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白

出版時間:2003-1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斯丹達爾  頁數(shù):684  字數(shù):672000  譯者:王道乾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的文集中的一種。小說主人公呂西安是銀行家之子,但對繼承父業(yè)不感興趣,從軍當了騎兵團少尉,開進南錫城時不慎墜馬,偶遇看熱鬧的年輕美貌女子夏斯特萊夫人。夏斯特萊夫人年輕守寡,擁有百萬家產(chǎn),是南錫上流社會中不少貴族青年獵取的對象。但夏斯特萊夫人卻對呂西安頗有意,于是兩人就開始了一場真誠而熱烈的戀愛。司湯達把這對年輕男女的感情糾葛,放到當時法國七月王朝各種社會力量互相矛盾、較量的背景中來描寫,因而寫得生動又深刻。

作者簡介

  司湯達(1783-1842),法國十九世紀著名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其小說和文藝評價都在法國文學(xué)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都t與白》與其代表作《紅與黑》屬于姐妹篇,原名《呂西安.勒萬》。本書是其創(chuàng)作的眾多文集中的一種。

書籍目錄

譯本序原編者序序一序二序三第一部第二部附錄一 社會地位附錄二 亨利·貝爾

章節(jié)摘錄

  “別人怎么看隨他去,既然實質(zhì)上不過是為有趣好玩才穿上這身軍裝?!薄  耙谎噪y盡啊,我賢明的朋友!我有一種你不能理解的虛榮;我的處境也許是難以忍受的;有一些嘲笑,我也許就對付不了。我已經(jīng)陷入絕境,難以自拔,我看只有戰(zhàn)爭爆發(fā),我才能擺脫出來。”  呂西安把這些心事以及交上這位新朋友的經(jīng)過都寫信告訴了他的母親;他要求母親信看過以后原封退回給他;他們母子之間一向有默契,互相以最坦率的友情來對待。他在信上寫道:“我的不幸這里我就不講了,我若是成為父親和我離開就會感到生活黯然無光的人的嘲笑對象,那我就會加倍痛苦。”  那天夜晚在博納爾先生家中遇到戈提埃先生并和他交了朋友這件事幸好馬萊爾上校不知道。這真可說是呂西安的幸運。這位長官的存心不善、心壞惡意在騎兵團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也許這位體面人物早已打定主意要搞出一次決斗來,好把這個年輕的共和派從他這里給搞掉。他認為這個共和派太放肆,有恃無恐,竟敢公然犯上頂撞。  有一天早晨,上校派人來找呂西安,而呂西安整整給拖延了三刻鐘才見到這位長官。他被引進一間很臟的接待室,那里正好有三個騎兵在擦二十雙皮靴,他只好站在中間等。他想,“這明明是故意制造事端,只當沒這一回事,對他這種壞心思只能用這個辦法對付?!薄 ∩闲>o緊咬著嘴唇,拿著酸溜溜的腔調(diào),對他說道:“先生,有人向我報告,報告說你在你的住處大吃大喝,闊氣得很,這種事,是不能容忍的。隨你多么有錢,你都應(yīng)該和你的同志各位尉官先生一樣吃四十五法郎的伙食。我的話完了,先生,你可以走了?!薄 挝靼矚獾眯拟疋裰碧?。從來還沒有人用這種腔調(diào)和他說話。“照這么說,就是在吃飯時間,我也非得和這些可愛的同志混在一起不可了,這些人唯一的樂趣就是在我面前用他們超人一等的優(yōu)越感活活把我壓垮。博馬舍說過:我的生活就是戰(zhàn)斗。我的天,這話應(yīng)該輪到我說了?!彼χ鴮ψ约哼@樣說:“好吧!我頂?shù)米?,受得了。戴維魯瓦也許以后不會有機會反復(fù)講他那些話了,說什么我投胎投得好;我要回答他:現(xiàn)在我還要活下去?!眳挝靼擦⒖叹腿ダU了一個月的伙食費;當天晚上,就到食堂去吃晚飯,并且擺出一副令人驚奇的鄙夷態(tài)度和凜然不可侵犯的神態(tài)?! 商旌螅宄苛c鐘,騎兵團士官長之一、上校的心腹和狗腿子跑到他的住處來找他。這個人擺出和顏悅色的樣子對他說:  “沒有經(jīng)過—亡校批準,中尉和少尉先生禁止離開兵團駐地方圓兩里的范圍?!薄 挝靼膊徽f話。士官長生氣了,板起面孔,傲慢地拿出一份書面的地形標志圖留給呂西安。這上面各條不同的道路兩里范圍的界線都寫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要知道,沃邦的工程兵團修建南錫城,就是布置在這樣一片惡劣而干裂、寸草不生的平原上的。出城三里就進入勉強可以通行的丘陵地帶了。呂西安這時真恨不得舉起手來把這個士官長從窗口扔出去。    就像一般年輕人一樣,呂西安非常注意、甚至是滿懷敬意地聽他講這類事情以及別的事情,不過他也十分小心不要讓他有禮貌的態(tài)度逾分以致變成贊成同意。“我么,我是平民、自由派,面對這種種虛榮偏見,除非我站出來反抗,或許我能算一個什么,否則我什么都不是?!薄 ∵@時杜波列走了過來,他就老實不客氣地接過侯爵的話頭說話,他說:“經(jīng)過像上面講過的那些情況,人家就要把某一個聚居區(qū)域所有的財產(chǎn)平均分配給每一個居民。這就是所有自由派的最終目標。在目標沒有達到之前,民法承擔的任務(wù)就是把我們的孩子一律造就成小資產(chǎn)所有者。有哪一家貴族在族長死后能經(jīng)受得了持續(xù)不斷的析產(chǎn)?這還不是事情的全部。我們的孩子還有出路,因為民法鼓吹財產(chǎn)平等——我呀,我真想說這民法簡直像地獄一樣叫人活受罪——所以征兵制度就把平等原則也帶到軍隊里面去;在軍隊里升級也要根據(jù)法律;君主政權(quán)的恩賜不起作用了,不算數(shù)了;何必取悅于國君?所以,先生,這個問題提出之時,也就是君主制度滅亡之日。再從另一個方面看一看,那又怎么樣呢?偉大的遺產(chǎn)繼承制度被取消,君權(quán)從此也就宣告完結(jié)。什么也沒有給我們留下來,留下來的只有存在于農(nóng)民中間的宗教;因為,沒有宗教,根本談不上對富人和貴族的尊重,沒有宗教,剩下來的只有懷疑一切、重新審查一切那種可怕的精神;丟掉了尊重,嫉妒就代之而起;這樣一來,只要有一點不公平,好,那就造反?!钡隆ぎ吢謇屎罹暨@時開口說道:“所以嘛,唯一的出路就是把耶穌會教士召回嘛,再花上四十年工夫根據(jù)一項法律把教育壟斷權(quán)統(tǒng)統(tǒng)交給耶穌會教士去掌管?!薄 ∮腥さ氖沁@位侯爵一面堅持他這個主張,一面又自命為愛國者;在這一點上,比之于老混蛋杜波列,他不免遜色多了。杜波列那天從德·畢洛朗先生公館出來,曾經(jīng)對呂西安說過這樣的話:  “一個人生下來就是公爵,百萬富翁,宮廷貴族,他就根本用不著考慮他的地位是不是合乎道德、普遍幸福這一類好聽的名目。他的地位、立場永遠是好的;所以應(yīng)該盡力保持他的地位,并不斷地改善加強,否則輿論反而看不起他,說他是懦夫或傻瓜?!薄 ∮谜J真而有禮貌的態(tài)度去聽這一類說教,不論這種說教多么冗長也不許打呵欠,這就是呂西安sine qua non(唯一的)義務(wù),也是南錫上流社會賞賜給他的大恩大德、容許他到他們中間去必須付出的代價。那天夜晚,在回家的途中,他差一點站在馬路上就睡著了,當時他是這樣  想的:“必須承認這些人比我身價高貴百倍,居然肯賞光用最高貴的討好方式來同我談話,這的確是好事,可是這些狠心的家伙,把我真折磨得快死了!真受不了啊!不錯,回到我的住處,我可以上到三樓我的房東博納爾先生家里去坐一坐;說不定我在他家還能見到他的外甥戈提埃。戈提埃是一個正直的人,他一見到你,就要抬上種種無可辯駁的真理來炫耀一番,不過涉及到的問題都有點枯燥乏味,講到激昂慷慨處,問題的單純性要求的表達方式就不免生硬粗暴。粗暴又能把我怎么樣?真理也得允許人家打呵欠呀?!  半y道我真是命中注定非在自私卻又彬彬有禮的頑固的正統(tǒng)派王黨和高尚卻又令人生厭的頑固的共和派之間度過我這一生不可?直到現(xiàn)在我才真正懂得我父親‘為什么我不生在一七一O年、拿五萬利弗爾年金?’這句話的含義?!薄 挝靼裁刻焱砩戏堑糜仓^皮去聽的這些言論,只是把南錨和外省貴族階級根據(jù)《每日新聞》、《法蘭西報》等報紙的言論略加提高再無聊地加以復(fù)述,不過如此而已。這在讀者當然只聽一次也就夠了。但呂西安耐心地這樣熬過一個月之后,他得到的結(jié)論是:貴族大地主社會  實在叫人無法忍受,這些人士說起話來沒完沒了,好像這個世界除他們存在以外別無他人,而且不談則已,一談起來就是高級政治問題和燕麥的售價問題?!   〉隆は乃固厝R夫人想到這里,當然心情十分沮喪,愁悶不堪。可是勒萬這時卻像過去那樣,又開始焦灼不安地重新審視著她。他心里想:  “看,看,這是我的軍階和我那窄窄小小的肩章所能有的那么一點價值在發(fā)生作用。特別是人們看見你把手臂挎到一位上校的臂上,或者此人還不稱意,再另外去找一個中校,或者至少去找一個騎兵隊的隊長,這已經(jīng)是人們司空見慣的了。我能引起注意的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少尉,在南錫上流社會,誰會拿出這樣的身份來炫耀?得有帶穗子的肩章才頂用啊?!薄 ∪藗兛梢钥吹?,我們這位英雄的這篇道理是相當愚蠢的,應(yīng)當說,他不僅不可能幸福,而且簡直目光如豆。他這樣想過以后,真恨不得馬上鉆到地下一百尺外躲起來才好,因為他又開始愛她了?! 〉隆は乃固厝R夫人的心境也未必佳。他們兩個人都為前天在綠色獵人森林里不期而遇的幸福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如果小說家還是像從前那樣在某些重大關(guān)節(jié)上有權(quán)從中引出什么道德教訓(xùn)的話,那么在這里就應(yīng)當大書特書曰:“不慎愛上了自家所知甚少的人,受到懲罰也是理所當然的!怎么!僅僅見了五次面,就能讓他成為自己幸福的主宰!”如果寫小說的人將上面這個思想翻成浮夸華麗的文體,甚至用宗教性的暗示結(jié)尾,那么,某些蠢人一定會說:“這是一部道德性的作品,作者肯定是十分可敬的人物。”因為這些蠢貨除開法蘭西學(xué)院推薦的幾本書之外,這本書他們并沒有讀過,所以像下面這樣的言論他們是說不出來的:“按照我們現(xiàn)今彬彬有禮的優(yōu)雅風(fēng)度,一個女人在一個所謂正經(jīng)的年輕男人訪問過五十次之后,在他身上所能看到的除了他的屬于某種等級的才智,和他說漂亮的廢話的本領(lǐng)達到什么水平之外,還能看到什么呢?難道她能看到他的內(nèi)心、他追求幸福的獨特的方式?要么一無所見,要么就看到他不是正經(jīng)人?!薄    八离y道就是這樣?”德·夏斯特萊夫人只是得了一種普通的熱病而已,這她是一點也不懷疑的,所以她這樣問自己?!叭绻欣杖f先生在我身旁,死也甘心。如果我失去勇氣,他會給我勇氣的。要是真的失去他,活著也就沒有多大樂趣。在外省這個地方,這些人真叫我生氣,  在見到他之前,這里的生活是多么陰郁愁悶……但他不是貴族,而是一個穩(wěn)健派的軍人,更糟的是,一個共和派……”  德·夏斯特萊夫人寧愿一死?! ∷龑Φ隆W甘古夫人恨了起來,可是一發(fā)現(xiàn)心里生出這樣的恨,她又看不起自己。她已有整整半個月沒看到勒萬,她對他的一份情意反讓她感到痛苦。  勒萬在失望中曾到達爾奈寄出過三封信,幸而信都寫得十分謹慎,三封信都被貝拉爾小姐截去,她現(xiàn)在已經(jīng)和杜波列博士達成了完全的協(xié)議。  勒萬盯住博士,寸步不離。他這步棋走錯了。勒萬這個人讓他去搞虛偽狡詐手段他可沒這個本事,他不可能同一個無恥的陰謀家成為知交。他無疑弄得杜波列十分惱火。勒萬看不起騙子、賣身投靠的人、偽善者,他這種天真幼稚讓博士非常生氣,使他覺得勒萬討嫌可恨。他們談到波旁王朝東山再起的可能性不大,這時,博士對勒萬的健全思想倒感到驚服;有一天,博士給逼得實在無法可想,他對勒萬說:  “這個問題,至于我,難道我是個傻瓜?”  ……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譯本序  時間是最有權(quán)威、最公正的文藝評論家。舊日文壇上多少煊赫一時、其實平庸無奇的作家,如今紛紛被時間的大浪淘汰了!經(jīng)過時間的考驗,至今依舊得到廣大讀者喜愛的作家及其作品,不是依靠某種僥幸,而是依靠他們的才華,依靠他們豐富的經(jīng)歷,依靠他們對當時社會生活斗爭的參預(yù),依靠他們當時深刻的觀察、思考與感受,才獲得這種成功的。他們的作品忠于生活,忠于現(xiàn)實。盡管他們寫的是過去年代的事情,但至今人們讀來,依然如在目前,仿佛親歷其境,親聞其聲,一種強烈的新鮮感不禁油然而生。司湯達這最后一部長篇小說《紅與白》,原名為《呂西安·勒萬》,像他的《紅與黑》和《巴馬修道院》一樣,也是一部經(jīng)過時間考驗而在法國文學(xué)史上扎下根來的傳世之作?!  都t與白》是司湯達自一八三四年五月至一八三五年三月間寫成的。全書共六十八章,當時已定稿者有十七章。司湯達生前未及出版。作家逝世十余年后,即一八五五過他也十分小心不要讓他有禮貌的態(tài)度逾分以致變成贊成同意?!拔颐?,我是平民、自由派,面對這種種虛榮偏見,除非我站出來反抗,或心。直到一九二七年才出現(xiàn)經(jīng)亨利·德布拉伊校訂、由商皮翁出版社出版的可靠版本。現(xiàn)在的版本共分兩部:第一部寫本書主人公呂西安·勒萬作為騎兵團少尉到南錫后的經(jīng)歷;第二部描寫呂西安回到巴黎后的從政生活。司湯達原計劃再寫第三部,但后來卻放棄了這個打算。盡管如此BB,這兩部六十八章,還是對呂西安的性格、思想、感情與抱負作了完整的藝術(shù)概括,在故事情節(jié)上也保持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生活是文學(xué)與藝術(shù)的源泉。一個作家本身的生活經(jīng)歷、思想和抱負,對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始終具有深遠的影響?!都t與白》誠然不是一部自傳體小說,但其中卻折射出司湯達生活經(jīng)歷與思想活動的某些身影和閃光?! ∷緶_生于一七八三年。當時在朝統(tǒng)治的是國王路易十六。司湯達出生六年后,法國大革命爆發(fā)了。司湯達雖然出身于一個信仰宗教思想保守、反對革命的有產(chǎn)者家庭,但他從小在外祖父這個伏爾泰信徒的影響下,很早就受到新思想的熏陶。他熱烈擁護法國大革命。他曾回憶說:他在共和軍獲得勝利的日子里,偷偷地縫制了一面小小的三色旗,就在他家大住宅的一個房間里舉起這面旗子,表示慶祝。后來這面旗子給撕毀了,他就覺得自己好像一個殉國的勇士?! 〉欠▏蟾锩鼛捉?jīng)波折:這一陣子吉倫特派當權(quán),下一陣子雅各賓派執(zhí)政;后來又發(fā)生馬拉被暗殺,雅各賓派被推翻,羅伯斯比爾被送上斷頭臺;于是保王派趁機在各地發(fā)動叛亂,甚至想奪取巴黎;但他們的陰謀被青年將領(lǐng)拿破侖一舉粉碎。這以后拿破侖稱帝,接著又把革  命烽火燒向全歐洲,但是征俄一戰(zhàn),慘遭失敗,拿破侖被放逐于厄爾巴島;再后來波旁王朝復(fù)辟;接著,拿破侖潛逃回來,重新登臺,但他只支撐了一百天,波旁王朝第二次卷土重來,一度被趕下臺的路易十八重新執(zhí)政;以后又是查理十世統(tǒng)治,六年后引起七月革命,革命失敗,統(tǒng)治大又就轉(zhuǎn)到路易—菲力浦手里?!  ?/pre>

編輯推薦

  時間是最權(quán)威,最公正的文藝評論家。司湯達的最后一部長篇小說,如同他的《紅與黑》和《巴馬修道院》一樣,也是一部經(jīng)過時間考驗而在法國文學(xué)史上扎根下來的傳世之作。相信每位讀者都能從這部司湯達的最后一部長篇小說,讀懂生命的意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紅與白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條)

 
 

  •   這本書確實就是我想要的,無論內(nèi)容還是封面,都非常雅致,裝幀非常精美。第一次從當當網(wǎng)買書,覺得他們工作非常有效率,只兩天書就到手上了。而且,書的包裝完好無損,感覺非常不錯。今后買書又多了一個必去的地方。祝福當當網(wǎng)!
  •     為什么沒人知道紅與白的故事呢
      或許是因沒有流血的殘酷
      或許是因不夠夸張
      慶幸有這樣一本殘卷
      在爺爺?shù)囊欢厌t(yī)書中等我二十年
      讓我在那青春尚未走遠的夏日里
      為了一段故事癡狂失眠
      而不舍得分享一滴一點
      
  •     現(xiàn)代批評已經(jīng)使司湯達成為19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和文體大師之一,而在1835年,這一切還隱藏在不可逾越的時間的鐵幕之后,亨利·貝爾(司湯達原名)并不知道自己將作為經(jīng)典作家中的佼佼者而不朽,他在《呂西安·勒萬》(即《紅與白》)的手稿邊上寫下:“但是,真正盤踞在我心上的,仍然和過去一樣,是to make an chef d’oeuvre(寫出一部杰作)”。這句話足以讓任何一個對文學(xué)抱有勃勃雄心的人感奮不已(這種雄心在后現(xiàn)代的語境里是否已經(jīng)變得有些不合時宜?),卻也暴露出當時已經(jīng)寫出《紅與黑》這部曠世杰作的作家心中那未酬的壯志,和那句著名的題詞“To the happy few(獻給幸福的少數(shù))”一起,是自信與懷疑的辛酸混合。
      《紅與白》動筆于1834年,是年,自稱“un fils du siécle”(即“世紀之子”)的狂放不羈的浪漫主義詩人繆塞剛與女作家喬治·桑在彼此給予的創(chuàng)傷分手,也在這年,“現(xiàn)代小說之父”、所謂“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大師巴爾扎克寫出了他的名篇《高老頭》。當時歐洲的氛圍,請看羅素在《西方哲學(xué)史》中的一段精辟的概述:“到盧梭時代,許多人……已經(jīng)開始想望刺激了。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讓他們把刺激足足嘗個飽。當1815年政治界回歸平靜的時候,這又是那么死氣沉沉、那么僵硬刻板、與一切蓬勃生活那么敵對的一種平靜,只有喪魂落魄的保守派耐得住。……浪漫主義者不追求和平與安靜,但求有朝氣而熱情的個人生活。他們對工業(yè)主義毫無好感,因為它是丑惡的,因為苦心斂財這件事他們覺得與不朽人物是不相稱的,因為近代經(jīng)濟組織妨害了個人自由。在革命后的時代,他們通過民族主義逐漸進到政治里……在十九世紀上半期,民族主義是最有聲勢的革命原則,大部分浪漫主義者熱烈支持它”(羅素《西方哲學(xué)史》下卷P215-216)。這段引語長是長了點兒,但實在非常重要,它不僅為延續(xù)至今的廣義的浪漫主義傳統(tǒng)提供了一個心平氣和、高屋建瓴的概括,而且為解答與本文有關(guān)的兩個問題提供了最佳的啟示。這兩個問題是:司湯達作為藝術(shù)家的歸屬何派與《紅與白》一書的主旨何在。
      先看第一個問題。按照我國的標準文學(xué)史,司湯達是所謂“批判現(xiàn)實主義”派的代表作家。這種說法自有其與事實相符合的地方,然而,任何一位具備稍微敏銳一些的藝術(shù)感覺的讀者,不可能不從司湯達的作品中發(fā)現(xiàn)一種與其他被劃如同一陣營的作家之間的重大差異。這是一種理想主義(或者不如直接稱之為“浪漫主義”)的情感素質(zhì),它在司湯達身上強烈而頑固的存在著,它與“批判”、與“現(xiàn)實主義”互相抵牾,然而通過作家的努力,兩者最終在他的作品里達成了某種奇妙然而和諧的共生。
      司湯達的幾乎所有小說中有一個恒常不變的基本配方:愛情、野心、拿破侖。姑且不談如此一成不變的老調(diào)如何全憑著作者的天才而不斷煥發(fā)出新的光彩,只需注意其中傳達出的那種對英雄壯舉、不朽功業(yè)的向往和對“又朝氣而熱情的個人生活”的追求是否符合羅素對浪漫主義所下的定義。此外,司湯達終其一生對意大利民族有專一乃至到偏執(zhí)程度的熱愛(這種熱愛與他對同時代法國人的輕蔑形成對待),這固然是因為他發(fā)現(xiàn)只有意大利的“男男女女”才最懂得“謀求幸福的最確實而又最直接的途徑”,然而,倘若把他對意大利的民族獨立運動的同情加入考慮,我們或許能從中看出更多的意味。
      悖論的是,作為一個文學(xué)史術(shù)語的浪漫主義,具體到十九世紀上半葉歐洲的那種浪漫主義,其中所蘊含的反理性主義、對東方的異國情調(diào)的崇拜、對夢幻的迷戀以及最終向天主教的回歸,都與司湯達格格不入。特別是浪漫派泛濫的感傷和浮夸的修辭,更使司湯達的精致的品味無法忍受。因此,對當時的浪漫主義者,司湯達是滿懷厭惡的,作為其對立面,他追求的是準確、精煉、明晰的風(fēng)格,以至在寫作《巴馬修道院》期間,他每天早晨堅持閱讀兩三頁《民法》,以免(墮落到向浪漫派那樣)“用矯揉造作的手段去迷惑讀者的心靈”。為此,從一種并非毫無道理的意義上,司湯達把自己成為“古典主義者”。
      司湯達具有非凡的天賦才智,又受到十八世紀理性的感覺論哲學(xué)家們的深刻影響,于是成為社會現(xiàn)實的一位敏銳而近乎冷酷無情的觀察家。然而與一般觀察家不同之處在于,司湯達的觀察不僅限于社會上各色人等的瑣屑的內(nèi)心活動和性格特質(zhì),而是獨具一種宏觀的眼光,能夠洞察到社會的基礎(chǔ)結(jié)構(gòu)(政治和經(jīng)濟)的深層變遷,又有一支如椽巨筆,能夠通過一部單一的長篇作品創(chuàng)造出整個一個時期的本質(zhì)境況的同態(tài)結(jié)晶體。司湯達的材料是經(jīng)過沉思而高度提煉過的,他的語言警策而透明,他的小說結(jié)構(gòu)具有很強的向心力,這一切都是使他超拔于儕輩之上獨特的藝術(shù)品格,另一方面,更有一種如火焰般熾烈的激情,猶如畫龍點睛一般,給司湯達的藝術(shù)注入一種正面的精神力量和一種西方美學(xué)中稱為“崇高”的審美價值。正是借了這些特質(zhì),司湯達的不多的幾部作品才能與巴爾扎克的由上百部小說組成的《人間喜劇》在藝術(shù)的天平上保持平衡。
      不妨這么說,司湯達是一個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傾向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這兩種“主義”在他的身上通過斗爭達到一種相互制衡:后者使前者避免流于輕浮,前者使后者避免陷入卑瑣。還是勃蘭兌斯說得精彩:“他(司湯達)的浪漫主義是堅強的心靈和批判的心靈的浪漫主義;在以明智和堅定為其突出特征的人物身上,有時找得到一種瀕臨瘋狂的熱情因素,一種達到自我犧牲頂峰的溫柔因素”(勃蘭兌斯《十九世紀文學(xué)主流》第五分冊P268)。
      下面說第二個問題。我先試著用簡略的語言把《紅與白》的情節(jié)概要敘述一番,然后在稍事分析。
      小說的第一男主角,呂西安·勒萬(該書的法語原版即以此為書名),如同司湯達所有主要小說的男一號一樣,具備作者本人的基本特質(zhì):出色的才智,這種才智主要表現(xiàn)在對形形色色的偽善、矯情、愚蠢、惡俗、卑劣及其程度不同的各種變體一眼看穿的洞察力;精審的品味,也就是對上述這些滲透到當時的上流社會生活(司湯達的小說基本上都以上流社會作為舞臺)的每一個毛孔中的惡劣品質(zhì)的本能的反感,由此產(chǎn)生出兩種情感:一種是對這些惡劣品質(zhì)的攜帶者(幾乎所有的法國上流社會人士)居高臨下的優(yōu)越感,一種是對其對立面,即罕見的優(yōu)秀品質(zhì)的攜帶者(一般即小說的女一號)的狂熱的敬仰和愛慕——比起晚近另一位同樣以上流社會為觀察對象并且同樣十分注重品味的大師普魯斯特而言,司湯達的品味要易于理解和認同得多,因為他所看重的那些品質(zhì)其實非常簡單,也就是:道德的純潔、心靈的純樸、趣味的自然,以及(last but not least):熱情的素質(zhì),即發(fā)生狂烈的愛情的能力。正如我們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驗證的一樣,這些品質(zhì)雖然簡單,但實在稀有,因此具有永恒的魅力。
      在小說的中譯本中,呂西安被戲稱為“我們的英雄”。這是王道乾老先生的妙譯,因為héros這個詞,在法語中兼具“主人公”和“英雄”這兩種意思,這里不譯為前者而譯為后者,既傳達出作者對呂西安的認可又帶上了一種特別的司湯達式的冷眼旁觀的譏誚色彩:仿佛作者是一個有些冷酷(或稱為科學(xué)精神)的實驗者,為了檢驗他對社會的認識,于是把他所偏愛的虛構(gòu)人物投放到世間中去,試看他會遭遇到怎樣的喜劇.。
      為了使“我們的英雄”有機會充分展示他卓而不群的個性與庸俗社會之間的沖突,必須使他有條件不必損傷他的個性就能夠進入社會的核心,為此他必須擁有良好的出身,他的父親(男二號,小說中稱為“勒萬先生”),是一位才智過人、能把巴黎證券交易所握在手心的大金融家。在這把巨傘的陰影下,“英雄”放馬跑去,展開他那妙趣橫生然而注定是徒勞無功的冒險。
      因為翹課而被巴黎綜合工科學(xué)校開除后,呂西安立刻被父親安排進部隊服役,成為騎兵少尉,進駐外省小城南錫。他努力打進這里的上流社會,卻又被這外省的(不妨想想在法國“外省”意味著什么)上流社會悶得發(fā)狂。幸而女主角,美麗、純潔、自然、高貴并且新寡的德·夏斯特萊夫人及時出現(xiàn),兩人遂墮入(地中海式的)狂熱而又(不是地中海式的)貞節(jié)的戀愛,期間備嘗作者已在《論愛情》中詳細描述過的種種愛情的痛苦和喜悅。接著小人出現(xiàn),為避免肥水外流(注:女一號非常富有),小人們設(shè)毒計使呂西安以為德·夏斯特萊夫人產(chǎn)下一非婚生子,因此悲痛失望的他開小差潛逃回到巴黎。此為第一部。
      第二部,老父為使兒子免遭軍事法庭追究,尤其為了使其忘卻傷痛,又施展魔法,把因心灰意冷而自暴自棄的呂西安插入內(nèi)政部做部長秘書,任上,他一方面倚仗父親的蔭庇而做了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善事,另一方面也不免參與了政府試圖控制地方上議員選舉的陰謀,在一次這樣的間諜活動中,呂西安和同伴遭到憤怒的群眾(他們實在有理由憤怒)的爛泥的襲擊(這許是《巴馬修道院》中滑鐵盧戰(zhàn)役的遙遠回聲),在這里他的理想主義的自尊跌到谷底——然而,即便在這些骯臟的勾當里,呂西安仍然試圖展現(xiàn)他的諸如勇氣、堅定、果決等等為作者(或許包括讀者)所認同的品質(zhì),自然,這種堂·吉訶德式的英雄氣概在其所從事的事業(yè)中顯得不合時宜,它不但不能為“我們的英雄”贏得掌聲,反而導(dǎo)致了他政治生涯的徹底失??;另一方面,為挽救兒子的敗局,老勒萬親自出馬,嘗試著介入議會政治,本來抱著的是半認真半惡作劇的心思,誰知道一通百通,財界巨擘玩起政治來也是游刃有余,憑借強大的財力和凌厲的雄辯,老頭子在議會中組織出一個幫派,實力之強勁竟逼得內(nèi)閣搖搖欲墜——這個結(jié)果即使對發(fā)起者也是始料未及。最后,老勒萬突然去世,呂西安在償還全部債務(wù)之后破產(chǎn),同時也獲得自由,他離開(丑惡的)法國,前往(美好的)意大利,在那里,也在沒有寫出的第三部中,英雄將與女英雄邂逅重逢,前嫌冰釋,兩人“從此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簡單看來,小說的主題大致與薩德在1787年寫就的《朱斯蒂娜,或美德的不幸》相仿,即:命運之神(即社會現(xiàn)實)懲罰美德,獎賞罪惡。然而,老勒萬并非小勒萬的簡單對立,兩者其實有很多共同之處,比如兒子的才智就來自父親的遺傳,對于丑惡庸俗的洞察,父親毫不輸于兒子,而在對外界做出反應(yīng)的層面,父親的能力則遠勝于兒子。父子倆人都有能力看到同樣的世界圖景,不同的只是對這幅圖景地反應(yīng)方式。呂西安最大的問題在于不能泯滅道德感,他的本能使他無法去做自己所反感、蔑視的事情,按照老勒萬的說法,這樣的人在社會上只能成為廢物。因此呂西安的形象實際上是一個無法適應(yīng)者的形象,這樣的人物在文學(xué)史上層出不窮,他們在文學(xué)萬神殿的長廊里煢煢獨行,斷續(xù)形成一個家族,從歌德的維特到普希金的葉甫根尼·奧涅金再到塞林格的霍爾頓,這個家族的后裔似乎永不會滅絕,可能還將在未來的作家們的筆下不斷重現(xiàn)。
      相反的,老勒萬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現(xiàn)實主義者,他按照世界所是而不是該是的樣子來行動,他遵守現(xiàn)實社會的叢林法則,并在此限度內(nèi)為自己(且只為自己)謀取最大的權(quán)勢,而當他一旦擁有這權(quán)勢之后,又可以反過來踐踏社會的規(guī)范,從而獲得相當程度的自由。從老勒萬身上,我們預(yù)兆般地看到一種尼采式的權(quán)力意志,而且這種權(quán)力意志也是尼采式的超越善惡之外的,正如在他的最后的政治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那樣,仿佛是一種強大然而無目的的自然力,唯一的目的似乎僅僅是為了檢驗自身,其結(jié)果是證明了它的偉大:在它底下,路易·菲力普的布爾喬亞王朝暴露其渺小的卑污。最后的效果竟是:老勒萬的行動雖然缺乏高尚的動機,卻因其非凡的能量而不容蔑視,反而不可思議地產(chǎn)生出了一種奇特的美學(xué)價值,即:撒旦式的崇高。
      現(xiàn)在回顧上面所引的羅素的話,就可以發(fā)現(xiàn)《紅與白》更深一層的主旨。悖論的,青春熱血的呂西安和老謀深算的老勒萬相比,反而顯得如同史前動物一般難以生存,從進化史的角度好像講不通,然而這恰好昭示著“西方的沒落”:即現(xiàn)實主義取代浪漫主義,工業(yè)主義或技術(shù)主義取代人文精神這樣一個重大轉(zhuǎn)折。世界從此將為“近代經(jīng)濟組織”所統(tǒng)治,沒落的既不是西方,也不是資本主義自身,而是作為人本主義的核心的“個人的自由”。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愿放棄理想的作者自然也就只能在男女英雄的純潔愛情中找到童話一般的歸宿了。
      連同本書在內(nèi),司湯達一共寫過三部以《紅與…》為名的長篇小說:其中除《紅與黑》在生前出版外,其余《紅與綠》未完成,《紅與白》也未定稿。如果書名確實蘊含著什么意思的話,大概所謂“紅”代表作者認同的理想主義精神,而其他三種顏色分別代表各篇小說所處時代中的強勢的世俗力量。三次對立都以理想的破滅告終,從中既可看出司湯達直面現(xiàn)實的冷靜,又可看出他屢敗屢戰(zhàn)的勇氣。
      如上所說,《紅與白》并未最后定稿,在閱讀中經(jīng)常碰到?jīng)]有寫出的段落或沒有確定的用詞等等,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并未完成,所有的困難都已經(jīng)克服,所有重要的東西都已經(jīng)寫出,缺少的部分其實無關(guān)緊要,即使沒有最后的打磨也已經(jīng)足夠偉大——這再一次證明博爾赫斯在《讀者對倫理的迷信》中提出的觀點:即外表的完美無缺對藝術(shù)品之為杰作并非必要。相反,由于沒有定稿的緣故,《紅與白》的手稿和創(chuàng)作筆記得以全部保留下來,從而使我們能夠了解司湯達的創(chuàng)作方法,這在原編者序中敘之甚詳,茲不贅述。只記下兩點對我個人啟發(fā)最深的:甲、保持寫作過程的暢通,方法有兩個,一是從筋骨到血肉再到皮毛,逐漸精化,不要一開始就字斟句酌,不能確定的地方做好標記就繼續(xù)寫下去,二是每天只讀前一天寫的最后一頁,避免因反復(fù)修改而妨礙繼續(xù)寫作;乙、多次修改全文,修改即重寫。
      文章已經(jīng)太長,但最后還有一點意思必須補充:讀《紅與白》有一個漸入佳境的過程,開始時,因為時代和文化的隔閡,會產(chǎn)生疑惑:為什么要讀這么一本似乎并不切身也并不特別有趣的書?難道僅僅因為是名著?這個問題在耐心讀完之后(大約100頁后就已經(jīng)無法釋手),自然有了答案:從某種意思上講,這本書非但不遙遠,簡直是一本當代小說,非但切身,簡直切膚。當最終掩卷走出書齋時,你或許會印證納撒尼爾·霍桑寫在日記本上的這段話:“某二人在街頭期待某事件發(fā)生即主要演員到來。事件正在發(fā)生,此二人就是他們等待的演員?!?br />   
      沙門
      2001/4/26 凌晨4點
      
  •     高中時期占領(lǐng)校圖書館時的收獲。對文句的記憶已經(jīng)模糊,但感覺和情景長在心中。沒記錯的話,這本書未寫完作者就撒手人寰了,為了讓他出版,才用了紅與白的名字。若寫完了,應(yīng)該不會叫這個名字吧。因為三色旗,老要把法國小說跟三色扯上。我也扯遠了。
      那是一個優(yōu)美的年代,對古典美的最后禮贊。女主角是希臘女神般的高腰線曳地裙,配上堆起如花冠般的金色卷發(fā),必要垂下一縷襯著細長的天鵝頸線條。男主角是閃亮的軍服或極其修身的黑禮服。一邊世俗的婚配,生子;一邊自顧自的忠貞于愛情。現(xiàn)實與內(nèi)心不能調(diào)和,也不讓調(diào)和。這是司湯達所有故事所描繪的世界,成人的童話。
  •   這篇評論是10年前寫的嗎?。。。
    只看過紅與黑,有機會看下紅與白。
  •   是啊,舊作。
  •   10年前...牛逼!
  •   To the happy few
  •   “ 先看第一個問題。按照我國的標準文學(xué)史,司湯達是所謂“批判現(xiàn)實主義”派的代表作家。這種說法自有其與事實相符合的地方,然而,任何一位具備稍微敏銳一些的藝術(shù)感覺的讀者,不可能不從司湯達的作品中發(fā)現(xiàn)一種與其他被劃如同一陣營的作家之間的重大差異。這是一種理想主義(或者不如直接稱之為“浪漫主義”)的情感素質(zhì),它在司湯達身上強烈而頑固的存在著,它與“批判”、與“現(xiàn)實主義”互相抵牾,然而通過作家的努力,兩者最終在他的作品里達成了某種奇妙然而和諧的共生。

    我國的劃分,太過單一和武斷了點。。。
  •   到現(xiàn)在很多朋友都說我搞錯了,應(yīng)該是紅與黑吧,我很尷尬呀
  •   大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