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作者:于嘉茵 頁數(shù):207 字數(shù):205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梳理了中國新式戲劇的發(fā)展歷程,包括留日學生將新劇移植到中國、反映時事及搬演外國劇本的劇目并存、專業(yè)戲劇人才和戲劇學校出現(xiàn)、本土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劇目誕生、新劇為社會運動和抗戰(zhàn)服務等各個階段,記述了當時各個戲劇流派和團體如春柳社、春陽社、辛酉劇社的興衰,又描寫了以及眾多劇人包括洪森、李叔同、曹禺等劇壇翹楚的創(chuàng)新嘗試和生命浮沉。
?
新劇的天幕上,眾星璀璨:李叔同、洪深、曹禺、郭沫若……他們是亮度最高的大角星、參宿七、心宿二、軒轅十四,光芒映照古今;還有更多的伴星,共同點綴出華麗的夜空。
?
這些明星,是這樣的年輕:張伯苓,擔任南開校長出演《學非所用》時33歲;張彭春,導演《新村正》時29歲;曹禺,寫出《雷雨》時23歲……這群年輕人,在任情使性與節(jié)度中和之間,建立起一座座靈性的殿堂。
?
新劇舞臺,上演著一部部傳奇:一部《雷雨》,可以救活一個劇團;一部《放下你的鞭子》,從國統(tǒng)區(qū)演到抗日根據(jù)地,從大陸演到南洋,鼓動無數(shù)青年奔赴前線;劇人的一部詩作,被譜曲后廣泛傳唱,成了新中國的國歌……新劇的輝煌,至今無人能夠超越。
書籍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西風春柳總關情
蘭心舊事
伶界改良
晚風無力垂楊柳——李叔同與《茶花女》
第二章 坐看風云——世紀初的政治時事劇
王鐘聲與春陽社
時事新劇號文明
任天知與進化團派
末路探因
第三章 文明沒落
遙望春柳共徘徊
甲寅中興
“文明”沒落
風流云散后春柳
第四章 美哉,少年中國!——五四前后的中國劇壇
南開風云
小荷才露尖尖角——曹禺的南開生活
第五章 愛美風潮——五四前后的愛美劇
愛美劇的產(chǎn)生
北京人藝戲專
辛酉劇社
上海戲劇協(xié)社
《少奶奶的扇子》
洪深的戲劇改革
熊佛西
喜劇天才丁西林
愛美劇的沒落
第六章 乍起一聲驚雷在天際
清華之戀:曹禺與鄭秀
當年海上驚“雷雨”
坎坷際遇:《雷雨》背后的風波
《雷雨》的藝術特色
第七章 風住香塵——論五四前后女性題材的劇作
寂寞煙花紅:曹禺與《日出》
花落誰家:《賽金花》奪角風波
娜拉風暴:易卜生與社會問題劇
人間詩話:郭沫若的歷史詩劇
第八章 悲喜人間
南國心曲——田漢與易漱瑜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
魚龍百戲——20世紀20年代的小劇場運動
左翼風潮
《國歌》故事
熊佛西的農民戲劇
七月黃梅天——夏衍的《上海屋檐下》
第九章 烽火連臺七月天
嘩變1937—— 抗戰(zhàn)爆發(fā)
戰(zhàn)爭中的婚禮
吳祖光與《鳳凰城》
放下你的鞭子!
浮生記:曹禺與《北京人》
過眼云煙五十年
第十章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不如且歸去!——洪深自殺事件
重慶“霧季公演”
吳祖光與《風雪夜歸人》
香港逃亡
相煎何太急:《棠棣之花》
人間詩話:《屈原》
戰(zhàn)爭中的新女性:《麗人行》
第十一章 湖心聽晚鐘,故人歸去——紀念老舍先生
灰色的童年
文章圣手
抗戰(zhàn)風云
“人民藝術家”
未完成的杰作:《正紅旗下》
中國的文人??!
故人歸去:老舍之死
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徐錫麟和秋瑾遇難后的第二年4月,王鐘聲率領春陽社全體人員到北京演出新劇,劇目就是反映安慶起義的兩出時事劇——《徐錫麟》和《秋瑾》。這些本來該是政府秘聞的事件一經(jīng)披露,社會嘩然。于是反對和討伐的聲音紛紛從社會各界響了起來。 但是, 《徐錫麟》和《秋瑾》這兩出新劇在北京上演后,雖然票房很好,但很快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和戒備。北京和上海的演劇環(huán)境不一樣,天子腳下的京都還是一個文化保守、政治封閉的地方,在上??梢匝莩龅膭∧?,在北京是受到絕對限制的。1908年的清王朝還沒有滅亡,而秋瑾和徐錫麟的身份是反對清政府的革命黨,所以清政府絕不能允許春陽社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來演這樣的詆毀大清王朝的劇目。 沒多久,王鐘聲就因他組織的演劇活動帶有鮮明的革命色彩而被逮捕,隨后被押回浙江老家。 但是阻止進步的聲音、逮捕揭露真相的革命者,只是大清王朝在20世紀初的最后掙扎。當清政府獲知成都被圍和四川各地同志軍起義的消息后,嚇得手忙腳亂,趕緊調派湖北新軍日夜兼程入四川,還從湖南、廣東、陜西、甘肅、貴州、云南等省派兵前往四川增援。但是,湖北新軍被調人川,卻造成了武漢守備的空虛。 就在這個時候,革命黨人發(fā)起著名的武昌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機關算盡的清王朝怎么也想不到調兵入川,竟是給武漢革命黨人發(fā)動起義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 1911年,辛亥革命全面爆發(fā)后,面臨內憂外患的清政府,終于在百姓的一片斥罵聲中結束了它三百多年的統(tǒng)治。中華民國成立之時,孫中山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這一天,上海的張園張燈結彩。為了分享革命勝利的喜悅,共慶即將到來的新時代,張園在晚上開始上演由任天知編寫的12幕新劇《共和萬歲》。 這一天的中國人民,被巨大的喜悅包圍了,鞭炮響起,舉國同慶。老百姓們在新的憧憬和希望中適應著一個全新的紀年法:這一年不再是宣統(tǒng)三年,而是民國元年。 《共和萬歲》最后一幕是歡慶中華民國誕生提燈游行慶祝會的會場一角,舞臺上豎有孫中山的銅像,還有提燈、焰火、舞獅等狂歡場面。舞臺上除公園的布景外,還安排孫中山的頭像在舞臺中央,四周有花,還懸著萬國花旗,還有水池,水池下面安有水龍頭,水龍頭噴水為雨。 如此絢麗多彩的舞臺讓觀眾們簡直看呆了,他們把這樣的時事劇稱之為“時事燈彩劇”。當時各地的同盟會會員都看了這出火爆的時事劇,他們后來紛紛仿效?!豆埠腿f歲》之后的文明戲團體都開始注重以舞臺布景來吸引觀眾。 其實,開始注重絢麗多彩的舞臺布景,是早期文明戲開始向西方戲劇貼近的重要一步。西方戲劇在舞臺上所花費的功夫有時幾乎要超過表演本身。斑斕多變的舞臺美術一向是西洋戲劇的一大看點。早在一千多年前,舞美就是戲劇藝術中的一大藝術門類。16到18世紀的意大利,法比耶那家族曾以出過許多優(yōu)秀的舞美人才而聲名鵲起,他們在意大利的盛名相當于清王朝的樣式雷家族。
媒體關注與評論
東鄰有兒背佝僂,西鄰有女猶含羞。蟪蛄寧識春與秋,金蓮鞋子玉搔頭。誓度眾生成佛果,為現(xiàn)歌臺說法身。孟旃不作吾道絕,中原滾地皆胡塵?! 钍逋恫杌ㄅz事演后感賦》 是知今日之中國,欲收語言文字統(tǒng)一普及之效,是非藉通俗教育為之先不為功。而通俗教育最要之主旨,又在舍極高之理論,施以有效之實事。若是者,其唯新劇乎! ——周恩來 我深深喜愛丁西林同志那些玲瓏剔透、洋溢著濃烈的喜劇風格的獨幕話劇,劇本中含蓄的幽默、人膽的夸張、充滿智慧的機巧的對話,在喜笑怒罵后對于社會病態(tài)嚴峻的嘲諷?! 獏菃⑽?/pre>編輯推薦
《民國戲劇:守望》編輯推薦:清末以至民國,是中國現(xiàn)代戲劇萌生、發(fā)育以至成熟的時期,一部民國戲劇史,也是當時急劇變幻的社會背景的投射?!睹駠鴳騽 芬粫?,梳理了中國新式戲劇的發(fā)展歷程,記述了當時各個戲劇流派和團體的興衰,又描寫了以及眾多劇人包括洪森、李叔同、曹禺等劇壇翹楚的創(chuàng)新嘗試和生命浮沉。它是近三十年來首部全面介紹民國戲劇流變發(fā)展的通俗讀物。名人推薦
東鄰有兒背佝僂,西鄰有女猶含羞。蟪蛄寧識春與秋,金蓮鞋子玉搔頭。誓度眾生成佛果,為現(xiàn)歌臺說法身。孟旃不作吾道絕,中原滾地皆胡塵。 ——李叔同《茶花女遺事演后感賦》 是知今日之中國,欲收語言文字統(tǒng)一普及之效,是非籍通俗教育為之先不為功。而通俗教育最要之主旨,又在舍極高之理論,施以有效之實事。若是者,其唯新劇呼! ——周恩來 我深深喜愛丁西林同志那些玲瓏剔透、洋溢著濃烈的喜劇風格的獨幕話劇,劇本中含蓄的幽默、大膽的夸張、充滿智慧的機巧的對話,在喜笑怒罵后對于社會病態(tài)嚴峻的嘲諷。 ——吳啟文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