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華夏 作者:洪啟嵩 頁數(shù):179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佛教的特質在禪,中華文化的特質也在禪。印度佛學與中華文化融 合而形成了“中華禪”?!爸腥A禪”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也是東方文化的精 華。 中華佛教包括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三個系統(tǒng),因此廣義的“ 中華禪”應包括這三個系統(tǒng)的禪法。中華佛教包括大小乘佛教、顯密乘佛教 、南北傳佛教、教下與宗門四個方面,因此廣義的“中華禪”也應含容這四 個方面的禪法。 一方面“以禪出教”,由于究竟的禪修實踐開展出各類的佛教經(jīng)典;另 一方面“以教印禪”,各種禪法也需要依據(jù)圓滿的佛教經(jīng)典來予以印證。我 們應依據(jù)各種佛教經(jīng)典,包括小乘經(jīng)典、大乘經(jīng)典,顯教經(jīng)典、密教經(jīng)典, 南傳經(jīng)典、北傳經(jīng)典,教下經(jīng)典、宗門經(jīng)典,等等,來深入挖掘“中華禪” 豐富的內涵。同時各種禪法也需要以上各類的佛教經(jīng)典來予以印證。 “中華禪”既要重視禪修理論,還要重視禪修實踐。我們在總結漢傳佛 教中豐富的禪法內容的同時,還應該特別重視挖掘藏傳密教禪法與南傳內觀 禪法的豐富內容。 “中華禪”不僅包括教下的各種禪法(如來禪),而且包括宗門的各類禪 法(祖師禪)。沒有前者的基礎,后者將成為文字禪、口頭禪。沒有后者的深 修實證,前者將失去活力與精神。 “中華禪”應致力于構建符合時代的漢傳佛教并具詳細次第與具體法門 的禪學體系;應致力于構建適宜社會大眾修學并具詳細次第與具體法門的禪 學體系;應致力于構建面向國際的世界佛教并具詳細次第與具體法門的禪學 體系。 “中華禪”不僅是出家僧眾必須的專修法門,而且也是當代社會在家各 界人士必要的修學內容。適應不同的群體對象,比如企業(yè)管理人員、職場行 政人員、退休人員、疾病人員、女性人員等等,應該構建不同特色的禪法。 “中華禪”應該成為未來社會各界人士的生活與生命中的一項重要內涵。 “中華禪”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僅是理解中華文化的一把鑰匙,同 時更是中華文化中最重要內容;也是中華文化將“走出去”的重要內容,是 中華文化貢獻給世界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中華禪”雖然產生于宗教,卻 超越了宗教,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一份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就是 我們出版這套“中華禪”系列的主要心愿。
內容概要
《現(xiàn)觀中脈實相成就:開啟中脈實修的密法》將密法中最重要的氣脈修法——中脈的開啟秘法,總攝為偈頌口訣加以詳細解說,并教授了日常生活中時時可修煉的中脈呼吸法,幫助行者迅速開啟中脈,是修證氣脈明點者不可不知的殊勝法門。
作者簡介
臺灣禪師洪啟嵩,自幼參學各派禪法,不斷推進人類普遍化的覺性運動,首倡“環(huán)保護生”及“精神環(huán)保”的觀念,并于宗教界首倡器官捐贈運動,具體實踐“凈土人間”的理念。著述近兩百部,包括《坐禪之道》、《以禪療心》、《心經(jīng)——送你一首渡河的歌》等。 近十年來,在天災人禍不斷的人世間,他跨出宗教領域,以禪法為根本,以放松為方法,自創(chuàng)“放松禪法”和“妙定禪”來幫助地震、水災、金融風暴期間人們的心靈重建。 他認為,“禪”是一種心的生活態(tài)度,是我們的身心與處界對話的方式。生活中的千百種壓力,透過禪的實踐,都將轉變?yōu)樯?/pre>書籍目錄
緣起序言前言第一篇 甚深中脈義甚深中脈義第一章 現(xiàn)觀中脈實相現(xiàn)觀中脈即開悟中脈的根本義中脈修證圓滿的境界第二章 中脈的特性與樣貌中脈的特性諸家不同的氣脈系統(tǒng)中脈的相貌悟入空性中脈自顯安住于中脈法身第三章 中脈現(xiàn)成圓滿佛身與諸佛同一鼻孔呼吸金剛鏈光所成的佛身身體的放松、放下、放空放松輪脈的方法空與無我的體會第四章 一切自在現(xiàn)成圓滿的金剛身從自身到外境皆是金剛微佛所聚法界萬有的虛幻性檢驗中脈修持的方法第五章 諸佛現(xiàn)成的海印三昧境遍一切處的法界中脈一切眾生都是圓滿的佛陀第二篇 關于中脈呼吸的修法第一章 中脈呼吸法利用睡夢開啟中脈解開心的執(zhí)著什么是中脈呼吸自性中脈呼吸什么是法界呼吸安住中脈法位二六時不離中脈呼吸增長世界光明的中脈呼吸第二章 納吐凈息甚深訣欲實反虛,欲有還空放下分別的心念真空妙有成就金剛身第三章 中脈凈息光明語帝諾巴大師心要傳承原來中脈呼吸是清凈光明自然引生的拙火沒有執(zhí)著自然通達大樂的呼吸第四章 光明呼吸導引光明呼吸導引修持法章節(jié)摘錄
我用這種方式說明中脈,可以讓大家很清楚地認識中脈,匯通各宗證悟 的境界,因為一切都是佛法,我之所以先以綜攝的方式講授,是因為我擔心 大家會被儀軌所縛綁,認為一定要照儀軌、法本這樣修才可以,沒有修這個 儀軌就沒有中脈。 各位,“儀軌”是什么?儀軌是一種幫助我們體悟實相的輔助工具。舉 例說明,什么是空?空是實相!實相者,事實就是這樣,名為實相。既然事 實是這樣的話,那還須臆想分別嗎?無分別就可以得到實相,也就是事實是 實相,即是空。 但是一般人能知道空,能看到實相嗎?不能,而成就者則能看到空、看 到實相。然而成就者看到空,是必須要起~念心去分別觀空呢?還是他當下 就現(xiàn)空?當然是當下現(xiàn)空,所以這叫現(xiàn)觀!所以成就者是現(xiàn)觀現(xiàn)空。 既然成就者是現(xiàn)觀現(xiàn)空,但一般未開悟者不能現(xiàn)觀時怎么辦?那就只好 分別作觀,也就是藉由觀想修觀而“觀空”。觀空是因為不知道什么叫做空 才起意作觀,而空是抓不住的。 什么是“空”?空是不真,不真即空,不真者,一切不可得、無所得, 一切不可得即是空,一切法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不常不斷,是 名為空。 空者,“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一切 是現(xiàn)空,一切法緣起,緣起故不真,因緣所生故說不真。但一般人執(zhí)著因、 執(zhí)著緣,執(zhí)著常、執(zhí)著斷,乃至執(zhí)著一切法,所以落人有相。 “八不中道”即是在說明因緣法,“不生不滅”乃是佛法的根本,亦即 一切無生,無生故無滅。以不生不滅故,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不常不斷, 也就是《心經(jīng)》所說“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所有一切無量的名字,都是 在顯現(xiàn)實相中道,而若一個人證得無所得、空的實相,即稱為證得“無生法 忍”。“忍”是安住義,亦即安住于無生而不動,“無生,,是實相,所以 “無生法忍”即安住于實相而不動。 成就者安住于一切現(xiàn)空,亦即“智如如、境如如”,tt智,,是般若, 現(xiàn)觀外境是空不可得,因此成就者不必“觀空”,而是“現(xiàn)空”,所以名“ 現(xiàn)觀”;但若未成就者則是“觀空”。 如果無法觀空,則通過《心經(jīng)》解析空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來體 解空。色空本一如,“色即是空’’是小乘行者的體證,小乘行者依之而人 涅架;“空即是色,,是大乘菩薩從空性中出生如幻三昧,大悲遍一切眾生 ;一般未悟空者,則由“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修起。這四句偈其實是一種 禪觀,是實修的指導,大家不要把它當單純的義理來解釋。 因此,“觀空”乃是未悟空時,對空的一種假想修習的方便,如果無法 觀空,那就先念“觀空咒”,這是不得已的方便,而不是說,觀空時非得先 念“觀空咒’’不可,這是未能現(xiàn)觀現(xiàn)空時的替代方便,是用次第修習的方 式趣人實相。 但實相就是實相,所以能現(xiàn)觀實相,現(xiàn)觀空性時,心即般若;心是般若 時,即無所執(zhí)著。心是空的,脈、身、境等亦無所執(zhí)著,脈是空,空是脈, 空是緣起法,脈為緣生法,心與脈在一起,心是般若,是空的,脈是境,境 也是空的。初始修習中脈乃是假修,就好像身體沾滿塵垢時,先洗個澡;假 修中脈也是如此,先去除將來中脈開發(fā)時的障礙。 為何說“脈”是“境”呢?修持中脈的人可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就是發(fā)覺 中脈會變大,擴大到整個法界,所以說“脈”是“境”,脈就是法界。這是 口訣,你們聽懂了,就是你們的了,口訣也就這樣傳出去了。 中脈是大而彌諸六合,小而退藏于密,大家不要把中脈限制住了,否則 有一天你們修出中脈了,會很疑惑地說:中脈怎么這么巨大呢?或者說怎么 小得看不見?其實巨大或微小的中脈,在原來的修習上都是有的,就是中脈 的廣觀跟斂觀,但一般平常的修習上僅作平常的觀想。 所以,脈是緣起法,是心、境相依的,于一切境不執(zhí)著,中脈就會現(xiàn)起 ,脈會隨因緣顯現(xiàn)。為什么說“十方諸佛皆住于你的中脈里面”?因為你會 在中脈里面見到十方諸佛,從這中脈即可通到《華嚴經(jīng)》的海印三昧。 這樣講授中脈,已經(jīng)把中脈的扼要義理都講完了,大家應該也很清楚明 白了。但是如果大家還是不明白,那么就只好再繼續(xù)逐句解說了。 “脈中也,不偏不倚,法界正中?!庇钪婺耸且酪蚓壎嬖冢渲杏行?有色,形有大小,色有青、黃、赤、白等等。 何謂形有大???如何是大?如何是???《金剛經(jīng)》里有很善巧的教導, 《金剛經(jīng)》中說:“所謂大身,即非大身,是名大身。”又“若見一切諸相 非相,即見如來?!鋵嵾@兩偈都是關于成證如來身相的修證教導?!督?剛經(jīng)》讀得通達的人,中脈一定修得好。修密法的人若能懂這兩首偈,特別 能現(xiàn)觀中脈,如果不懂《金剛經(jīng)》,建議要好好研讀。 什么是“大”?“大而彌諸六合”的六合夠大吧!六合不夠大的人,覺 得無限大才大,但無限大有形狀嗎?有方圓嗎?無限大的中間在哪里?是隨 處都是?還是隨處都不是?然而無限小的中間又在哪里?隨處都是。所以, 《金剛經(jīng)》里的“大”是什么?請好好思維。 “脈中也”,“中”是一切建構恰恰然然的安立之處。我們再用另外一 個方向來解說“中”。永嘉玄覺禪師有一首《奢摩他頌》:“恰恰用心時, 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乍聽起來似乎跟“中”字八竿子 打不著,但其實恰好正中“中”心。 所以“中”是當下義,而不是一種固定位置,是無心的“中”!P9-12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