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09-01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作者:張?zhí)鞂?nbsp; 頁數:303
內容概要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為指導,吸收了當代國內外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以馬克思主義的交往實踐觀為理論基礎,對墳體性教育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深化我國關于主體性教育的理論研究,推進教育實踐改革,并嘗試為構建中國特色的主體性教育理論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谝徽轮饕接懥笋R克思主義交往實踐觀與主體性教育理論研究范式的轉換。第二章主要探討了交往實踐的教育學意義。本書認為,教育活動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一個特殊領域,在本質上是一種建立在人類生產實踐活動基礎之上的人與人之間的特殊交往實踐過程。第三章主要探討了走向交往實踐的主體性教育的基本理念。第四章主要探討了交往實踐與主體性教育的過程。第五章主要探討了交往實踐與課堂教學生活的重建。
作者簡介
張?zhí)鞂?,男?971年生,山東壽光人,教育學博士。 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人員。 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理論以及主體性教育理論研究。在《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學刊》《中國教育報》《高等師范教育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等報刊發(fā)表學術論文五十余篇,其中有14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教育學》《中小學教育》全文復印。主要著作有《主體性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被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指定為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專業(yè)課教材)、《教育實驗與教育思潮》(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交往實踐觀與主體性教育研究范式的轉換一、傳統(tǒng)“主體-客體”社會實踐觀的基本圖景及其困境二、主體際社會實踐觀的轉向:從“主體性”到“主體際性”三、走向交往實踐觀:合理主體性建立的一個新視角四、交往實踐觀與主體性教育理論研究范式的轉換第二章 交往實踐的教育意義一、關注交往:教育學視界的轉換二、教育活動的本質:一種特殊的交往實踐三、教育交往實踐的內涵及其特征四、教育交往實踐的基本規(guī)定性第三章 走向交往實踐的主體性教育的基本理念一、人的主體性發(fā)展與個體生存和發(fā)展方式的歷時性考察二、主體性教育與個存和發(fā)展方式的轉變:從“個體占有性”生存到“共生性”生存第四章 交往實踐與主體性教育的過程一、建立在對象化活動基礎之上的“價值引導”與“主動建構”過程二、建立在意義活動基礎之上的教育主體之間的“理解”和“對話”過程第五章 交往實踐與課堂教學生活的重建一、傳統(tǒng)課堂教學生活中學生主體性的境遇二、課堂教學生活的重建:從“樊籬”走向“家園”結語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