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作者:子思 頁數(shù):77 譯者:理雅各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大師經(jīng)典文庫:中庸》本是《禮記》中的一篇?!洞髱熃?jīng)典文庫:中庸》強調(diào)“誠”,認為“誠”是實現(xiàn)“中庸之道”的關(guān)鍵?!洞髱熃?jīng)典文庫:中庸》是儒家重要經(jīng)典,它同《易經(jīng)》一樣,都是儒家的理論淵藪。不過《經(jīng)易》比《大師經(jīng)典文庫:中庸》影響大,涵蓋面廣,而《大師經(jīng)典文庫:中庸》是宋以后儒者研讀的重點。儒學,特別是理學,許多概念、命題出自《大師經(jīng)典文庫:中庸》,許多理學大家持守《大師經(jīng)典文庫:中庸》的信條,許多儒者用《大師經(jīng)典文庫:中庸》的方法論思考,從而可以看出,《大師經(jīng)典文庫:中庸》對中華文明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
作者簡介
作者:(春秋)子思 譯者:(英國)理雅
子思(前483—前402),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孫。春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參,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參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稱為思孟學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參,下啟孟子,在孔孟“道統(tǒng)”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并由此對宋代理學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因此,北宋徽宗年間,子思被追封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順元年(1330),又被追封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為“述圣”。
書籍目錄
中庸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右第二十二章。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右第二十三章。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右第二十四章。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nèi)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右第二十五章。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編輯推薦
《大師經(jīng)典文庫:中庸(漢英對照)》是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