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吳秀良 頁數(shù):174 字數(shù):74000
內(nèi)容概要
作者以自己的視角向讀者呈現(xiàn)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一位中國基督徒傳道人李叔青皈依、成長、獻身的心路歷程和曲折經(jīng)歷,使讀者有機會對20世紀初中國基督教復興運動有所了解,對李叔青時代基督教在中國的多樣性存在有所認識。
書中還提到美國基督教奮興運動布道家穆迪、穆勒,中國基督教布道家丁立美、倪柝聲,以及天津守真堂、上海慕爾堂、守真堂,還有義和團事件、天主教神父對基督教牧師的救助等人物及其相關事件,內(nèi)容豐富。
李叔青是如何帶領中國第一個華人信徒所組成的布道團體,并如何被神使用而能在短短三年的布道工作中,啟動了第一波中國教會的復興浪潮?本書是透過史學家多年來的搜集與研究而為您提供的答案!
作者簡介
吳秀良,1929年生于中國。1954年獲中國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學位,旋即完全獻身于教會青少年和大專學生的福音工作。1967年獲哥倫比亞大學中日史博士學位,后來長期在大學任教。吳教授終生致力于明清史和中國基督教會史研究。其歷史著述曾散刊于《哈佛亞洲研究學報》、《清華學報》、《中研院近代史特刊》、《通報》(荷蘭)以及《美國歷史學會季刊》,包括由哈佛大學出版社發(fā)行的清史專著。吳教授近二十年來將研究重心轉移到“中國基督教會復興史”的領域。已出版兩本著作:《復興先鋒——余慈度與二十世紀的中國教會》、《破殼飛騰——倪柝聲的被囚與蛻變》。
書籍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追尋湮沒的歷史人物
第一部 李叔青的時代
第一章 北洋西醫(yī)學堂
第二章 家庭背景
第三章 約翰·伍伯瑞
第四章 李叔青生命更新
第五章 生活上的變化
第六章 天津守真堂
第七章 義和團之亂
第八章 火海忠魂
第十章 復興的開始
第十一章 復興的擴大
第十二章 屬靈的果子和后裔
第十三章 真理的淵源和職事
第十四章 話語摘錄(一)
第十五章 話語摘錄(二)
第十六章 回答問題
第十七章 李叔青其“人”
第十八章 或生或死
第二部 后李叔青時代
第十九章 1908年后的上海守真堂
第二十章 趙世光和靈糧堂
第二十一章 義人的后裔
結語 佳美腳蹤
評介
附錄
附錄一 本書主要人物世系表及其姻親關系
附錄二 李政道教授英文復函及漢譯
附錄三 圣約翰堂李仲覃牧師紀念碑文
附錄四 李仲覃編纂《李叔青傳》的封底復印本
附注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第四章 李叔青生命更新 李叔青進入國立西醫(yī)學堂后,開頭的第一學期,功課并不太緊,有很多時間去外面逛街娛樂。在天津那樣的大都市里,世界上各種的引誘很多。他的同學們下課后,有的到酒館喝酒,有的到戲院看戲,甚至還有人到妓院去嫖妓,李叔青的生活跟他們沒有什么太大的分別。唯一不同的是他沒有上妓院去。這自然是因為家庭教育及宗教信仰的約束,也因為他們同學間有的父母都彼此認識,他們都害怕被人告發(fā)。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至少讓他沒有去犯嫖妓的罪,但是他們晚上閑著無聊的時候,就出去到處游游晃晃。 有一天晚上,他和幾個同學在街上閑逛的時候,正好路過的約翰?伍伯瑞夫婦家門口。他們聽見里面有彈鋼琴和唱英文詩歌的聲音。由于好奇心的驅使,他們幾個人就決定進去看個究竟。那個時候,英文在中國社會上是非常吃香的語言。他們聽見有人用英文唱詩,自然就更想進去跟外國人講講英文。他們進去以后,約翰?伍伯瑞的妻子凱瑟琳非常和藹地招待他們,請他們坐下來談談。李叔青在圣約翰修過音樂,對英文詩歌特別有興趣,所以他就開始與凱瑟琳用英文交談。交談中間自然就涉及信仰問題。凱瑟琳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得救了沒有?” 李叔青回答說:“我從小就受洗了?!?凱瑟琳說:“雖然你小時候受了洗禮,這個還不能算是得救的憑據(jù),你們得救的憑據(jù)是什么?” 他說:“我在16歲的時候,已經(jīng)接受了美國圣公會監(jiān)督的按手和堅信禮了?!?凱瑟琳說:“這種堅信禮也不能算為得救的憑據(jù)?!?他們幾個少年人聽了這個話后,都面紅耳赤的回答說:“那么到底怎么樣才能算作得救的憑據(jù)呢?” 凱瑟琳就把得救的道理一點一點解釋給他們聽。她說:“人如果得到了耶穌基督的救恩,這個人必定是得著了新的生命。他也必定有這個新生命在他里面運行的經(jīng)歷成為他得救的憑據(jù),所以他自己必定會知道自己得救了沒有。”但是這幾位少年人聽了以后,還是一臉迷茫。他們覺得這種說法倒是非常新鮮。 凱瑟琳見他們都低著頭默默無言,回答不出來,就沒有再難為他們。她就說:“好吧,你們現(xiàn)在可以回去了,也可以花時間想一想。以后我可以寫信問你們,你們可以回信把答案寄給我。” 李叔青和他的同學就說:“好,這樣好??梢?,可以的?!本瓦@樣他們與約翰?伍伯瑞夫婦告別回去了。
媒體關注與評論
吳秀良教授治清史、近代中日關系史,及近代中國基督教史多年,功力深厚,觸角敏銳,見解獨到。先前已經(jīng)完成了女布道家余慈度的傳記,現(xiàn)今又撰成《李叔青醫(yī)生》,為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研究填補了重要的一頁空白。 李叔青不只是一位有名的基督教布道家,影響了同時代及后來的許多教會名牧和基督教領袖,也在中國的文化史和社會史上,扮演著一個牽引和配合的角色。 我的一位史學界同行和朋友是李中清教授(現(xiàn)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他是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的兒子,而李政道正是李子義的孫子、李叔青的侄兒。這種千絲萬縷的人際關系和歷史淵源,叫我讀到《李叔青醫(yī)生》初稿時即手不釋卷,津津有味。 ——梁元生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院長暨歷史學講座教授
編輯推薦
《李叔青醫(yī)生》以一個短暫而卑微的生命見證父神的憐憫和恩典,發(fā)人深思。書中內(nèi)容為史學家多年研究成果,史料更顯珍貴。傳主和家人的經(jīng)歷神奇,可讀性強。傳主為早期宗教界名人,不僅有名人效應,且是一種可貴的信仰追尋。
名人推薦
吳秀良教授治清史、近代中日關系史,及近代中國基督教史多年,功力深厚,觸角敏銳,見解獨到。先前已經(jīng)完成了女布道家余慈度的傳記,現(xiàn)今又撰成本書,為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研究填補了重要的一頁空白。李叔青不只是一位有名的基督教布道家,影響了同時代及后來的許多教會名牧和基督教領袖,也在中國的文化史和社會史上,扮演著一個牽引和配合的角色。我的一位史學界同行和朋友是李中清教授(現(xiàn)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他是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的兒子,而李政道正是李子義的孫子、李叔青的侄兒。這種千絲萬縷的人際關系和歷史淵源,叫我讀到本書初稿時即手不釋卷,津津有味。 ——梁元生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院長暨歷史學講座教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