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劉心武 頁數(shù):376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巨輪,乘風破浪,高歌猛進,短短六十載,已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 ,成為人類文明史的一個偉大奇跡。中國文學,風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 異彩紛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樣令世人矚目。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 十周年,我社啟動“共和國作家文庫”大型文學工程,力圖囊括當代具有廣 泛影響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和文學價值觀上的 人民立場。展示東方文明古國的和平崛起、歷史進程、社會變遷與現(xiàn)實圖畫 ,表現(xiàn)中華民族的艱辛求索、勇敢實踐、創(chuàng)新思想及生存智慧。這套文庫, 既是欣欣向榮的中國文學事業(yè)的一個縮影,也是生機勃勃的轉(zhuǎn)型期中國出版 界的一件盛事,其文學價值和社會意義,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益顯示出來 。我們同時相信,中國的文學事業(yè)將伴著蒸蒸日上的偉大祖國更加繁榮、更 加絢麗。衷心感謝中宣部有關(guān)部門、中國作家協(xié)會和全國廣大作家、文學評 論專家給予本文庫的大力支持。 作家出版社
內(nèi)容概要
《鐘鼓樓(茅獎書系)》描繪的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北京市民的生活。小說以薛家的婚禮為主要線索,講述了北京一座九戶人家的四合院居民,在十二個小時里發(fā)生的故事。小說對許多人和事作了縱向的歷史回顧,反映了近四十個人物的經(jīng)歷、命運、心態(tài)和他們在平常生活中遇到的各自困惑,從而勾勒出一幅縱橫交錯的北京市民社會生活生態(tài)景觀圖。紛繁的人物與情節(jié),豐富的人文地理、市井民俗風貌,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簡介
劉心武(1942~) 四川成都人。1977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著有短篇小說《班主任》《我愛每一片綠葉》《黑墻》、《白牙》等,中篇小說《如意》《立體交叉橋》《小墩子》等,長篇小說《鐘鼓樓》《四牌樓》《棲鳳樓》《風過耳》等,紀實作品《5·19長鏡頭》、《公共汽車詠嘆調(diào)》。《鐘鼓樓》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班主任》獲1978年全國首屆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第一名。若干作品被譯為法、日、英、德、俄、意、韓、瑞典、捷克、希伯來等文字在境外發(fā)表、出版。
書籍目錄
并非開頭(從100年前,到1982年12月12日)0.這一段完全可以跳過去不讀。不過讀讀也無妨。第一章 卯(晨5時-7時)1.鐘鼓樓下,有一家人要辦喜事。最操心的是誰?2.地安門大街上,來了一位給婚事幫廚的人。他為什么不要茶壺?3.一位正在苦惱的京劇女演員。人家卻請她去迎親。4.一位局長住在北房。他家沒有自用廁所。5.一個女大學生的單相思。那小伙子確實可愛。第二章 辰(上午7時-9時)6.一位令人厭煩的熱心人。7.婆媳之間的矛盾,難道真是永恒的嗎?幫廚的倒勾起了一樁心事。8.不但當了喇嘛可以結(jié)婚,結(jié)了婚的人也可以去當喇嘛。9.京劇女演員只好從迎親行列中退出。10.一位修鞋師傅。他希望有個什么樣的兒媳婦?第三章 巳(上午9時-11時)11.新郎并不一定感到幸福。12.一位農(nóng)村姑娘帶著厚禮走來。13.婚宴上來了一位不尋常的食客。你知道當年北京的“丐幫”嗎?14.新娘子終于被迎到了新房中。有的售貨員為什么故意冷落顧客?第四章 午(中午11時-1時)15.北京人這樣結(jié)婚。16.一位不愛搭理人的技術(shù)情報站站長。17.局長接待了不速之客,并接到一封告發(fā)信。18.農(nóng)村姑娘和城里姑娘為什么談不攏?第五章 未(下午1時-3時)19.本書的一個大主角--四合院。20.一位女士的羅曼史。她為什么向一位郵迷要走了一枚“小型張”?21.不需要排演《鑄鐘記》,而需要立即干點別的……22.一位編輯遇上了一個文學青年。25.一個小流氓朝鐘鼓樓下走來。兇多吉少。24.婚宴上也會有驚險場面。信不信由你。25.行政處處長對別人的告發(fā)啞然失笑。第六章 申(下午5時-5時)26.鐘鼓樓下的“老人俱樂部”。27.“哪里哪里”。江青也是本書中的一個角色。28.新郎的哥哥終于露面。關(guān)于“裝車”和“卸車”。院內(nèi)的“水管風波”。29.老編輯被一位“文壇新人”氣得發(fā)抖。50.以往一帆風順的人也終于遇上了頂頭風。不是結(jié)尾申酉之交(下午5時整)0.怎樣認識時間?它是一個圓圈?一支飛箭?一條奔向大海的河流?一只骰子?一架不斷加速的宇宙飛船?它真的可以卷折、彎曲?……時間流逝著,而鐘鼓樓將永存。
章節(jié)摘錄
天上密布的紫云裂開一道縫隙,二束蛋青色的月光瀉向地面。 貝子府漸漸現(xiàn)出了它的輪廓。北城的所所房屋漸漸顯出了它們的輪廓。 高聳在北城正北端的鐘樓和鼓樓,也漸漸顯出了它們那雄偉的輪廓。 鼓樓——又稱譙樓——上,傳來交更的陣陣鼓聲,打破了這夜空的寂寥 。一群流螢從鼓樓的墻體下飛過。 這似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夜晚。同它的前一夜一樣,并且同它的后一夜 也將大同小異。 天光漸漸放亮。 隨著天色由晶黃轉(zhuǎn)為銀藍,沉睡了一夜的城市蘇醒過來。鼓樓前的大街 上店鋪林立,各種招幌以獨特的樣式和潑辣的色彩,在微風中擺動著;騾拉 的轎車交錯而過,包著鐵皮的車轱轆在石板地上軋出刺耳的聲響;賣茶湯、 豆腐腦、烤白薯的挑販早已出動自不必說,就是修理匠們,也開始沿著街巷 吆喝:“箍桶來!”“收拾錫拉家伙!”……賣花的婦女走人胡同,嬌聲嬌 氣地叫賣:“芍藥花——揀樣挑!”故意在鼻子上涂上白粉的“小什不閑” 乞丐,打著小鈸,伶牙俐齒地挨門乞討……而最古怪的是賣鼠夾鼠藥的小販 ,一般是兩人前后同行,手里舉著一面方形白紙旗,上頭畫著老鼠竊食圖, 前頭一位用沙啞的聲音吆喝:“耗子夾子——夾耗子!”后頭一位用粗嗄的 聲音相呼應(yīng):“耗子藥!花錢不多,一治一窩!”…… 鐘鼓樓西南不遠,是有名的什剎海。所謂“?!?,其實就是淺水湖,一 半種著荷花,一半辟為稻田。據(jù)說因為沿“海”有許多寺廟庵堂,所以得“ 什剎?!敝?。“什剎?!庇址智昂:秃蠛?,二“?!敝g,有一石砌小橋 ,因形得名,人稱銀錠橋。銀錠橋畔,有一小戶人家,專賣豆汁。 豆汁并非豆?jié){。將綠豆用水浸發(fā)后,磨成原汁,使之發(fā)酵,分解出可供 制作粉絲的淀粉后,再濾出“黑粉子”和“麻豆腐”,最后所剩的一種味道 酸澀的濁液,便是豆汁——未學會飲用者,特別是南方遷入北京的居民,往 往僅啜一口便不禁作嘔,然而老北京們卻視它為最價廉物美的熱飲,許多人 簡直是嗜之入迷。百年后的今天,北京仍有不少人酷愛此物,甚至有那漂洋 過海僑居國外多年的北京人,雖然早已遍嘗世上各種美味佳肴,但一旦回到 北京,提出的首批愿望之一,便是:“真想馬上喝到一碗熱豆汁!” 話說當年銀錠橋畔那家小鋪,所賣豆汁極有口碑。經(jīng)營者為一對年過半 百的老實夫婦,他們的豆汁發(fā)得好、漂得凈、質(zhì)量醇正,而且經(jīng)營有方,為 顧客們想得極為周到。有那家道已然沒落的旗人老太太,為了節(jié)省幾個銅板 ,到了店鋪并不買那熱好的熟豆汁,而是買下生豆汁,用陶缽裝回家再熱熟 了吃。店主夫婦對她們也一視同仁,笑臉相迎,毫不怠慢。北京人喝熱豆汁 時,講究吃這么幾種東西:咸菜、焦圈、燒餅。這家店鋪的咸菜顏色正、模 樣俊、味道香,咸菜絲有辣的、不辣的、寬條的、窄條的幾種,而且還供應(yīng) 用苤藍切成的骰子塊,澆上辣椒油,夏天更用冰鎮(zhèn),隨要隨取,真是粗菜細 做了。那焦圈炸得不溫不火,金紅脆薄,夾在層次分明、芝麻粒蓋面的芝麻 醬燒餅中,就著喝那熱豆汁,對嗜好者來說,真有銷魂奪魄之感。 但就是這對賣豆汁的夫婦,前幾日卻慘遭不幸。 他們有一獨生女兒,年方二八。父母鐘愛此女,既不讓她“當壚”,更 不令她制作,寵為掌上明珠,滿足她的一切要求。,這女兒長得十分美麗— —自然是按當時的審美標準衡量。她有著一張鵝蛋臉,雙眼細而長,鼻梁平 塌而鼻頭圓白,一張地道的櫻桃小口,上唇的輪廓線呈明顯的M形,下巴偏 右側(cè)有一顆不大不小的黑痣。 時值丁香盛開的初夏,母親帶著女兒,從豐臺姥姥家歸來,臨近什剎海 時,已是夕陽落山之際。滿湖新張開的綠荷,在晚風中瑟瑟抖動,岸柳如絲 ,拂在姑娘的身上,同她腰系的汗巾,以及汗巾上的檳榔香袋相糾纏,姑娘 不由得站在湖邊,嬌喘微微,同母親暫歇一時,好在再拐兩個彎兒,便到銀 錠橋了。 不料事情壞就壞在她們娘兒倆那一歇。 她們所歇的地方,南邊是一片栽滿綠荷的湖水,北邊隔著一條車道,是 一家有名的飯館——會賢樓。那飯館是兩層樓的格局,樓檐下掛著一溜黑地 金字的長牌子,牌子下垂著紅布條兒,大有古人所謂“青旗在望”的意思。 樓上樓下都是十二開間,全部是磨磚對縫的墻體,樓上還有寬大的綠油欄桿 畫廊,雅座中的貴客,可以憑欄眺望,對景品酌。 偏偏那天有一佻達男子在二樓上憑欄狂飲。他透過綠柳垂絲,一眼望到 了那位賣豆汁夫婦的女兒。 那佻達男子,便是開頭我們提到的那個貝子府的主人,即貝子本人。此 人好穿青洋縐衣服,隨身總帶著一把鐵股大折扇,打開來扇面超過半圓,上 面畫著一只狂浪的黑蝴蝶,凌駕在一片血珠般的花叢上。他兩手十指上起碼 戴著五枚戒指,其中兩只是有倒須鉤的鐵戒指——由此可知其人秉性如何。 當那賣豆汁夫婦的女兒在湖邊心情怡悅地歇息時,她萬沒想到大禍即將 臨頭。當天她穿著一件藕絲單衫,立在晚風中,襯著碧波綠荷,恰似一朵素 雅的出水芙蓉。偏她頻頻伸出纖指,理著被晚風吹亂的鬢發(fā),更顯得裊娜多 姿,楚楚動人。那貝子從樓上望去,頓時酥掉了半邊身子…… 當那姑娘同母親回到家中,夫妻父女還來不及敘談時,貝子已在一群侍 從簇擁下,闖入了他們家中。貝子自恃亮出自己的身份后,別說提出要納那 姑娘為妾,就是強要她進府當個“通房”大丫頭,賣豆汁的夫婦怕也不得不 屈從。 誰知當姑娘和母親驚恐萬分地回避后,那父親卻絲毫不為所動,只是嚴 正地說:“我們高攀不上。我們夫婦二人,只有這么一個女兒,我們只要能 招進個白衣女婿,把這豆汁鋪維持下去,就心滿意足了?!盤2-4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