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7 出版社:中國金融 作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頁數:171 譯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語言服務部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于有利的全球經濟前景,特別是歐元區(qū)以及由中國和印度帶動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特別強勁的增長勢頭,全球金融穩(wěn)定的基礎依然穩(wěn)固。然而,自2006年9月期《全球金融穩(wěn)定報告》發(fā)表以來,主要的金融風險和條件已發(fā)生變化,因此,市場中的某些事態(tài)發(fā)展值得注意。 本書第一章運用一個新的全球金融穩(wěn)定分布圖,說明了近期的主要風險。在第二章和第三章里探討了以下兩個較長期的趨勢對金融穩(wěn)定的影響:作為全球資本流動來源的投資者基礎發(fā)生的變化;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的全球化。 第二章指出了資產構成、來源國和跨界投資者類型正在發(fā)生的變化,這些變化在大部分時候應有助于穩(wěn)定全球市場。但是,低利率和低波動性加強了很多成熟市場中的長期趨勢,使得投資者在某些新興市場和其他成熟市場尋求收益較高的資產。第一章探討了這種投資者戰(zhàn)略,即套利交易,同時指出,在各國的基本要素有所改善,其主權外債的風險有所降低的同時,為了滿足投資者的需求,公司債券和股票的國際發(fā)行量已迅速增加。 第三章的主題之一是,銀行的全球化可以有助于降低具體銀行的風險,但不一定加強整個金融體系的承受力。第一章也提到這一主題,探討了美國次級房屋抵押貸款市場中信用質量的惡化可能產生的溢出效應。 第一章指出了若干短期風險。第一,美國住房市場中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正顯示出信用質量惡化的跡象。其影響雖然迄今仍然有限,但有可能深化和擴展到其他市場,也許是擴展到各種全球投資昔持有的結構化房屋抵押貸款信用產品。幸運的是,住房市場降溫所產生的經濟影響仍然有限,某些市場指標已開始穩(wěn)定,顯示金融影響可能也受到遏制。 第二,低利率和良好的公司資產負債狀況促使非上市股權收購活動的增加。這大幅度提高了被收購公司的杠桿程度,有可能增加這些公司在經濟沖擊面前的脆弱性。由于融資中更多地使用杠桿貸款,某些為杠桿收購交易提供過渡融資的中間機構也面臨著風險。這種情況值得密切注意,在某項引人注目的交易遇到困難時尤其如此,因為這會促使人們對所涉風險進行更廣泛的重新評估。 第三,流人某些新興市場的資本迅速增加,這部分歸因于基本經濟要素的改善,但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大多數成熟市場中的低利率促使投資者尋求較高的收益。一般來講,私人資本的強勁流人體現了資本向效益更高的方面投資的再分配,應該受到歡迎。然而,向私人部門債務流動的轉變,尤其是銀行資金流入歐洲和證券投資流人其他地區(qū),包括流入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顯示外國投資者正在冒更大風險,而且不能排除資本流動突然逆轉的可能性。 最后,全球失衡可能出現的無序調整所帶來的向下風險雖有所降低,但仍然令人關注。為美國經常賬戶逆差融資而流入的固定收入資金所發(fā)揮的作用變得更大,顯示流入美國債券市場的資金可能對世界利差變化變得更為敏感。 在全球經濟持續(xù)增長的背景下,各單個風險本身不會威脅金融穩(wěn)定。然而,所有資產類別的波動性已接近歷史最低點,而且多種信貸工具的利差也很小,因此,投資者們可能沒有充分考慮到,鑒于產品和市場之間相互聯系的增加,“波動性沖擊”的影響有可能擴大。金融機構很可能是根據自己的動機行事,但他們的行為結合在一起,會使得某些市場中的投資頭寸不斷積累,從而會在情況發(fā)生變化時導致無序的糾正。例如,某些創(chuàng)新金融工具的迅速增長、金融體系中某些部分杠桿程度的升高和套利交易的增加都顯示,市場參與者們當前的預期是,低波動性環(huán)境將持續(xù)下去,而如果波動性出現持續(xù)上升,會使很多市場出現動蕩。 第二章探討了國際資產積累速度最近在加快,并對導致跨界流動不斷增加的投資者們進行了研究。如上所述,跨界債權的流動和存量無論用絕對數額衡量,還是通過與國內經濟活動規(guī)模的比較來衡量,都已增加??缃缳Y產積累在資產、來源國和投資者類型上的多樣化顯示,流動將更為穩(wěn)定。然而,對于一些國家來說,流入資本數額的急劇增加助長了迅速的信貸增長和資產價格上升,有時使得政策的實行復雜化。此外,外國投資者為普遍良好的金融環(huán)境所鼓勵,一直在冒險進入以前被視為對外人風險過大的市場。 決策者們可以利用這些長期變化,與此同時盡量減少明顯暴露出來的局部脆弱性。資金流入國應該繼續(xù)建立實行可信的宏觀經濟政策的記錄。通過促進國內資本市場(包括發(fā)展本地債務市場)的效率、穩(wěn)定性和有效監(jiān)管,將增加這些市場對一個穩(wěn)定的投資者基礎的吸引力,從而可以減少脆弱性。放開國內投資者的資本外流雖然不是萬能良藥,但可以有助于平衡資本流入的影響,并使國內投資者們能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風險。 第三章探討了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的加速全球化給全球金融穩(wěn)定帶來的影響。全球化的機構和地區(qū)形態(tài)有著顯著不同。對于較大的銀行來說,資產和收入在地域上的更大分散化一般伴隨著股價表現的改善和違約風險的降低。然而,雖然跨界分散化看來與具體機構的穩(wěn)定性成正比,但由于不同市場和活動之間聯動的可能性增加,整個金融體系不一定變得更加穩(wěn)定。這一點對于外國銀行大量深入各相關經濟體地區(qū)中的國家來說尤其重要。 第三章還強調了兩個明確的優(yōu)先任務,以幫助抑止機構全球化引起的潛在波及風險,同時盡可能增加這種全球化帶來的好處。第一,在對跨界機構進行監(jiān)督方面,監(jiān)督部門需要進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密切的協作。第二,各主管部門需要繼續(xù)改進同對應方(指的是與他們有著最多共同職責和利益的對應方)之間的危機管理程序。雖然監(jiān)督和監(jiān)管部門的管轄范圍仍然主要在國內,與全球機構的活動范圍不符,但上述實際步驟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機構全球化對金融穩(wěn)定構成的挑戰(zhàn)。
書籍目錄
前言概要第一章 評估全球金融風險 全球金融穩(wěn)定圖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惡化引致的外溢風險? 何種因素在推動杠桿收購熱潮?此熱潮是否危及穩(wěn)定? 為全球失衡進行債務融資的影響 在有利的外部環(huán)境下新興市場的風險與挑戰(zhàn) 全球金融市場是否盲目自滿? 關于減緩穩(wěn)定性風險的政策 附錄1.1.應用全球金融穩(wěn)定圖 附錄1.2.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中的金融體系 附錄1.3.信用衍生工具與結構性信用市場現狀 附錄1.4.對沖基金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與監(jiān)督 參考文獻第二章 國際投資者基礎的變化及其對金融穩(wěn)足的影響 資產積累及對跨境資本流動的影響 資產分配行為及其對資產價格的影響 對金融穩(wěn)定的影響 結論和政策影響 參考文獻第三章 金融機構的全球化及其對金融穩(wěn)定的影響 背景 機構全球化是如何影響穩(wěn)定的 政策影響 跨境監(jiān)管協調 參考文獻詞匯表附件 主席的總結發(fā)言統(tǒng)計附錄專欄 專欄1.1. 次級抵押證券化工具——資產支持證券(ABS)、資產支持證券指數(ABX)i擔保債務證券(CDOs) 專欄1.2. 債券的流動:債券需求量對利率和匯率變動的反應 專欄1.3. 贊比亞:案例研究 專欄1.4. 對沖基金風險是否也已加劇? 專欄1.5. 2007年2—3月市場調整的原因與影響’ 專欄1.6. 固定比例債務證券 專欄2.1. 外國直接投資 專欄2.2. 從本國偏向轉向“歐洲內部”偏向? 專欄2.3. 美國股票投資的本國偏向的演變 專欄2.4. 國際可比雙邊統(tǒng)計的重要性 專欄2.5. 資本外流的國別、地區(qū)和全球決定因素 專欄2.6. 巴西通脹指數工具的流動性 專欄3.1. 銀行全球化對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影響的一些證據 專欄3.2. 對世界最大銀行集團溢出風險的評價 專欄3.3. 操作風險和經營的連續(xù)性 專欄3.4. 帶跨境因素的銀行破產實例表 表1.1.壓力檢驗:房價升值對于用次級抵押貸款作保的資產支持證券的影響 表1.2.外匯債券發(fā)行量與銀行體系穩(wěn)健性:歐洲、中東和亞洲(EMEA)以及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 表1.3.自2006年9月期《全球金融穩(wěn)定報告》發(fā)表以來的風險和狀況變化 表1.4.2005年美國對沖基金固定收入交易量 表2.1.部分國家養(yǎng)老基金的資產分配 表2.2.部分國家官方外匯儲備的積累 表2.3.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 表2.4.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長期證券的分布情況 表2.5.儲備積累對美國國庫券收益的影響 表2.6.新興市場外債收益率的決定因素 表2.7.資本流出的放開:部分國家的近期情況……圖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全球金融穩(wěn)定報告市場發(fā)展與問題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