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重建

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余英時  頁數(shù):239  字數(shù):14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國史上的成王敗寇大致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即其人多為社會邊緣的人物。“中國人”這個名詞自正式出現(xiàn)在春秋時代以來,便是一個文化概念,而不是政治概念。對中國人而言,文化才是第一序的觀念,國家則是第二序以下的觀念。一百多年來,中國絕大多數(shù)人都在追求這樣一種合理的秩序。在這一追求中,知識人的責任最大,這是中國特有的丈化傳統(tǒng)。所以中國知識人在自己的專業(yè)之外,還必須發(fā)揮公共知識人的批判精神,不為“勢”或“錢”所屈服。這一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一方面自動撤退到中國文化的邊緣,另一方面又始終徘徊在西方丈化的邊緣,好像大海上迷失了的一葉孤舟,兩邊都靠不上岸。我們希望重建的文化,也必須靠日積月累的工夫,不可能一朝一夕即立竿見影的。

作者簡介

  余英吋先生簡介
1930年生于天津,祖籍安徽潛山,1949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學歷史系。
1950—1955年就讀于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研究所,師從錢穆先生。
1956—1961年就讀于哈佛大學,師從歷史學家楊聯(lián)陞先生。
2006年11月,余英時獲得美國國會圖書館頒發(fā)的有“人丈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丈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現(xiàn)任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主要作品有:《漢代中外經(jīng)濟交通》、《歷史與思想》、《史學與傳統(tǒng)》、《中國思想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詮釋》、《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論戴震與章學誠》、《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等。

書籍目錄

自序
論文化超越
文化評論的回顧與展望
中國知識分子的邊緣化
美國華僑與中國文化
民主與文化重建
陳獨秀與激進思潮
一一郭著《陳獨秀與中國共產(chǎn)運動》序
我所承受的“五四”遺產(chǎn)
現(xiàn)代儒學的困境
“創(chuàng)新”與“保守”
資本主義的新啟示
一一黃著《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序
費正清與中國
中國近代個人觀的改變
自我的失落與重建
一一中國現(xiàn)代的意義危機
關(guān)于“新教倫理”與儒學研究
一一致《九州學刊》編者
實證與詮釋
一一《方以智晚節(jié)考》增訂版自序
《中國思想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詮釋》自序
“明明直照吾家路”
一一《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新版自序
“士魂商才”
一一《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日譯本自序
怎樣讀中國書

章節(jié)摘錄

  功利意識和重物質(zhì)的觀念是西方近代思想的一般特色,但在中國現(xiàn)代更為突出。這是因為雙方的文化背景不同。西方一進入近代之后,俗世生活與宗教生活分裂為兩截;西方人在俗世生活中重功利與物質(zhì),但他們?nèi)钥稍谧诮填I(lǐng)域內(nèi)接觸到超越的精神。此外西方的文學藝術(shù)也都早已分別構(gòu)成各種獨立的領(lǐng)域,且已形成長久的傳統(tǒng)。所以西方人仍可從這些領(lǐng)域內(nèi)吸取精神資源以濟俗世生活的偏枯。中國的情況則不同,俗世和宗教(或道德)一直是混而不分的。一旦功利、物質(zhì)觀念侵蝕了中國文化,整個人生都陷于不能超拔的境地,因為沒有獨立的精神領(lǐng)域可以發(fā)揮濟俗的功能。以前曾有人慨嘆現(xiàn)代中國人過分講實際、過分重功利,因而缺乏“敬業(yè)”的精神。很少有人真能“為知識而知識”、“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或“為商業(yè)而商業(yè)”,甚至連游戲都不免帶有其他的目的。(這是蕭公權(quán)先生的說法。)這可以說是“工具理性”的最高發(fā)展。“工具理性”在西方雖然也大行其道,但是我們只要一察西方現(xiàn)代思想家對“工具理性”批判之強烈以及為了重建“超越理性”所做的各種努力,便不難發(fā)現(xiàn)中西文化在近百年來的差異所在。  ……

編輯推薦

  斷裂的時代,如何重建我們的文化,碎片化時代,如何看清中國的未來史學大家英時先生為今天的中國找靈魂。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文化的重建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3條)

 
 

  •   余英時先生曾師從錢穆、楊聯(lián)升,是當代華人世界著名歷史學者。余先生現(xiàn)任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先生有比較高的學術(shù)造詣,其對文化的反思往往能發(fā)人深省。
  •   書中所包括的都是余英時先生有關(guān)如何認識傳統(tǒng)中國文化以及對中國文化在當代意義的獨特觀點 在現(xiàn)在這個信仰缺失的時代 這種著作實在必不可少 加之篇幅不長 適合日常閱讀之用 看論文看觀點~
  •   雖然對中國文化的重建覺得。。。。。。,但喜歡余英吋老先生的書,建議大家都讀讀。
  •   中國文化在故去一百年的遭遇,造成了對中國文化的嚴重危機。所以在當代中國文化的重建與再認識尤顯得重要。對余先生的文化憂慮感與危機感深表同情,希望以后這就是中國文化知識分子的自覺使命!
  •   余先生作為一個思想史學者,一直力圖找回中國人的思想,重建中國人的文化,我輩為其精誠所砥礪,敢不三省吾身,為中華而思索?進而有所得,有所教,幸甚!
  •   這本書是研究中國文化問題的一部論文集。雖然其中每篇文章長短不一,但每一篇讀來都感覺很好。書中提到了中國近代以來的“政治超越”情緒,讓我想到“以經(jīng)濟建設(shè)中心”有些類似于“經(jīng)濟超越”,其實中國是否像歷史的“謀劃者”、“推動者”、“創(chuàng)造者”設(shè)想的和追求的那樣達到了預(yù)期的目標,仍然是一個值得懷疑的問題。面對著今天這個急功近利、浮躁虛偽的時代,中國太需要文化的超越了。
  •   文化是中國的地位很重要,余英時的書幫我們拾起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   讀大學時有幸聽過先生講座,受益很多,今再買書一讀,細細體味先生思想
  •   余英時作為新儒學的代表,他的作品能夠穿透到傳統(tǒng)文化的深層次。
  •   看完了這本書,拿眼下時髦的話說,本書體現(xiàn)了余先生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   讀完全書,又重讀邊緣化、超越、回顧與展望、文化重建、陳獨秀、五四遺產(chǎn)、資本主義新啟示等篇目。我在扉頁寫道:應(yīng)當重視、值得重讀、可為同道推薦的一本書。
  •   對中國文化的深刻的分析,以及對中國自身文化一種深刻的剖析,是我們更加明白了中國文化的精神。
  •   這幾乎是一本現(xiàn)在中國文化的病檢報告,立論,說理,舉例,論事,分析,語言都入情入理,格調(diào)清新,文風樸實,閱后受益匪淺。
  •   此書將中國文化的闡述納入全球視野之中,有不少獨到的見解!
  •   耳聞已久,儒學大家,對中國文化的思考,值得一看
  •   雖然是九十年代的文章結(jié)集,但都非常有遠見地預(yù)言到了當代中華文化圈的文化危機、政治制度困惑、社會亂象的根源。
  •   余老的文化功底較為深厚,看問題側(cè)重于從文化方面作出評論,對于政治、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論述較少。從著本書論述看文化、宗教的積累、沉淀是促使社會漸進和改良的基礎(chǔ)動力。
  •   建國以后就沒有對文化建設(shè)過,一直是破壞,忘記了什么叫傳承,和余教授一起思考吧
  •   大家之筆,大家風范,一代學者的社會良知,文化責任,深刻眼光,嚴密思維,令人折服受教!
  •   余英時的書是保證
  •   我們的哲學老師 極力推薦這本書 對余英時很崇拜。。
  •   好在是余英時,只有他才敢吧
  •   這是一本不錯的書。余英時的文章都很有功力。只是這本新書里,很多都是以前寫的老文章,說不上是最新的研究成果,不免和期待的不符。但文章里很多語言、觀點都顯得放得很開。以前默認的一些敏感的表達在這本書里也直言不諱了。這多少了彌補了文章的“舊”的不足吧。作為今年剛出版的新書,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
  •   因為簡介才買這本書,希望不要失望
  •   好書,要多讀多送有緣人
  •   單位讀書班“修身”用書,反響不錯。
  •   一直很想看!可是抽不出時間!等哪個周末空了!就把她一口氣拿下!
  •   但也有一些一廂情愿
  •   內(nèi)容挺好,不錯!喜歡大版本的!
  •   有啟蒙之意.
  •   比那個石一歌的余秋雨的文章要深刻
  •   需要細嚼慢咽呵
  •   只是節(jié)選 還是全集好一些
  •   在現(xiàn)實中卻為什么這么無力呢
  •   很期待,不曉得好不好看
  •   這些書都是一口氣買的,很值!
  •   終于買到了,開始慢慢讀慢慢體會
  •   文化不需要重建 需要的是浴火后的涅槃
  •   重新認識自己的民族文化
  •   還沒開始看,是老師推薦的書
  •   提歐諾個實用的
  •   大有收獲,值得品讀。
  •   名家果然名不虛傳,這里要特別贊一下出版社的“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有慧眼
  •   一般般吧,沒啥實質(zhì)性內(nèi)容,有點混字數(shù)的感覺,實在是看不下去,翻了翻仍一邊了
  •   余英時大師的書,非常好,很深刻
  •   正版,挺好的。便宜
  •   看到一半了
  •   中國文化的重建
  •   下一本是什么?
  •   配貨迅速
  •     讀余英時《中國文化的重建》
      
       總體來說,我覺得這本書值得一讀。雖然,我對書中內(nèi)容和書名的“不符”很不爽。這本2011年5月出版的書,收錄的內(nèi)容是作者1988到1991年討論文化和思想的文字。我的不爽就是看書名以為是一本“系統(tǒng)”的書,打開一開,才知道是“片斷”。還有一點不爽來自書的封面。上面寫著:斷裂的時代,如何重建我們的文化。碎片化的時代,如何看清中國的未來。史學大家余英時先生為今天的中國找靈魂。我猜,這句話是出版社加上去的,而非余英時所言。
      
       這本書不難讀。兩個晚上的時間大概可以讀完。
      
       在《論文化超越》一文中,余說文化這個名詞現(xiàn)在西方人用得很濫。黑社會或吸毒也可以被稱為某種“文化”。余說西方如此,我倒覺得中國當下不也是如此嗎?文化一詞因其廣泛的意義而被借用、濫用說明其價值存在。我在某地見到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文化藝術(shù)一條街。這條街里除了有一家裱字畫的和書法藝術(shù)沾邊外,還有一家攝影機構(gòu),拍婚紗和寫真。除這兩家外,其它都是諸如衣服、餐飲、便利店等。我以為,或者叫商業(yè)一條街比較妥當。但,為什么叫文化藝術(shù)一條街呢?發(fā)展經(jīng)濟搞商業(yè),再正常不過了,但為什么會借用、濫用文化一詞呢?當然,又或者某一天,文化這個詞消失了,沒人談?wù)摿?,那才是最大的悲哀吧?br />   
       余說,例如經(jīng)濟生活有它自己的特殊規(guī)律,但這種規(guī)律又達不到物理規(guī)律那樣高度的穩(wěn)定性、準確性。這是因為經(jīng)濟生活免不得受其它領(lǐng)域的干擾?!@真是句不錯的話。讓我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之前瀏覽過一本叫《經(jīng)濟學是如何忘記歷史的》書,還有汪丁丁的一本叫《經(jīng)濟學思想史講義》。汪丁丁在書中談?wù)撨^為什么要講經(jīng)濟學思想史。我以為這或許是要求得到一種具有穩(wěn)定性規(guī)律的思考吧。文化同樣不具備物理規(guī)律那樣高度的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我記得和一些朋友聊天,我總是被他們恥笑。他們覺得文化很扯淡,說了半天,他們覺得你什么也沒說。沒有一樣是確定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對他們來說是不存在的。我想,他們可能是學物理的。
       本文中,余還談到,在各個思想學術(shù)的領(lǐng)域內(nèi),我們都可以找到“決定論”,但是現(xiàn)代的各種“決定論”又不是任意的,它們背后有幾十個共同的“基本假定”。大致來說,有些“假定”包括:物質(zhì)決定精神,有形決定無形,具體的決定抽象的,粗糙的決定精致的,下層的決定上層的,卑微的決定高貴的,深層的決定表面的,等等。
       我對這段話不理解的地方有兩處,一是下層的決定上層的,二是卑微的決定高貴的。或者我還可以瞎加上幾條:老板決定員工、有錢的決定沒錢的、政府決定人民、地產(chǎn)商決定拆遷戶、野蠻的決定文明的、狠毒的決定善良的。加完一看,似乎并不在同一個范圍內(nèi)。既然加了,就留著吧。我的這些想法,或許都來自平時所說得,類似發(fā)展才是硬道理、有錢才是硬道理吧。
      
       在《民主與文化重建》一篇中,余說,民主一詞,希臘原始的含義,“民主”不過是許多政治形式之一,而且當時史學家和哲學家的評價中,“民主”還不是品質(zhì)較高的一種政體?!圆死镌谝院蟮难诺洹懊裰鳌本谷粔櫬錇椤岸鄶?shù)人的暴政”了。蘇格拉底便是在這種情形下被群眾判處死刑的。柏拉圖終身反對這種暴民式的“民主”,不是沒有理由的。余還說,我們不能想象,如果沒有華盛頓、杰斐遜等人的民主人格和修養(yǎng),美國的民主建國會進行得那樣順利。
       去年有一段時間,我想過華文的發(fā)展。那個時候有些苦惱。和鈍刀的一些想法也相左。偶然的機會,我讀了托克維爾的《論美國的民主》一書。當時的華文玩過幾次舉手的民主游戲??戳恕墩撁绹拿裰鳌芬粫?,才略有所悟。民主在美國是有困境的,為民主要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這在林達和劉瑜的一些著作中,也可以看到很多例子。除余英時所談的內(nèi)容外,我想美國的民主還不能忽略歷史的契機和美國的地理位置,當然還應(yīng)該包括一批具有民主人格和修養(yǎng)的英國貴族。
       余說,反觀中國,民主的唯一精神憑借是“五四”的新文化運動。但不幸“五四”是一個未完成的文化運動。由于外患的凌逼,“五四”很快地從文化運動轉(zhuǎn)化為政治運動了。——人們忙著救亡去了。
       文中還談到——布魯姆斷定,思想界的不健康已嚴重損害了美國民主的運作:自由變成了放縱,容忍變成了不講是非,民主的多數(shù)原則變成了徇眾隨俗?!裰黧w制本身并不是一切,它的運作必須另有一種健全的文化精神與之配合。
       這些看法,也使我驚覺。如此說來,我們面對的“民主”不過是個早產(chǎn)兒。它遠遠沒有孕育成熟呢。從“五四”到現(xiàn)在,民主不過是口號。像文化被濫用一樣,或許民主也不過是及時的充當了一回替死鬼吧。
      
       在《中國近代個人觀的改變》一文中,我突然想到了胡蘭成。我記得胡好像是贊成殖民統(tǒng)治的。他在《山河歲月》一書中,好像提到過,對于侵華的日本,自然會不戰(zhàn)自勝。其原因可能是胡相信中國文化。相信文明必定同化野蠻吧?
       我對狹隘的民族主義也深表懷疑。從近幾年收到的一些郵件,QQ群的消息等可見,狹隘的民族主義是有害的。
       在本文中,余說到陸象山、朱熹、曾國藩、阮元、張之洞等人很重視教育。中國人寧愿以老師而非官吏的身份出現(xiàn)。常聽到有人說,“好為人師”,這句話,或多為貶義。現(xiàn)在想來,這種說法或許是由對西方文化的淺顯理解和厭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聯(lián)系吧。
      
       在《自我的失落與重建——中國現(xiàn)代的意義危機》一文中,余說,因為我國現(xiàn)代是整個天地崩塌了,西方則是上帝死亡了。這樣的危機不可謂不大。
       我在讀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一書中,了解了一點“禮壞樂崩”的知識。余用天地崩塌似乎和禮壞樂崩意義不同。禮壞樂崩我以為會有復古的嫌疑。即便,整個意義的延伸已經(jīng)和當時的事實相去甚遠。
       余還說,今天,集體的危機過去了,個體的危機比“五四”淺析還為嚴重,自我的失落是大陸青年一代的普遍現(xiàn)象?!谶^去一百年里,最廣為人用的集體性的意義符號,如革命、愛國、人民,但現(xiàn)在已不起作用。
       這些話的啟發(fā),讓我聯(lián)想到“娛樂至死”。在一個群體中,不娛樂,會很難融入。一句話,你這個人不好玩,沒意思。就能把你拒之門外。我不反對娛樂,但反對娛樂至死?!胺凑叩乐畡印卑凑振T友蘭的意思,通俗解釋就是物極必反。娛樂至死走向極端了,也就會出現(xiàn)另外一面。全民娛樂本身就不是一種多元的,健康的,豐富的人生信條。若瘋狂娛樂之后,或有一絲空虛,在這一絲空虛之下,尋找補充是必須的。若還以娛樂來填補娛樂帶來的空虛,怕是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
       書中無疑還有很多豐富的內(nèi)容。讀這本書,只是想解決我生活在當下的一些苦惱。雖然未必有用,但啟發(fā)還是很多的。有興趣者可以一讀。
      
       汪峰有首歌曲,我很喜歡。從百度中復制如下并結(jié)束這篇讀后感:
      
       語言類別:國語歌手名稱:汪峰歌手類別:大陸男歌手媽媽我是那么孤獨孤獨得象路邊的一塊兒石頭沒有伙伴沒有情愛靈魂的大門快要關(guān)閉我徹夜地在街上游蕩那感覺讓我忘了自己我狂飲暴醉至天明因為我害怕那致命的夜的清醒媽媽你聽見了嗎媽媽幫幫我媽媽你聽見了嗎媽媽幫幫我媽媽昨天凱茜從我這兒走了我知道我還愛她她說我就象粒空中的塵土她不能再和我一起漂亮蕩蕩我知道這是唯一的結(jié)局一個美麗的結(jié)局所以我一定會面帶微笑而內(nèi)心在深深的哭泣媽媽你聽見了嗎媽媽幫幫我媽媽你聽見了嗎媽媽幫幫我媽媽我想到過死別擔心其實死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孤獨一個的感覺無人問津強顏歡笑象一個找不到家的方向的棄兒媽媽我不能回到你的懷抱因為我們終將獨自面對這個世界我不會對你說出我的痛苦因為那是我最后的堅強媽媽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都會凝視著深藍色的夜空我真想是那一顆顆閃亮的星星有無數(shù)個同伴每當那失落的感覺包圍著我我都會靜靜地望著這個世界我不知道是我忘記這個世界還是它忘記了我媽媽你聽見了嗎媽媽幫幫我媽媽你聽見了嗎媽媽幫幫我媽媽你聽見了嗎媽媽幫幫我媽媽你聽見了嗎媽媽幫幫我媽媽你聽見了嗎媽媽幫幫我
  •   從目錄上看,新文章太少,大多數(shù)曾經(jīng)收入大陸已經(jīng)出版的各種選集。不過,還是想收藏一本。呵呵:)
  •   會不會是國內(nèi)的刪節(jié)版?尤其是其中的《論文化超越》一文?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