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作者:九戒居士 頁數:22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人生快樂與否,全在于你對人生所持的態(tài)度。你做你的富貴夢,我有我的窮開心,不和別人比,只求心自安。人如果都能這樣活著,還能不快樂么?心中有陽光,生活便處處都燦爛,心中有愛,世間便處處有溫暖;心中有善,處處是善;心中有佛,處處是佛。愿這本《給大忙人看的快樂佛法書》能幫助各位大忙人,找到屬于自己內心的美好居所,讓生命回歸本真,讓生活充滿快樂。
作者簡介
九戒居士,懂禪學,喜歡文字,貫通儒釋道三學,主要從事禪宗史研究,尤其重視佛法對人生解讀、對平日生活的研究。倡導以持戒心待自己,以慈悲心待一生,以平常心待生活,活出真性情,領悟大智慧。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般若之心
遠離顛倒夢想第
天下本無事第
看破諸法空幻,放下妄?執(zhí)著第
看破無常無我第
知足則快樂常存第
第二章 禪定之心
了解自己第
關注心靈,勤拭塵埃第
看重自己第
循序漸進,戒浮戒躁第
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第
且做世間自在人第
第三章 持戒之心
常以戒為師
制怒
善心即天堂
淡泊
貪欲
一念成佛,一念為魔
第四章 忍辱之心
一忍天下無難事
受苦即修持
活在當下,珍惜擁有
不一樣的境界,不一樣的世界
第五章 布施之心
布施不倦,求善不厭第
生愛心,善待一切第
人越善,與佛越近第
第六章 精進之心
生活即修行第
學佛法,用佛法第
一切皆由心生第
活出精彩第
章節(jié)摘錄
名利皆須放下 《史記》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眱汕Ф嗄旰?,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見運河上船來船往,人聲鼎沸。感慨地問:“來來往往這么多船,他們都在忙什么?”和珅伶牙俐齒答道:“在奴才看來,這穿梭不息的運河里,無非只有兩條船,一條是名,一條是利?!薄 τ诔H俗屵€惟恐不及的名利,佛陀勸人“放下”?! 》鹜幼∈罆r,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羅門來到佛前,運用神通,兩手拿了兩個一人高的花瓶,前來獻佛?! 》饘谥钙帕_門說:“放下!” 于是婆羅門就把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在地上?! 》鹜佑终f:“放下!” 婆羅門又把右手拿的那花瓶也放了下來?! 》鹜佑终f:“放下!” 黑指婆羅門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世尊,我已經兩手空空,把兩個花瓶都放下了?” 佛陀說:“我并沒有叫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這些統(tǒng)統(tǒng)放下,再沒有什么了,你將從生死桎梏中解脫出來。” 黑指婆羅門這才了解佛陀的真意,趕緊頂禮。 中國禪宗說到所有的佛法只有一句話:“放下?!币磺惺虑?,物來則應,過去不留。能夠放下世間一切假象,不為虛妄所動,不為功名利祿所誘惑,一個人才能體會到自己的真正本性,看清本來的自己?! ∪擞辛斯γ?,就對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錢,就對金錢放不下;有了愛情,就對愛情放不下;有了事業(yè),就對事業(yè)放不下。功名利祿在人心上的壓力,豈止是黑指婆羅門手上的花瓶? 不妨放下 幸福和痛苦,快樂和煩惱,都是人心的一種感覺。人如果死守著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人生道路只會越走越窄。其實只要換個想法,調整一下態(tài)度,放下心中的包袱,就能讓自己有新的心境?! ∮幸粋€富翁背著許多金銀財寶,到遠處去尋找快樂??墒亲哌^了千山萬水,也未能尋找到快樂,于是他沮喪地坐在山道旁。一農夫背著一大捆柴草從山上走下來,富翁說:“我是個令人羨慕的富翁。請問,為何沒有快樂呢?” 農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著汗水:“快樂也很簡單,放下就是快樂呀!” 富翁頓時開悟:自己背負那么重的珠寶,老怕別人搶,總怕被別人暗害,整日憂心忡忡,快樂從何而來? 于是富翁將珠寶、錢財接濟窮人,專做善事,慈悲為懷,這樣滋潤了心靈,也讓他嘗到了快樂的滋味?! 》鹫J為人生有八苦,如果說生、老、病、死、五陰熾盛是因為看不透的話,那么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就是因為放不下:放不下愛、放不下恨、放不下得失。在人們越來越習慣動輒高呼殘酷競爭時,學會“放下”的意義就越大。 不執(zhí)著于私利 有一個農夫,禮請無相禪師到家里來為他的亡妻誦經超度,佛事完畢以后,農夫問道:“禪師!你認為我的太太能從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無相禪師照實的說道:“當然!佛法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無不得益?!薄 ∞r夫不滿意地說:“可是我的太太是非常嬌弱的,其他眾生也許會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奪去。能否請您只單單為她誦經超度就好,不要回向給其他的眾生?!薄 o相禪師慨嘆農夫的自私,但仍慈悲的開導道:“回轉自己的功德以趣向他人,使每一眾生均沾法益,是個很討巧的修持法門,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內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眾,就如天上太陽一個,萬物皆蒙照耀,一粒種子可以生長萬千果實,你應該用你發(fā)心點燃的這一根蠟燭,去引燃千千萬萬支的蠟燭,不僅光亮增加百千萬倍,本身的這支蠟燭,并不因而減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觀念,則我們微小的自身,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樂而不為呢?故我們佛教徒應該平等看待一切眾生!” 農夫仍頑固地說道:“這個教義很好,但還是要請法師破個例,我有一位鄰居老趙,他對我可說是欺我、害我,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眾生之外就好了?! o相禪師以嚴厲的口吻說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農夫茫然,若有所失?! ∪诵灾运健⒂嬢^、狹隘,于這位農夫身上可以完全看出。只要自己快樂,自己所得所有,管他人的死活?殊不知別人都在受苦受難,自己一個人怎能獨享?眾生平等,一燈照暗室,舉室通明,何能只照一物,他物不能沾光? 懂得一切的人,才能擁有一切;舍棄一個,就是舍棄一切。舍棄一切,人生還擁有什么?
編輯推薦
佛法不在廟堂,也不在某個僧人處,而是在佛教經典里,在人的內心深處,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里。僧俗二眾應該把學佛落實在做人做事當中。這樣,信仰才有根底,學佛才有落實的地方。幸福是人們共同的愿望,愿這本《給大忙人看的快樂佛法書》能對您有所幫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