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作者:田鵬 頁數(shù):302 字數(shù):337000
Tag標簽:無
前言
一個小和尚問師父:“生命是什么?”這本是一個深奧的問題,而師父卻不假思索地回答:“生命是活著的!”小和尚原以為會有一大段的解答,師父卻用簡單的六個字回答了。躺在床上,小和尚感受著每一呼每一吸。久之,他感覺到只有呼吸而沒有了自己。他想:這個一呼一吸就是活著的,就是生命嗎?生命就是如此。我為什么要活著,生命的實質(zhì)究竟是什么,生命的責任究竟是什么?一天,小和尚走進一塊濕地,沒有人工的造作和修飾。當他用目光在草叢中,在蘆葦內(nèi),在湖面上,在小島旁仔細搜尋和捕捉大自然中的每一個美點時,無意間,卻在忽起忽落的蜻蜓、運籌帷幄的螳螂、飛翔的水鳥、悠閑的魚兒、細細的蛛網(wǎng)、叢中的野花、微拂的細風、嫩草和蘆葦內(nèi)的蟲鳴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事實——大自然的樸素、無私、絢麗和多彩。也許,許多人并不留意,高貴的品質(zhì)在匆匆的腳步下,在浮躁的身影中湮沒了,被遺棄了。而這樸素、無私、絢麗和多彩是否是多少人付出生命而尋找的生命的終極呢?心的本源就是如此嗎?小和尚被震撼,被感動了!他感覺到一種生命的力量和責任……責任原本是自然的產(chǎn)物,天地間每一個生命都自然地履行這個責任,這樣,大地才能絢麗,宇宙才能多姿。你是否曾想到過自己也有這樣一份責任?我們應該怎樣默默地承擔起裝扮世界、利益人間的責任呢?責任是一種力量,只有承擔起責任時,生命才有活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生活得更加輕松自然呢?學習和領悟佛禪的智慧,或許對我們有所幫助?!堵牱鹫f人生》一書,對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禪人禪事、禪思禪語,進行深入的挖掘,精選了數(shù)百余則流傳千年的佛學故事,進行了精當?shù)脑u述,篇篇雋永,字字珠璣,闡釋佛禪智慧,探討人生哲理,使讀者通過輕松的閱讀,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佛的智慧和禪的方法,解除現(xiàn)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困惑、煩惱和心理障礙,使我們的精神生活更充實,物質(zhì)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圓滿,感情生活更純潔,人際關系更和諧,社會生活更祥和,不斷邁向智慧的人生,圓滿的人生。
內(nèi)容概要
公元前6世紀,史稱哲學的突破時期。老子、孔子和釋迦牟尼這幾個偉大的哲人幾乎同時誕生在世界東方。他們的哲學被奉為宗教,形成道、儒、佛三教。 釋迦牟尼靜坐菩提樹下得大覺悟后,創(chuàng)立了佛教基本教義,他廣收門徒,組建僧團,度人不計其數(shù),總計其一生,說法四十九年,談經(jīng)三百余會,功德無量。 他的生平事跡,也隨著佛教在亞洲地區(qū)的傳播而流傳開來,并逐漸被后人賦予神秘的色彩,他本人也被神化為法力無邊的佛祖,我國漢族地區(qū)人們習俗上稱他為如來佛。 釋迦牟尼的思想體系,就是佛教的基~本教義,簡單明白,有條有理,他的基本思想就是“四圣諦”、“八正道”及“十二因緣”。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集成為經(jīng)典,再加上歷代祖師大德們的注疏,合成現(xiàn)在我們所見到的《大藏經(jīng)》。它的內(nèi)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這就是為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也就是《般若經(jīng)》上講的“諸法實相”?!爸T法”是一切法;“實相”就是真相?!坝钪妗笔俏覀兩畹沫h(huán)境;“人生”就是我們本人。世間還有什么事情比這件事情跟我們的關系更密切?
書籍目錄
一 佛的智慧就在現(xiàn)實生活中 擁有一片只屬于自己的藍天 世間的一切都是生滅無常 經(jīng)常忘了自己的禪師 寫好“我”字的要領 認清自家的一片田地 沒有必要騎著驢找驢 所悟之道的境界感受 自我的實現(xiàn)不能僅從思考而來 拜佛祖不如求自己 慧忠的良苦用心 世間的事理,一通百通 佛性是每個人都具備的 照顧花草中的育才之道 良寬禪師教浪子回頭 從門入者,不是珍寶 不接受一切觀點的懷疑論者 落葉不光是在地面上 仰面唾天,只能落回自己的臉上 你應該關心的問題 替佛像涂裝用的金箔 若論佛法,一切現(xiàn)成 人人都有一雙“心眼” 雨中的三個和尚 悟是一種內(nèi)在本性的自然流露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佛也沒有什么神通 佛死了到什么地方去了 忘記自己年齡的老禪師 這就是生活之路 為什么不能叫苦 一個真正的僧寶禪者 一座年久失修的獨木橋 摔碎的壺不值得留戀 緣分早有注定 為什么不能找到心中的陽光 原坦山和佛門的清規(guī)戒律 不顧一切地把手放開 為了自己的心 世界上最貧窮的人是國王 退步原來是向前 傳承了七代的寶書 釋迦牟尼眼中的四個老婆二 會做人了,禪性也就出來了 學佛先學做人 佛陀和他的兒子 一個心中常充滿怨忿與苦惱的人 一個與鬼合作的僧人 修行貴在“正當”二字 不要舍棄自己對佛法的信仰 慈悲的佛祖和自私的強盜 手上捆著青草的和尚 自己的心里要有主 誠實無欺的道楷禪師 不擇手段的婆羅門 回去后也要像來的時候一樣 一堆黑的骨頭 菩薩常常殺生 一個人墮落起來與瓷瓶無異 很多事不是祈求天神所能改變的 我是一個云水僧 我是泥中蓮花 兩個乞兒的心愿 什么是必修的課程 堅持不喝水的比丘 鸚鵡吞了珍珠之后 莫以善小而不為 小徒弟的“破綻” 終生享用不盡的東西 貧賤不移的學者 不給皇帝面子的禪宗大師 你愛女色嗎三 開方便之門,閉是非之口 鄉(xiāng)下老婦供的一炷香 一粒米飯的力量 盲人和癱子 宗杲禪師開的小小玩笑 扣冰古佛和閩王 蘇東坡與佛印斗禪機 “寸絲不掛”的尼姑 鏡子中所蘊含的道理 倒塌的禪房 天堂與地獄 禪師的寶座 人應該像水一樣 內(nèi)心的骯臟才難于改善 能進能退,乃真正法器 慷慨豪勇的性空禪師 甘受侮辱的月船禪師 相異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趙州禪師禪戲秀才 如何躲避別人惡意的糾纏 過分愛面子的禪師 形可變,性不可變 水車與水流的關系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人的罪業(yè)如同心里的念頭 只要把窗戶打開 真正的快樂你明白嗎 欲望無邊,凡事有度 不可廢佛門之禮 應該是茶杯在上,茶壺在下 不知你要點的是哪個心四 退一步自然安穩(wěn),忍一句自無憂傷 為何挑一盞燈籠 石頭本來就在原地 馬祖禪師和獵人 化緣太多沒有功德 化險為夷的須陀須摩王 只不過是一句話 饑餓不堪的兩個人和兩碗面 大禪師也不過是一張皮 阿育王和小沙彌 四個修道的和尚 他們也會喜歡你的 一草一木都是我的眷屬 佛門慈悲,不會舍棄任何人 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樣 真正的大師風范 我的罪孽可能比你更深重 正字是字,反字也是字 贊美害人比誹謗大得多 一個裝著長壽藥水的瓶子 禪心在何處 須彌藏芥子 出門在外,難免心情不好 送他一輪明月 你只要退那么幾步 甘愿蒙受罵名的高僧 生氣只會造成更多的業(yè)障及惡緣 究竟是誰之過 老禪師和不守清規(guī)的小和尚 一光可以照耀大眾 是老的大,還是小的大 護賊度賊的殘夢禪師五 行到才是功夫,實施才是本源 生命究竟有多長 沒有可以主宰吉兇的東西 只剩下七天生命的小沙彌 “等以后再說”的態(tài)度要不得 四種馬和四種不同的眾生 不可辜負了大好時光 兩塊不同命運的石頭 最重要的是了解自性 你愿做燭火還是太陽 無名就是不斷地盡心做事 生辰八字一樣的兩個孩子 穿越沙漠的三個商人 一個水瓶和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你還不是一顆珍珠 沖茶中的人生哲學 插秧的秘訣 心量有大小 水泡做花環(huán) 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 一條絕妙的正道 求人不如求自己 佛無南北之分 山高怎阻野云飛 去靈山朝圣的兩位僧人 志建道場的小沙彌 一個又老又丑又殘疾的女人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你能找到自己的腳印嗎 要在坎坷的路上行走 挑水禪師棄學僧 為什么不去參禪 參透欲念的“果皮” 麥穗里什么都結不出來 枯樹發(fā)芽,緣為生命之水 我正在盡力 如此平常的話 老方丈發(fā)放供果 不播種就沒有果實 十年功夫只值三文錢 度有緣,救有難 慧寂禪師斷指明愿 只學得一偈的般特六 脫離人情世故的羈絆,去自由自在地思考 好好活著 不為外相所動 草木也有智慧 同樣的水為什么味道不同 什么是最犀利的劍 你連我的意思都不懂 佛法心里只是一句叮嚀 菩提大道只在平常 就是要放下 吃飯之事,不能替代 對人恭敬有禮未必是善 多數(shù)人的意見難道還不對嗎 嚼過的蘋果不能吃 休靜禪師入官說法 一套威力無比的太極劍法 一理通就萬事徹 無心可用,無道可修 為什么找到了水卻不喝 不稱作凈瓶稱作什么 磨磚不能做鏡子 你應該去烤你那顆心 愚者牛飲不知茶味 世上沒有鬼神 少康法師妙計傳法 富樓那隨機設教,方便說法 道樹禪師勝道士 兩個兄弟進裸人國 道不遠人,人自遠道 用禪的智慧化解夫妻的矛盾 法寶的妙用 一切都順應自然 小和尚“斗法” 感晤禪旨的真諦 去掉毒樹的根 你如今的事怎么樣了 最初買回來的紙就行 ??斩U師和讀書人七 持平常心,參生活禪 想睡就睡,想坐就坐 云在青天水在瓶 需要多少年才能成為一名劍客 哪一處沒有教導你 老禪師臨終的話 棒喝是禪宗的常事 繁華終將消失,枯萎也將成為過去 放下心中那點負累 真心怎么會不見 上風何在,下風又何在 參禪何須山水地 既不是風動,也不是旗子動 道悟為龍?zhí)吨甘拘囊? “此時此刻”看自己 偉人何以成其為偉人 廣元老和尚修行的功夫 被嫁禍的白隱禪師 今天還放不下 明知不可留,又何必強求 原來是一場誤會 兩位禪師與進網(wǎng)和沒進網(wǎng)里的魚 為了除去師父的閑名 無果禪師的定力 花的開放和閉合都是靜悄悄的 一只手的聲音 樸素而又莊嚴的寺廟 才干非凡而無拘無束的戴晉生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 追求更超然自在的解脫 心中自有佛光 萬法唯心造 三個孩子的夢
章節(jié)摘錄
一粒米飯的力量有一對貧窮的夫婦住在炭窯洞里,四壁蕭條,夫妻兩人甚至要共穿一條衫褲,丈夫穿出去了,妻子就只好守在家里,妻子出外,丈夫衣不敝體,也只好待在洞里。有一天,風聞佛陀率領弟子們到附近托缽乞化,夫妻兩^就商量著說:“我們過去不知道布施種福田,才會落到今天這樣窮困的地步,現(xiàn)在好不容易盼到佛陀來此教化,怎么可以坐失這樣大好布施的機會呢?”說著說著,做妻子的深深嘆息道:“這個家?guī)缀跻粺o所有,我們拿什么去布施呢?”丈夫想了想,毅然說:“不管怎么樣,我們寧可餓死也不能錯失這個機會,折損了福德因緣。這樣吧,我們?nèi)缃裎ㄒ簧蟹Q完整的東西就只有這條衫褲,我們就拿它供養(yǎng)佛陀吧!”夫妻兩個于是歡歡喜喜地把唯一的衫褲布施出來,頓時使佛陀的弟子們頗感為難,大家把這條褲子傳來推去,一個個掩鼻而避,不知道如何處理才好。最后,還是阿難尊者拎著這條又臟又臭的褲子來到佛陀面前請示:“佛陀,這條褲子實在不能穿,還是丟掉吧!”佛陀慈祥地垂訓:“諸弟子不可以這樣想,窮人的布施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就拿來給我穿吧!”阿難心下慚愧,不得已只好捧著褲子和目犍連一起到河邊清洗。不料,褲子才一浸水,整條河立刻變得波濤洶涌,暴漲暴落。目犍連一急,就運起神通把須彌山搬來鎮(zhèn)壓,壓了又壓,還是無法平息波濤,兩人只好匆匆趕回來稟告佛陀。當時,佛陀正在用齋,就輕輕拈起一粒米飯對他們說:“河水翻涌,是因為龍王贊嘆貧人能夠極盡布施的愿心。你們把這粒米飯拿去,就可以鎮(zhèn)住了!”阿難覺得奇怪,就問:“佛陀,那么大的須彌山都壓不住,這么小的一粒米,怎么可能鎮(zhèn)壓住那樣的狂濤巨浪呢?”佛陀笑著回答:“你們拿去試試再說吧!”阿難和目犍連半信半疑地將這粒米丟進河里,竟然一下子就風平浪靜了。兩人深覺不可思議,難道一座須彌山的力量反而比不上一粒米嗎?回來后立刻請教佛陀,佛陀頷首開示道:“無二之性,即是實性。一粒稻穗從最初的播種起,經(jīng)過灌溉、施肥、收割、制造、販賣……累積了種種的力量與辛苦,才能成就一粒米。它所蘊含的功德是無量的,正如同那件褲子,那是貧苦夫婦唯一的財物、全部的家當,它所包藏的布施心量也是無限的!四海龍王懂得一粒米的功德與褲子的功德一樣大,都由虔誠一念引出,所以趕緊退讓稱善。由此可見:只要虔誠一念,則小小一粒米,一條衫褲的力量,都可以與千千萬萬座須彌山相等!”佛語禪悟佛陀教導世人布施,不是去貪求功德有多少,主要還是在長養(yǎng)自己的慈悲心,因為貪求的“貪”就是世人墮落之因,而慈悲心卻是世人成佛的資糧。佛去中供養(yǎng)的功德大小首先要看你的發(fā)心,真心、恭敬地去做,才有功德。所謂“心誠則靈”,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盲人和癱予佛陀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盲人和一個癱子,兩個人住在一起,另外還有很多人都來幫他們的忙,于是便有很多人住在這間房子里。有一天,其他的人都出去游玩了,他們不是去學《楞嚴經(jīng)》,而是去釣魚、買東西……等等,凡是世界上所有的事,他們都想去做,只留下那個瞎子和癱子在家里。說來真巧,有天這房子著火了,怎么辦呢?瞎子看不見,不知往哪兒跑;癱子雖看得見,卻是有腿走不得,你說這不是很危險嗎?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聰明人來告訴他們說:“你們兩個都可以逃離這個火宅,只要瞎子的腿借給癱子用,而癱子的眼睛借給瞎子用?!痹趺唇璺兀烤褪窍棺颖称鸢c子,由癱子為瞎子指示方向。經(jīng)聰明人這么一指點,于是兩個人都逃出這座火宅了。講完了故事,佛陀說:“我舉這個比喻,大家可不要誤會我的意思,其實不是說你們是瞎子、癱子,連我也是瞎子、癱子,我們都是瞎子、癱子的,因此,這也不是說你,也不是說我,但也說的是你,也說的是我?!狈鹫Z禪悟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要自滿:以為自己已明白很多了。以為自己智慧大了,既然如此,請問你為什么又還沒有成佛呢?就因為太自滿了,以為已學得了許多的知識,其實學什么就被什么障礙.有了障礙,也就成不了道了?,F(xiàn)在,諸位把思想放下.讓思想平靜下來,把自己的心念空了,才能裝上無上的妙法。不論什么時候,處世都要謙虛些。宗杲禪師開的小小玩笑宋代有個名叫張九成的居士,原為侍郎,中過狀元,也算是一個文人士大夫了。但他放著官兒不好好做,卻偏愛談禪說道。中國文人士大夫參禪學佛,大多是附庸風雅,鬧著玩的,充其量以此排憂解乏而已。因此,十之八九的人,談禪不知禪,學佛不知佛。張九成也是這樣。他讀了不少禪書佛典,也參拜過許多禪師,但仍是始終不能開悟。有一天,他去拜訪大慧宗杲禪師。宗杲禪師問他:“你來干什么?”張九成說:“打死心頭火,特來參喜禪?!贝蠡圩陉蕉U師的法號叫“妙喜”,故張九成說“特來參喜禪”。宗杲禪師是當時大名鼎鼎的老禪師?!段鍩魰氛f“學者仰如星斗”,足見他的地位和影響是很大的。老禪師見張九成急急忙忙地一大早就跑來朝廟,剛一見面就口稱要“參喜禪”,即知來者根基不深,機緣未至。于是便想同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宗杲禪師聽了他的回話后,就對他說:“你為什么起得這么早??!難道不怕家里的妻子同別人睡覺嗎?”張九成聽了,頓時火冒三丈,氣咻咻地說:“你這個愚昧無知的老禿驢,怎么敢說出這種話來?虧你還是一個出家人,竟然……”宗杲禪師忙用手勢止住他說:“我輕輕這么一扇,你就大為光火。像這樣的話,怎么能參禪呢?”接著,老禪師又對他說:“大海常被人唾罵;秋月常被人輕視;明鏡常被人挫傷。你見它們發(fā)過火,生過氣嗎?沒有。它們處之泰然,安然不動,聞而未聞,聽時不惑,事過不留。為什么?因為它們的本體之心,一片明凈,一片空靈,既深又廣,既剛又柔,能容納一切,又超遠一切。故能見人之所未見,忍人之所不忍,豈是區(qū)區(qū)一句笑話、一點點不順心的事能動其心的?修為到了一定境界的人,張口即佛,人人都是菩薩;與人為善,天天都是好日子。這樣,他怎么能被外緣所牽動呢?”佛語禪悟禪者之所以為禪者.應在于他心如大海那樣的深邃寬廣。似秋月那樣的皎潔柔情。像明鏡那樣的明亮清純。所以。禪者方能兩袖一甩。一路清風:布履一雙.踏破山河;仰天一笑.快慰平生。參禪到何種程度。一切都取決于心境的高與低、空與實。俗話說:”江山易改,習性難除?!毙郧榧?、脾氣躁的人。一定要多下工夫.努力克服這種不良習性.遇事沉著冷靜些。
媒體關注與評論
佛法強調(diào)慈悲,利他、凈心、因果.無常。萬法唯心造……使人獲得真正的解脫和喜悅,因此是世人最值得開發(fā)、運用的智慧寶藏?! 鹜?/pre>編輯推薦
《聽佛說人生》一書,對干百年來流傳下來的禪人禪事、禪思禪語,進行深入的挖掘,精選了數(shù)百余則流傳千年的佛學故事,進行了精當?shù)脑u述,闡釋佛禪智慧,探討人生哲理,使讀者通過輕松的閱讀,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佛的智慧和禪的方法,解除現(xiàn)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困惑、煩惱和心理障礙,使我們的精神生活更充實,物質(zhì)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圓滿,感情生活更純潔,人際關系更和諧,社會生活更祥和,不斷邁向智慧的人生,圓滿的人生。念佛從用心開始,學佛從做人開始。禪是一面鏡,它可以照亮人的心境;禪是一盞燈,它可以指引人的心路。有一天,和佛在夢中相遇。佛說:“我可以讓你許一個愿。”我對佛說:“讓所有的讀者朋友永遠健康!”佛說:“只能四天!”我說:“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狈鹫f:“不行,三天?!蔽艺f:“昨天、今天、明天。”佛說:“不行,兩天。”我說:“白天、黑天?!狈鹫f:“不行,就一天!”我說:“行!”佛問:“哪一天?”我說:“每一天!”念佛從用心開始,學佛從做人開始。禪是一面鏡,它可以照亮人的境,禪是一盞燈,它可以指引人的心路。一部枕邊讀物 一位良師益友,一片智慧火花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