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浦樓論詩詞存稿

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上海古籍  作者:陳邦炎  頁數(shù):443  
Tag標簽:無  

前言

陳沆在寫這些詩時還沒有結(jié)識魏源,到北京后才與魏源相遇,如他在《將出都始識魏默深長歌別之》詩中所說,兩人一見就“傾蓋如平生”。這當然是因為他們兩人在許多方面有彼此契合之處。如果檢閱魏源的詩集,可以發(fā)現(xiàn)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在甲戌年間,魏源也由湖南北上,途中也寫了一組詩,抵達北京后曾把這些詩編為《北道集》,其中有幾首也是描寫河南、山東一帶饑民流離的慘狀。陳沆后來看到這卷詩,曾寫《古風一首贈魏默深即題(北道集)后》,詩中有幾句是:“把君《北道集》,懷抱生古春。流離浩滿眼,憑車發(fā)哀呻。惜哉徒為爾,不救民苦辛。”這說明,兩人還未相識前,在各自北上途中,曾有一段相似的生活體驗,激發(fā)了相似的詩情,寫出了相似的詩篇。這也許是他們一見就如此契合的原因之一。陳沆這次在北京沒有逗留很久,當年的秋末冬初,又離北京南下。他在別魏源的詩中透露了離京的原因和心情是:“昨夜大風吹赤埃,海水倒沒黃金臺。無衣生受霜霰猜,饑餓作客胡為哉?!背鼍┩局?,他寫了一組《出都詩》,其中第四首被吳嵩梁贊為“有老杜‘三吏’、‘三別’遺意”,詩中通過一個兵荒后無家可歸的老翁的自述,反映出這個地區(qū)的人民所負荷的無比深重的苦難。而當作者行到黃河邊時,為聽到的一個故事所感動,又寫了一首《蘭陽渡》,追述上年秋天“河北新用兵”時,“難民如窮鳥,各各逃其生”,而官軍卻封鎖了渡口,不準放船只去救對岸大批走投無路的難民。當時的蘭陽縣令惻然心動,不惜以身徇法,毅然下令放船把難民救了過來。詩中歌頌了這位“枉法而救人”的縣令,同時慨嘆因他觸怒中丞而受到處分后,“從此蘭陽河,有船不得過。九月至十月,死亡亦已多”。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為陳邦炎先生數(shù)十年來在詩詞方面研究成果的精選匯編,內(nèi)容涉及古典詩詞的諸多方面,從宏觀的對詩體、詞體的研究,到微觀的對一位詩人、一首詞的研究等,均有獨到的見解和嚴謹?shù)目际?。陳邦炎先生是上海古籍出版社老編輯,學養(yǎng)深厚,功底扎實。他多年來專注于古典詩詞方面的研究,在國內(nèi)外及港臺等地都發(fā)表過多篇文章,并主編了《詞林觀止》等多部深受好評的圖書,在學界卓有名望。本書所選包括陳邦炎先生多年來在各處發(fā)表的論文、散文、賞析文章,以及他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詞精選,體現(xiàn)出陳先生在古典詩詞方面的深厚功力。

書籍目錄

弁言從新詩運動上探我國詩體演化的軌跡“詩界革命”質(zhì)疑對當代詩歌的幾點淺見漫談詩中顏色詞的運用試論杜甫絕句的得失陳沆詩初探關(guān)于詞的質(zhì)素、風貌、容量的思考談姜白石《揚州慢》詞前、后結(jié)的斷句吳文英評傳夢窗詞淺議周密評傳從時與地看草窗詞評介女詞人徐燦及其拙政園詞評介陳維崧及其詞論、詞作論新蘅詞論云起軒詞論靜安詞陳曾壽及其舊月移詞附錄一  《唐人絕句鑒賞集》題言  《詞林觀止》序言  《清詞名家論集》后敘  《曲苑觀止》引言    編、讀《趙樸初韻文集》散記  《梅溪詞》與史湘云  憶天津松壽里的一夕談話  憶俞平伯先生  憂患·人生·國運附錄二  詩詞刪存稿  踏莎行(楓樹凝霞)    高陽臺(萬綠成陰)  金縷曲(一片花飛去)  揚州慢(一夢炎涼)    臨江仙(煙雨幾回江上立)    高陽臺(橋鎖平湖)  念奴嬌(人間天上)    五十生日感賦  杭州嘉禾里雜憶五絕句  病起登樓閑望  金縷曲(天塹千年隔)    題《紅樓夢》    金縷曲(一片天邊月)    木蘭花慢(倚征車小立)    滿江紅(三十年來)    長夏無聊,披閱龔定庵《己亥雜詩》,漫成五絕  讀王士稹《秦淮雜詩》,漫題一絕  孤山前夕眺  高陽臺(兩面湖光)    一九七四年春,游三潭印月,憶孩提時隨父母姊兄同來,曾在紅欄橋邊留影,照相館名“二我軒”,距今將五十年矣  看花偶作  樸初兄寄示《西南行雜詩》一卷,戲報以一絕  風入松(當樓一笑向南屏)    戲拍“二我照”,一我讀書,一我入睡,為賦三絕  八聲甘州(算滄桑歷盡)    憶江南(黃花句)    游莫干山劍池作  一九八二年四月,參加杜甫研究學會第二屆年會,下榻成都杜甫草堂。憶一九五七年反右前來此,值梅花盛開,光景絕艷。今梅候雖過,而庭館依然。感念舊蹤,爰賦四絕  西江月(方憾菊殘荷盡)  憶江南(金山衛(wèi))  金縷曲(香島回歸矣)  寄懷孝權(quán)兄  夜坐偶成    窗前偶成

章節(jié)摘錄

從新詩運動上探我國詩體演化的軌跡一、新詩運動的回顧戊戌政變前夕,維新派諸人已在力主變法以救亡圖強的同時舉起一面“詩界革命”的旗幟,但無論從梁啟超所提出的“以舊風格含新意境”④這一綱領(lǐng)性的要求看,或是從夏曾佑、蔣智由、譚嗣同等人當時所寫、后來被梁啟超認為“誠可發(fā)笑”的那些“捋撦新名詞以自表異”的“新詩”⑤來看,實不足以稱為“革命”。一些專論和文學史推黃遵憲為“詩界革命”的“杰出代表”,但他本人在1920年致嚴復的信中以為文界“無革命而有維新”。其主要在《人境廬詩草自序》、《與朗山論詩》、《與梁任公書》及《雜感》詩中闡述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張,只是吸取了古代詩論的部分精華;其創(chuàng)作實踐則深得力于漢、魏樂府及杜、韓諸家以成其汪洋恣肆的風格,而并無“革命”成分。如果循名責實,可以說,“詩界革命”是有名無實的,而這卻是我國詩歌的發(fā)展行將進入一個變革時期的前奏。如朱自清為《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寫的導言所說,“這回‘革命’雖然失敗了,但對于民七的新詩運動,在觀念上,不在方法上,卻給予很大的影響”。

編輯推薦

《臨浦樓論詩詞存稿》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臨浦樓論詩詞存稿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書的內(nèi)容很精彩,非常值得購買!
  •   現(xiàn)代人里面對古詩詞真正有研究的人為數(shù)不多之一,書讀起來也有深度。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