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織繡服飾全集(刺繡卷)

出版時間:2004-1  出版社: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  作者:(滿)常沙娜  頁數(shù):50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比卷為《中國織繡服飾全集》中的第二卷[刺繡卷],是一部具有發(fā)展史意義,迄今為止最全面展示歷代刺繡珍品的最為豐富的圖集。刺繡工藝是中國古老的手工技藝,是中華民族藝術(shù)寶庫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刺繡起源很早,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guān),幾千年來一直沒有中斷地發(fā)展著。不僅有悠久的歷史,還有豐富多彩的刺繡品種。西周時期的辮子股刺繡印痕,題示著刺繡工藝的成就;戰(zhàn)國秦漠時期楚墓出上的各種紋樣豐富的刺繡,及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體現(xiàn)出刺繡工藝已發(fā)展到成熟階段;西漢馬王堆出上的[長壽繡]、[信期繡]、[乘云繡]尤為中外學者重視,代表著刺繡工藝開始進入輝煌時期;唐代刺繡中的宗教藝術(shù)品,標志著刺繡針藝技術(shù)已是大步創(chuàng)新的時代;宋代并行發(fā)展的純欣賞性畫繡和實用性刺繡兩大類,表明刺繡技藝已達到歷史最高峰;元代精美的異域風格刺繡,展示了設色鮮亮、裝飾性強的藝術(shù)特色;明清時期更是一個刺繡藝術(shù)群芳吐艷、流派紛呈,空前大發(fā)展的階段,而且圖案紋樣已不局限形式美,還包含著吉祥內(nèi)容和處世哲理??傊怨乓詠?,中國刺繡工藝之精巧,品種之眾多,內(nèi)容之豐富,形式之絢麗,藝術(shù)風格之多樣,舉世無雙。  本卷搜集了包括商、西周、漢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元、明、清各代的刺繡物品四百八十三件。即精選從公元前一千年至二十世紀初,具有美術(shù)價值,紋樣比較完整的國內(nèi)考古發(fā)掘品和傳世品。卷首發(fā)表《中國刺繡藝術(shù)發(fā)展概述》一文,選編的每件藏品都有圖版說明。

書籍目錄

一(西周)一辦于股刺繡印痕(兩件)二(西周)一紅地刺繡黃藍色三角紋褐三(戰(zhàn)國)深棕色絹刺繡鳳、鳥踐蛇紋揪衣(局部兩片》四(戰(zhàn)國)灰白羅刺繡龍鳳虎紋殘片五(戰(zhàn)國》紅棕絹刺繡鳳鳥花卉紋鏡衣六(戰(zhàn)國)淺黃絹刺繡對鳳對龍紋面衾七(戰(zhàn)國)淺黃絹刺繡二龍一鳳相螭紋殘片八(戰(zhàn)國)淺黃絹刺繡蟠龍飛鳳紋面衾九(戰(zhàn)國)淺黃絹刺繡鳳鳥花卉紋綿袍(局部)十(戰(zhàn)國)紅棕色絹刺繡金鳳鳥、花卉紋殘片十一(戰(zhàn)國)紅棕色絹刺繡金鳳鳥花卉紋絳十二(戰(zhàn)國)土黃絹刺繡鳳鳥花卉紋絳十三(戰(zhàn)國)淺黃絹刺繡鳳鳥花卉紋絳十四(戰(zhàn)國)淺黃絹刺繡舞鳳逐龍紋絳十五(戰(zhàn)國)淺黃絹刺繡飛鳳花卉紋殘片十六(戰(zhàn)國)棕紅色絹刺繡金鳳鳥紋絳十七(戰(zhàn)國)綠色絹刺繡花鳥紋殘片十八(西漢)茶黃綺地紋期繡綿袍(局部)十九(西漢)絳色絹地紋期繡手套(局部)二十(西漢)煙色菱紋羅地刺繡信期繡殘片二一(西漢)煙色絹地信期繡殘片二二(西漢)深黃絹地信期繡夾袱三二(西漢)黑色羅地信期繡殘片二四(西漢)黃綺地乘云繡殘片二五(西漢)淺黃色對鳥菱紋綺地乘云繡殘片二六(西漢)黃色絹地乘云繡枕巾二七(西漢)絳紅絹地長壽繡殘片二八(西漢)黃絹地長壽繡殘片二九(西漢)絳色絹地茱萸紋繡殘片三十(西漢)深黃絹地方棋紋繡殘片三一(西漢)棕色絹地方棋填花紋繡殘片三一(西漢)深黃絹刺繡散點折枝花紋殘片三二(西漢)深灰色絹地金蠶紋繡殘片三四(東漢)深黃色飛云雙禽紋織錦刺繡云紋殘片三五(漢)豆綠縑刺繡忍冬紋殘片三六(漢)淺黃毛布刺繡動物紋殘片三七(東漢)織錦刺繡針黹篋三八(東漢)淺灰絹刺繡花鳥紋鋸齒形花邊三九(東漢)淺黃絹刺繡人物圖四十(東漢)深黃絹刺繡花卉紋殘件四一(東漢)白絹刺繡云紋粉袋四二(東漢)紅絹刺繡云紋襪帶四三(東漢)藍色縑刺繡云紋護膝四四(漢)黃地刺繡蔓草紋靴面四五(東漢)淺綠絹刺繡花草紋鏡袋四六(西漢)褐色絹地樹紋鋪絨繡片四七(漢)煙色絹地樹紋鋪絨繡片四八(漢)紅地辮繡朵花毛織帶四九(漢)紅地辦繡菱格朵花紋毛織帶五十(漢)紅地辦繡菱格填花紋毛織帶五一(東漢)絳紫毛繡褲(局部)五二(北魏)彩繡佛像供養(yǎng)人五三(北涼)淺黃絹刺繡葡萄獸紋殘片五四(南北朝)紅絹刺繡神鳥紋殘片五五(北魏)深黃地刺繡忍冬聯(lián)珠龜背紋花邊:五六(唐)深藍絹綴花幡五七(唐)深黃絹刺繡孔雀紋殘件五八(唐)紅地綴金珠刺繡花紋殘片五九(唐)刺繡釋迦牟尼靈兀鷲山說法圖六十(唐)刺繡弘忍像六一(唐)百衲袈裟六二(唐)黃羅刺繡花卉紋殘片六三(唐)白色羅刺繡鳥食花紋殘片六四(唐)深黃綾刺繡花鳥紋香囊六五(唐)刺繡花樹孔雀圖六六(唐)黑綾刺繡花卉紋殘片六七(唐)綠綾地刺繡蝶戀花紋幡頭六八(唐)深綠絹刺繡飛鳥、奔鹿、牡丹紋殘片六九(五代)紫絳絹刺繡寶相睡蓮經(jīng)帙七十(五代)刺繡三星圖七一(北宋)刺繡大士像七二(北宋)刺繡梅竹山禽圖七三(宋)刺繡菊花簾圖七四(宋)刺繡開泰圖七五(宋)刺繡秋葵峽蝶圖七六(宋)紗繡倫敘圖七七(宋)刺繡老子像七八(宋)刺繡雄鷹圖七九(宋)刺繡白鷹圖八十(宋)刺繡黃筌畫花鳥芙蓉、螃蟹圖八一(宋)刺繡黃筌畫花鳥葡萄、松鼠圖八二(宋)刺繡黃筌畫花鳥芙蓉、翠鳥圖八三(宋)刺繡梅竹鸚鵡圖八四(宋)刺繡瑤池跨鶴圖八五(南宋)刺繡達摩渡江圖八六(南宋)刺繡佛說圖袈裟(局部)八七(南宋)絳色羅刺繡花鳥瓔珞紋殘片八八(南宋)褐色羅地金彩紙貼繡纏枝花紋花邊八九(南宋)絳色羅貼繡牡丹紋褡褳九十(南宋)綠絹地貼綾繡牡丹、飛蝶紋殘片九一(南宋)褐色羅刺繡蝶戀芍藥紋花邊九二(遼)棕紅地刺繡對鳳團紋殘片九三(遼)紅羅地刺繡聯(lián)珠、梅竹、蜂蝶紋殘片九四(遼)藍羅地刺繡聯(lián)珠、梅花、蜂蝶紋殘片九五(遼)褐色羅地刺繡團花裙(局部)九六(遼)絳紅地刺繡雙鹿花卉紋帽飾……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編輯推薦

《中國織繡服飾全集:刺繡卷》:中國美術(shù)分類全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織繡服飾全集(刺繡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很早就想要買 這本書了 刺繡卷 里面的東西對我很有用 很喜歡
  •      研究生資料室的珍貴書籍有很多,一進去就感覺自己變成一條饑餓的大蟲,想把他們都啃食進去。有時候我不愿意去查詢書目,隨意地搜尋書柜中的書,這個時候邂逅心儀的書的機會是隨機的。
       看到一本精裝的《中國織繡服飾全集》(刺繡卷),立即取下來翻閱,這本服裝書是根據(jù)中國服裝發(fā)展歷史編錄的,收錄了各個歷史朝代的織繡服飾圖片資料,文字是繁體字且是豎排的版式,最吸引人的是彩色的圖片資料了。
       從西周開始介紹服裝織繡,一幅“淺黃絹刺繡對鳳對龍紋面衾”映入眼簾,很是精致。西漢時代的刺繡是我比較熟悉的,我曾經(jīng)在長沙博物館看過這些刺繡文物,這些圖片資料上的文物是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漢代刺繡,根據(jù)刺繡圖案形式的區(qū)別可以分為信期繡、長壽秀、乘云秀。各個朝代的服飾圖案各有特點,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精美。看著這些精美絕倫的織繡圖案,我的思緒也循著繡面上的線條和圖形回旋飄飛了起來,無邊無際,沒有彼岸。在當今藝術(shù)界有大量的繪畫、雕塑、制作、設計等作品,多到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而真正能觸動人心并心生感激的只是少部分。這些古代的藝術(shù)品能夠給人帶來一種沉靜的心境,讓在現(xiàn)代社會中追求速度和成效的人沉下心來,細細品味那針尖上靈巧嫻靜的藝術(shù)。
       帶著回味無窮的思緒我開始翻閱另外的書,在書柜的最下面一排立著系列化地叢書——《新編世界名畫全集》,一個個熟悉的畫家的名字展現(xiàn)在我面前,高更、梵高、盧梭、塞尚……中學繪畫時期,我就已經(jīng)收集了梵高和高更的畫冊,那個時候接受的繪畫教育是單調(diào)的靜物寫生,我對繪畫藝術(shù)了解甚少,只停留在學院式的素描和水粉之間。在藝術(shù)書店看見各大名家的繪畫作品后,打開了我了解藝術(shù)的另一扇門。我為梵高神經(jīng)質(zhì)的線條而興奮,為高更作品中原生態(tài)的繪畫主題內(nèi)容和強烈的色彩對比而迷醉……
       和《中國織繡服飾全集》(刺繡卷)帶給我的感覺不同,如果說古老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撥動了我心中的民族文化意識,帶給我深沉的感動,那么這些西方畫家的繪畫作品帶給我的是一種直覺,進而造成情緒上強烈的感染。這些觸動不僅來源于畫面本身,更多的是讓我回到了曾經(jīng)的那種年少懵懂,但又激情叛逆的時期。
       在中國當代藝術(shù)教育以西式教學方法為主導,這也導致大部分學生心中西洋藝術(shù)先入為主的狀態(tài),我自己也見證了這一點,而我也是在進入本科教育階段才漸漸有對國學文化有更廣泛和深入的了解,心中的民族文化意識開始覺醒,我開始去聆聽中國古典音樂,關(guān)注國畫書法,翻閱傳統(tǒng)文化的書籍……不僅僅改變了我的學習方向,也轉(zhuǎn)變了我思考問題的方式。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需要用一生去學習積累。而單單學習本國的文化是不夠的,我同樣也會關(guān)注其他國家文化,所有的文化也都有共性,在當代,環(huán)境保護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以及對于當下社會問題的關(guān)注是人們的焦點。
       我現(xiàn)在想看的書有很多,有些在腦中的問題通過書籍的閱覽和老師的教導得到開悟,同時也出現(xiàn)了新的疑問,這些疑問將引領(lǐng)我繼續(xù)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