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網-北京奧運社會面安保遺產研究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  作者:殷星辰,袁振龍 等著  頁數:275  

內容概要

  北京奧運社會面安保通過政府周密組織、公眾廣泛參與織就了一張獨具中國特色的隱形“天網”,為確保北京奧運會的絕對安全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維護了良好的國家形象。天網之論、天網之經、大網之緯、天網之目、天網之果為你娓娓道宋“平安奧運”背后的理念、故事和經驗。本書對于做好大型活動社會面安全保衛(wèi)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書籍目錄

緒論
第一篇 天網之論
 第一章 北京奧運社會面安保
  第一節(jié) 北京奧運安保概述
  第二節(jié) 北京奧運社會面安保
 第二章 北京奧運社會面安保的歷史回顧
  第一節(jié) 籌備策劃階段
  第二節(jié) 全面建設階段
  第三節(jié) 演練提高階段
  第四節(jié) 完美實戰(zhàn)階段
 第三章 北京奧運社會面安保的方法理念
  第一節(jié) “平安奧運”理念的含義
  第二節(jié) “平安奧運”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第三節(jié) “平安奧運”與“魚鉤與長矛”
  第四節(jié) 漁網理論
第二篇 天網之經
 第四章 北京奧運社會面安保的指揮體系
  第一節(jié) 北京奧運安保工作指揮體系
  第二節(jié) 北京奧運社會面安保指揮體系
  第三節(jié) 北京奧運社會面安保指揮體系的成效述評
 第五章 北京奧運社會面安保的責任體系
  第一節(jié) 目標責任制
  第二節(jié) 領導責任制
  第三節(jié) 實名責任制
  第四節(jié) 督查考核制
 第六章 北京奧運社會面安保的保障體系
  第一節(jié) 人員保障體系
  第二節(jié) 物質保障體系
  第三節(jié) 制度保障體系
第三篇 天網之緯
 第七章 北京奧運社會面安保的外圍防控
  第一節(jié) 外圍防控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jié) 外圍防控的組織實施
  第三節(jié) 外圍防控的成效述評
 第八章 北京奧運社會面安保的防控模式
  第一節(jié) 防控模式的主要內容
 ……
第四篇 天網之目
第五篇 天網之果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二、奧運安保防控新模式的啟示奧運安保成功的防控模式啟示我們,必須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的新體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綜治體制機制的優(yōu)勢。本次奧運安保的體制機制實際就是綜治體制機制的轉化運用,是綜治體制機制在重大工作任務中優(yōu)勢作用充分發(fā)揮的體現。在奧運安保中,首都綜治系統(tǒng)承擔著全市奧運安保社會面控制的指揮、協調、督導、檢查的任務。通過綜治體制機制有效整合了各部門和區(qū)縣,最廣泛地發(fā)動了人民群眾,發(fā)揮了條塊互補平臺、部門聯動紐帶和專群結合橋梁的作用,成為了奧運安保中統(tǒng)籌全局決策、協調部門力量、推動難點問題解決的關鍵。綜治體制機制能夠在奧運安保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綜治體制機制符合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的要求,在社會管理建設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優(yōu)勢。甚至在一定意義上說,經二十余年建設所形成的綜治體制機制比當前推行的社會管理機制的歷史更悠久、觸角更深遠、體系更成熟,其工作機構既隸屬于黨委、又隸屬于政府,其工作體系上至中央在京單位、下至基層社區(qū)村,是真正橫到邊縱到底的工作體系,其立足屬地管理、依靠領導責任,是真正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整合資源、凝聚力量的體制機制,能夠把各部門和區(qū)縣充分整合起來,把各種社會資源和力量充分調動起來,協調解決單靠職能部門難以解決的各類社會問題。奧運安保工作依托綜治體制機制取得了圓滿成功,在充分證明綜治體制機制作用巨大的同時,也給了我們新的啟示。第一,綜治工作必須更多地滲透到社會建設中,不斷擴大社會管理的參與度。具體要在五個方面實現轉型:一是工作領域由單純的解決治安問題向解決治安問題為主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問題轉變;二是工作任務由打擊、防范、教育、管理、建設、改造向化解社會矛盾、增加社會安全、促進社會和諧轉變;三是工作理念由管理為主向管理服務并重,在管理中體現服務,在服務中實施管理轉變;四是工作模式由政府主導、公眾參與向政府調控同社會協調互聯、政府行政功能同社會自治功能互補、政府管理力量同社會調節(jié)力量互動轉變;五是工作目標由經驗積累向形成科學體系轉變。第二,必須充分發(fā)揮綜治體制機制優(yōu)勢,進一步整合各種力量。

編輯推薦

《天網:北京奧運社會面安保遺產研究》由知識產權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天網-北京奧運社會面安保遺產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