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浪狂濤

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作者:吳溪 編  頁數(shù):63  

內容概要

  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對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是地球上最早生物的誕生源地;海洋是風雨的故鄉(xiāng),對全球氣候起著巨大的調控作用;海洋是交通的要道,為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交流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海洋是資源的寶庫,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生物資源、礦產資源、化學資源、水資源和能源;海洋是國防前哨,海洋環(huán)境對海上軍事活動有很大影響;海洋還是認識宇宙,發(fā)展自然科學理論的理想試驗場。  隨著世界人口激增、陸地資源短缺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人們越來越多地把目光移向海洋。海洋正以其富饒的資源、廣袤的空間,給人類生存和發(fā)展帶來新的希望,為全球經濟和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是一個瀕海大國,按照《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guī)定,我國擁有約300萬平方千米的主張管轄海域,相當陸地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我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萬千米,擁有大小島嶼6500多個,島嶼岸線1.4萬多千米。

書籍目錄

海洋環(huán)境篇 全球變化  物質世界絕對運動 全球變化  人類如何面對變化 適應 氣候變化  這個真相難以忽視 全球變暖  那揮之不去的名字 二氧化碳  其他重要溫室氣體 甲烷  自然界的碳吸收池 海洋與森林  付諸行動義不容辭 直面氣候變化 物種絕滅  原始海洋形成探秘 海洋初  古代海洋物種絕滅 自然的選擇  現(xiàn)代海洋物種絕滅 人類的驅動力  海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生物多樣性海洋災害篇 海氣作用  圣嬰帶來滅頂之災 厄爾尼諾  小女孩帶米的寒冷 拉尼娜 海上災害  人海的震怒與咆哮 海嘯  大氣擾動海洋狂暴 風暴潮  波濤滾滾巨浪滔天 災害性海浪  海面之上撲朔迷離 海霧  海面下潛伏的危險 海冰 防災減災  人類能否先知先覺 災害頂警  海嘯來臨如何逃生 跑向海濱高地  直面災害加強防御 抗擊風暴潮  人類災難后的重生 對災害的反思 海洋污染  諸多魔爪伸向海洋 各種海洋污染源  海洋污染惡魔之一 重金屬  海洋污染惡魔之二 農藥  碧波之上紅浪滾滾 赤潮危機  人類如何拯救海洋 赤潮的防治 海上泄油  無心之過帶來災禍 流人大海的石油  黑色覆蓋下的死海 石油對海洋的損害  藍海洋的黑色災難 海上重大溢汕事故  防患于未然是關鍵 石油污染防治

章節(jié)摘錄

  第二次發(fā)生在距今約3.7萬年的泥盆紀后期。經過這次滅絕,地球上70%的物種消失了。海洋中物種受到的影響更大,珊瑚、腕足動物、菊石、海百合等許多無脊椎動物損失慘重。  第三次發(fā)生在二疊紀與三疊紀之交,距今約有2.5億年。估計地球上有90%的物種滅絕,受影響最大的是海洋生物。這是地球史上最大也是最嚴重的物種滅絕事件。這次大滅絕使得占領海洋近3億年的主要生物從此衰敗并消失,讓位于新生物種,生態(tài)系統(tǒng)也獲得了一次最徹底的更新。這次物種大滅絕的原因是海平面下降和大陸漂移。那時,所有的大陸聚集成了一個聯(lián)合的古陸,富饒的海岸線急劇減少,大陸架也縮小了,很多物種因為失去了生存空間而滅絕。隨著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又使許多陸地生物遭到滅頂之災,而海洋里也成了缺氧地帶,導致海洋生物的大滅絕。  第四次發(fā)生在三疊紀與侏羅紀之交,距今約2億年。在這次滅絕事件中,約有76%,的物種消失,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牙形石類全部滅絕,菊石、海綿動物、頭足類動物、腕足動物的多個物種都走到了進化的終點?! 〉谖宕伟l(fā)生在距今約6500萬年的白堊紀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二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約75%-80%的物種滅絕。在五次大滅絕中,這一次大滅絕事件最為著名,因恐龍時代在此終結。在前4次大滅絕中得以幸存的海洋生物菊石類最終滅絕。這次生物大滅絕是生物演化過程中的一個極為重大的事件。當時活著的物種約有1/3絕滅了。許多爬行動物滅絕,只有鱷魚、龜、蛇和蜥蜴存活下來。雙殼動物、有孔蟲、珊瑚、腕足動物的許多屬也遭遇滅頂之災。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怒浪狂濤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