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1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潘潘貓 編 頁數(shù):292 字?jǐn)?shù):150000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潘潘貓,一條吃貓的魚——一名“盜版”廚子眼里的潘潘貓 作辦一名土生土長的天津人,看著潘潘貓的文字和照片,心里實在慚愧得很。作為一名“衛(wèi)嘴子”,侃侃而談著天津的煎餅果子、嘎巴菜、貼餑餑熬小魚、蝦醬炒雞子兒,卻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讓外地的朋友去享受它們。 但是,一個北京的“80后”的小丫頭片子都知道,潘潘貓,真正愛吃的主兒,熱愛嘴的咀嚼以及味蕾的回味,把舌尖上的記憶轉(zhuǎn)移到鏡頭與文字之間。好難得,很自然,不做作,仿佛天然是個環(huán)保的主兒。 北京電視臺《食全食美》的節(jié)目里,潘潘貓是所有“80后”嘉賓里最勤快的,就像一個隨和的鄰家小媳婦兒,有眼力見兒,特利索。喜歡做飯的人挺多,做得好的人也不少,既熱愛生活、喜歡美食并以此為職業(yè)的人為數(shù)實在有限,這也是我一個“盜版”廚子佩服潘潘貓的原因。 在味道的海洋里,潘潘貓就是一條魚,胃口很大,觸角廣泛,我相信,給她多一點時間,她的天敵——貓,都可以被消化掉!北京、天津有多大,胃口就有多大! 《食全食美》東子 一個打心眼兒里佩服這個北京小妞兒的“衛(wèi)嘴子” 2012年8月于北京
內(nèi)容概要
博客點擊過兩千萬的美食博主潘潘貓蟄伏兩年,穿梭于北京和天津的大小街道、胡同,遍嘗上百種特色餐館和各色美食,最終把“最實用、最生活的京津美食地圖”與“最好吃、最經(jīng)濟(jì)的市井胡同小吃”
,連同那些年陪伴我們成長的美食記憶一同奉獻(xiàn)給大家。
《京津有味》是一本美食文化書。書中以輕松活潑的文字介紹了北京、天津兩地最地道、最實惠和最具特色的各色美食和市井小吃。這里不僅有北京、天津兩地別具特色的美食文化和好吃不貴的私房小館,更有大量精美、誘人的美食圖片和活色生香的美食記憶。讓您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品嘗記憶深處幸福的味道。
作者簡介
作者大名潘曉曄,朋友們喜歡叫她潘潘貓,因為愛貓養(yǎng)貓,也愛吃會吃,更多的網(wǎng)友因為美食認(rèn)識和熟悉了這只潘潘貓。
潘潘貓有著B型血的積極樂觀和活潑開朗,也有雙魚座的多愁善感和豐富的想象力。她的美食文章曾發(fā)表在《貝太廚房》、《健康之友》、《食品與生活》等多家報刊、雜志上,也經(jīng)常在《美食人生》、《食全食美》、《美食地圖》等電視節(jié)目上和大家分享美食制作過程。她更加喜歡在自己的微博和博客上分享親手制作的平民美食,把幸福的味道帶給同樣熱愛美食、熱愛生活的大家。
潘潘貓的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panxiaoye222
書籍目錄
一、 北京胡同兒里的好吃的
胡同兒里的童年
南鑼鼓巷
鼓樓東、西大街
煙袋斜街
什剎海
五道營胡同兒
國子監(jiān)街
方家胡同兒
交道口、北新橋
美術(shù)館
西單
二、 天津洋樓里的美食
五大道
★馬場道
★睦南道
★大理道
★常德道
★重慶道
★成都道
五大道周邊的其他道
解放北路
意式風(fēng)情區(qū)
三、 最愛北京小吃
從小吃到大的北京小吃
護(hù)國寺街
前門
牛街
隆福寺街
四、 惹人饞的天津市井味兒
天津特色市井味兒
南市食品街
古文化街
天津早點
市井小館
推薦特色餐廳匯總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胡同兒里的童年 一提到首都北京,我想到的不是故宮、天安門、長城,而是“胡同兒”。我是一個從小在胡同兒里長大的丫頭片子,我爺爺奶奶家住在北京市東城區(qū)香餌胡同兒,我的童年、青少年時期基本上都是在那里度過的:小學(xué)六年在香餌胡同兒小學(xué)念的,初中要從香餌胡同兒出來,過一條馬路穿過菊兒胡同兒和南鑼鼓巷走到鼓樓東大街上。所以,在我的腦海里胡同兒是那么的熟悉而親切。 聽我奶奶說,我們住的那個大雜院原先住的是雍和宮的喇嘛,喇嘛搬走的時候還一邊走一邊念經(jīng)呢。當(dāng)初的房檐上還有些精美的雕刻,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雕刻已經(jīng)被毀掉了,一點痕跡也沒有留下。 我是1982年生人,趕巧,我們院子里和我相差一年左右出生的孩子就有四個,有兩個和我是小學(xué)同班同學(xué)。我并不覺得這是件好事,因為只要我在學(xué)校犯了錯,成績考得不好,回家后還沒等我組織好語言坦白交代,家長就已經(jīng)知道了。現(xiàn)在想想,我小的時候真的挺“寬容”的,就算是她們告了我的狀,我在心中已經(jīng)發(fā)誓再也不和她倆說話了,但是半小時后,沒心沒肺的我就當(dāng)什么事都沒發(fā)生過一樣,又和她們在胡同兒里跳皮筋了。 小時候我們這個三十多戶人家的大雜院里只有兩個公用的水龍頭,每到飯點大家就排隊洗菜做飯,一到周末就排隊洗衣服。就算如此擁擠,大家相處得還是很融洽,雖說有時候也會有些摩擦,但是打兩句岔也就過去了。俗話說得好,遠(yuǎn)親不如近鄰嘛。 記得我們住的大雜院里有香椿樹、棗樹、核桃樹。我最喜歡的是棗樹,雖然棗樹上有刺,但是樹上結(jié)的棗真的很甜。我最害怕的是核桃樹,每年夏天這樹總愛生一種綠色的長滿細(xì)毛的蟲子,我們都管它叫“洋辣子”。這蟲子特可怕,只要它身上的毛落在人的皮膚上就會令人痛癢難耐,我們院的孩子都被這蟲子蜇過。我每次從這樹下經(jīng)過的時候都要屏住呼吸,加速跑過去。我爺爺為了滅蟲,會穿著雨衣,蹬著梯子給樹噴藥,那時候我覺得爺爺就是拯救人類的“奧特曼”。秋天到了,爺爺會把已經(jīng)成熟的核桃給每家每戶分上幾個。我和幾個小朋友等不了大人們的幫忙,就自己蹲在地上拿著錘子砸核桃吃,核桃最外層的青皮總弄得我滿手黑,連指甲縫里都是。要是不小心弄到衣服上,奶奶會嘮叨我一個下午。至于那棵香椿樹嘛,我沒什么感覺,因為我從小就不愛吃香椿,所以這棵樹的存在好像和我也沒有什么關(guān)系。 后來,大家的生活慢慢富裕了,家家戶戶都安了上下水,還單獨走了水表,院子里公用的水龍頭就這樣退休了。那棵我小時候最害怕的核桃樹也因為私搭亂建的棚子被擠得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很多年都沒有結(jié)過核桃了。給我打小報告的兩個女生上初中后就陸續(xù)搬出大雜院住樓房去了。原先熱熱鬧鬧的大院兒,變得越來越安靜。因為城市的建設(shè),北京的胡同兒已經(jīng)由當(dāng)初的3200多條減少到了900多條,而且這個數(shù)字應(yīng)該只會減少不會增加。北京老城有1/3是皇家園林,2/3是胡同兒,現(xiàn)在胡同兒已經(jīng)被拆掉了一大半,取而代之的是樓房和現(xiàn)代化的建筑。很慶幸,我爺爺家住的那條胡同兒只拆了半條,爺爺和二叔一家還住在那個院子里,所以我還會時?;厝タ纯?,找回胡同兒串子的感覺。 我的家鄉(xiāng)北京,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包含著太多的元素。就拿胡同兒來說吧,現(xiàn)在很多胡同兒里都開起了很有情調(diào)的特色餐廳、咖啡館、小店兒,這些店的后身兒就是住著老百姓的大雜院。早上可以看到穿著塔拉板兒,端著搪瓷大碗兒出門買豆腐腦的大媽和端著痰桶的大叔用“吃了嗎?您哪!”親切地打著招呼。下午旅游愛好者們舉著相機(jī)在這里捕捉老北京的影子,老外蹬著自行車自由地穿梭其中,孩子們在沙子堆上刨坑嬉戲,趕巧了還能聽到“磨剪子嘞……搶菜刀!”的吆喝聲。晚上還有穿著時尚的文藝青年們仨兒一群,倆兒一伙地坐在酒吧里消遣聊天。 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胡同兒現(xiàn)在可是名聲在外了,很多外地甚至是外國朋友來北京旅游必定要去這條胡同兒轉(zhuǎn)轉(zhuǎn)的,我初中三年每天上下學(xué)從奶奶家到學(xué)校,都要從南鑼鼓巷經(jīng)過。以前的南鑼鼓巷除了一兩家小飯館和幾家小賣鋪之外,沒什么可逛的,路還是土路呢。 現(xiàn)在的南鑼鼓巷和以前大不一樣,平時很熱鬧,周末有時都能到水泄不通的地步,胡同兒里凈是些穿著時尚的紅男綠女。這里開了很多酒吧、餐廳,還有不同風(fēng)格的小店,賣什么的都有,不過價格相對來說也略高一些,因為這條胡同兒的門臉兒房價格一直在上漲。 當(dāng)初后海的繁榮帶動了南鑼鼓巷的發(fā)展,這條胡同兒的火爆除了有效的宣傳和得當(dāng)?shù)囊?guī)劃外,也得利于它的地理位置。南鑼鼓巷北口在鼓樓大街,南口在地安門東大街,東西各有八條對稱的胡同兒,整齊地排列在兩側(cè)。東側(cè)分別是:炒豆胡同兒、板廠胡同兒、東棉花胡同兒、北兵馬司胡同兒、秦老胡同兒、前圓恩寺胡同兒、后圓恩寺胡同兒、菊兒胡同兒。西側(cè)分別是:福祥胡同兒、蓑衣胡同兒、雨兒胡同兒、帽兒胡同兒、景陽胡同兒、沙井胡同兒、黑芝麻胡同兒、前鼓樓苑胡同兒。從上往下俯視南鑼鼓巷猶如一條蜈蚣,所以這條胡同兒又被稱為“蜈蚣街”。 南鑼鼓巷里有很多賣玩意兒的小店,有的還真挺有創(chuàng)意的。比如這套阿凡提系列的布偶,你一看到它們,就會不自覺地念叨巴依老爺?shù)慕?jīng)典臺詞:種金子,收金子。金子一袋子,沙子一屋子。 除了新穎的物件,在南鑼鼓巷里也能找到一些回憶,比如“免爺”,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這樣描寫過它:“臉蛋上沒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畫了一條細(xì)線,紅的,上了油;兩個細(xì)長白耳朵上淡淡地描著點淺紅;這樣,小兔的臉上就帶出一種英俊的樣子,倒好像是兔兒中的黃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著朱紅的袍,從腰以下是翠綠的葉與粉紅的花,每一個葉子與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鮮明而勻調(diào)的彩色,使綠葉紅花都閃閃欲動?!?南鑼鼓巷里的鋪面東家總在換,不過有幾家店已經(jīng)在此經(jīng)營了好幾年,比如很火爆的“文宇奶酪店”。他家主營北京傳統(tǒng)奶酪,這種奶酪是用牛奶和糯米酒做的,是北京的特色宮廷小吃。除了原味奶酪之外,還有紅豆奶酪、蛋黃奶酪等。以前這家店還不出名的時候,只要打此路過我都會進(jìn)去吃碗奶酪,后來門口排隊的人越來越多,我就再沒擠進(jìn)去過。這家店不大,屋里坐不下幾個人,大多數(shù)食客都是買了外帶站在街上吃。在“文宇奶酪店”附近還開了好幾家奶酪店,不過都是門可羅雀,大家依然認(rèn)準(zhǔn)了這一家。這家的老板挺有個性的,每天奶酪的份數(shù)都是定量的,賣完就關(guān)門。 這家叫“3A07”的甜品店,聽起來好像酒店的房間號碼,其實就是把英文單詞LOVE倒著拼了出來。老板是一對年輕的情侶,小店布置得挺溫罄,老板娘做蛋糕和飲品,老板招呼客人。他家的招牌是乳酪杯子蛋糕,在享用前,老板會很耐心地告訴你食用他家蛋糕的方法:“最好一口咬三層?!?他家的乳酪蛋糕是重乳酪,很細(xì)膩的口感,味道很濃郁。飲品有冰沙、咖啡,還有茶。小店的價格有點小貴,一杯喝的,一塊蛋糕要50多元。不過開在南鑼鼓巷這樣的胡同兒里想必每個月的房租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吧。小店在一層點餐,二層用餐,二層沒有椅子,只有小桌子和地墊,要坐在地板上吃東西。
后記
在此感謝在本書中探店帖中陪我吃喝的家人和朋友們,沒有你們的陪伴和鼓勵我真吃不下這么多,以后咱們繼續(xù)啊。感謝名單排名順序不分先后,千萬別為在前在后爭風(fēng)吃醋,我愛你們大家。 @咖啡魚潘 @依然七月 @夕小雅 @紫色透明 @劉志英 @飛speaking @小索兒長成了胖大海 @丁丁走世界 @源形畢露 @盼盼最愛張起靈 @大杰一小杰 @皮皮51245 @楊_小樂 @silviahan @陳大瞳子兒 @胡同兒_mi_謝冰 @yummymummy @雍和喇嘛 @uu80_w @俏姜男 @巧克力盒子攝影師 @呆子爺 感謝 @沈尉shenwei @萌特里安 @Kishi_微小博為這本書的插畫付出的心血。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如果只為了吃飽肚子,那么食物就只是食物而已。如果你和潘潘貓一樣熱愛生活,熱愛美食,那么食物就是故事,回憶,心情,自在。這本書像好朋友一樣娓娓道來,吃或不吃,滋味自足。我要找個天氣好的周末帶上它,去天津嘗嘗我心里的味道。 ——@《美食地圖》主持人 btv夢遙 潘潘貓,這個在北京胡同兒里長大的女子用了最簡單,最平實的文字來描繪北京和天津的“好吃的”。讀這本書,你收獲的不是多么高深的美食旅行攻略,而是一個內(nèi)心充滿愛的女子對美食的真誠推薦。 ——@《健康與美容》雜志執(zhí)行主編 潘晴 潘潘貓的書字里行間充滿了靈氣,不僅有有著強(qiáng)大的美食信息,幽默的文字更仿佛真人躍然紙上,娓娓道來那一段段美食的經(jīng)歷。 ——@美食欄目策劃人 食尚小米 有些美食需要跋山涉水的去尋找,有些美食需要情感穿越的去回味,有些美食,則需要在鬧市之中沉下一顆細(xì)膩的心,去低頭發(fā)現(xiàn)。跟著這個熱愛美食的女孩兒,去尋覓美食世界的精彩吧。 ——@美食暢銷書作家 文怡 女人寫美食往往不是大快朵頤,大酒大肉,而是纏綿婉轉(zhuǎn),抽絲剝繭。潘潘貓的文字疏朗感性,是竊竊密語,適合在有風(fēng)的下午拿來搭配下午茶和小點心,寫來寫去都是生活,吃來吃去都是情感。北京與天津,這兩個大而無當(dāng)?shù)某鞘兄校档梅磸?fù)咀嚼的情愫被慢慢稀釋,潘潘貓把這些有質(zhì)感有溫度的生活細(xì)節(jié)一點點挑出來。這是她一個人的“雙城記”,也是一代人的生活印跡。 ——@《100元吃遍北京》作者 小寬胖 味道的海洋里,潘潘貓就是一條魚,胃口很大,觸角廣泛。我相信,多給她一點時間,她的天敵——貓都可以被消化掉!北京、天津有多大,胃口就有多大! ——@《食全食美》主持人 張東
編輯推薦
《京津有味:那些年我們吃過的京津美食》是博客點擊量超過兩千萬的美食博主潘潘貓寫的一本美食文化書,共分為“北京胡同里的好吃的”、“天津洋樓里的美食”、“最愛北京小吃”、“惹人饞得天津市井味兒”四大部分。潘潘貓以輕松活潑的文字介紹了北京、天津兩地最地道、最實惠和最具特色的各色美食和市井小吃。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