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骨山

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作者:諾埃爾·博阿茲,喬昆  頁數(shù):138  譯者:陳淳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1921年,安特生等人來到周口店龍骨山搜尋早期古人類遺??;紐約博物館館長也起念加入這場考古競賽;步達生與安特生結成聯(lián)盟。楊鐘健、裴文中、賈蘭坡、卞美年等中國學者先后加入,找到了第一具北京人頭蓋骨。我們的祖先食尸、與鬣狗共用洞穴并偷食獵物?這本《龍骨山(冰河時代的直立人傳奇)》將解讀人類祖先的生活及其錯綜復雜的進化譜系。
這本《龍骨山(冰河時代的直立人傳奇)》適合科普愛好者閱讀。

作者簡介

陳淳,浙江奉化人,1948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師從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考古學家賈蘭坡教授,獲碩士學位。1982-1986年在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任教。1986年赴加拿大麥基爾大學人類學系留學,1992年獲博士學位。1986年底回國,任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博導。主要從事考古學理論與方法、舊石器時代考古學、農(nóng)業(yè)起源、國家與文明起源研究。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著有《遠古人類》、《中國猿人》、《考古學的理論與研究》、《考古學理論》、《當代考古學》等。
陳淳,加拿大麥基爾(McGill)大學人類學系博士畢業(yè)?,F(xiàn)為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史前考古學、考古學理論與方法?! ≈饕鳎骸  懂敶脊艑W》(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  《考古學理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考古學的理論與研究》(學林出版社,2003年)

書籍目錄

中文版序
前言
第1章 龍骨山之骨
 1.1 龍之幸:龍骨山與傳統(tǒng)中醫(yī)
 1.2 龍骨山古人類的懸念及發(fā)現(xiàn)
 1.3 美國“缺環(huán)探險隊”為獵龍走進戈壁
 1.4 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與非凡的解剖學家步達生
 1.5 中國猿人的現(xiàn)身
 1.6 裴文中發(fā)現(xiàn)第一具古人類頭骨
 1.7 一位“高人”接手周口店的工作
第2章 復歸龍身
 2.1 北京人處境兇險
 2.2 北京人化石的下落
 2.3 日軍為何垂涎北京人,他們找到化石了嗎?
 2.4 化石的命運、科學與責任
第3章 巨人與基因:北京人進化意義的觀念流變
 3.1 揭示北京人的解剖學特點
 3.2 確認爪哇人與北京人的親緣關系
 3.3 巨人們的更新世大地:被認作祖先的粗壯爪哇人、巨人和巨猿
 3.4 魏敦瑞、多地區(qū)進化說和直立人作為動物學物種的認識
 3.5 直立人的科學命運:中間的混沌
 3.6 骨頭和基因:蘋果橘子,還是豆子胡蘿卜?
第4章 第三功能:北京人神秘頭骨的假說
 4.1 古怪的頭骨及其成因
 4.2 第一功能:我思故我在
 4.3 第二功能:較小的咀嚼肌、牙齒和臉部
 4.4 第三功能:保護腦部、脊髓和眼睛
 4.5 直立人頭骨形式防護功能的古病理學論據(jù)
 4.6 是否有第四功能?——給增大的人類腦部降溫
第5章 準人類的適應行為
 5.1 出土證據(jù)
 5.2 工具類型與原始材料
 5.3 石器?骨器?
 5.4 用火證據(jù)
 5.5 行為的含義
 5.6 狩獵者、采集狩獵者,還是食尸者?
第6章 直立人的年代與氣候
 6.1 龍骨山的年代
 6.2 鎖定時代
 6.3 龍骨山的天氣報告
 6.4 直立人究竟住在哪里?
 6.5 北京人食譜的證據(jù):腦子和樸樹籽,或其他?
 6.6 和其他動物的生態(tài)學關系
第7章 龍骨山人類的性質:大腦、語言、用火和食人之風
 7.1 言語解剖學
 7.2 大腦之外與語言相關的解剖學
 7.3 手藝、工具制作和語言
 7.4 食人之風再受青睞,但龍骨山有證據(jù)嗎?
 7.5 不會說話的食人族,以及對直立人思維的推測
第8章 始與終:解答直立人這個物種出現(xiàn)與消失的根本問題
 8.1 非洲起源
 8.2 非洲:泄漏的熔爐
 8.3 一種新的進化模式:漸變取代
 8.4 直立人在東南亞的擴散和進化
 8.5 氣候變遷與直立人的絕滅
 8.6 直立人的解剖學特征及消失
第9章 檢驗新假說
 9.1 重新審視亞洲直立人的起源
 9.2 描繪進化海洋中的波浪與潮流
 9.3 考察直立人的生活方式
 9.4 龍骨山的食譜、疾病和生態(tài)
 9.5 檢驗直立人絕滅的理論
注釋
參考文獻
插圖來源說明
人名譯名對照
譯后記

編輯推薦

  《龍骨山:冰河時代的直立人傳奇》為《辭海譯叢》中的一本?!掇o海譯叢》兼收并蓄國外名家名著,首批以科學人文為題材,翻譯出版有關科技知識、科學思維(思想)、科學方法與科學精神等方面的科學人文作品,力求打開科學人文的情懷,走進開放的思想世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龍骨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兩位作者都曾經(jīng)長年在周口店工作,外國身份讓他們可以更客觀地看待這個遺址和出土的化石,也沒有某些外國專家的傲慢與偏見,并且利用了這幾年的各方面研究成果。對古人類沒興趣的讀者當然就別碰了,這不是一本小說。
  •   很喜歡書面封皮的骷髏,內容上有很多之前在電視上不曾了解的知識,有些用語比較專業(yè),理解起來費點勁
  •   因為老師推薦的緣故 選擇了買 但是買了之后感覺有點專業(yè)
  •   定位不準確的科普書《龍骨山》

    買這本書完全是因為它上了今年初《中華讀書報》2011年好書榜,而且還排在前十名,在眾多的好書榜中,最看重的就是讀書報的,因為和讀書報很有感情,從創(chuàng)刊開始,連續(xù)看了有十幾年,可是對這期好書上榜圖書的質量感覺很糟糕,十本書里面已經(jīng)看過了六本,只有《尋路中國》和《陸犯焉識》算是很精彩,其他都很平平,最不靠譜的就是這本《龍骨山》。在買之前就在心里琢磨,看介紹肯定是科普書,但是“北京人”這個題材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這么一本書能出現(xiàn)什么值得期待的東西呢?要是說是小說,或者是紀實,也許是因為文筆的精彩,資料的豐富,或許有得看。一個科普能有什么呢?不過既然能排到前十名,肯定有它的道理,在這種綜合性年度好書榜單中能排到前十名的科普書,不說絕無僅有,也肯定是鳳毛麟角。這幾年就只有《失控》還有科學松鼠會的《冷浪漫》入圍?!妒Э亍氛媸呛脮独淅寺分饕且驗榭茖W松鼠會的一系列作品推翻了老科普的傳統(tǒng)觀念,所以入圍,書本身并沒有達到什么樣的高度。這本書還是看看吧,說不定有意外的驚喜呢?就好象《失控》帶來的驚喜一樣,如果沒有列入排行榜,那么厚的書,我肯定打不起精神去看。

    剛開始看感覺還不錯,是那種西方很正統(tǒng)的學術著作,光注釋和引用書目就有幾十頁。里面還有很多插圖和照片,不過看過了三分之一,就感覺越來越學術化,術語越來越多,內容也愈來愈離我們普通人關心的愈來愈遠。心里不禁問,這本書到底是寫給誰的?如果要寫給普通讀者,作為一個科普書,應該盡量少用術語,而應該用普通的詞語來講述復雜的事情,這是科普的本意。如果大量使用術語,那顯然是給專業(yè)讀者來看的,把很簡單的一件事,用各種術語給弄復雜了,那叫專業(yè)素養(yǎng),但是那樣的文章讀者對象是專家,而不是普通人。這本書顯然定位不準確,讓人讀起來感覺很雞肋。真不知道這樣的書怎么會登上《讀書報》的年度好書榜,而且位居前十名。

    其實北京人即便從科普的角度完全可以寫得很精彩。先不說化石的發(fā)掘和丟失,就說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關系和區(qū)別,北京人是否是山頂洞人的祖先,還有我們現(xiàn)在的中國人是否是北京人進化來的,北京人是否是我們的祖先?我們和山頂洞人的關系又是怎么樣的?還有北京人和非洲猿人的關系如何?這都是我們普通讀者很關心的問題。我在很多書上看到過,說北京人來自非洲,不過最后滅絕了,后來又從非洲走出來一批原始人取代了北京人,這才是我們的祖先。當然這些都是從非專業(yè)的雜志和圖書上看到的,并不知道是否準確,可是所有這些問題,在這本書中都多少提到了一點,但是又都含糊其辭,或者說用其專業(yè)術語,讓你看不懂。的確科學是嚴謹?shù)?,所有的科學結論都建立在假設基礎上,而原始人的資料又非常少,不過你至少應該把這些問題寫清楚,用通俗的文筆寫明白。總是用專業(yè)術語在哪里繞來繞去有什么意思。

    最后查書影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并非是一本書,而是一套書,一套科普書,而且實在看不出這一本在這一套書中的突出地位是什么。歷年的好書榜無論是前十名,還是一百名,選同一個主題的一套書這樣的很多,好象還沒看過從一套不同主題的書中選出一本的。盡管知道這樣的評選里面人情的成分很多,但是知道中國每年出版的這么這么多好書,從這里選出來十本其實并不難,可是真沒想到選得這么糟糕。
  •   還沒怎么看,感覺要大一點的孩子才適合,比如高中生吧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