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作者:李文庠,高桂楨,趙楓岳 著 頁數(shù):254
前言
《三國演義》是一部什么樣的書呢? 《三國演義》是史書、兵書、商書、人生之書?! 度龂萘x》的故事取材于東漢末年和魏、蜀、吳三國的歷史。故事起于黃巾起義,進而引出了魏、蜀、吳三國在政治、軍事、外交上的激烈斗爭,一直到西晉為止?! ∨c其說《三國演義》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還不如說它是一部兵書。羅貫中將古代的許多軍事家、戰(zhàn)略家的攻城掠地、伏險設(shè)防、遠交近攻、合縱連橫、迂回進退的韜略,融于波瀾壯闊的百年歷史畫卷之中。據(jù)說,明清兩代農(nóng)民起義軍的將領(lǐng)李白成、張獻忠、洪秀全等皆以《三國演義》的戰(zhàn)案為埋伏攻襲的秘訣,往往行之有效,《三國演義》是他們指導(dǎo)作戰(zhàn)的“玉帳唯一之秘本”?! ∩虘?zhàn)與兵戰(zhàn)有許多相似之處,只憑呂布那樣的匹夫之勇不但難以勝敵,而且會連連敗北?!度龂萘x》中的運籌帷幄、知己知彼、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選擇戰(zhàn)機,在商戰(zhàn)中的決策、思維、計劃、目標、用人、管理、經(jīng)營、談判、公關(guān)中不但得到應(yīng)用,而且得到了發(fā)揚。把《三國演義》的謀略思想、管理方法、人品風格引入現(xiàn)代經(jīng)營管理,是極為有益的。日本著名企業(yè)家松下幸之助一生酷愛《三國演義》,他尤其崇尚諸葛亮的人品與風格。
內(nèi)容概要
《三國演義》是一部什么樣的書呢?與其說它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不如說它是一部史書、兵書、人生之書,或者說,它是一部智慧之書。讀《三國演義》,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大謀略、大智慧,這種智慧并非就事論事,而是通過對三國原著的許多故事分析、綜合、升華而成,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大智慧、大領(lǐng)悟、大道理。本書深入品讀《三國演義》中的人生謀略,語言生動、見解獨特。如果你是一個熱愛智慧的人,那么請打開本書,趕快開始三國謀略智慧的探索之旅吧!
書籍目錄
無勢者可造勢——披紅掛彩入南徐力不足者需借勢——火燒博望坡有勢者需用勢——七星壇上借東風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諸葛亮一氣周瑜公關(guān)能破萬重關(guān)——諸葛亮二氣周瑜以毒攻毒,將計就計——諸葛亮三氣周瑜讓別人替你做——關(guān)羽死后三方斗智思路是生存之路——司馬懿不想進空城自以為是的人沒有出路——關(guān)羽、袁紹、馬謖的共性借天下之智力——曹操逼獻帝遷都讀書生智——呂蒙發(fā)憤讀書用人需容人之錯——破袁紹曹操焚信用人需容人之仇——曹操容張繡之仇用人需容人之異——耒陽縣鳳雛理事用人需容人之短——曹操殺蔡、張二將真誠的語言最感人——魯肅一語勝千言批評需講究方法——曹操哭郭嘉,孔明評法正忠誠為本——關(guān)云長掛印封金信乃人際關(guān)系的最高原則——諸葛亮守信激勵士兵量大才能福大——諸葛亮一信氣死曹真猜疑者作繭自縛——曹操多疑殺伯奢兼聽則明——孫權(quán)決計破曹操輕信的結(jié)果,是欺騙的完成——陸遜假意恭關(guān)羽浮躁者易失理智——夏侯悖兵敗博望坡膚淺的思維使人愚蠢——張翼德長坂拆橋做事需知已知彼——戰(zhàn)長沙帳前道黃忠先人一步領(lǐng)風騷——赤壁大戰(zhàn)先者勝兩全其美最好——呂布轅門射戟獎懲嚴明,人人奮勉——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人無制,則生邪——諸葛亮厲行法治盡信書不如無書——馬謖惟書失街亭選擇效率高的方案——鐘會伐蜀先造船聰明反被聰明誤——楊修因“雞肋”喪命示弱比逞強更有力——劉備哭拜孫夫人改變說法,效果將大不一樣——劉備正說反說遇危恐懼,禍又生禍——闞澤獻降書經(jīng)驗是柄雙刃劍——鎖戰(zhàn)船曹操中計僵化思維的人沒有出路——曹操敗走華容察方可以知,知方可以交——孔明考察劉玄德只要不鉆牛角尖,人就有機會——陳宮枉死白門樓忍讓的結(jié)果是甜蜜的——劉玄德駐扎小沛智圓行方——曹操割發(fā)受罰好事多磨——七擒孟獲會放棄才會成功——割三郡以退為進順境中比逆境中更需要品德——劉備順境反遭敗大智若愚乃聰明人——外愚內(nèi)慧屬魯肅給人留足面子,人心順己事順——張松獻地圖虛假安全最可怕——司馬懿詐病賺曹爽勞則壽——老當益壯屬黃忠不泄露自己的底牌——孔明安居平五路料事如神在于準確預(yù)測——諸葛亮三出祁山過猶不及——三個“過度”要了諸葛亮的命怒氣乃殺人一把刀——張飛伐吳未克身先死“絕對”的東西是不存在的——阿斗并非“窩囊廢”一樣話百樣說,看你會說不會說——曹植即賦“煮豆詩”人生需要壓力——孔明兩激老黃忠話不在多,達意則靈——“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 占領(lǐng)制高點,抓主要矛盾——博望坡軍師初用兵懦夫樹不起勝利的紀念碑——高琮城丟人亡言之有理,才有感召力——“陳琳之檄,可愈頭風”失敗價更高——曹孟德君中人杰等待并非消極——陸遜等待時機頭腦清醒才有正確決策——徐庶糊涂一時平衡才能穩(wěn)定——孫權(quán)擅搞平衡術(shù)僅僅有傳承是不夠的——姜維為何沒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無勢者可造勢——披紅掛彩入南徐 孫子兵法日:“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蓖募钡牧魉w快地奔流,以致能沖走巨石,這就是勢的力量。人生路上,若想獲得成功,非有優(yōu)勢不可,所以,無勢者需造勢,無力造勢者需借勢,有勢者需用勢。諸葛亮自出茅廬以后,極擅長造勢、借勢、用勢。劉備赴江東招親時,趙云令荊州隨行兵士俱披紅掛彩人南徐,便是諸葛亮造勢之計?! 〕啾诖髴?zhàn)以后,諸葛亮乘周瑜與曹仁大戰(zhàn)之機,令關(guān)羽、張飛、趙云巧取了荊州數(shù)郡,演出了一氣周瑜的精彩戰(zhàn)劇。之后,周瑜在養(yǎng)病期間聽到劉備喪了甘夫人的消息,立刻計上心來。孫權(quán)有一妹尚未出嫁,周瑜想施“美人計”誘劉備過江招親,然后以劉備為人質(zhì),逼諸葛亮等人歸還荊州。孫權(quán)對此計十分贊同,派使臣去荊州說媒。劉備對過江招親的事情疑慮重重,諸葛亮卻胸有成竹,力勸劉備過江。劉備過江之前,諸葛亮交給趙云三個錦囊,內(nèi)藏妙計,囑咐趙云隨劉備過江后即拆開第一個錦囊。劉備等人一到南徐,趙云便依錦囊中的計策行事,令500名兵士個個披紅掛彩,浩浩蕩蕩地進城,引起南徐居民們止步圍觀。以后,又命兵士們?nèi)宄扇捍┧笥谀闲祠[市購置物品,以至全城男女老幼無人不知劉皇叔到此招親,迎娶吳侯之妹。諸葛亮的這一披紅掛彩入南徐之計,目的在于制造出一種熱熱鬧鬧辦喜事的輿論聲勢。用現(xiàn)代話來說,這既是表明來意的“安民告示”,又能帶來廣而告之的“轟動效應(yīng)”。結(jié)果,這一轟動效應(yīng)直接驚動了喬國老和吳國太,孫權(quán)和周瑜的假戲不得不真唱下去,最后,劉備得了孫夫人也保住了荊州。 以造勢開路最具效應(yīng)。如果諸葛亮不囑咐趙云造勢,江東百姓連劉備過江這件事都不會留意,更何言知其來意。孫權(quán)、周瑜本無意大演其戲,諸葛亮卻要把這出戲熱熱鬧鬧地演下去,演戲以前必然有一番招攬看客的開場鑼鼓,披紅掛彩入南徐就是開場前的鑼鼓,鑼鼓敲畢方能引出“二氣周瑜”的正戲。趙云的造勢明明白白地告訴東吳百姓,劉備過江是來求親的,不是來打仗的,不會給百姓造成威脅,只能因?qū)O劉結(jié)姻給百姓帶來好處,從而使東吳百姓,以及東吳的上層人物喬國老、吳國太接受了劉備的此行?! 」糯鷳?zhàn)爭中因造勢而勝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史載唐太宗遠征高麗時,勇敢機智的薛仁貴獨自著一身白袍,突然出現(xiàn)于千軍萬馬之中,令敵夫為之驚駭。春秋時代,吳王伐晉,以萬人為一軍。中軍穿白色衣裳,披白甲,騎白馬,持白旗,執(zhí)白羽箭;左軍穿赤色衣服,掛丹甲,騎棕紅馬,持赤旗,執(zhí)朱羽箭;右軍穿黑衣裳,披黑甲,騎黑馬,持黑旗,執(zhí)黑羽箭。晉人望之大驚,仗還未打,心卻怯了,此乃以色造勢奪人。張翼德怒吼當陽橋,梁紅玉擊鼓抗金兵,前者威懾敵群,后者鼓己士氣,此乃以聲造勢奪人。造勢表面上是一種形式上的作用,實際上是對人們心理感情的影響和沖擊。所以,才有“得勢者橫掃千軍如卷席,失勢者樹倒猢猻散、兵敗如山倒”之說?! ∪藶榱顺浞煮w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企業(yè)的產(chǎn)品為了服務(wù)于社會,取得更廣泛的市場,都需要讓社會認識自己。默默無聞,如何引發(fā)眾人注意?“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連嬰兒都有意無意地懂得轟動效應(yīng),何況闖世界的人們。所以,造勢既是人生謀略,又是企業(yè)謀略。人們贊美蠟燭,是頌揚其甘于奉獻的精神;說它默默無聞,也是講它的求實、不自夸的優(yōu)點,并非指它一言不發(fā)??茖W(xué)家的工作是默默無聞地奉獻,是幾十年如一日地耕耘,但是科學(xué)家也需要造勢,他們的研究成果并不是鎖在抽屜里,而是在學(xué)術(shù)刊物上發(fā)表,在學(xué)術(shù)會議上演講,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公布,目的在于吸引同行和社會的注意,科學(xué)活動的造勢又促進科學(xué)技術(shù)進一步發(fā)展?! ∩虘?zhàn)同樣需要造勢,一個剛開張的新企業(yè),一種剛上市的新產(chǎn)品,知名度低,企業(yè)需要造勢以提高其知名度,以勢為其鳴鑼開道;一個實力雄厚的知名企業(yè),一種名牌產(chǎn)品,雖然已有了一股勢,仍需繼續(xù)造勢,以鞏固市場,提高形象。有人認為,實力本就是一股強勢,人為地再造勢豈不多此一舉,這種觀點有失偏頗。有實力自然好,但是實力只有被消費者認識到,才會對企業(yè)產(chǎn)生認同感和信任感,因此,造勢與不造勢就大不一樣。例如企業(yè)搬家,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不造勢,路人視而不見;造了勢,就可能引起沖擊心理的強大效應(yīng)。一天,東京銀座大街上彩旗飛揚,人頭攢動,引得行人駐足,翹首觀望。日本各家大報、電臺、電視臺紛紛報道。原來,這是日本電通廣告公司精心策劃的造勢。電通廣告公司要從原駐地銀座搬入新址筑地。搬家這一天,公司兩千多名員工在總經(jīng)理的帶領(lǐng)下,浩浩蕩蕩地由銀座向筑地進發(fā)。在這個搬家隊伍的前面,引路的是兩面色彩艷麗的旗幟,分別寫著兩行大字:一行是“謝謝銀座各界人士過去給予的關(guān)照”,另一行是“歡迎筑地各界人士今后多多賜教”。這種陣勢吸引了沿途大批觀眾,壯觀的場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電通廣告公司此造勢之舉,無疑極大地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 ≡靹莶]有一個固定的模式,環(huán)境不同,造勢的方式也就有所不同,披紅掛彩人南徐是熱熱鬧鬧地造勢,諸葛亮空城撫琴退司馬是冷靜沉著地造勢,二者的環(huán)境有極大的差異。現(xiàn)代人要根據(jù)環(huán)境不同,使用不同的方法,營造出各種各樣的精彩之“勢”?! ×Σ蛔阏咝杞鑴荨馃┩隆 ≈T葛亮出茅廬后不久,曹操派夏侯悖領(lǐng)兵10萬,殺奔新野而來,以滅劉備。劉備此時只有數(shù)千兵馬,怎能抵擋10萬之敵?諸葛亮卻胸有成竹,他先吩咐關(guān)羽、張飛、趙云如此行事,又令關(guān)平、劉封各引500士兵,預(yù)備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兩邊等候,等敵兵一到便放火?! ∠暮钽B蚀筌娭敛┩虑坝龅节w云,趙云按諸葛軍師的事先吩咐,邊戰(zhàn)邊退,誘夏侯悖兵進博望坡。此時天色已晚,濃云密布,又無月色,夜風已起,夏侯悖只顧催軍趕殺,行至狹窄處,只見樹木叢雜,兩邊都是蘆葦。忽聽背后喊聲震天,霎時四面八方盡皆熊熊烈火,又值風大,風助火勢,愈燒愈猛。曹軍人馬自相踐踏,死傷不計其數(shù)。趙云見火起立刻回軍掩殺,夏侯悖冒煙突火而逃。關(guān)羽、張飛見火起,依計分別燒了曹軍的輜重糧草。諸葛亮初出茅廬第一把火,燒退了10萬曹軍?! 秾O子兵法》中有“火攻篇”日:“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強?!彼突鸲际强梢越柚牧α?。當自身力量不夠強大時,指揮者常常需要借助外力而壯己。這個外力,可以是自然力量,如水、火,也可以是友人的力量,甚至是敵人的力量。借助外力,不是為了被外力所支配,而是要操縱外力。 借勢壯己是諸葛亮善用之術(shù),夏侯悖兵敗博望坡以后,曹操又親統(tǒng)50萬大軍殺向新野。諸葛亮又火燒了新野,同時又令關(guān)羽先用沙土布袋截住白河上游的水,待被燒得焦頭爛額的曹軍到下游喝水時,再讓軍士一齊搬走布袋,水勢滔天,曹軍人馬又被淹死許多。諸葛亮借水、火二勢再次克敵制勝?! ≡俜度龂萘x》,只見諸葛亮屢施借術(shù):先是往江夏向公子劉琦借兵;而后又乘漫天大霧以草船向曹操借來十余萬支箭;七星壇“借”了東南風;再以后,又久借荊州不還。諸葛亮一生最大的借績是在劉備敗走漢津口的最困難之機,下江東,巧施計謀,陳言力辯;說孫權(quán),激周瑜,舌戰(zhàn)群儒,促成了孫劉兩家的抗曹聯(lián)盟。結(jié)果,使身無立錐之地的劉備借東吳的兵力大破曹操,并趁機占據(jù)了荊州。赤壁之戰(zhàn),收其勝利果實者,乃劉備??梢娭T葛亮借術(shù)之高明?! ∮性S多含有“借”字的成語,例如:借花獻佛,借刀殺人,借冕播譽,借梯上樓,借尸還魂,借古喻今等。一個借字,大有文章。 劉備也善借,不過劉備最善“借冕”之法。僅舉一例,他和關(guān)羽、張飛結(jié)拜以后,馬上托人求拜與自己同宗同姓的幽州太守劉焉為叔。此后,“景帝之后”、“漢室至親”這類的話便常掛嘴邊。冕,本指古代天子、諸侯所戴的禮帽,后來專指皇帝的禮帽,在“借冕播譽”里,“冕”已不指帽子,而是指美譽和聲望,借冕的目的在于產(chǎn)生一種名人效應(yīng)。借火助攻雖然也是借,但術(shù)是借名聲、威望,而是借實力。人為了擺脫不如意的狀況有兩種途徑:一為附人,二為借力。力薄而附人,借力以滋身,附人是立身之術(shù),借力才是滋身之本?! 〗枇σ彩侨诵缘淖匀贿x擇。如果某一個方案能借到力,你應(yīng)當優(yōu)先考慮選擇它,因為從來也沒有人單打獨斗會成功。你是競爭中的強者應(yīng)當這樣,你是競爭中的弱者更應(yīng)當這樣。不要相信你一個人能包打天下。成功者必然得到過別人的幫助,不要拒絕幫助,不要擺出一副“萬事不求人”的架式。借力借勢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齻€人到果園比賽摘蘋果,三個人中一個身手敏捷,一個個子高大,一個個子矮小。照常理看來,身手敏捷的和高個子的有可能成功,但最后獲勝的竟是矮個子的那個人。 原來,他們要摘的水果大都在很高的位置,很多都在樹梢。高個子盡管可以一伸長手臂能夠到一些果子,但是數(shù)量畢竟有限。身手敏捷的人盡管可以爬樹,但樹梢的一部分,他就夠不著了。矮個子一看到這種情形,二話不說就往門口跑。他在剛進門時,很熱情地和看門老頭打了招呼,很謙虛地請教老頭平時他們是怎樣摘樹梢上的水果的。矮個子向老頭借梯子,老頭十分爽快地答應(yīng)了。有了梯子,摘起水果來自然不在話下,結(jié)果他摘得最多?! ∩鲜龅倪@個故事其實是一道考題。某公司讓三個應(yīng)聘者去果園摘水果。主考官考的是通過對他人的關(guān)心和尊重,贏得別人的幫助和協(xié)作的能力。從“借勢”的角度上看,選擇借到梯子的方案是最好的?! ∑髽I(yè)常常像劉備那樣“借冕播譽”。當代商戰(zhàn)中,一些企業(yè)常借用知名度較高的人或事來提高自己產(chǎn)品的知名度和聲譽。名人效應(yīng)中的“名人”是廣義的,既指社會上的名人——政界要人、專家學(xué)者、文壇泰斗、明星冠軍,又指公眾輿論、新聞媒介、經(jīng)濟新潮、流行趨勢?!懊恕敝兄髽I(yè)揚名,以“名人”之威望壯自己的聲勢,這是商戰(zhàn)借勢法之一。時機、地利、天時、古人、今人、文學(xué)形象、影視、體育比賽、節(jié)日、會議,都是可借之物,而且“被借者”慷慨大方。至于借了冕能否播譽,就看企業(yè)各自的借術(shù)了,善借與拙借不一樣,先借與后借也不一樣?! ?/pre>編輯推薦
品讀四大名著,點亮智慧人生。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