ?美聯(lián)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  住房抵押貸款平滑了消費對于當前收入的依賴,降低了短期利率的影響?!  ?美聯(lián)儲主席本·伯南克  我們在美國和全球所看到的房市崩潰所造成的影響,最核心的原因是沒能認識到住房泡沫,如果人們沒有意識到有風險,那么風險防范又從何說起呢?  ——

編輯推薦

  金融颶風突發(fā),拷問貨幣體系,經濟風險加劇,挑戰(zhàn)宏觀政策。有人說,次貸危機是美國經濟得了一次感冒,有人說,美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非典”,也有人說,全球經濟很可能會受到傳染,……通過美國的次貸危機我們能悟到什么?究竟何謂次貸?何謂次債?為什么一個小小的金融工具引爆了全球震蕩?誰在這場災難中受創(chuàng)最重?誰竟然從中發(fā)了“大財”?“前車覆,后車戒”,中國的房地產和金融系統(tǒng),應該怎樣防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全球經濟很可能會受到美國經濟"非典"傳染,通過美國的次貸危機我們能悟到什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次貸危機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0條)

 
 

  •   次貸危機》一書是對發(fā)生在美國的次貸危機,次債危機的全面,最新的介紹與分析。作者跟蹤美國此次金融危機為時一年多,在書中詳盡地介紹了危機發(fā)生的產品自身設計缺陷,缺乏監(jiān)管的交易過程,以及誘發(fā)危機的宏觀經濟環(huán)境。最后,作者得出結論如下:危機成因房地產市場泡沫和金融市場泡沫互動,導致次貸危機升級主要內因是次貸產品自身的缺陷和操作漏洞,主要外因是貨幣政策的大幅調整信用評級失實,衍生產品無度,交易監(jiān)管錯位,風險預警失靈幾點教訓貨幣政策須穩(wěn)健,調整利率應避免大起大落及時監(jiān)管金融工具創(chuàng)新,有效堵塞金融漏洞金融信貸不容摻假,信用評級不能對付風險管理應是金融機構的文化核心行業(yè)自律,企業(yè)自律必須始終堅持防止房地產市場過度投機正如題目所示--“經濟問題不可能偏離常識”,如此多的金融企業(yè),包括華爾街投行,全世界的商業(yè)銀行,基金,等在這次危機中損失慘重,不是以上幾點經濟學術教訓就可以解釋的過去的。最嚴重的問題是這些高智商的金融從業(yè)人員面對利益誘惑,完全忘卻了生活常識,在利用計算機計算利潤增長的理性邏輯推理之下,喪失了對金融產品的常識判斷,在貪婪的驅使下,無視風險的存在,一味地追求高回報,結果全軍覆沒。次貸,這里特指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簡稱“次級貸款”,“次級貸”,“次貸”,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美國的抵押貸款分“次級”subprime,“優(yōu)級”prime, 和介于次級和優(yōu)級之間的“Alt-A”級。貸款分級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條件作為劃分界限的。根據(jù)信用的高低,放貸機構對借款人區(qū)別對待,從而形成了不同層次的市場。次貸借款人說白了就是美國窮人。按照美國貸款機構的標準,他們原本是不夠格購買住房的,為了實現(xiàn)“居者有其屋”的理想,美國政府放寬對借款人的信用要求,發(fā)放次貸給他們購買房地產。就是這樣的次貸,被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打包變成不同層級的ABS(asset back securities),或者CDO,推薦給世界各種投資機構,不僅轉移了風險,還獲得豐厚的中間業(yè)務利潤-手續(xù)費。想一想,這些貸款組合債券的根基是無數(shù)的美國窮人,而美國國民儲蓄率只有不足1%,甚至是-1%,這些著名的金融機構怎么會那么放心大膽地購買幾千億美元的次貸呢?難道他們不知道窮人在經濟周期下行的時候是最先破產的么?或者他們真的相信美國的房價只會漲,不會跌嗎?天下哪有這樣的鐵律?這樣的假設完全偏離了常識,然而,卻不再金融機構的風險模型預測里,難怪會有這么多的機構認賠。對于我們普通的投資者來說,最安全的措施就是堅決不購買這些我們不了解的金融產品。面對投資銀行或者證券公司天花亂墜的推薦,要多用常識思考,要保持批評性的立場,要多想想那些5%“不可能”的風險情況。在應付未來事件時,人們總是存在著幻覺,無論是政府還是金融機構都花大把鈔票在試圖預測未來事件的發(fā)生上,但成功的概率并不高,因為人們認知能力的限制很難跳出慣有的思維模式,只能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己知事件和歷史數(shù)據(jù)上,采用歸納法預測未來有極大的局限性。無數(shù)事實證明,產生巨大影響的事件往往是預測之外的。在事件面前,人們所固守的一些觀念和概念是幼稚可笑的。既然大部分災難或危機是極其偶然和不可預測的,我們事后的解釋只能是一種情感上的滿足,實際上沒有多大意義,倒不如在防范風險的基礎上,把更多的精力花到危機處理上來。我們能夠做的是事件發(fā)生后如何對新的形勢做出快速調整,處理號危機。股市,房市的漲跌如此,那么最安全的策略就是在局勢不明朗的時候,持有現(xiàn)金,等到趨勢確立之后在再決定是否追加投資。而投資最好的行業(yè)里的最好的公司就有最大的勝算。
  •   自從看了“秘密”這一系列書往往有很多想法迸發(fā)。其實說白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樂觀。這種勵志書存在的意義應該更適合那些內心憂郁又不是很開朗的,又經常對生活抱怨有覺得自己很空虛的人吧。此書作者不同于拜恩。他的內容不是泛泛的,內容很充實,語言很犀利。有好多話都對我非常有意義。每當看見別人抱怨,看見很多倒霉的事發(fā)生在她們身上時,時時刻刻都在為我證實這一句話“你對著墳墓哭泣怎么還能看見天空中還有美麗”我對別人沒有評論的資格只是小做感概而已,因為我自己也會被好多不好的情緒所困,但是我知道,從看書的那一刻開始我就在努力的改變自己,及時的擺脫這些壞情緒。心容易受憂郁,迷茫,害怕等負面因素的折磨變得十分脆弱,當黑暗的自己與本體的自己交戰(zhàn)時,自己又是多么的無力,在黑暗面前又是多么的沒有勝算,當你不再迷茫,變得十分堅信時,你會變得堅不可摧,黑暗只能等著被光明沖破。人就要堅定自己,要有信心也要有決心,要向勇者一樣,踏出一步就不要回頭一直沖下去。每一步都要走得堅實,沒有什么可以動搖。買書也是一樣一定要看它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我買的就是我想要的我沒有后悔,抱怨沒有一點意義,只會讓自己痛苦而已。2007年當我們還不曾留意發(fā)生在大洋彼岸的這場金融風暴時,作者就已前瞻性的視角,講述了這場危機爆發(fā)的根源.對金融知識的了解不是很深刻,通過這本書,讓我們對次貸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很好的一本書,我這個對經濟沒什么研究的人也看得很明白,而且居然看得不累,這個對于我就不容易了感覺我們80年代的人生不逢時啊,活著真累,我看中國現(xiàn)在的狀況,有點也要發(fā)生次貸危機的路子了..難道要在我人生的起步階段趕上這樣的一個大環(huán)境嗎?我非常的不爽..多學點知識,管他有用沒用,我,是一憤青!~
  •   深入描繪,剖析了整個次貸危機的形成,發(fā)展,惡化過程及其對全球的影響。對世界各國,特別是類似中國這樣的新興經濟力量在防范未來的類似危機于萌芽狀態(tài)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   昨天看那個郎咸平說,受次貸危機影響最大的是中國,這家伙說的很有道理。。。??赐赀@本書,算是對次貸危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但是為什么我們中國人要給美國人買單呢?很郁悶。。。我不反共,但希望國家能讓我們看到點希望。。
  •   以通俗的語言解釋了次貸、次級債以及次貸危機的形成與影響,具有很強的可讀性!特別是對于學習商科的同學來說!
  •   很好的一本書,我這個對經濟沒什么研究的人也看得很明白,而且居然看得不累,這個對于我就不容易了感覺我們80年代的人生不逢時啊,活著真累,我看中國現(xiàn)在的狀況,有點也要發(fā)生次貸危機的路子了..難道要在我人生的起步階段趕上這樣的一個大環(huán)境嗎?我非常的不爽..多學點知識,管他有用沒用,我,是一憤青!~
  •   自己就是學經濟的,一直很想知道次貸危機的來龍去脈,這本書提供的都是最新信息,還有一些業(yè)內人士的分析,看完之后覺得對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有多了一些了解,收獲不少
  •   次貸危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巴庑锌礋狒[,內行看門道”,面對美國金融界在新世紀的精彩表演,我們隔岸觀火的中國人需要從中多學學啊!~
  •   看了"貨幣戰(zhàn)爭"覺得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財經故事少了些,看到當當網(wǎng)發(fā)送的好書推薦里推薦的這本書,很快被這個熟悉的名字所吸引。里面既有理論文字又有財經故事,對次貸危機做了很深刻的闡述,圖文并茂,是一本好書!
  •   非常好看的一本書,此書用了非常簡單的道理為我們描述出了整個次貸危機的發(fā)生和經過。雖然書是2月的,但是還是將之前的次貸事件分析的透徹。好書!
  •   深刻揭露次貸危機的根源。
  •   一本了解次貸危機很不錯的書
  •   很全面很詳細的講解了次貸危機,受益匪淺
  •   總體來說感覺不錯,書的內容豐富,基本上把次貸危機的整個情況都講明白了。但這里給當當網(wǎng)提個意見,為什么沒有開通農行的網(wǎng)銀支付業(yè)務,這樣會給我們付款下單帶來方便,淘寶在這方面做得很不錯。以上只是個人建議,如有不妥,請海涵。
  •   一本好書,對于我們不是金融專業(yè)的門外漢,比較容易的接受這些金融知識.....不覺得枯燥,不覺得無味....值得一看
  •   第一次看此書是在圖書館借閱的.里面介紹的很詳細.有不同人物和公司的經驗和教訓.還有一些小常識和名詞解釋.覺得應該自己有一本放在家里經??纯?有什么需要時還能在上面找找.所以決定買本放著
  •   很多人在說中國經濟政策這不好那不好,讀過此書后,你會欣然發(fā)現(xiàn),世界上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防微杜漸,可以見微知著,我從中獲得了很多收獲,希望大家也能獲得收獲。今天要下班了,明天在上來將我的收獲說于大家,我們共勉。
  •   文章很專業(yè),客觀,卻又不深奧,繁瑣,一般人都能看得懂,對我們對國家經濟狀況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值得一讀!故我推薦為五星!!
  •   讀完這本書很受益,很值得關注經濟的人士看的一本好書。
  •   有些地方不是太明白,經濟這東西太復雜了
  •   讓我們了解這開創(chuàng)新紀元的三十年。
  •   這書質量蠻好的,值得看
  •   文章寫的很好~~書的質量也不錯,有點小貴,不過相對于內容來說,值了~
  •   不錯是一本值得看的好書。
  •   感謝作者,讓我學到很多知識.讀來也易懂,是本好書
  •   2007年當我們還不曾留意發(fā)生在大洋彼岸的這場金融風暴時,作者就已前瞻性的視角,講述了這場危機爆發(fā)的根源.對金融知識的了解不是很深刻,通過這本書,讓我們對次貸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我讀了3遍啊,這本書并不會很單調、乏味,還是有很多啟示的!值得看。
  •   作為一本在次貸危機發(fā)生后寫出的書,文中有不少總結性的內容,能夠讓人對次貸危機的產生和傳導過程產生有一定的了解,也讓人的金融行業(yè)的風險控制、風險傳導機制有所思考,是不本不錯的課外讀物。
  •   很及時的一本書,讓我了解了次貸危機的整個過程,原因產生的經過,對美國的一系列的影響,作為一本入門的介紹還是可以的。如果能把對全球,對中國的影響再深入地探討的話將會更具有戰(zhàn)略性。
  •   印刷質量很好,不過就是每一頁的內容少點,通讀完對美國次貸危機可以有一個基本了解,感覺應該算是資訊類讀物了
  •   通過這本書,系統(tǒng)的了解了次貸危機,對于正在學習經濟學又準備考研的我有很大幫助,還是比較喜歡這本書的,書中很多專業(yè)名詞解釋也很不錯。
  •   專業(yè)術語過多,全書結構編排不是很合理,建議閱讀者先應綜觀全書后再進行閱讀.對次貸危機分析的相對透徹...
  •   介紹了次貸危機發(fā)生的經過,也有不少分析。美中不足的是每頁那些專用術語的解釋和當頁內容不大匹配,感覺有點亂……
  •   對次貸危機的起因和可能帶來的后果不清楚的,讀這本書可以讓你有個較深入的了解。
  •   對于我這個沒有什么金融知識的人,也可以看的多,還算不錯
  •   不錯的書,讓我了解了不少危機的內幕
  •   美國的經濟衰退,全世界跟著受影響...
  •   不是學經濟專業(yè)的。只能略略看看。
  •   能提高自己的關于經濟方面的基本知識
  •   通俗易懂,初步了解復雜問題的好書。
  •   這本書是五月份買的,翻過幾日;現(xiàn)在要找出來再看看了。
  •   是需要看兩遍才能理解的書。我只看了一遍,還要努力把!
  •   幫同學買的,內容結合時事,不錯
  •   分析比較透徹,但文字略顯平淡,還是值得一看
  •   書寫的不錯,文字淺顯易懂,寫的也比較透徹,作為大眾讀物還是很不錯的
  •   長知識,長見識,是一本值得一讀且相當不錯的書!
  •   錢這個東西……唉,既愛又恨
  •   聽說不錯,我也買來看看
  •   出版及時,信息充分,還不錯
  •   較為基礎通俗易懂
  •   原本對這本書所抱的期望---揭開次貸危機真相只是部分的并不新穎地得到了滿足,實在是報道的集合,煽情的描述讓人懷疑它究竟是什么角度,反正沒有什么特別高明或者爆料或者深刻的,只好不太客氣地說比財經時評系統(tǒng),比學術專著膚淺了。
  •   基本上介紹清楚了次貸危機是如何發(fā)生的,但是不夠深入,適合沒有太多金融學知識背景的人看。
  •   只能說還可以,作者只是簡要介紹次貸危機這種現(xiàn)象。而實際上,次貸危機的研究仍然有很大的深入研究的空間,這能說作者和出版社為了使該書盡早上市,賺取讀者因好奇心而付出的利潤而已。我只能表示理解這種行為,但不贊賞……
  •   我以為如果想解釋清楚次貸危機只需要用一半的篇幅就可以了,啰里巴索的說了那么多,也是浪費別人的時間啊。
  •   語言寫得不夠吸引人,但對于了解次貸的形成,可以作一個初步了解??傮w上說還是一般。
  •   對次貸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度不夠
  •   對了解次帶危機是有幫助的
  •   買了很久,最近想認真地看一下,才發(fā)現(xiàn)很難懂,美國的金融工具實在太多,沒有點淺顯的解釋讓人無法完全理解.
  •   前面兩部分像是湊上去得雖然介紹了背景但感覺可有可無倒不如省幾張紙把后面得東西說透些到底是中國人寫得透著“實效”性
  •   基本觀點算表達出來了,但上百頁的內容反反復復就在說著幾乎同樣的話,有點車轱轆話來回說的意思
  •   有點東拼西湊的感覺,不過基本能把問題說清楚
  •   內容可能不錯,因與貨幣戰(zhàn)爭一書觀點相背,暫無心情看下去了內容可能不錯,因與貨幣戰(zhàn)爭一書觀點相背,暫無心情看下去了內容可能不錯,因與貨幣戰(zhàn)爭一書觀點相背,暫無心情看下去了
  •   一本小學級別的書賣到大學級別的價格讀完后覺得作者跟風和拼湊的尾巴露了出來不過初學者會比較喜歡這本書如果你對本書感興趣建議你不要花錢買而是借來翻翻就行了
  •   沒什么深刻的東東,大概一步美國人都這德行。
  •   了解知識而已。
  •   到后邊后有點不好讀.甚至有點亂的感覺
  •   一般吧,就一個架子,沒有再深入點的內容,有點失望
  •   寫得很一般,只是介紹了一個基本的概念框架,沒有追根溯源
  •   書中有很多數(shù)據(jù)和事實來支撐,與同類書比算是一本較好的且較為用心的書。只是用語有些過于生硬,看著容易覺得無趣。
  •   這些內容完全可以從各網(wǎng)站、報章雜志上看得到。只不過這本書的作者將其歸攏而已。
  •   很是盼望一讀這本書,因為推薦得很賣力。但是一般吧??梢宰x讀,但是財經雜志的相關文章更有深度。
  •   書的印刷質量還行,但內容很一般
  •   一般。沒有本質性的東西,比較表面
  •   我買之后它降價,郁悶現(xiàn)在降價也覺得不值
  •   沒什么特色,內容很淺,沒有什么獨到的觀點
  •   很瑣碎,凌亂,不喜歡。
  •   寫的太普通,只是些基本常識,沒有太獨到的分析
  •   一搬,讀讀還是可以的
  •   對自己有一定的幫助!
  •   寫的沒有什么深度.通俗版本.
  •   現(xiàn)在都還沒有收到.
  •   什么人寫的書啊,難看.先把結果講了,再講影響,最后才說次貸危機是怎么回事,你一直看就不知道那是個什么東西,好不容易看到最后了,寫得不清不楚的@大家都不用浪費錢了!
  •   粗制濫造的書,吃“金融危機”這碗飯的書,一點獨特見解都沒有的書!
  •   寫得很一般,感覺沒把深層次的問題寫出來,也可能是作者本身對美國的金融制度也只是一知半解
  •   美國人為了影響政策的一本書,過于夸大.
  •   覺得核心問題都沒寫到,太空洞。在寫歷史
  •   編年史的感覺
  •   買這本書的理由是想了解什么是次貸危機、事件如何發(fā)展、怎么演進?但是作者提供不了清晰的解釋。數(shù)據(jù)很模糊也沒有引用,條理不清晰,重復的地方很多。書的前半段湊合了從07年以來發(fā)生的事件,說是老美犯的錯。后半段嘗試解釋什么是次貸和次債。但是都不到位。此書適合完全沒有金融概念的人,什么是次,什么是貸,作者會對這些名詞做解釋。不喜歡作者書里提到的一句話:此次危機是由窮人引起的。個人覺得,網(wǎng)上搜索到的信息也比它強!
  •   簡單概括這本書:涼白開般的序言,看到媚俗的領導講話我就知道它的技術含量不會高了,果然從1到110頁都是抓住某些機構來分析危機的后果,甚至某些金融人物的傳記,中間還不惜穿插大量好無意義的圖片來占篇幅.可能再不講危機的原因作者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吧,后面100頁勉強提了一下(忽略到三分之一的篇幅用于術語連接),但完全沒有自己的觀點,基本是引用別人或書本的,虧得編后語還說"我們在書中也少量引述了一些資料和觀點"!這簡直就是一大堆大路信息(據(jù)說是一手資料)的堆砌,靠字數(shù)賺稿費真不容易啊!果然是中國的銀行家寫的書,功利、浮躁、沒有靈魂……比之前看過的任何一本專門介紹次貸危機的財經雜志都不如。因此,32元的定價實在是貴得離譜了,這點是我最憤怒的,垃圾只能是垃圾的價格,不是嗎?
  •   看來英雄所見略同。這本書寫得太差了。如果我們的經濟界都是這樣的人做研究就太可怕了。就這點見識還來寫書?!哭倒!
  •   建議別買,到處摘抄的垃圾,還不如自己網(wǎng)上看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