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的朝圣

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中國旅游出版社  作者:(日)野町和嘉  頁數(shù):503  譯者:邱永輝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人類朝圣的腳步從不曾停歇,從撒哈拉到西藏高山佛國的甘露,從伊斯蘭圣地麥加到世界文明搖籃尼羅河,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理念,相同的是朝圣者同樣的虔誠,一個攝影家三十年的朝圣路途,見證著人類不朽的信仰。  美國國家地理學(xué)會著名攝影師野町和嘉,二十年來游歷撒哈拉沙漠、中國西藏、印度、埃塞俄比亞、麥加、麥地那、埃及以及安第斯山,用鏡頭捕捉各種宗教朝圣路上的虔誠面孔。在全球化的力量殘酷壓碎多樣文化織錦的今天,當(dāng)我們的內(nèi)心渴求孤舟靠岸、明燈指路的時候,野町和嘉為我們獻上精神的朝圣之路上的別樣景色,讓我們學(xué)習(xí)擁有多樣性的智慧,承認(rèn)看待世界有不同的方法,從而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和安寧。

作者簡介

  野町和嘉,日本人,1964年出生,25歲時開始涉足地球上人跡罕至的荒漠、高原,深入神秘莫測的宗教圣地,拍攝下了在常人難以想象的環(huán)境下生存的人們的種種。

書籍目錄

導(dǎo)言撒哈拉沙漠--進入另一緯度的旅行中國西藏--高山佛國印度--不朽甘露埃塞俄比亞--《舊約》傳統(tǒng)麥加和麥地那--伊斯蘭世界的支柱尼羅河--文明之河,原始之河大峽谷--人類的搖籃安第斯山--星雪朝圣節(jié)作者

章節(jié)摘錄

  完成儀式后,我于1995年1月前往沙特阿拉伯。吉達(Jeddah),作為通往麥加和麥地那的通道,驕傲地展示了一個石油生產(chǎn)國的繁榮。海灣戰(zhàn)爭4年后,寧靜重現(xiàn),但戰(zhàn)爭仍給人們的心理以巨大影響。在我做攝影工作的30多年中,有一個場景超過任何東西,在我頭腦中留下了不能抹去的記憶。這個場景就是,100萬人在“吉祥之夜”(Laylatal-Qadr)通宵祈禱。那是1995年的齋月。我在麥加清真寺上面的一個高316英尺(約96米)的尖塔頂部,看著信眾圍繞天房(Kaaba,音譯“克爾白”,意譯“天房”,亦作“圣堂”——譯者注)形成同心的許多圓圈。然后,在毛拉(Mullah,伊斯蘭國家對老師、學(xué)者的敬稱——譯者注)高呼“阿拉阿克巴,神偉大”時,信眾俯臥在地。當(dāng)時,我仍然站立著,發(fā)現(xiàn)自己因敬畏而發(fā)抖。我想,我站在了一個只有神才有資格站立的地方,其實太過冒犯了。陪同我到塔頂?shù)氖匦l(wèi)再一次下去了,只留下我自己。我獨自凝視著這些祈禱的大眾。毛拉的聲音,好像由某種超自然力量激發(fā)而瘋狂,在夜空中朗朗地回響。我確信了一件事情:我所目擊的這個場景,表現(xiàn)了人類精神旅程的頂點;自從人類的黎明以來,沒有什么比此更能表現(xiàn)完全地、更絕對地屈從于神?!凹橹埂币馑际恰皺?quán)力之夜”或“法令之夜”。它是紀(jì)念神顯現(xiàn)于穆罕默德身上的那個夜晚,當(dāng)時穆罕默德在麥加市郊希拉山(MountHillah)的一個洞穴頂上沉思。它揭示了一種力量,正是這個力量將這個麥加商人變?yōu)橐粋€先知。當(dāng)時,穆罕默德40歲,那是基督紀(jì)年的610年,當(dāng)晚是齋月的第27個日夜?!凹橹埂痹谏袷デ逭嫠碌亩Y拜,據(jù)說相當(dāng)于1000個月的祈禱。因此,在那個夜晚,朝覲者會從世界各地突然降臨麥加。進入清真寺后,朝覲者首先行“塔瓦夫”(Tawaf),即巡禮天房——圍繞神圣的天房步行。他們從天房東南角收藏著的神圣黑石開始,按逆時針方向,圍繞天房走7圈。這是所有信徒義不容辭的禮節(jié)(順便提一下,佛教徒是沿順時針方向走)。穆斯林相信,天房是世界的中心,位于連接天和地的軸上。它由黑布掩蓋著,據(jù)說是一個黑洞,其作用在伊斯蘭教中是獨特而不可替代的。每天,12億穆斯林,無論身處世界何方,都會面向天房禮拜。如果在亞洲,他們面向西;如果在非洲,他們則面向東。在這個“吉祥之夜”,伊斯蘭世界每個角落的穆斯林,都會將他們的熱情祈禱集中在天房,整夜禮拜。通過此舉,他們可能飛向天堂里的安拉。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攝影師的朝圣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很巧,同一個下午,看了這位日本攝影師野町和嘉的攝影集以及國內(nèi)呂楠的《四季》。本書中有一部分是記錄藏民的生活,而《四季》則完整記錄了藏民一年四季的勞作生活。
      
      直觀感受:野町和嘉鏡頭下的藏民有面帶微笑的,而呂楠鏡頭下藏民幾乎面無表情。
      
      產(chǎn)生一個疑問,其實2者拍攝年代相差不大,差不多是上世紀(jì)最后10年,但是為何鏡頭下的人物表情卻大相徑庭?
      
      單獨說說此書,很厲害的一位攝影師,對于攝影,對于宗教有執(zhí)著熱情,甚至為了拍攝麥加的伊斯蘭朝覲,皈依伊斯蘭,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如此虔誠?
      
      照片記錄了很多地方,有我喜歡的印度和西藏,也有南美和歐洲,其中非洲部分最為印象深刻。原因我想是因為非洲大陸的神秘,以及當(dāng)?shù)赝林幕脑夹?。很多非洲的鏡頭里,男子都是赤身裸體。不僅從語言上難以溝通,文化差異更是巨大。完成這樣的拍攝項目更是難能可貴!
      
      非常棒的記錄,更加堅信宗教和信仰的力量!
  •     從事攝影乃至藝術(shù)都得有這份朝圣之心,否則一事無成。野町和嘉最讓我震動的是為了拍攝麥加朝圣,加入伊斯蘭教,沉入此地生活達五年。有這種精神,沒有什么是做不成的。可惜,今天我們國人中的所謂大藝術(shù)家們早已失去了這份耐心,作品輕飄飄的,一陣風(fēng)就會吹跑,更不會給我們心靈的震撼了。
  •     以下是百度來的:
      
      【根據(jù)伊斯蘭教規(guī)定,凡具備相當(dāng)條件的穆斯林男女畢生去麥加朝覲一次才能算作履行了天命。這些條件包括:   
      第一,必須是成年人(教法規(guī)定男滿12歲,女滿9歲,一般為年滿14歲必須承擔(dān)宗教義務(wù)者)。   
      第二,朝覲者必須身體健康,有能力履行朝覲的各項功課,年邁體弱者,理智不健全者,不能長途旅行或乘坐交通運輸工具者,不承擔(dān)朝覲義務(wù),但是,可以出資請人代朝。   
      第三,婦女非丈夫和直系血親陪同不能朝覲。   
      第四,因路途危險無法保證人身和財物安全者可以免去朝覲義務(wù)。  第五,不欠外債,清算了所有經(jīng)濟糾紛并為家人留下足夠生活費用者可以朝覲。清初著名回族學(xué)者劉智將上述條件概括為“路塞、乏用、無親鄰、廢疾,可無朝”。   
      
      凡屬穆斯林,不管男女,如具備下列條件,一生中最少朝覲一次是當(dāng)然的主命:精神健全,體格康健,身無債務(wù),旅費備足,家人生活無缺。在往返麥加之行程中,更應(yīng)顧及他的財物和他本身的安危。真主在古蘭經(jīng)里說:“凡能行此路程的人們, 都應(yīng)當(dāng)因為安拉去巡禮天房?!保ü盘m經(jīng)第三章九十七節(jié))。   
      
      假若一個穆斯林已達到上述條件,卻未朝覲而歸真了,他的家人或他們所選派的人,都可以替死者代行朝覲。殘疾者,除健康外,達到上述其它條件時,也可請別人代朝。
      
      朝覲的第一道程序是受戒。朝覲者在進入麥加禁地前,必須在其外圍的5大關(guān)口受戒。首先要舉意,即立意受戒朝覲、祈求真主保佑朝覲順利進行并認(rèn)可朝覲者所完成的這項功課。其次,洗小凈和大凈,將身體局部和全部沐浴干凈,以凈潔之軀進入凈潔神圣之地。再次,男子更換戒衣,上身、下身各披一塊未經(jīng)縫制的白布,不著內(nèi)衣,不戴帽子,不穿襪子,不穿縫制之履;婦女可穿平時的衣服,不蒙面,不化妝,不裸足。這套程序可以理解為兩重:人赤條條來,赤條條去,非以赤子之身、赤子之心不能完成圣潔之旅;造物主面前人人平等,皆為凡夫俗子,不以衣冠服飾而顯現(xiàn)尊卑貧富等人為差別。伊斯蘭學(xué)者還認(rèn)為,朝覲本身也是審判日的預(yù)演,任何今生不修、胡作非為者必將在來世接受造物主的審判和懲罰。
      
      進入受戒狀態(tài)則須慎言謹(jǐn)行:不得殺生,不得理發(fā)、剃須、剪指甲,不得砍伐花草樹木,不得心生邪念,不得爭吵斗毆,不得進行房事。盡管世界各地存在著各種種族矛盾、土地紛爭、政治分歧甚至沖突、仇殺和戰(zhàn)爭,但是,朝覲之時必須消弭一切人間恩怨,不得從事任何政治活動,保持寧靜,心懷善意,向往和平共處,祈求自己、家人和世界平安、吉慶。
      
      朝覲的第二道程序是舉行瞻禮。進入麥加城后,稍息片刻即去禁寺,觀瞻天房并盛贊真主,逢人少的時候,可以上前親吻黑石。其意義在于表示自己應(yīng)召而來,謙恭而殷勤地侍奉真主。
      
      朝覲的第三道程序是環(huán)游天房。進入禁寺中央廣場,按逆時針方向,圍繞天房行走7圈,前3圈快步走,后4圈保持正常速度。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方向、同一節(jié)奏、同一呼喚、同一動作、同一目標(biāo),幾十萬朝覲者構(gòu)成一個巨大的漩渦,合成一曲雄宏的旋律,表達他們對信仰的忠誠,并體現(xiàn)他們團結(jié)、有序、守紀(jì)的精神風(fēng)貌。
      
      結(jié)束天房環(huán)游時,朝覲者在當(dāng)年易卜拉欣立足處按照穆罕默德師表的規(guī)儀進行兩拜,以紀(jì)念這位天房的修建者。接著,朝覲者必須在相距一里路程的兩座小山薩法和麥爾臥之間奔走,以紀(jì)念當(dāng)年易卜拉欣之妻哈吉爾為尋水救子而往返奔波的事跡,并品嘗著名的“贊穆贊穆”圣泉之水。
      
      朝覲的第四程序是站駐阿拉法特山。伊斯蘭歷12月9日被稱為“阿拉法特日”,也是朝覲活動至為關(guān)鍵的一天。屆時,朝覲者先于頭日離開麥加到7公里外的米納山谷過夜,然后到位于麥加?xùn)|南25公里處的阿拉法特山停留一天,紀(jì)念人類友好團聚,紀(jì)念穆罕默德發(fā)表臨終演說,同時懺悔過失、罪孽,并祈求得到寬恕。
      
      朝覲的第五道程序是射石。伊斯蘭歷12月10日是宰牲節(jié),朝覲者必須在黎明前返回米納山谷,在一個叫做阿格白的地點用碎石擊打3處象征魔鬼所在位置的地方,表達人類不受魔鬼和邪惡誘惑,堅守既定信仰的決心。
      
      朝覲的第六道程序是宰牲。朝覲者打鬼歸來便屠宰牛羊獻祭,進入宰牲節(jié)。這一天,全世界的穆斯林家家宰牲,部分留下自己食用,其余分散給街坊四鄰和窮困之人。這項儀式既是對先祖舍身取義精神的紀(jì)念,也體現(xiàn)了有福同享、患難與共的仁愛之心。至此,朝覲者基本結(jié)束受戒狀態(tài),并于次日再巡游天房7圈,結(jié)束全部的朝覲功課。
      
      在離開麥加前,朝覲者往往還要再巡游天房,被稱為辭朝。有條件親吻天房門檻、撫摸天房幔帳的朝覲者都面對天房,倒退離開禁寺,以示無限崇敬和依依惜別之意?!?br />   
      我這一輩子都幾乎不可能像本書的攝影師一樣去親自目睹麥加朝覲的盛況,那里是信仰的終極天堂,就像攝影師所說,他拿起相機拍照的時候都覺得是對圣城的侮辱與打擾。相比其他國家的一些傳統(tǒng)習(xí)俗,都顯得過于輕浮,我向來蔑視中國那些根本和信仰無關(guān)的傳統(tǒng),它們大多數(shù)充斥著對金錢和欲望的極度崇拜,在心靈的最深處,他們中的多少人還保留著純粹的虔誠?
      
      或許連愛的能力都喪失了。
  •     在西方文化主導(dǎo)的眾多國家地理系列中,日本攝影師野町和嘉的這本畫冊大概是很別致的一本。中日文化相似處很多,野町和嘉在寫實的同時注重意境的營造,攝影的紀(jì)實本性與審美功能融合;畫面充斥著油畫般濃郁的色彩和濃烈情緒,同時又對拍攝對象有著極其冷靜和理性的評判,讓人在每一副圖片前都欲罷不能。
      
      越是在人們難以駕馭生活時,越需要一個超然存在的“某人”為伴,所以越貧苦的地方往往宗教力量越強大。除去燒香禮拜、祭祀祈禱這些外在的行事儀軌,宗教往往滲透到道德規(guī)范、生活習(xí)俗和社會心理中。在普通人看來,它更多不是在廟宇里,而是和柴米油鹽一樣的生活必需品。至高的絕對信仰與最底層的艱難的物質(zhì)生活膠合在一起,幻化成一種滌蕩心靈的力量。
      
      這本書是野町和嘉歷時30年走遍各大洲完成。朝圣之路有很多條,但都以最原始的方式將祈禱和感恩引向與信仰的直接交流。實踐信仰是一種終生勞作,攝影也是。有熱情并不見得能走多遠,還需要一種東西去支撐。書名的雙重意義大概也就在于此吧。
      
  •     簡潔的畫面能讓人有著莫名其妙的感動,一定要真正體會周圍的環(huán)境,才能拍出這樣的片子。攝影不單單是技術(shù)的累積,更是心路歷程累積,喜歡這樣的片子:或者簡潔明快,或者色彩鮮明,或者眼神深邃,或者單純甜美,看這本書的過程也是一個跟隨攝影師體驗的過程,推薦,超級推薦……
  •   不同的人關(guān)注點不一樣?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