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十二講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作者:張全明,李文濤  頁數:171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選取斧聲燭影與宋初政治,武將與宋代社會,包拯與吏治——宋代的貪污與廉政,江南財富的聚集——宋代經濟重心的南移等12個能夠代表宋代特色的大問題,進行細致入微、通俗深入的闡釋,以使讀者明了宋代在中國歷史發(fā)展序列中的獨特地位,改變認為中國歷史只是王朝的循環(huán)更替、皇帝家史的變化的習慣看法。

作者簡介

張全明,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宋電、歷史地理研究,主要著作有《中華五千年生態(tài)文化》(合著)、《宋太祖的人生哲學》、《中國歷史地理學導論》、《也論宋代官員的俸祿》,等等。
  李文濤,華中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宋史與經濟史。

書籍目錄

第一講  宋朝的歷史地位  一、對“積貧積弱”說的質疑  二、宋朝在中國歷史序列中的位置    (一)生產關系的變革    (二)經濟與文化發(fā)展  三、文化的擴張與文明的滲透  四、南宋——中國文化模式的定型期  五、宋朝留給后世的遺產  六、打破王朝體系看宋朝第二講  斧聲燭影與宋初政治  一、宋太祖辭世的千古之謎  二、宋太宗的繼位  三、宋太宗地位的鞏固  四、宋太宗政策的調整    (一)右文輕武政策形成    (二)開始出現朋黨政治的苗頭    (三)守內虛外政策的出臺  五、家事與國事——宋朝大臣的選擇第三講  君子黨,小人黨——黨爭與宋朝政治  一、黨爭的表現  二、出現黨爭的原因    (一)科舉與黨爭    (二)地域與黨爭    (三)臺諫勢力的病態(tài)發(fā)展  三、黨爭的內容    (一)國是之爭    (二)學術之爭    (三)用人之爭  四、黨爭的理論依據    (一)議論相攪:皇帝容忍黨爭的理論依據    (二)君子小人:士大夫有黨的根據  五、黨爭的結果    (一)出現權相或皇權強化    (二)朋黨之爭的惡性循環(huán)    (三)仕風全面頹敗第四講  武將與宋代社會  一、武將須讀書  二、二次削兵權  三、以文制武    (一)文貴武賤    (二)不信任武將    (三)以文抑武  四、以文抑武的不良影響第五講  宋代的皇權與相權  一、作為制度規(guī)定的相權  二、作為政治運作之中的相權    (一)宰相與參知政事的關系    (二)宰相與軍權    (三)宰相與財權    (四)宰相與人事權    (五)宰相對臺諫的控制    (六)宰相對皇權的限制  三、實際生活之中的皇權  四、宋代相權興盛結果  五、宋代相權興盛的原因  六、皇權與相權的矛盾第六講  包拯與吏治——宋代的貪污與廉政  一、兩宋的貪污狀況  二、宋代的反貪實踐與成效  三、包拯及其反貪實踐  四、“包公戲”的出現與流傳第七講  造反的秀才——科舉與宋代社會  一、科舉制度的完善  二、科舉制度與宋代文化的發(fā)展    (一)“奇童出盛時”,“婦女多能詩”    (二)“人人尊孔孟,家家誦詩書”    (三)“板本大備,儒者逢時?    (四)從《春秋》到《三字經》  三、科舉制度對政治、經濟的影響  四、科舉制度對世人心態(tài)的影響  五、戶籍——貓與老鼠的游戲  六、南與北——科舉爭論長久的話題  七、官與吏——誰統(tǒng)治誰  八、落第者的出路第八講  江南財富的聚集——宋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一、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  二、經濟重心南移對文化的影響  三、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  四、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第九講  海上絲綢之路——宋代的藍色文明  一、宋代海外貿易興盛的原因    (一)陸路梗阻    (二)航海技術的突破    (三)制度上的鼓勵  二、海外貿易與宋代財政、社會生活  三、港口與腹地——宋代海外貿易對東南沿海的影響  四、從“頭枕三河、面向草原”到“頭枕東南,面向海洋”第十講  他者——宋朝與周邊民族政權的關系  一、戰(zhàn)爭——偶爾的選擇  二、儒家文化向周邊的滲透  三、漢制逐步推廣  四、經濟一體化的加強  五、相同觀念的逐步形成    (一)正統(tǒng)觀    (二)忠孝觀    (三)天命觀  六、宋朝眼中的他者第十一講  宋代文化的強勢——新儒學的復興  一、宋學的產生  二、宋學產生的過程  三、宋學的發(fā)展與演變    (一)王學的興盛    (二)洛學復興與分流  四、朱學獨尊地位的形成  五、理學獨尊的影響    (一)禮治秩序重建    (二)內圣經世路線的高揚    (三)理想人格的建樹  六、被誤解的程朱第十二講  千年田,八百主——唐宋變革與社會轉型  一、海外學者的觀點  二、中國學者對唐宋變革的基本看法  三、對唐宋變革學說的評價

章節(jié)摘錄

  在朝廷之上,重文輕武主要表現為以從軍為恥,導致文武官職互換困難。中國自古就有“出將人相”之說,文臣改任武職,武將改任文官的現象屢見不鮮??傻搅怂纬?,卻由于長期存在重文輕武現象,導致文官不愿意任武職,武官罕有轉任文職,文武官職之間的轉化出現了相當大的障礙?! ≡凇芭c士大夫共天下”思想的支配下,科舉制度的迅猛發(fā)展及其地位的日益顯赫,不僅使文官隊伍不斷膨脹,而且從文也成為世人追求的目標。誠如宋人所云:“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這就不能不嚴重地腐蝕了軍功的感召力。于是,優(yōu)秀人才不再愿踏入軍營,文臣更不愿改換武職。如宋太祖時,頗為尚武的文臣辛仲甫就不愿改換軍職。宋真宗時,狀元出身的陳堯咨雖射術高超,但卻拒絕出任級別更高的武職。宋仁宗慶歷中,范仲淹與文臣韓琦、龐籍及王沿共同主持陜西對夏戰(zhàn)事,宋廷一度下令將四位統(tǒng)帥改換為觀察使(武職)。范仲淹等人接到任命后,先后上書堅決辭之,“不肯拜,此事遂寢”??梢娂词故恰跋忍煜轮畱n而憂”的范仲淹,也不愿淪為武官。宋神宗、哲宗朝,以兵略見長的何去非,著有《何博士備論》、《司馬法講義》及《三略講義》等兵書,但其最大的愿望不是效法孫臏、李靖等前代軍事家,而是孜孜以求將武職身份改為文臣。這種社會價值觀,無疑會影響武將隊伍的發(fā)展,制約r其群體綜合素質的提高,造成了軍事將領文化水平普遍低下的后果?! ∮捎谖膬?yōu)于武,文臣蔑視武將,武官能換成文職的就更少了。整個北宋時期,比較有名的僅有一例,即最后位居高官,被封為“慶國公”的夏竦?! ∧纤?,已經到了武舉要憑文章方能入選,才做得成武官的地步。宋代武舉一改唐代武舉只重武藝的做法,變?yōu)榧纫嘉渌?,又要考策論,從整體上表現出一種崇文抑武的傾向。  崇文抑武政策的長期實行結果造成軍功在社會上普遍被拋棄。“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逐強敵于窮漠,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也”。同在一朝,差異如此,文臣自然鄙視武臣和軍功了。

編輯推薦

  本套叢書包括:《宋史十二講》、《金元史十二講》、《先秦史十二講》、《秦漢史十二講》、《兩晉南北朝十二講》、《唐史十二講》、《明史十二講》以及《清史十二講》,共八冊,將自2009年1月起陸續(xù)推出?!  皺M看成嶺側成峰”,天波浩渺的中華歷史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億萬華夏兒女來說,不僅是一筆值得驕傲的精神遺產,更是深奧無比的智慧寶庫,我們希望能通過我們有限的努力,喚起廣大讀者無限的理性和認知,不斷地發(fā)現歷史的真相,不斷地接近歷史的本質。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宋史十二講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9條)

 
 

  •   女兒喜歡歷史,看關于宋代的歷史電視劇要求我買的。
  •   很好的書籍,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宋代歷史
  •   宋史需要多少研究
  •   一直認為鄧廣銘先生治學嚴謹,此書同樣很好
  •   通俗易懂,適合閱讀,還不錯
  •   很受益的一本
  •   宋朝的概況,值得一覽!
  •   最近讀蘇軾作品,讀書之余,看看宋史,很有必要。拿到這本書,粗粗看了一章,覺得很不錯。喜歡讀史的朋友應該喜歡這本書。開篇關于宋代的歷史,糾正歷來的一些說法,讀后很受啟發(fā)。
  •   印象中的宋朝總與軟弱、腐敗連在一起,看了這本書,對宋朝300多年的歷史、宋朝在中國2000多年封建史上的歷史地位,甚至是對明清及今人的影響有了一個更全面準確的認識。從國力上來講,宋朝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上頂峰,超載了唐代;在軍事上,與周邊的少數民族勢力形成均勢,以金錢買和平的思路,確保了長時期的穩(wěn)定;在文化上,重視教育和文化,以才取士,科舉制度達到頂峰,涌現了無數的飽學之士,可謂燦若星河,就邊造反的起義軍領袖也是熟讀經典的;在對外交流上,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擴大了中化文化的對外影響,使中國人的思想更加開放;在科學技術上,四大發(fā)現中的三大發(fā)明是在宋代形成的。甚至,專家認為,近現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也是在宋代形成的。當然,由于重文輕武造成了宋代疆域的狹小,缺乏軍事力量的支撐,最終被少數民族所取取代。但300多年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足使后人尊敬!
  •   看宋代文學史的時候,有人推薦了這本書,很不錯,受益匪淺!
  •   宋史,我們應該重點借鑒的
  •   書很不錯,內容涉及多方面,讀來也不會覺得乏味,不是純粹的歷史,總之很好
  •   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按專題講,有新觀點,讀后有收獲。
  •   剛夠到手。
  •   從文字角度來來說,典雅簡約,不會太俗也不會太艱澀難懂。但希望對一些專業(yè)術語做適當的解釋,畢竟是大眾讀物。從內容角度來說,有一定理論深度,有論有據,不是故事會型
  •   寫得比較有趣,有史實依據,不人云亦云
  •   剛買的,還沒看~
    應該還行吧~~我是買來做論文參考書的~~
  •   內容不錯,很有見解!值得一讀!
  •   知識還算系統(tǒng)化,但缺乏新的觀點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