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2 出版社:線裝書局 作者:釋凈空 頁數(shù):59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特聘主持與圣嚴、星云等合稱“當代四大名僧”的凈空法師詳述佛教戒學的“十根大本”,教導如何轉(zhuǎn)惡為善,轉(zhuǎn)迷為悟,轉(zhuǎn)凡為圣,轉(zhuǎn)業(yè)力為愿力,修圓滿的福報,悟自性的吉祥。
作者簡介
凈空法師,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昆士蘭大學榮譽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南昆士蘭大學榮譽博士,澳洲凈宗學院院長、香港佛陀教育協(xié)會董事主席。
凈空老法師,法名覺凈,字凈空,一九二七年出生于安徽省廬江縣,俗名徐業(yè)鴻,一九四九年旅居臺灣省,一九五四年先后追隨一代大哲桐城方東美教授、藏傳高僧章嘉呼圖克圖與儒佛大家濟南李炳南老教授,學習經(jīng)史哲學以及佛法十三年,而于佛教凈土宗著力最多。
一九五九年,法師于臺北臨濟寺剃度,遂以恢復圣哲倫理道德教育、弘揚大乘佛法慈悲精神為己任,至今講經(jīng)教學五十年,從無間斷。首倡“佛教”乃“佛陀教育”正名之說,大開印贈經(jīng)典及運用影音設備、網(wǎng)絡、衛(wèi)星電視普及仁慈博愛之全民教育的風氣。至今已印購六千五百套以上的《大藏經(jīng)》贈送全球高等學府、國家圖書館及各宗教團體。曾受聘任臺北十普寺三藏學院教師,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臺灣中國內(nèi)學院院長。創(chuàng)辦華藏視聽圖書館、佛陀教育基金會與澳洲凈宗學院。指導新加坡凈宗學會創(chuàng)辦“弘法人才培訓班”?,F(xiàn)今全球有百余所的佛陀教育機構聘請法師為永久導師;成千上萬的聽眾,通過遠程教學向法師學習。
除講經(jīng)教學外,法師對各類醫(yī)藥、教育、慈善救濟事業(yè)也非常關注,不分國家、宗教、族群,平等真誠地貢獻力量。一九九七年始,旅居新加坡三年,致力團結(jié)新加坡九大宗教,告知世人“世界不同宗教確實是可以團結(jié)的”!先后榮獲美國得州榮譽公民、達拉斯榮譽市民、澳大利亞圖文巴榮譽市民、印度尼西亞宗教部最高榮譽,以及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昆士蘭大學、南昆士蘭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與榮譽教授。二○○五年,榮獲英國女王AM勛銜,再次肯定了法師對多元文化教育與宗教團結(jié)的卓越貢獻。半個世紀以來,法師足跡遍及五大洲。多次代表各大學至亞、澳等地參加國際和平會議;數(shù)次陪同新加坡九大宗教、印度尼西亞五大宗教代表團,訪問中國、羅馬、埃及等宗教圣地與大學。所到之處,不僅深受佛教信眾的擁護愛戴,而且與各宗教人士親切交流,真誠學習,成為坦誠相待的老朋友。
……
簡言之,“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是凈空老法師立身處世不變的原則。“仁慈博愛”,“修身為本、教學為先”是他講經(jīng)教學的純一主旨?!罢\敬謙和”、“普令眾生破迷啟悟、離苦得樂”則為其生命的真實意義。
書籍目錄
雍正皇帝上諭節(jié)要雍正皇帝上諭節(jié)要解說十善業(yè)道經(jīng)經(jīng)題人題正釋經(jīng)文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 十善業(yè)道,何等為十? 離殺生得成就十離惱法 離偷盜得十種可保信法 離邪行得四種智所贊法 離妄語得八種天所贊法 離兩舌得五種不可壞法 離惡口得成就八種凈業(yè) 離綺語得成就三種決定 離貪欲得成就五種自在 離嗔恚得八種喜悅心法 離邪見得成就十功德法 離殺害而行施故 離不與取而行施故 離非梵行而行施故 離虛誑語而行施故 離離間語而行施故 離麁惡語而行施故 離無義語而行施故 離貪求心而行施故 離忿怒心而行施故 離邪倒心而行施故 施莊嚴 戒莊嚴 忍辱莊嚴 精進莊嚴 定莊嚴 慧莊嚴 慈莊嚴 悲莊嚴 喜莊嚴 合莊嚴 四攝莊嚴 念處莊嚴 正勤莊嚴 神足莊嚴 五根莊嚴 力莊嚴 覺支莊嚴 正道莊嚴 止莊嚴、觀莊嚴 方便莊嚴 十力、無畏、十八不共十善業(yè)道經(jīng)節(jié)要——附說十惡果報附錄 精要十念法
章節(jié)摘錄
正釋經(jīng)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俊 倪@一段經(jīng)文可以看出本經(jīng)與其他經(jīng)不一樣,譬如《阿彌陀經(jīng)》是佛在祗樹給孤獨園講的,是在人間;而本經(jīng)是在龍宮講的?! 》鹋R終囑咐阿難,一切經(jīng)典皆以“如是我聞”開頭。“如是”就是指這一部經(jīng);“我”是阿難尊者自稱;“聞”是親聞,不是傳說,是釋迦牟尼佛親自說的?!叭缡俏衣劇保@一部經(jīng)是我阿難親自聽佛所說的,這是淺講;如果往深處講,《大智度論》有四卷解釋這四個字。由此可知,佛經(jīng)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 “如”是說真如、自性,唯有真如自性才是“是”;換言之,真如自性以外的都是“非”,這也就是佛法講的真與妄。何以說真性之外的都是非?真性之外是幻相《金剛經(jīng)》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切有為法有沒有?有!雖有,它不是真的。能變的真如是真的,所變的現(xiàn)象是虛幻不實在的;不但虛幻不實在,而且不存在。所以,《金剛經(jīng)》末后又云:“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就看到宇宙的真相了。 凡夫被這些虛幻的境界蒙蔽了,這些虛幻的境界如同電影畫面一樣,我們以為那是真實的,其實是假的。電影畫面是假的,每個人都能體會到,但是說現(xiàn)實一切境界是假的,很多人無法體會,都以為這是真實的。其實,所有現(xiàn)象都是剎那不住,剎那生滅,所以不是真實存在,真實存在的是能變的法性,法性也稱做“真如”?! ∈雷鹚f的一切法,都是從自性里流露出來的,所以稱“如是”,絕對不是意識心的流露。一般人講的念頭、思想、觀念,在佛法里是講心、意、識;心是阿賴耶,意是末那,識就是第六意識。十法界之內(nèi)的眾生,其思想、知見不離心意識;能離心意識就脫離十法界,入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華嚴經(jīng)》稱之為法身大士,這是究竟解脫,真正得大圓滿,方能找到禪宗所謂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也就是真正地回歸自性?;貧w自性就找到了自己,自己真心自性變現(xiàn)出來的虛空法界、十法界的依正莊嚴,就能掌握住。 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自己受用的境界,這時就稱為佛菩薩。在沒有回歸自性之前,我們生活在自性變現(xiàn)的虛幻境界里,生活不自由,被境界所轉(zhuǎn),在境界里做不了主,由業(yè)力做主。明心見性之后,自己做主,就不是業(yè)力做主。 佛法講“常樂我凈”,這是四凈德,是真有,決定不假;沒有見性,那就是有名無實?!俺!笔怯篮悴蛔?。在我們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所以、沒有常。連“樂”也沒有,我們現(xiàn)在的樂只是痛苦暫時停止而已。譬如我們每天要吃三餐,有一餐不吃,就會餓得很苦;吃飽了,餓的苦暫時停止,于是有樂的感覺;不吃的時候,苦馬上就現(xiàn)前,因此六道凡夫只有苦沒有樂。“我”是自己能做得了主。但凡夫是自己做不了主,常被境界困擾。所以,沒有見性,決定沒有“我”?!皟簟笔巧硇那鍍?。我們心里有是非人我、貪嗔癡慢;身更不干凈,一天不洗澡,臭汗熏天。所以,“常樂我凈”,不但六道凡夫沒有,十法界內(nèi)的四圣法界也沒有,人一真法界才有?!稛o量壽經(jīng)》講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以及一切萬物常住不變,所以他們具足“常樂我凈”?! ∫磺兄T佛如來,為十方法界一切眾生所說的經(jīng)教,無非“如是”二字而已?!叭纭笔鞘聦嵳嫦啵鹚f的與事實真相完全相應,佛沒有加一點,也沒有減一點,這稱為“如是”,此義較深。所以,佛沒有自己的意思,沒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佛所說的完全是就事論事,只是將宇宙人生的道理、事相、因果(因果的轉(zhuǎn)變與相續(xù))為我們說出而已。 由此可知,諸佛如來所說的,句句都是我們現(xiàn)實的生活狀況,這才曉得佛法與我們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學佛法就是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生活的真實環(huán)境。佛法的教學是世間第一真實究竟圓滿的教學,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學習。唯有通過這個學習才能真正認識自己,明了自己生活環(huán)境的真相。契入這個境界,就稱做“菩薩”;若達到究竟圓滿,就稱做“佛陀”。佛法修學的成果,第一階段稱做“阿羅漢”,第二階段稱做“菩薩”,最高階段稱做“佛陀”。所以,佛陀、菩薩、阿羅漢不是神仙,是代表佛修學階段的名稱。 “如是我聞”,阿難尊者為我們說出這部經(jīng)是他自己親自聽佛說的,佛說的也不是自己的意思,而是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說出這四個字,使我們生起恭敬心、尊敬心、信仰心?!叭缡恰笔切懦删?,“我聞”是聞成就。 “一時”是時間,指佛說經(jīng)的時間。時間不用年、月、日,而用“一時”,其意思很深!佛告訴我們,時間與空間都是抽象的概念,并非事實。所以,一時的意義不但深而且真切,比記載年、月、日、時還要正確。 “一”,古大德有多種講法,通常的說法就是眾生聽聞這部經(jīng)的機緣成熟了,此時稱做“一時”。如果緣不成熟,說了也沒用處,所以師資道合就是一時,這是對我們現(xiàn)前境界說的。從理上講,禪宗所謂“識得一,萬事畢”,又謂“萬法歸一”,這個“一”就是與自性相應,這個意思深。凈土宗講“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所現(xiàn)的境界是一真法界;心亂了,一真法界就變成十法界、無量無邊的法界。因此,心真正歸一,一念不生,一心不亂,一切諸佛如來所說一切經(jīng)都圓滿現(xiàn)前,這是真正的一時,法身大士才能證得?! ≈袊穫饔涊d,智者大師讀誦《法華經(jīng)》至“藥王菩薩本事品”時,忽然入定,在定中見到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講《法華經(jīng)》。出定之后,告訴別人:“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jīng)》這一會還沒有散。”這是不是真的?真的?!斗ㄈA經(jīng)》云:“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爆F(xiàn)在科學家也說,如果我們有能力超過光的速度,就可以回到過去。我們能回到過去,就能參加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講經(jīng)的法會,這說明了時間、空間不是事實。如果你的機緣成熟,有智者大師這樣的定功,就能回到過去,也能契入未來。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