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筆記

出版時間:2004-04-01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英)阿蘭·德波頓  頁數(shù):248  譯者:孟麗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小說當(dāng)然得有小說的情節(jié)。《愛情筆記》的情節(jié)也許很簡單,講述的不過是一個現(xiàn)代愛情故事:一對英國青年結(jié)識于巴黎至倫敦的客機上,隨后交往,同居,分手。結(jié)構(gòu)很完整,開頭是邂逅,至十六章到達愛的頂峰,十七章到最后一章講述了愛情的迅速逝去,結(jié)尾拉開了另一次愛情的幕。讀者對于這類情節(jié)也許并不陌生,畢竟在琳瑯滿目的文學(xué)作品的海洋里,已經(jīng)有太多諸如此類的故事。但是《愛情筆記》的精彩之處就在于,故事本身并不是作者濃墨重彩想要描繪的,情節(jié)已經(jīng)讓位于靈巧的哲思,作品充滿了思考性段落,而在這關(guān)于愛情的諸多思考中,有一種智慧而清晰的辯證聯(lián)結(jié)。作者自始至終是從主觀的、內(nèi)省的角度來表達.來探索愛情的意義和本質(zhì),從整個愛情故事中凝結(jié)出比生命更為持久的愛情哲理,充滿了西方審美智慧與哲學(xué)情懷?! 》_這部自傳體式的小說,我們首先領(lǐng)略到的就是一種精妙的手法,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作者以數(shù)字來標(biāo)示每一個段落,而每~章節(jié)又是一個哲思單元,有對邂逅的神奇造思,有吸引對方的惶惑失態(tài),有愛和自由的平衡,有情愛創(chuàng)造的私密空間,有熟悉后的倦意與重新發(fā)現(xiàn),有對幸福的恐懼,有奇妙的愛情恐怖主義,有心理宿命論,有自設(shè)的基督情結(jié)……凡此種種都是愛情可能經(jīng)歷的段落,在作家的筆下都成了有趣的話題。德波頓以減而不準(zhǔn)的方式生發(fā)出充滿機鋒的笑話與漂亮有趣的細節(jié)?! ∽髡咧R豐富,以西方悠久的文化、歷史為底蘊,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從霍布斯到尼采,從司湯達到普魯斯特,從喬瓦尼到科比西埃,廣泛涉獵西方哲學(xué)、心理學(xué)、倫理學(xué)、文學(xué)、宗教.美術(shù)、建筑,旁征博引,生發(fā)新意。而這一切都是用現(xiàn)代人的目光采擷精華,歸于解析,探索一個中心:人類的愛情。其中蘊藏的詩意、幽默.哲思、智慧;如行在山陰道中,令人目不暇接。道出了愛情生活中人人俱有的微妙感受,表達出人類共同的心靈之語。  也許我們該說,德波頓確實是一位深刻的思考者,不論是在激情的巔峰還是在失戀的低谷,他始終能夠讓書中的“我”把握對人物。肝理的細致觀察,捕捉意識流中一剎那間的情緒波動與思想轉(zhuǎn)折,將之如實地記錄下來,從而把戀愛中的人們錯綜復(fù)雜、變化萬端的心理狀態(tài)描摹得淋漓盡致。書中的“我”不管是被哪種多么感性的情緒或氛圍包圍著,都始終保持一份冷靜,用理性和邏輯,從中尋找規(guī)律和秩序。德波頓將淹身在男女情愛之中的五彩斑斕的感受化為流動的文字,營造出一份似乎能夠加。

內(nèi)容概要

  這是一部逼使理性與感性、細膩生動的戀愛過程全記錄。其間,才子德波頓細述一段情緣中的邂逅、迷戀、平凡中的幸福、熟悉后的倦怠、女友移情別戀、挽回?zé)o望、自殺、醒悟,以至一段情完全成為過去。他認真思辯自己的感覺,忠實記下與女友交往中的各個細節(jié),特別是心理和哲學(xué)層面的思考,文字生動、處處機鋒,不僅有極大的閱讀樂趣,閱畢更令人回味無窮。來吧,想愛、正在愛、曾經(jīng)愛過的讀者諸君,來看看書中談的那場戀愛是怎么回事。

作者簡介

  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英倫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畢業(yè)于劍橋大學(xué),現(xiàn)住倫敦。著有小說《愛情筆記》(1993)、《愛上浪漫》(1994)、《親吻與訴說》(1995)及散文作品《擁抱逝水年華》(1997)、《哲學(xué)的慰藉》(2000)、《旅行的藝術(shù)》(2002)。

書籍目錄

德波頓-一個好讀好看的作家序言一 愛情宿命論二 理想的描述三 誘惑的潛臺詞四 真實的自我五 靈與肉六 馬克斯兄弟式思維七 不和諧的音符八 愛情與自由九 美麗的含義十 愛的表白十一 你愛她什么……

章節(jié)摘錄

  一 愛情宿命論  1.塵世間,沒有什么比對愛情的渴望更強烈的了。然而,多數(shù)時候我們不得不與無法理解我們靈魂的人共度人生。如果我們相信(與這個理智時代的所有準(zhǔn)則相反),終有一天,命運會安排我們與夢中情人相會;或者有些迷信地幻想:冥冥之中有一個正是我們無盡思念的人,難道我們不該得到理解和原宥?也許我們的祈禱永無回應(yīng),也許彼此的心靈永難溝通,如果上天對我們還有些許憐憫,難道我們不能期盼在-次邂逅中與心儀的王子或公主不期而遇?難道我們不能暫時擺脫理性的責(zé)難,僅僅把這當(dāng)作是浪漫人生中一次無可避免的心靈體驗?  2.十二月初的一個上午,十點左右,我坐在英國航空公司噴氣式飛機的經(jīng)濟艙里,從巴黎回倫敦,全無體驗愛情或是邂逅故事的心理準(zhǔn)備。飛機剛剛飛越諾曼底海岸的上空,冬天的云層散開退去,下面是一覽無遺的碧藍海水。我百無聊賴,心緒不寧,隨手拿起一本航空雜志,漫無目的地讀著上面假日旅店和機場服務(wù)設(shè)施的介紹。飛機尾部引擎的微微顫動、機艙里寧靜的灰暗色調(diào)以及乘務(wù)員甜甜的微笑令人心情略覺愜意。一位乘務(wù)員推著飲料和點心從走道上過來了。盡管我不餓也不渴,但在這飛機上,我產(chǎn)生了想吃點東西的感覺?! ?.我左邊的乘客也許有些憂郁,她取下耳機,仔細研究起面前椅袋里的安全指示卡。卡片上介紹了發(fā)生墜機后最理想的狀態(tài):乘客平靜地軟著陸在地面或水面,女士們脫掉高跟鞋,小孩熟練地給防護衣充氣,機身尚未破損,汽油也奇跡般地沒有燃燒?! ?.“如果飛機出事,我們都會死掉,這些注意事項究 竟有什么用?”她似乎在自言自語?! ?ldquo;這樣或許能使人們感覺安全一些,”作為惟一的聽眾,我回答說?! ?ldquo;說真的,這倒是不錯的死法,快速,特別是當(dāng)飛機墜 地時正好坐在前排。我有一個叔叔就死于飛機失事。你認識的人有沒有那樣死的?”  沒有,但我沒來得及回答,因為有位乘務(wù)員過來(她不知道她的乘客們這會兒正對航空公司的職業(yè)道德產(chǎn)生了懷疑)給我們送午餐了。我要了一杯橙汁,正準(zhǔn)備把一盤三明治擋回去時,我旁邊的這位旅伴小聲地說:“拿著,給我吃,我很餓。”  5.她留著栗色短發(fā),后頸露了出來,水靈清澈、如綠潭一般的大眼睛回避著我的目光。她身著藍色襯衫,膝蓋上放著一件灰色羊毛開衫,肩頭瘦削,顯得弱不禁風(fēng),從參差不齊的指甲看得出她經(jīng)??惺种割^?! ∥艺娴臎]搶你的午飯?”?! ?ldquo;一點都沒有。”  “不好意思,我還沒有自我個紹呢,我叫克洛艾,”她一邊說,一邊有些拘謹?shù)貜姆鍪稚仙爝^手來與我握了一下。  接著,我和克洛艾各自介紹了自己的情況。克洛艾說她是到巴黎參加一個會議回來。她曾就讀于皇家藝術(shù)學(xué)院,從去年起在索霍區(qū)的一家時裝雜志社做平面設(shè)計。她出生在約克郡,但小時候就搬到威爾特郡去了,現(xiàn)在(二十三歲)獨自住在伊斯靈頓的一套公寓里?! ?.“但愿他們沒有把我的行李弄丟,”當(dāng)飛機開始降落在希斯羅機場時,克洛艾說,“你有沒有過類似的擔(dān)心?”  “沒有,不過我倒是碰上過這種事,已經(jīng)兩次了,一次在紐約,一次在法蘭克福。”  “唉,我一點也不愿意出行,”克洛艾嘆了口氣,咬著食指尖,“更討厭回來,我真是患了歸來恐懼癥。每次我離開~段時間,就總擔(dān)心我不在家時會發(fā)生什么可怕的事情,要么水管破了,要么工作丟了,或仙人掌死了。”  “你養(yǎng)仙人掌?”  “有好幾盆呢,已經(jīng)養(yǎng)了一段時間了。屬于陰莖崇拜吧。我曾在亞里桑那過了一個冬天,真有點喜歡那里的仙人掌。你養(yǎng)寵物嗎?”  “養(yǎng)過金魚。”  “后來呢?”  “那還是幾年前的事,我當(dāng)時和女友住在一起。有一天她關(guān)掉了魚缸里的通氣管,魚都死了,我想她多半是出于妒忌。”  7.我們天馬行空地閑聊,微妙地捕捉彼此的性情,猶如漫步在蜿蜒崎嶇的山間小徑,輕掠淡遠山色。直到飛機輪胎落地,引擎反向轉(zhuǎn)動,飛機滑向航線終端,準(zhǔn)備將乘客卸在擁擠的入檢大廳。當(dāng)取好行李,通過海關(guān)檢查時,我已經(jīng)愛上了克洛艾!  8.惟有生命走到盡頭,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的愛之所在。但是與克洛艾相識不久,我就似乎找到了愛的歸宿。審視自己所有可感知的情感和這情感可能的接受者,我無從確定為何突然之間對克洛艾產(chǎn)生的竟然是愛情。我不知曉這生成過程的內(nèi)在動力,而且也只能藉人生的閱歷來確證這些感受。我惟一能交代的就是在我回到倫敦后過了幾天,克洛艾和我共度了~個下午的時光。接著,在圣誕節(jié)前的幾個星期里,我們總是一起在倫敦西區(qū)的餐館共進晚餐,然后去她的房間做愛,歡度良宵。好像這一切既是蕞陌生卻又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她起過圣誕節(jié),我和朋友去了蘇格蘭,但我們卻發(fā)現(xiàn)自己每天都要跟對方通電話,有時一天竟達五次之多。并不是特意要說點什么,只是因為我們都感到自己從未與人這樣交談過,以前都在奉行中庸之道,在自欺欺人,只是到現(xiàn)在這一刻我們才最終領(lǐng)悟了另一個人,也才最終為對方所領(lǐng)悟。等待(本質(zhì)上是對救世主的等待)終于結(jié)束了。我意識到,她就是我癡癡尋找了一生的女子,一個符合我夢想的精靈。她的微笑、她的雙眸、她的幽默、她附書癖、她的焦慮、她的智慧,她所有的一切都與我的理想完全吻合?! ?.我感覺我們是如此地天造地設(shè)(她不僅將我的語語補充完整,她還使我的生命不再殘缺),以至我不能議為邂逅克洛艾只是一次偶然的巧合。我失去了帶著無情的懷疑論——雖然有人認為它是必要的——來思考命定這個問題的能力。這不是所謂的迷信,克洛艾和我找到諸多的細節(jié),盡管都是一些瑣碎之事,來證實我們直覺的感受:我們命中注定為彼此而生。我們都出生在雙數(shù)年份的同一個月的午夜前后(她是在晚上十一點四十五分,我是在凌晨一點一十五分):我們都學(xué)過豎笛;都在學(xué)校排演的《仲夏夜之夢》中扮演過角色(她演海麗娜,我演忒修斯);我們左腳腳趾上都有兩顆大大的痣;同一個后臼齒上都有條裂縫;我們都會在陽光下打噴嚏;都喜歡用餐刀挑出番茄醬;甚至我們的書架上都有同一個版本的《安娜?卡列尼娜》(牛津出的老版本)。也許這些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這足以使信徒們建立一種新的宗教?! ?0.我們讓存在得以升華,獲得意義;我們賦予時間本身并不具有的情節(jié)性??寺灏臀野扬w機上的相遇神化為愛神阿佛洛狄特的安排,充滿古典和神秘氣息,是愛情故事的第一場第一幕。自我們降臨凡塵,宇宙中就有一位偉大的神靈在微妙地改變我們的運行軌道,終使我們能于這一天邂逅在巴黎至倫敦的班機上。~切于我們而言已經(jīng)如愿以償,所以我們可以忽略那沒有發(fā)生的無數(shù)故事,忽略因為錯過飛機或忘了電話號碼而不能得以書寫的浪漫。就如歷史學(xué)家一樣,我們總是面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件,如何闡述都不會有錯,不必在乎每一個片段都可能出現(xiàn)偶然性,從而錯誤地編織起宏大的歷史敘事,成為我們自己生活中的黑格爾和施本格勒①。故事發(fā)生之后,我們搖身變成敘述者,把飛機上的邂逅美化為天意的安排,為我們的命運找到太多的因果聯(lián)系。我們這樣做實在是過于神秘主義,或者(仁慈點說)過于粉飾?! ?1.我們當(dāng)然應(yīng)該更理性地看待此事??寺灏臀叶疾皇墙?jīng)常來往于巴黎和倫敦,我們也從未對自己的旅行作過定期的安排??寺灏谧詈笠豢瘫凰碾s志社派去巴黎,因為副主編恰巧病了。而我之所以去,則是由于在波爾多的建筑任務(wù)碰巧提前完成,才使我有足夠的時間到巴黎,在姐姐那兒逗留幾天。在我們計劃回英國那天,兩國的航空公司從戴高樂機場到希斯羅機場共有六趟九點至午時的航班。雖然我們都打算在十二月六日下年早些時候回到倫敦,但是都是在最后一分鐘才確定到底乘哪架班機,這樣,從一開始我們乘坐同一次班機(不一定是相鄰座位)的數(shù)學(xué)概率就是三十六分之一?! ?2.克洛艾后來告訴我說,她本來打算乘坐十點半的法航班機,但由于退房時包里的一瓶洗發(fā)香波漏了,不得不重新裝包,耗去了寶貴的十分鐘。當(dāng)旅店打好賬單,用信用卡結(jié)完賬,為她叫來一輛出租車時,已經(jīng)九點十五分,她不太可能搭上十點半的法航班機了。當(dāng)她總算通過德拉維勒街附近擁堵的交通到達機場時,那架班機已經(jīng)停止登機了。因為不想再等下一趟,于是她就去了英國航空公司售票處,買了十點四十五分飛往倫敦的機票。我因為個人的緣故,正好也乘坐那架班機。  13.接著,售票處的計算機是如此地造化弄人,把克洛艾安排在位于機翼邊的1 5A座,而我則在旁邊的1 5B座(見圖l)。當(dāng)我們開始談?wù)撃菑埌踩甘究〞r,完全沒有想到兩人交談的可能性其實極其微小,因為我們都不可能乘坐頭等艙,在有一百九十一個座位的經(jīng)濟艙里,克洛艾被安排坐15A,而我極可能是出于偶然,被安排坐158。從理論上說,克洛艾和我相鄰而坐的可能性(雖然我們相互交談的機率無從算起)是110/17847,也就  14.但這個數(shù)字只是表明當(dāng)巴黎和倫敦之間只有一趟班機時,我和克洛艾互為鄰座的可能性。而實際有六趟,并且我倆都曾在這六趟之間猶豫不決,到最后~刻才選擇了這一班,所以這個可能性必須除以36。這樣克洛艾和我在十二月份的一個早上乘坐英國航空公司的波音飛機飛越英吉利海峽時邂逅的最終可能性為1/5840.82?! ?5.然而一切還是發(fā)生了。以上的計算不僅無法讓我們信服理性的論證,反而支持了對我們相愛的神秘詮釋。如果事物成為現(xiàn)實的可能性小而又小,但最終仍然實實在在發(fā)生了,難道不允許人們給予它一個宿命的解釋?拋擲硬幣就會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這都足以讓我不去相信上帝對事物原委的解釋。我們原本會不帶任何宿命的色彩去思考這最終改變我們生活的相遇的不可能性,但是面對克洛艾和我所處的情形,即相遇的概率是1/5840.82,我們只能說這是命運的安排了,肯定有誰在(三萬英尺的高空)擺弄我們的命運。  16.對于偶然事件,可以通過兩種途徑進行解釋。哲學(xué)的觀點堅持奧卡姆剃刀原則,尋找主要原因,認為事物背后的誘因不會那么復(fù)雜,因此除了認可嚴格吻合的因果關(guān)系,不會再尋找更多的原因。也就是說,要探究事物發(fā)生的直接原因,就我們的情況而言,應(yīng)探究的是克洛艾  和我在同一架飛機上相鄰而坐的可能性,而不是火星和太陽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或浪漫宿命的故事情節(jié)。然而神秘主義觀點會情不自禁地用更為寬泛的理論來解釋事件。一面鏡子落下墻來,碎成千萬片。緣何如此?又有怎樣的含義,于哲學(xué)家而言,不過是一點微震、或是遵循物理法則的某種力量(根據(jù)一個可以計算的概率)正好使其落下而已。然而在神秘主義者看來,這面破碎的鏡子卻含義無窮,可能至少是七年厄運的標(biāo)志,或是神對上千個罪孽降下的報應(yīng),或是上千個懲罰的預(yù)示?! ?7.上帝一百年前就已死去,如今這個世界是計算機而不是神諭在預(yù)測未來。愛情宿命論在危險地轉(zhuǎn)向神秘主義。我認為克洛艾和我是命中注定要在一架飛機上相遇,為的是而后的相愛,這表明我的想法還停留在通過查看杯中的茶葉渣或觀察水晶球來占卜命運的階段。如果上帝不擲骰子,我們肯定無法與命定的愛人相會。  18.然而,迷失在愛情中的我們把這說成是注定要發(fā)生的事情,來化解偶然性帶來的全部恐懼,從而給我們亂糟糟的生活以持續(xù)下去的目標(biāo)和方向,這也許是可以理解的。雖然骰子會搖出不同的數(shù),我們卻執(zhí)意要搖到那表明終有一天我們會相愛的必要數(shù)字方肯罷休。盡管客觀地說,我們的相遇是那么偶然,以至幾無可能,但我們還是不得不相信,與我們踐約者的不期而遇早已被寫在從天空中緩緩打開的卷軸之上。因此,那一刻(不管到現(xiàn)在還是怎樣的悄無聲息)最終會把那個被選中的人兒呈現(xiàn)給我們。將事物視為命運的安排會有怎樣的后果?也許只會走向它的反面,對偶然性產(chǎn)生焦慮,害怕生活中的細微感覺只是我們自己的想象,根本不存在什么卷軸(從而也沒有預(yù)定的命運等在那兒),除了我們附會上去的之外,發(fā)生什么或不發(fā)生什么(在飛機上邂逅或不邂逅某個人兒)并沒有任何意義。簡而言之,這焦慮就是,根本沒有上帝在安排我們的故事,于是我們的愛情也沒有上帝來給予保證?! ?9.愛情宿命論無疑是一個神話或一種幻覺,但是我們沒有理由將之斥為胡言亂語。神話除去主要信息也許還有重要的含義,我們沒有必要為了知道希臘諸神關(guān)于人類思想的深刻論斷而去篤信他們。如果認為克洛艾和我是命中注定會相遇,當(dāng)然有些荒謬可笑,但是如果我們把發(fā)生的許多事情視為命運的安排,那么我們理應(yīng)得到諒解。在我們天真的信念里,我們只是讓自己別產(chǎn)生這種想法:如果航空售票處的計算機沒有將我們的座位安排在一起,我同樣也會相愛。當(dāng)情人相愛甚篤,往往會產(chǎn)生這種不可思議的想法。當(dāng)我愛上她的眼睛、她點煙的動作、她接吻的方式、她聽電話的樣子和她盤弄頭發(fā)的姿勢時,我怎么可能想象克洛艾在我生命中的位置能夠被別人取代?  20.因為這愛情宿命論,我們便不用考慮那個不可理解的論斷:愛的需要總是先于愛一個特定的人。我們選擇的伴侶必定在相遇的人當(dāng)中,如果給予不同的范圍,不同的航班,不同的時間或事件,那么我愛上的人可能不是克洛艾——我現(xiàn)在還無暇思索,我實際從她身上開始了戀愛。我的錯誤在于混淆了注定去愛和注定愛上一位特定的人之間的區(qū)別,以為今生注定要愛上克洛艾,而不是注定要去戀愛?! ?1.但是對于我們故事開端的宿命論詮釋至少證實了一件事,那就是我愛上了克洛艾。當(dāng)我覺得兩人相識抑或是擦肩而過的時刻最終只是一個偶然,只有1/5840.82的可能性時,那也就是我不再覺得必定要與她共度人生,從而也不再愛她的時刻?!? ……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英倫才子阿蘭·德波頓,一位不乏米蘭·昆德拉的批評深度,深具羅蘭·巴特爾的解構(gòu)氣質(zhì);但,比昆德拉有更立體的愛情思維,比巴特爾更熨貼戀人的愛情神經(jīng)。激活人們?nèi)碌拈喿x體驗。 

編輯推薦

  一對英國青年結(jié)識于巴黎至倫敦的客機上,隨后交往,同居,分手。結(jié)構(gòu)很完整,開頭是邂逅,至十六章到達愛的頂峰,十七章到最后一章講述了愛情的迅速逝去,結(jié)尾拉開了另一次愛情的幕。讀者對于這類情節(jié)也許并不陌生,畢竟在琳瑯滿目的文學(xué)作品的海洋里,已經(jīng)有太多諸如此類的故事?!稅矍楣P記》的精彩之處就在于,故事本身并不是作者濃墨重彩想要描繪的,情節(jié)已經(jīng)讓位于靈巧的哲思,作品充滿了思考性段落,而在這關(guān)于愛情的諸多思考中,有一種智慧而清晰的辯證聯(lián)結(jié)。作者自始至終是從主觀的、內(nèi)省的角度來表達.來探索愛情的意義和本質(zhì),從整個愛情故事中凝結(jié)出比生命更為持久的愛情哲理,充滿了西方審美智慧與哲學(xué)情懷。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愛情筆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4條)

 
 

  •     眾所周知,人類因沒有發(fā)泄感情的能力而使他們成為唯一一個能夠自殺的動物。
      
      目睹此事的人繼續(xù)生存,履行此事的人行將毀滅。
      
      。。。
      。。。
      。。。
      。。。
      戀愛之前先要學(xué)會 愛情不是不求回報
      
      
  •      連續(xù)讀完了阿蘭的《愛情筆記》、《愛上浪漫》和《親吻與訴說》,最喜歡的是第一本,完全沒有進入的是最后一本,當(dāng)然這可能無關(guān)書本身的好壞,只是第一本更附合我的閱讀期待而已。
       《愛情筆記》是睡前讀的,有兩三章印象很深,許多說法與自己的觀點一致(比如馬克斯兄弟式思維、懷疑與信念、愛情恐怖主義等),書中的諸多文字讓我不能按時睡覺,不能按時進入學(xué)習(xí)狀態(tài),即便對我這個極其缺乏戀愛經(jīng)驗的人來說,《愛》一書也是相當(dāng)親切的。女主人公“愛麗絲”夢游一般的戀愛過程,作者將其心理寫得相當(dāng)細膩,而很難想象這是阿蘭·德波頓在記錄男主人公的愛情記錄。男主人公在戀愛,同時也在思考戀愛,這種對當(dāng)下行為的思考構(gòu)成一種審美或鑒賞,讓人想到靈魂的分裂——靈魂和肉體在一起,同時靈魂又可以站在高處觀察肉體和靈魂自已······
       作者的筆記做得很精妙,而到了《愛上浪漫》這種精妙少了情感,我在火車上一路把它讀完,合上書的時候還沒到站,但我的神經(jīng)突然有點兒緊張。我覺得自己很像書中的男主角埃里克,某些地方特別像(當(dāng)然某些地方也像女主角),但我又很討厭這個最后終于被女友放棄的家伙。《親吻與訴說》里的對話太多,常常破壞語義的流暢,許多分析和思考感覺有點兒重復(fù),所以一直不能沉浸進去,不過我想我以后不會再喜歡做心理分析題了。三書的結(jié)局都是分手,這多少讓人感到惆悵,不地也同時讓我在對愛情的理解上暫時獲得了圓滿。
       所謂愛情,不就是如此么?——一種轉(zhuǎn)瞬即逝的錯覺。但我現(xiàn)在痛恨《愛情筆記》了,也許任何事都需要思考,可是如果戀愛著同時也思考著,那我們到底是在戀愛呢,還是在思考呢?
  •     "‘沒有人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绻怼恿鳌碾y詞沒有更改,那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踏進的仍然是同一條河流。
      
      
      這是一本讓人捶胸頓足頂禮膜拜醍醐灌頂又悵然若失的書,用一個單調(diào)乏味的故事寫著。
      
      很多共鳴:
      
      比如 愛情馬克思兄弟悖論: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 -- 愛上的那個人但凡做一些response,就會讓快要跳出的心臟重新落回口袋,從而造成巨大的失落感和對愛情的不確定感。
      
      比如 失戀:恐懼空虛落寞失敗,僅存于“新歡”來臨之前。
      
      倘若看不懂這本書,恭喜你,你的愛情是涼風(fēng)藍海和沙丘。
  •     我對阿蘭?德波頓的推崇與喜愛自不必說。之所以對他的作品獨有偏愛,自是因為他的作品寫出了我的心聲,引起了我的共鳴,那些始終壓抑在心的話借他之筆一吐為快,故事的情節(jié)與自己的經(jīng)歷印證上之后拍案叫絕。書讀到這個地步,只覺酣暢淋漓不忍釋卷。什么是愛情?我們?yōu)槭裁匆郏课覀円蚝味鴲??又到底愛上了誰?阿蘭?德波頓一直在書中探討這些本質(zhì)問題,情節(jié)倒是其次,人物只是載體,思考卻貫穿始終。他將日常生活中的索然無味化作心底的層層漣漪,涌起自己對愛情的探索與反思。這種思考的深度和廣度讓人不能不從他的視角重新去審視這令我們不安、興奮、好奇又恐懼的愛情。不必再去重復(fù)德波頓生花妙語中的微言大義了,我只是想傾吐一下這樣痛快的閱讀經(jīng)歷之后自己的想法。
      
      蕭伯納說:“此時此刻在地球上,約有兩萬個人適合當(dāng)你的人生伴侶,就看你先遇到哪一個,如果在第二個理想伴侶出現(xiàn)之前,你已經(jīng)跟前一個人發(fā)展出相知相惜、互相信賴的深層關(guān)系,那后者就會變成你的好朋友,但是若你跟前一個人沒有培養(yǎng)出深層關(guān)系,感情就容易動搖、變心,直到你與這些理想伴侶候選人的其中一位擁有穩(wěn)固的深情,才是幸福的開始,漂泊的結(jié)束。愛上一個人不需要靠努力,只需要靠際遇,是上天的安排,但是‘持續(xù)地愛一個人’才要靠努力?!蔽乙恢备锌\不能全部由自己控制,一些看似與我們毫無關(guān)系的意外,往往就能扭轉(zhuǎn)我們的命運。且不說那些直觀看起來就可以決定命運的關(guān)鍵時刻了,也許因為鞋帶松了而錯過一班地鐵,或者做出一個自覺無關(guān)緊要的小決定,今天去圖書館五樓而不是六樓,就足以讓我們錯過一段好姻緣。但是幸好我們的Mr/Miss Right不止一個,要不然要耗盡多少人品和努力,才能在茫茫人海找到終極的歸宿。如果有注定的命運,也絕沒有安排我們一定要與某人相愛,我們都不是帶著一份已經(jīng)寫好名字的邀請函降生的,也許在我們與那個Ta相遇的前一秒,我們還不知道那個人的名字。直到一切已經(jīng)明了,可能還在傻傻地說:“我怎么也想不到最后和我在一起的人竟會是你?!?br />   
      我們產(chǎn)生愛的需要總是先于愛上一個特定的人。如果給人們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際遇,他們也自然會愛上不同的人。如果我?guī)啄昵皥罂剂肆硪凰髮W(xué),我又怎么可能愛上現(xiàn)在這所學(xué)校里的女孩。只有愛的需要先在心中產(chǎn)生 ,我們才會在當(dāng)時的條件下去選擇一個相對合適的人選。所以愛情就是這么不靠譜,正確的時機才是開啟愛情之門的鑰匙。如果在我渴望探索世界、向往特立獨行的年紀(jì)出現(xiàn)了兩萬人中的幾位,就算天造地設(shè),可我也只能遺憾地向她們告別;如果命運能安排她們晚幾年出現(xiàn)在我的生活中,也許這份愛情就會開花結(jié)果。而一旦我選擇與其中一位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guān)系,就意味著我要放棄其他幾萬種可能性。走在大街上,無數(shù)異性從我身邊穿過,而我對她們一無所知,什么都不能發(fā)生,選擇產(chǎn)生這樣的后果往往會給男人帶來深深的失落。
      
      那么,又是什么吸引我們從這么多異性中單單挑出了那一個?丘比特已經(jīng)拉弓搭箭,而靶紙總是落在那些看起來連自己都不太相信的離奇理由上。我們對一個人好感的產(chǎn)生,不總是因為那么明確、人人顯而易見的優(yōu)點,甚至于一些別人看起來是缺點的地方,恰恰滿足了個人一種獨特的審美情趣而產(chǎn)生了特殊的吸引力,在其他人不會多看一眼的特征中,我卻發(fā)現(xiàn)了獨有的美。美與丑之間存在著大量的中間地帶,往往這片朦朧的區(qū)域更能撩起人的欲望。也許在愛的需要產(chǎn)生之前,會為事先為自己的愛人設(shè)定種種標(biāo)準(zhǔn),而當(dāng)你過后再去拿這個標(biāo)準(zhǔn)去衡量自己的伴侶時,才會發(fā)現(xiàn)兩者大相徑庭、格格不入??档聫娬{(diào)美麗在于觀者,美不能忽略人的主觀感受而去強調(diào)固定的搭配和比例。一個人身上具有的激發(fā)愛情的因素在對不同的人來說也各不相同,甚至連我們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因為什么就被別人愛上了,就像歌詞里講“有的人說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誰都替代不了。”
      
      毛姆說:“感情有理智根本不能理解的理由?!蔽覀?yōu)槭裁匆郏覀円驉鄱鴲?。不能用旁觀者冷峻審慎的目光去打量陷入愛河的人,愛情的產(chǎn)生有旁人看不到的原因,甚至連當(dāng)事人也有所不知,那僅僅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一種主觀感覺罷了。人是這個世界上最變幻不定的東西,誰也不知道那電光火石的瞬間大腦里發(fā)射了什么樣的電波鎖定住了這個目標(biāo)。沒有人需要向其他人解釋自己戀愛的理由,我想他自己也解釋不清究竟愛她什么。是臉上的那幾個小痦子,是門牙的牙縫太大還是走路的姿勢,微笑時的酒窩恰好就在那一天被我捕捉到了,勾引起了我親近她的興致。
      
      愛上一個人最初的感覺,就是覺得她是完美的,而自己怎么也配不上她。我們和一個人建立起穩(wěn)定的戀愛關(guān)系之前,會產(chǎn)生一種自我確認的變更。我們不再看重自己對自己的評價,而是想方設(shè)法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評價自己。德波頓在《愛情筆記》中舉的例子把這種感覺形容的再完美不過了。約會之前,我不會去想我認為這條領(lǐng)帶好看嗎,而是在想克洛艾會認為這條領(lǐng)帶好看嗎?這時的愛情讓人失去了自我,一味壓抑自己去迎合另一個人,希望盡力配得上對方在自己心里的完美形象。我們選擇性地?zé)o視對方的缺點,認為那個能滿足我們愛的需要的人必然完美無缺、非凡無比,甚至缺點在我們眼中都成為獨特的誘惑之處,就像網(wǎng)絡(luò)上說“女神的屁都是香的”那樣。我們漸漸失去了自己的人格,將對方凌駕在自身之上,愛情一開始就是不平等的,一方總是要把另一方捧得高高在上,才能將這從天而降的愛情接到地上,以免直接從高空落下來摔得粉碎。
      
      而當(dāng)穩(wěn)定的關(guān)系建立起來之后,戀人完美的形象在我們心中日漸侵蝕,最終崩塌。最初的激情退卻,頻繁的接觸讓我們開始完整全面的審視一個人。這往往帶給我們一種錯覺,認為是對方變了,不再是當(dāng)初我愛上的那個她了。事實上是我們之間的關(guān)系改變了,她不再是一個陌生人,而是我的女人,已經(jīng)為我所占有了。我們發(fā)現(xiàn)她的缺點,不是因為她的缺點才形成,而是因為她已經(jīng)是我的愛人,我才會去發(fā)現(xiàn)她的缺點,并且在心里因為她的不完美而耿耿于懷。我們自己會先懷疑自己當(dāng)初的眼光,質(zhì)疑選擇和她做戀人這個決定,然后把這種質(zhì)疑表現(xiàn)在對待另一半的態(tài)度上。站在我的角度,我會希望她改掉我認為是缺點的缺點,這在對方看來自然是不可理喻。盡管戀人是最親密的人,但終究是兩個人。我們抱著改造對方的態(tài)度,以我們認可的方式去要求別人,其結(jié)果自然是分崩離析。我們愛上一個人,就必須要接受她身上不完美的部分和異于我們的部分,放棄試圖消除差異合二為一的努力,才有可能將這份感情延續(xù)下去。那么我們當(dāng)初愛上的究竟是什么?應(yīng)該是這個人在我們心中投射下的完美的映像,而不是這個人本身。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令人悲傷,我們的愛誕生在一個空中樓閣之上,我們本期待愛人對我們無條件的愛,希望她們能夠拋開外在的光環(huán)和外界的評價,單純?nèi)畚覀冞@個人。我們希望展示給愛人自己英姿勃發(fā)的一面,卻又希望她們能愛上蓬頭垢面的我們。我們希望愛人不會因我們的財富、地位、臉蛋和身材愛上我們,可我們卻拼命去顯露在這上的優(yōu)勢,就像動物求偶要展示自己鮮亮的羽毛嘹亮的嗓音和健壯的肌肉一樣。這種愛情在出發(fā)階段就產(chǎn)生的矛盾會給之后的危機埋下種子。
      
      我們愛情的開端出于機緣而無法預(yù)料,那么愛情的結(jié)局一樣不可預(yù)知。既然開端讓我們忐忑,對結(jié)局的未知自然也會令人恐懼。將兩個成長環(huán)境、生活背景迥異的人結(jié)合在一起本身就是結(jié)局難測的嘗試,感情的紐帶也不一定經(jīng)受得住生活力道的下墜。愛情最殘忍之處就在于曾經(jīng)植入骨血的親密,化作日后兩兩相忘的冷漠。曾經(jīng)我們在街上十指緊扣并肩而行,現(xiàn)在卻為了要躲開你而轉(zhuǎn)身進入超市里,這樣的場面令人唏噓。當(dāng)初戀人們?nèi)缒z似漆的時候,又怎會預(yù)料的最后的結(jié)局竟是這般諷刺。誰也不知道一段愛情最終白頭偕老還是半途夭折,正是因為愛情發(fā)展的不確定性,才使人類的感情生活充滿風(fēng)險與挑戰(zhàn)。我們的愛,來的莫名其妙,我們弄不清楚因為什么相愛,同樣也找不到最后無疾而終的原因。不能因為驢不會唱歌而責(zé)怪一頭驢,那么也不能因為愛情不能有一個幸福的結(jié)局而責(zé)怪愛情。驢因為先天條件不足而不能唱歌,愛情也沒有這樣的條件來保證你愛的人一定愛你,而且這愛會一直延續(xù),永不衰減、變質(zhì)。你靠機緣找到了世界上適合自己的幾萬個人中的一個就已經(jīng)足夠幸運,你不能要求愛情再保證你更多了。
      
      愛情本就是飄忽不定,也不講因果的東西,沒有什么確定、一定和肯定,沒有誰生下來就有愛上誰的義務(wù)。付出愛與接受愛的本質(zhì)都是自私的,都是為了在這個過程中取悅自己,一方付出的心甘情愿,另一方接受的心安理得。愛情中所有的付出都是為了回報,只不過不同的人采取的方法和預(yù)期的收獲不一樣。如果饋贈者從饋贈過程的本身得到了很大的快樂,就如我們接受饋贈時的快樂一樣,那么還可以道德的角度對這種踐踏行為予以譴責(zé)嗎?也許旁觀者看來一段愛情中有人吃虧有人占便宜,但當(dāng)事人當(dāng)時的心里肯定填滿了滿足與得意。
      
      不要妄圖去預(yù)測未來的人生圖景,因為你的命運不僅僅由你決定?!斗道线€童》里黛西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只不過是一連串偶然巧合堆積而成的結(jié)果,只不過是自己不自知罷了。你怎么知道今天你最愛的人是不是幾個月后你最恨的人。因愛生恨,因愛生恨,這恨的本質(zhì)是對自己的恨。我們的投入與付出原本就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并且自得其樂,道德上大家都出于利己的目的因而談不上互相譴責(zé)。恨產(chǎn)生于對過去自己的不滿與悔恨,只不過大多數(shù)人不敢去承認這一點,才會借他人作出氣筒??寺灏褪悄莻€克洛艾,我們只是質(zhì)疑自己為什么要開始這段結(jié)局并不美滿的愛情。但是當(dāng)初你享受愛情歡娛時,可沒這樣想過啊!你怎么可能只祈求生活帶給你快樂,而對一定存在的痛苦視而不見。
      
      當(dāng)一段感情和我們告別時的痛苦與哀傷,就是打算去愛而必然要做好準(zhǔn)備去接受的代價。我們發(fā)現(xiàn)一件快樂的事情總是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快樂,而痛苦總是比我們預(yù)期的更加痛苦。投入去愛不是一個聰明的行為,愛情無法與痛苦隔絕,也伴隨著雞飛蛋打的風(fēng)險。但為什么世界上大部分人還是愿意被激情與假象沖昏頭腦,像下餃子一樣噼里啪啦跳進愛河。那必是出于愛情無法為理智所揭示的緣由。愛就愛了,沒什么好值得炫耀或者陶醉的,也許你明天哭的比誰都慘。不愛也就不愛了,沒什么可清高或者不屑的,單身主義的本質(zhì)中有這樣的愿望,在他人有機會令你失意之前先使自己失意。
      
  •     很久沒有一口氣讀完一本書了,還饒有興趣的寫起了讀后感。
      塵世間真的沒有什么比愛情更加令人渴望了。整本很不像小說的小說講述了完全沒什么劇情的俗套故事,卻在充斥著概率、心理學(xué)分析著的大段思考性議論里使原本枯燥的故事變得有趣起來,甚至有時會繞開故事情節(jié),直接去關(guān)注那些關(guān)于愛的思考。那些平時有興趣卻沒什么懂得哲理也在簡單的情節(jié)映射下變得具體可感起來。
      里面的很多觀點并不是沒有聽說過,只是更加簡單、有趣,覺得發(fā)生在每個人身上的劇情也都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大概每個凡俗的我們經(jīng)歷的愛情真的是大同小異的吧,我們的心理進程在看似不同的愛情故事里是那么相似。
      觀看整本書的過程里,總是會往自己身上套一套,覺得那個不成熟的人不就是自己么,經(jīng)歷愛情當(dāng)然也讓人成長,于是我們看過去的自己,總是覺得不成熟的吧。
      當(dāng)然,那些很多從德波頓的筆下闡述的哲學(xué)家的道理,似乎讓自己更加懂得了一些以前的不懂得,但是那些理論真的適合放到每個人身上嗎?書上談到成熟的愛情以及不成熟的愛情,那么我們寧愿錯誤而愛著,也不要懷疑而無愛,是成熟還是不成熟?
      還有就是,似乎經(jīng)歷一段真正從心動到全身投入最后痛徹心扉的愛情似乎要比旁觀一段愛戀有用得多。
      
  •     情人之邂逅,完全出于偶然,并沒有什么命定的因素在那里;可是人總喜歡自欺欺人,認為是命中注定;可愛情消失時,又把原先有關(guān)姻緣注定的種種胡思亂想忘于腦后。
      我們先有愛的需要,然后再愛一個特定的人。
      一、愛情宿命論
      1、塵世間,沒有什么比對愛情的渴望更強烈的了。然而,多數(shù)時候我們不得不與無法理解我們的靈魂的人共度人生。如果我們相信(與這個理智時代的所有準(zhǔn)則相反),終有一天,命運會安排我們與夢中情人相會;或者有些迷信地幻想:冥冥之中有一個正是我們無盡思念的人,難道我們不該得到理解和原宥?難道我們不能暫時擺脫理性的責(zé)難?
      8、唯有生命走到盡頭,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的愛之所在。
      18、然而,迷失在愛情中的我們把這說成是注定要發(fā)生的事情,來化解偶然帶來的全部恐懼,從而給我們亂糟糟的生活以持續(xù)下去的目標(biāo)和方向,這也許是可以理解的。雖然骰子會搖出不同的數(shù),我們卻執(zhí)意要搖到那表明終有一天我們會相愛的必要數(shù)字方肯罷休。
      19、愛情宿命論無疑是一個神話或幻覺,但是我們沒有理由將之斥為胡言亂語。
      
      二、理想的描繪
      1、“看透世人不難,但于己無益?!卑麃喫?卡內(nèi)蒂說,意指我們挑他人的過錯再容易不過,但于己毫無意義。我們不正是因為出于瞬間的念頭沒有透視對方的心靈,甚至為此付出蒙蔽自己的代價才因此而相愛嗎?
      9、一個人對他人的美化可以達到如此可拍的程度,甚至連自己都無法忍受。每一例相愛都是希望壓倒自知之明的偉大勝利。我們跌入愛河,祈望不要在心上人身上發(fā)現(xiàn)我們自己的劣根—膽怯、脆弱。我們給心上人戴上愛的飾環(huán),認為心上人能夠超越我們自己犯下的一切錯誤。
      13、如果愛情發(fā)生得過于迅速,也許是盼望去愛先于盼望愛人的緣故,需要促成了結(jié)果。
      
      三、誘惑的潛臺詞
      1、對于墜入情網(wǎng)的人而言,情人的任何言行舉止似乎都有了潛臺詞。每一點微笑的意蘊、每一個詞語的含義都如一條小路,通向即使沒有一萬二千個,至少也有十二個。
      14、一旦開始尋找互相吸引的種種跡象,心上人的每句話、每一行動都會被視為飽含深意。
      16、是欲望使我成為一個偵探,一個不懈的線索搜索者;是欲望使我成為一個浪漫的偏執(zhí)狂,要從一切事物中解讀出意義來。我期待得越久,就越希望我期待的人尊貴高尚、完美無缺。
      18、我問自己:“為什么我那時做的事情現(xiàn)在不能做呢?”我成了不顧一切地墨守成規(guī)的人,墨守那個以前克洛艾愛戀的對象的自己。我沒能意識到過去的那個我現(xiàn)在卻被證實是令人討厭的家伙,因而無論我做什么都只是加速愛情的崩潰。
      20、我們參照別人來確定自己。
      一個人得選擇雙方平等對待,彼此同等付出的關(guān)系,而不是一個只愿及時行樂,另一個人想要真正的愛情。沒有平衡,認不清自己,或不明自己想從生活中獲得什么,我想著就是痛苦翻然源泉。
      21、我們嘗試著給自己定位,猜測心上人給予我們的定義。我們以拐彎抹角的方式將其實現(xiàn)。
      25、面對心上人模棱兩可的信號,沒有什么比把這不予應(yīng)允的理解為羞澀—渴望在心,但口難開—更好的解釋了。
      26、不詢問他人的愛情標(biāo)準(zhǔn)是一種良好的風(fēng)度。理想的愛情是,不因一個人符合標(biāo)準(zhǔn)而產(chǎn)生愛戀,而只是愛上這樣一個人。
      
      四、真實的自我
      充滿自信地去吸引我們不感興趣的人是非常容易的。而最笨拙的人則可被認為是最真誠的
      3.出于意識到的自卑感,我需要獲得一種自己本身并不具有的個性:一種為了吸引對方而去迎合心上人的需求的自我。
      6、沉默是致命的指責(zé)。面對一個沒有吸引力的人,沉默即暗示他令人討厭;面對一個有吸引力的人,沉默不語便讓你相信正是你自己沉悶得令人生厭。15、克洛艾(女主人翁)面對的卻不是同一個難題。吃到甜點的時候了,盡管只能挑選一種,她卻渴望更多的選擇。
      20.吸引是一種表演行為,是從自發(fā)的行為向符合觀眾要求的行為的轉(zhuǎn)變。
      21.我們經(jīng)常在偶然發(fā)生而非設(shè)計好的情形之中達到目的。
      
      五、靈與肉
      1、很少有什么能像思索與性愛相對立。性愛是肉體的產(chǎn)物,它無需思索,只求狂歡,直截了當(dāng)。與它相比,思索顯得病態(tài)滿面,病態(tài)地要求恢復(fù)秩序,是心靈不能屈從于肉欲洪流的標(biāo)志。
      10.如果心靈一貫受到譴責(zé),那是因為它拒絕退出非理智的領(lǐng)域。
      12、人類有一種獨一無二的本領(lǐng):自身能夠離析為二,能夠一邊行動,一邊站在那里觀看自己的行動。
      16、心靈永遠不能離開肉體。因為思索并不總是只意味著判斷(或不去感受),思索還給人留下自己的空間,琢磨他人,產(chǎn)生共鳴。
      
      六、馬克斯兄弟式思維
      1、當(dāng)我們從單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愛戀的人(一個天使),想象和他們廝守在人間天堂的無限幸福時,我們忽略了一個重大的危險:如果他們開始回應(yīng)我們的愛,那么他們的吸引力也許很快就褪色消逝。我們之所以去愛,是因為希望藉心上人的完美來逃避自身的弱點。但是如果這樣一個人有一天決定來愛我們,那么又將是怎樣的情形?我們只能有些震驚,品味如此之低,竟然看上我們這類人。
      10.爭論的內(nèi)容只是借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爭論帶來的不適。
      12、沒有回應(yīng)的愛情也許是痛苦難耐,但卻是一種安全的痛苦,因為它只會傷及本人而無害他人,是自我導(dǎo)致的個人痛苦,甘苦交織。但是一旦愛情得到回應(yīng),那么人們就必須準(zhǔn)備放棄僅僅是被動地受到傷害,而承擔(dān)起去傷害自己的責(zé)任。
      13.但是責(zé)任可能成為最大的負擔(dān)
      17、渴望愛情,但又不能接受愛情,因為害怕當(dāng)心上人真實的自我暴露出來時,接踵而至的將是失望。如果你現(xiàn)在愛我,那只是因為你沒有看到完整的我,但如果你沒有看到完整的我,而我卻還要努力習(xí)慣你的愛直到你看到,那真是瘋了。
      23、被人愛戀使人們意識到,他人與自己一樣需要依靠,當(dāng)初正是因為尋找這種依靠,人們才會去愛。但矛盾的是,他人也同樣缺少依靠。
      26、愛只是一個方向,不是一個地點,達到目的,擁有被愛之人后則會自行銷蝕。
      最難得到的人是你最喜歡的人,也是最容易增強你激情的人
      27、情人除了徘徊于渴望和煩惱兩極之間,別無他途。愛情沒有中間地帶,只是一種方向,它所渴望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物。一方的愛意加濃使另一方的愛意消減,直到消亡。
      29、在絕大多數(shù)男女關(guān)系中都經(jīng)常會馬克斯兄弟式思維,這種思維的解決得借助自我喜愛和自我痛恨之間的平衡。如果自我痛恨占了上風(fēng),那么接受愛的一方就會斷言心上人不適合自己;如果自我喜愛占了上風(fēng),那么雙方都會接受這樣一種看法:愛得到回應(yīng)不是因為心上人低賤,而是自己原本值得愛戀。
      
      七、不和諧的音符
      1、早在有就會與心上人熟識之前,我們心中也許充滿了奇特的感覺:我們早已認識。心上人是我們失去很久的“另一半”,我們曾與其密切相連。
      4、愛情的批評家懷疑個性的融合,懷疑人與人之間的差別能夠完全消除。這懷疑的根源在于一種感覺,即接受相似比承認差別容易;在沒有相反證據(jù)時,我們總是找到自己知道的,而非不知道或恐懼的東西。
      5.就成熟的愛情而言,人們不會在第一眼就跌入愛河。只有當(dāng)弄清水的深淺,才會跳入其中
      15.人類學(xué)家告訴我們,群體總是先于個體出現(xiàn)
      20.最終來看,與誰結(jié)婚并不重要。如果你最初愛他們,可能你并不會一直愛到最后。而你如果開始討厭他們,你未必到最后還是討厭。
      
      八、愛情與自由
      5、我們的爭吵充滿愛情與自由的悖論。她身上還有其他諸多方面的優(yōu)點,我卻緊盯這一點不放,這難道不會破壞了我們的游戲?為什么我就不能像對待一位朋友那樣善意地向她撒謊?我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愛她。
      9、我在乎你,所以我將使你心煩意亂;我敬重心中那個完美的你,因此我將傷害凡塵中的真實的你。
      24.當(dāng)兩人不再把差別化解成玩笑,那么這就是他們停止相愛(或至少不再為愛的維系做出較大的努力)的信號。
      
      九、美麗的含義
      1.是美麗引發(fā)了愛情,還是愛情創(chuàng)造了美麗。
      10、完美有一種專橫的味道,也有一種枯竭的感覺,它甚至否定在創(chuàng)造完美的過程中觀者的作用。真正的美麗并不可測量,因為美麗是流動變化的。
      
      十、愛的表白
      6、表白遠遠難于平常的交流。示愛的詞語屬于語言中最模棱兩可的詞匯。
      10.我們的愛情觀浸染于愛的社會染缸。
      11.愛情無法自我釋義,總是從我們的習(xí)俗中得到詮釋。
      12.如果沒有聽說過愛情,有些人永遠不會墜入情網(wǎng)。
      
      十一、你愛他什么
      愛情不愿意承認心上人與生俱來的平庸,從而顯出它的不可理喻。
      愛情是一個孤獨的追求,愛情至多只能被另一個人被愛的人縮理解。
      10.愛情與幻想只在一線之隔,愛情與自信也只有一步之遙。這種自信與外界現(xiàn)實幾無聯(lián)系,基本上是一種個人揮之不去的自我陶醉。
      
      十二、懷疑與信念
      1.相對于人類愛情史而言,哲學(xué)史一直以來都不懈地關(guān)注著表象和真實之間的差異。
      3、當(dāng)面對的不是生死攸關(guān)的問題時,懷疑對我們來說無關(guān)痛癢,我們盡可以去懷疑一切。
      7.你傾心的人是真的存在,還只是你自己的想象
      9、妄想本身于人無害,只是當(dāng)一個人唯妄想是從,當(dāng)一個人不能為自身創(chuàng)造一種可以生存下去的環(huán)境時,妄想才有害于人。
      12.愛情和死亡似乎都會自然地產(chǎn)生內(nèi)心愿望和外部現(xiàn)實的種種疑問,前者使我們從他的外部存在中發(fā)出一種信念,后者使我們從它的空無所憑中尋求一種信念。
      
      十三、親密
      5.彼此的潛移默化讓我們親密起來,我們不再界限分明,從此布朗運動的微粒獲得了自由的空間。彼此的身體不再感受到對方目光的停留
      9、親密并沒有消除人與人之間的詆毀,它只是將其移到了二人世界之外。他者現(xiàn)在被放到了門外,證實了人們對愛情的疑慮:愛情從來都近于合謀。
      10.愛情也許是合謀的,但至少是真實的。
      12、在現(xiàn)代愛情中,歷險失去了統(tǒng)治地位,愛情中發(fā)生的事件不再是人物內(nèi)心的體現(xiàn)。
      
      十四、“我”的確認
      4、沒有愛,我們就沒有能力定位一個合適的身份;擁有愛,我們就可以不斷確定自我的存在。
      6.愛似乎為兩種個性消融所束縛,生活在眾目睽睽之下的個性消融,存在于孤獨寂寞之中的個性消融
      7、如果愛情讓我們看清自己,那么孤獨自守就如同不再使用鏡子,讓我們憑空想象自己臉上的劃痕或麻點。
      12、“我”的確認其危險在于我們需要他人來認可我們的存在,從而是否給予我們正確的評價也就完全聽任他人了。
      13、我們會因為他人的看法而給自己定格,所以不同的人會使我們獲得不同的自我的感覺。這種自我可以比作是一只變形蟲,它的外殼可以靈活伸縮,從而適應(yīng)環(huán)境。
      21、我們渴望沒有直線分界的愛情,渴望自身性格不被削弱的愛情。我們病態(tài)地拒絕他人給我們分類,拒絕他人給我們貼上標(biāo)簽(男人、女人、窮人、富人、猶太人等)。當(dāng)我們孤身一人,我們就一個純粹的“我”,我們在被標(biāo)示的角色之間毫不費力地轉(zhuǎn)換,全無他人的成見強加給我們的約束。
      我(我從他人眼中看到的自己)他人改變的我
      
      十五、情感的間歇
      1、語言以其穩(wěn)定性掩蓋了我們的優(yōu)柔寡斷。世界分分秒秒都在變化,語言卻讓我們掩身在一種穩(wěn)定持久的假象之下。
      10、渴望不會總是落在我們認識的人那里,因為她們的品質(zhì)被我們了如指掌,從而缺乏渴望所要求的神秘感。
      14.然而終有一天光滑的表層會破裂開來,我得以用全新的眼光再次審視她。
      19、心上人的優(yōu)點與不足輪次展露給我們。沒有這種轉(zhuǎn)動,我們會一直錯誤地維系一種固定不變的情感,保持著愛或者不愛的兩種狀態(tài),只有兩種情感體驗—愛的開端與不愛的的結(jié)尾,而非每天或每小時愛與不愛都在交替更換。
      21、也許人們想知道為何有人聲稱愛戀我們的同時又對我們發(fā)一些顯然不公平的怒火或怨恨。我們在內(nèi)心深處掩藏了許多矛盾的情感,積淀了大量不太能或不可能控制的幼稚的反應(yīng)。
      23.當(dāng)一個人樂于朝某個方向發(fā)展時,也許身份就形成了。我的身份是由我的向我組成的
      27、心情好的時候,我們也會設(shè)計未來,從幻想中尋找安慰。愛會如同它突然而至一樣在瞬間消失,因為這個威脅,我們自然求助于虛幻的未來以加強我們現(xiàn)在的關(guān)系,這是一個至少延續(xù)到我們生命終結(jié)之時的未來。
      29、愛情的悲劇在于它無法逃避時間的維度。當(dāng)我們和眼前的心上人廝守時,想到對過去的戀人殘存的只有冷漠,這實在過于殘酷。
      
      十六、懼怕幸福
      7.伴隨幸福而來的問題根源自幸福的罕見,稀有,使人一旦接受,就會焦慮,害怕幸福短暫。
      10.對永遠不會到來的未來的渴望就是對已經(jīng)為過去的時光的向往。
      12、沒有勇氣生活在現(xiàn)世也許在于害怕意識到眼前的一切就是自己一生都在期盼的東西,害怕離開相對愛到庇護的期盼記憶空間,從而默認現(xiàn)在時就是自己可能會過的惟一生活。如果托付被看作是一些雞蛋,那么把自己托付給現(xiàn)在時就是冒險把所有的雞蛋都放進現(xiàn)在時的籃子里,而不是把它們分配在過去和將來兩個籃子。
      15、當(dāng)幸福源自人們可以控制的那些事物,源自人們經(jīng)過很大的努力和推理之后才獲得的那些事物,這種幸福時最容易接受的。
      16.“人類的不幸源于他不能獨居,”帕斯卡說
      17、當(dāng)愛達到頂點時,就會出現(xiàn)一種誘惑:讓彼此關(guān)系提前結(jié)束。
      18. 無法知曉愛情如何走向終點的想法威脅著每一個愛情故事,就如它的不可知一樣令人害怕。這是因為當(dāng)健康而又精力充沛的我們努力想象自己的死亡時,愛的終結(jié)和生命的終結(jié)惟一的區(qū)別在于,至少對于后者來說,我們獲得了一種輕松的想法,即了斷塵緣之后的我們將對萬般事物一無所知。但對于心上人來說,卻無輕松可言,他們知道關(guān)系的結(jié)束不一定是愛的終點,而且?guī)缀蹩梢钥隙ǎ膊皇巧谋M頭。
      
      十七、 攣縮
      6.不詢問他人的愛情標(biāo)準(zhǔn)時一種良好的風(fēng)度
      7.你會愛上那個剝離了一切外在條件,只剩下最本質(zhì)內(nèi)涵的我嗎
      21.事情變得像一個悲喜劇得為劇本概要:一方面男人把女人當(dāng)作天使,而另一方面,天使把愛當(dāng)作是需要變化的事物
      
      十八、愛情的恐怖主義
      3.當(dāng)每一個決定都難以做出時就不會有決定
      5.一旦一方開始失去興趣,另一方顯然無法挽回離去的腳步
      15、生氣的人是一個復(fù)雜的動物,發(fā)出極度矛盾的信息,哀求著救助與關(guān)注,然而當(dāng)這一切來到時,卻又拒絕,希望無須語言就可以得到理解。
      19.我已經(jīng)不想再把愛強加給一個并不情愿的接受者
      
      十九、善與惡的彼岸
      8.愛情的拒絕通常是形成在道德的語言中,對與錯的語言中,善與惡的語言中
      17、當(dāng)愛不再得到回應(yīng)時,要求被愛的蠻橫出現(xiàn)了—我孤獨地與欲望相伴,毫無防衛(wèi),缺少權(quán)利,遠離法規(guī),我的要求直露得令人吃驚:愛我吧!為什么?我只有一個微不足道的理由:因為我愛你……
      
      二十、心理宿命論
      12、一個起源于無意識的不可控制的行為過程,在這種行為驅(qū)使下,主體故意將自己置于痛苦的境地,從而反復(fù)體驗以往的某次經(jīng)歷,但又不記得這是過去已發(fā)生的事情。相反,他強烈認為這種境況完全決定于當(dāng)下的環(huán)境
      
      二十一、自殺
      5.目睹此事的人繼續(xù)生存,履行此事的人行將毀滅
      7、眾所周知,人類因為沒有發(fā)泄的能力而使他們成為惟一能夠自殺的動物。人類是一種使用象征和暗喻的生物:我無法表達自己的憤怒,所以我用死來予以象征。
      
      二十二、基督情結(jié)
      8.痛苦使我獲得無限的智慧
      11、苦難的沃土上自發(fā)地培育著美德的情感,經(jīng)歷的苦難越多,越具有更多的美德?;角榻Y(jié)糾纏于優(yōu)越感之中,這是苦難者的優(yōu)越感,與壓迫者那不可抗拒的暴政和盲目相比,苦難者似乎有更多的美德。
      
      二十三、省略的時間
      2、我對現(xiàn)實的所有欲望隨她的離去而消逝。我生活在懷舊之中,不停地回顧與她共度的時光。我的眼睛從未真正睜開過,只是向后,向記憶深處回眸。
      5.物質(zhì)世界不讓我忘記過去。生命比藝術(shù)還要殘酷
      
      二十四、愛情的課堂
      2.我們對生活并不是生而知之,它是一門必須掌握的技巧。
      5、成熟的愛幾乎每一面都值得稱許,它的原理就是,敏銳地察覺到每一個人的優(yōu)點和缺陷。成熟的愛充滿自我節(jié)制,不將事物理想化。成熟的愛是一種性友誼關(guān)系,彼此回應(yīng)。而不成熟的愛是一個在理想化和失望感之間搖擺不定的故事,在這種狀態(tài)中,最總找到心上人的感覺伴隨著從來沒有過的迷失感。
      17.我們總是蒙住自己的眼睛,提出一些簡化問題的方案,從而回避問題的復(fù)雜性
      
  •     在讀到中后段的時候沒來由的感到一陣厭煩,而厭煩來自于這樣一個想法:這TM就一個愛情有什么破說頭。但我還是讀下去了,客觀來說作者對愛情哲理的思考偏僻入理,換句話說,每句話都是自己想說但又無法表達的,但最終我們會發(fā)現(xiàn),即便像一個哲學(xué)家對其反思咀嚼歸納,一段感情該結(jié)束就結(jié)束,它必然結(jié)束,不是么,我們最終又會投入另一段我們所稱的愛情,而愛情不過是--在一開頭德波頓便提了出來--我們先有了愛的需求再去愛一個特定的人,不一定是他,愛情宿命論終究無法成立。(ps:我堅持讀完的另一點是想要看到"我"失戀的部分,就像《十一種孤獨》里的一個故事,我喜歡失敗失落的感覺,所以,make sure my failure,因為那會有一種莫名奇妙的安全感。)
  •      小說描述了兩位歐洲白領(lǐng)文藝青年在從巴黎到倫敦希斯羅機場的飛機上偶遇邂逅,從相遇,相知,相愛,熱戀,同居,爭吵,幻滅,背叛,分離,失戀,自殺,又重新開始戀愛等等愛情階段和過程,這不是小清新小文藝的慢悠悠的純情戀愛,而是西方文藝白領(lǐng)青年全情投入的激情戀愛。
      
      雖然是一個典型西方青年的戀愛故事,作者敘事卻又不落俗套,娓娓道來,德波頓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小說不像小說,內(nèi)容旁征博引,文學(xué)哲學(xué)心理學(xué)貫通全書,把簡單的故事細致白描,洞察入微,對愛情充滿哲理的思考,反省和總結(jié)。
      
      每次愛情開始常常于偶遇,但是我們卻又往往認為緣分天定,與戀人的天造地設(shè),愛情宿命論,從而編織起種種聯(lián)想,遐想,幻想,把偶然解釋成必然,然后在戀愛中,從各種話語,表現(xiàn),行為引起種種猜想,發(fā)生各種誤會和爭吵,再以后,因為了解而分離,或是背叛,或是其他種種錯綜復(fù)雜情況的綜合,以及失戀之后的崩潰,絕望,恢復(fù),再次開始戀愛。
      
      
      
      作者不愧為英倫才子,《時代周刊》稱他為“英國的笛卡爾”,23歲寫就這一本自傳體哲理愛情小說,到處都是精妙的哲理語句,俯拾皆是,簡單明了但又深刻雋永,用詞精煉準(zhǔn)確到位,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和描述來闡述深刻的思想,把愛情的種種表象行為心理深刻剖析,上升到哲學(xué)高度。
      
      
      
      個人覺得西方發(fā)達國家青年的戀愛,愛情和性聯(lián)系得更緊密些,在中國,愛情和物質(zhì),和婚姻聯(lián)系得更緊密些,這本書里完全的沒有提到票子,車子,房子,除了書里章節(jié)是用數(shù)字編碼(作者是想模仿圣經(jīng)?) ,只有唯一一次,作者煞有其事地計算了他倆在同一班飛機從巴黎回倫敦上遇見并坐在一起的幾率:1/5840.82。
      
      作者企圖通過哲學(xué)理性去分析歸納感情愛情,其實我們之中的大多數(shù)人對于愛情也總是想反省些什么,總結(jié)些什么;但是愛情自有千姿百態(tài),對于感情愛情用哲學(xué)邏輯分析演繹之不可能,感性的盲目性和沖動性往往跟理性背道而馳,否則哲學(xué)家,邏輯學(xué)家一定是感情高手,愛情專家,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包括作者也自認是失戀造就了他的作品,如果讀者把這本書對于愛情的哲學(xué)思考變成了愛情方法論,預(yù)估不會比作者的戀情有更好的結(jié)果。
      
      赫拉克利特說:“沒有人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可是我們總是惴惴不安卻又義無反顧,一次又一次前赴后繼地踏進“愛情”這條河流,猶豫,糾結(jié),矛盾,愛慕,彷徨,熱烈,沮喪,迷失...... 但是如果我們不徹底投入“愛情”這條河流,又怎樣能體會其中的各種滋味,學(xué)會在其中暢游呢?
      
      
      
      凡事終有一個結(jié)局:愛情美好同時又熾烈,因綻放過終無憾。不是所有美好愛情都有好的結(jié)果,即便是像在童話里,王子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現(xiàn)實生活中則是美好的愛情終于要開始經(jīng)歷瑣碎生活的考驗。
      
      在茫茫人海中,人和人之間的相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再相遇也幾率不高,據(jù)說,找到真愛的幾率是二十八萬分之一。
      
      所以說,人生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看完這本書讓我想到了永恒之問,究竟愛是什么?愛情是什么?
      
       書中精彩段落的摘抄:
      
      - 對于墜入情網(wǎng)的人們而言,戀人的任何言行舉止似乎都有了潛臺詞。每一點微笑的意蘊,每一個詞語的含義都如一條小路,通向即使沒有一萬二千個,至少也有十二個。日常生活中(即沒有愛情的生活)可以按其表面意義理解的姿勢和話語,現(xiàn)在卻要窮盡詞典可能有的所有釋義。
      
      - 吸引是一種表演行為,是從自發(fā)的行為向符合觀眾要求的行為的轉(zhuǎn)變。但是,就如演員必須了解觀眾的期望一樣,吸引者必須知道心上人想要聽的是什么——因此,如果有確鑿的理由反對為了被愛而撒謊,那么演員將不知道什么才能打動她或他的觀眾。表演行為惟一正當(dāng)?shù)睦碛墒瞧渚哂袑嵭裕皇浅鲇诒灸堋?br />   
      - 人類有一種獨一無二的本領(lǐng):自身能夠離析為二,能夠一邊行動,一邊做自己行動的觀者——從這個分裂中,反省出現(xiàn)了。但是,過分的自我意識其缺點在于,不能將分裂開來的觀看者和實施者融合到一起,不能一邊參與,一邊忘記自己的參與。
      
      - 當(dāng)我們從單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愛戀的人(一個天使),想象和他們廝守在人間天堂的無限幸福時,我們易于忽視一個重大的危險:如果他們開始回應(yīng)我們的愛,那么他們的吸引力也許很快就褪色消逝。我們之所以去愛,是希望借心上人的完美——美麗、聰慧、詼諧——來逃避我們自身的弱點——丑陋、愚蠢、呆滯。但是如果這樣一個完人有一天決定來回愛我們,那么又將是怎樣的情形?我們只能有些震驚——品位如此之低,竟然看上我們,他們怎么可能如我們希望的那樣完美?如果為了愛,我們必須相信心上人在某些方面勝過我們,那么他們同樣以愛回應(yīng)我們難道不是一件殘酷的背謬之事嗎?我們被引向這樣的疑問:她/他真的那么完美嗎?她/他怎么可能會愛上我這樣的人呢?
      
      - 政治和愛情似乎沒有相干之處,然而我們從法國大革命和法西斯主義血跡斑斑的歷史中可以看到同樣的一廂情愿,同樣的理想模式與存在分歧的現(xiàn)實相對而立,從而如月牙形所代表的差異一樣,讓人們產(chǎn)生厭煩(劊子手的厭煩)。法國大革命最先提出(給出所有的選擇,只是為了一次洗劫),政府不僅要統(tǒng)治人民,而且要愛他們;人民大概也要同樣接受政府的統(tǒng)治,并且愛政府,否則就要被送上斷頭臺。從那時起,一廂情愿的政治就開始了其不光彩的歷史。革命的初期,從心理學(xué)上看,極其類似于愛情關(guān)系——強求合一,相信兩人/國家的無所不能,要求拋卻先前的自我,消解自我的界限,渴望不再有秘密(對對立面的擔(dān)憂很快使情人胡思亂想/或建立起秘密警察)。
      
      - 是美麗引發(fā)了愛情,還是愛情創(chuàng)造了美麗?是因為克洛艾美麗我才愛她,還是因為我愛她她才美麗?在茫茫人海之中,我們(凝視著正在打電話或躺在我們對面淋浴的心上人)也許會發(fā)出這樣的疑問:為什么這特定的一張臉、一片唇、一彎鼻、一輪耳會滿足我們的欲望?為什么她脖子的曲線、顏靨的酒窩正好符合我們對于完美的標(biāo)準(zhǔn)?每一位心上人都能使我們得到美麗的不同詮釋,都能圓滿地重釋我們各自的情愛美學(xué),其方式既新穎別致,又富有個性,有如她/他們臉上的風(fēng)景一般。
      
      - 成熟的愛幾乎每一方面都值得稱許,它的原理就是,敏銳地覺察到每個人的優(yōu)點和缺陷。成熟的愛充滿自我節(jié)制,不會將事物理想化,能夠擺脫嫉妒、受虐狂或癡迷的困擾。成熟的愛是一種有性關(guān)系的友誼,相處和睦,令人愉悅,彼此回應(yīng)(也許這樣能夠解釋為何許多了解欲望的人不給這無痛的情感以愛的稱號)。
      而不成熟的愛(盡管與年齡沒有太多關(guān)系)是一個在理想化和失望之間搖擺不定的故事,一個狂喜、幸福與溺斃般感受和無比憎惡夾雜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中,最終找到心上人的感覺伴隨著從來沒有過的迷失感。不成熟的(因為絕對化了的)愛,其邏輯終點就是死亡,或是象征性的死亡,或是真正意義上的死亡。成熟的愛,其高潮就是共筑愛巣和努力避免日常生活的齟齬(星期日的報紙、逼對方換條褲子、遙控器)導(dǎo)致愛情的破裂。不成熟的愛不接受妥協(xié),而一旦我們拒絕妥協(xié),就踏上了邁向終點的不歸路。對于一個已經(jīng)體驗過不成熟激情的頂峰的人來說,決定結(jié)婚是一個無法承受的代價——真還不如駕車沖下懸崖,結(jié)束一切。
      
      - 在綠洲情結(jié)中,干渴的人們想象自己看見了水,看見了棕櫚樹和綠蔭,不是因為他們找到了證據(jù),而是因為他們需要這些證據(jù)。極度需要產(chǎn)生了幻覺:干渴產(chǎn)生水的幻覺,需求愛情產(chǎn)生了完美男人或女人的幻覺。綠洲情結(jié)從來不是完全的妄想:人在沙漠中確實看見地平線上有些東西,只是棕櫚樹葉已經(jīng)枯萎,井已經(jīng)干涸,這個地方害了蝗蟲。
      
      - 相對于人類的愛情史而言,哲學(xué)史一直以來都不懈地關(guān)注著表象和真實之間的差異?!拔蚁胛铱吹搅宋萃庥锌脴洌闭軐W(xué)家喃喃低語,“但這會不會是我視力的錯覺?”“我想我看到了我妻子,”哲學(xué)家嘟囔著,卻又滿懷希望地加上一句,“會不會她也是一種錯覺?”
      
      哲學(xué)家往往把認識論方面的疑惑局限在桌子、椅子、劍橋大學(xué)的各個學(xué)院和偶爾令人生厭的妻子這些具體有形的事物上;而當(dāng)他們把這些疑惑進一步擴展到那些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同小可的事物上時,比如說愛情,那么就會出現(xiàn)一種令人恐懼的可能性,就是說心愛之人與客觀現(xiàn)實幾無聯(lián)系,不過是我們內(nèi)心的幻想而已。
      
      當(dāng)面對的不是生死攸關(guān)的問題時,懷疑對我們來說無關(guān)痛癢,我們盡可以去懷疑一切。對于那些不是我們生活中最根本的事物來說,懷疑是毫發(fā)無損的,懷疑一張桌子的真實性無關(guān)緊要,然而懷疑一個人的愛情是否合理卻令人痛苦不堪。
      
      - “你為什么不愛我?”這個問題(盡管讓人不愉快)就如“你為什么要愛我?”一樣,不能被視為是問題。在這兩種情形中,我們都會喪失對愛情的清醒(富有吸引力的)判斷:即愛情是一種饋贈,而饋贈的因由不為我們所知,或不應(yīng)為我們所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無須知道答案,所以答案毫無意義。它不是具有因果性質(zhì)的有效原因。它跟隨在事實之后,是對隱秘的變化作出的辯解,是一個表面的“發(fā)生于后必是結(jié)果”式的分析。這些問題的提出,會讓我們被迫一方面變得非常傲慢,另一方面又變得極度謙卑:我憑什么被愛?謙卑的戀人問道。我什么也沒有付出。我憑什么不被愛?被背叛的戀人抗議道,傲慢地聲言擁有一個并非他必須得到的饋贈。對于這兩個問題,施舍愛的人只能回答:因為你就是你——一個把戀愛者危險而又不可預(yù)測地擺弄于興奮高昂和消沉失意之間的答案。
      
      - 每當(dāng)災(zāi)難降臨時,我們會越過平常的因果解釋去看待它們,從而理解為何單單是我們被挑選去接受著可怕而不可忍受的懲罰。事件的毀滅程度越大,我們越容易為之賦予一個客觀上并不存在的意義,越可能滑進一種心理宿命論。克洛艾離去的傷痛讓我迷惑不解,使我心力交瘁。心中那些試圖找出理由來解釋這混亂的問號令我窒息:“為什么是我?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是現(xiàn)在?”我仔細檢點過去的一舉一動,尋找事情發(fā)生的根源、征兆,以及我的過錯;尋找任何一點可以解釋著荒謬事件的原因;尋找一些可以些微涂抹我傷口的鎮(zhèn)痛劑;尋找互不相干的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我把原因附會在生活中隨意的雞毛蒜皮的小事之上。
      
      - 有句阿拉伯諺語說,靈魂以駱駝的緩慢步伐行進。當(dāng)既定了時間表的現(xiàn)實以無情的動力迫使我們前行時,我們心之所在的靈魂卻包含懷舊,擔(dān)負著沉重的記憶跟在后面。如果每一次情事都給駱駝增加一點背負,那么可以想見,巨大的愛情負擔(dān)會令靈魂舉步維艱。在靈魂最終能卸去記憶的重擔(dān)之前,克洛艾險些殺死了我的駱駝。
      
      
  •      仿佛看見了另一個自己,類似的思緒過程,類似的心路。
       一開始我們都賦予了這巧合無數(shù)的意義。恰因為這是極小的概率,有一絲一毫的改變都不可能發(fā)生,卻成為了我們認為這是命中注定的理由。這巧合鼓舞著我們的同時卻又迷惑著我們,似乎很難接受這一切真的發(fā)生了,直到很久很久以后,當(dāng)一切都固定成一個模式,才能重新在這現(xiàn)實中生存。
       其實這也并非完全是巧合。與彼人的相戀固然可以算是一連串巧合所引起的,但對于愛的渴求卻早已植入在心中。自己知道自己是何等的混亂與不堪,而他人——由于邊界的掩蓋——從我們的角度看來對方一直都是有序而完整的。我們無法在自身得到的,便希望從他人身上得到,即使只不過是身邊有這樣的一個人。然而事實是讓人失望的。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那些不安和孤寂,在每個人心中都存在。有些我們想從別人身上得到的,其實終究只能在自己身上努力。而馬太效應(yīng)依然是正確的。惟有那些給予者能得到豐富。即使是假裝豐富,也會因為這樣而真正得到豐富。
       另一方面,在相處之前,你永遠也不會知道矛盾到底會在什么地方出現(xiàn),但通過以往的經(jīng)驗,可以總結(jié)出一點,那就是一定會有矛盾的存在。因此,重要的不是不讓矛盾出現(xiàn),而是如何心平氣和地面對并解決它。所謂的和而不同就是了。如果不同的地方太多而又是價值觀中關(guān)鍵的地方,那么在無法妥協(xié)的情形下也只能走向分開這一結(jié)局。
       然而有很大一部分矛盾恐怕是來自于我們背負的原罪,尤其是中國家庭。從小到大父母的責(zé)任似乎就是要把我們培養(yǎng)成一個完美的人。在找到異性以后,若是認真的關(guān)系,恐怕自己也會繼承父母和自己的這種相處方式,只不過這次是自己希望能讓對方更完美就是了。因為希望理想中完美的你出現(xiàn),我不得不傷害凡塵中現(xiàn)實的你。反觀自身,我們自己是否希望被這樣對待呢?不是的。每個人最希望的是沒有條件的被愛,而非這種被對待的方式。推己及人,即使希望對方能更好,也不要用強迫的方式吧。沒有人會希望有一個啰嗦的伴侶整日對著自己說“別人家的男朋友/女朋友”這樣的話。更何況,很多時候我們所認為的好并不一定是別人眼中的好。將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別人身上,那才是最專橫的事情。但至于說幽默感是一切的解藥,我想倒不至于。幽默感的確是一個相當(dāng)好的潤滑劑,然而真正所需要的還是對自己的克制,而這源于對于自己和對方都只是一個普通人,存在著主觀偏差的認識。
       至于說到馬克思主義(這本書中的那種)……我只能說:這是病,得治!我也曾經(jīng)有過類似的癥狀,而這種癥狀雖然表面上不明顯,但暗中的破壞性是相當(dāng)嚴重的??梢哉f是源于自卑,但實際上更多的是來自于對他人的不夠了解。當(dāng)你知道每個人心中的不安和人類天生的惰性是必然存在時,當(dāng)你知道你能克服自己的這些不足的時候,那自卑就消失了。而外貌、地位、收入等方面,那些畢竟是可以通過努力去改善的。與其擔(dān)憂,不如進步。
       可惜,雖然知道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但知道與做到畢竟不是同一件事。這一點,就不是依靠這些哲學(xué)和理性的思考所能達到的了罷?
  •     在清溪的日子,隨身帶了2本書,這是其中一本,另一本是周易。周易看了幾卦,這本翻了一半,都沒看完。 現(xiàn)代人孤身出游,經(jīng)常用到的一個詞叫艷遇,身邊的朋友,總也喜歡濫用,不過改了字,叫打獵,貪它夠直白,其實是好玩。 不過不管是怎么認識,兩個陌生人都存在吸引的潛質(zhì)。愛情的真相是什么? 應(yīng)該,只是那心動的一刻,從此,你的心眼,就不由自主隨之追逐。 在愛中審視愛,在愛后厘清愛,其實已經(jīng)跟愛情無關(guān),而只是,還留在那個光環(huán)里的孤單角色,虛弱的幻想。 在愛情消逝的虛影里反復(fù)愛,放不下成了不幸福不快樂的開始。很孤單,但無人陪伴。 象十二夜一樣,這本書講了一個輪環(huán),一個屬于愛情的起轉(zhuǎn)輪回??v然你看懂了,也不過是場虛幻的自我安慰。這也是在愛情里孤走那個的普遍心理:什么都清楚,只是我不愿意相信。
  •     本文只是《愛情筆記》的愛情筆記,經(jīng)典詞句摘錄,這種作品前,任何妄自點評都是膚淺和自以為是。阿蘭不愧為英倫才子,好想看他自己出本自傳愛情小說
      
      關(guān)于愛情,看得越多,越不知道怎樣正確去對待,難死了.
      ---------------------------------------------------------------------------------
      
      
      成熟的愛幾乎每一面都值得稱許,它的原理就是,敏銳地察覺到每一個人的優(yōu)點和缺陷。成熟的愛充滿自我節(jié)制,不將事物理想化。成熟的愛是一種性友誼關(guān)系,彼此回應(yīng)。而不成熟的愛是一個在理想化和失望感之間搖擺不定的故事,在這種狀態(tài)中,最總找到心上人的感覺伴隨著從來沒有過的迷失感。
      
      沉默是致命的指責(zé)。面對一個沒有吸引力的人,沉默即暗示他令人討厭;面對一個有吸引力的人,沉默不語便讓你相信正是你自己沉悶得令人生厭。
      
      很少有什么能像思索與性愛相對立。性愛是肉體的產(chǎn)物,它無需思索,只求狂歡,直截了當(dāng)。與它相比,思索顯得病態(tài)滿面,病態(tài)地要求恢復(fù)秩序,是心靈不能屈從于肉欲洪流的標(biāo)志。
      
      人類有一種獨一無二的本領(lǐng):自身能夠離析為二,能夠一邊行動,一邊站在那里觀看自己的行動。
      
      馬克斯兄弟式思維(重點推薦)
      當(dāng)我們從單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愛戀的人(一個天使),想象和他們廝守在人間天堂的無限幸福時,我們忽略了一個重大的危險:如果他們開始回應(yīng)我們的愛,那么他們的吸引力也許很快就褪色消逝。我們之所以去愛,是因為希望藉心上人的完美來逃避自身的弱點。但是如果這樣一個人有一天決定來愛我們,那么又將是怎樣的情形?我們只能有些震驚,品味如此之低,竟然看上我們這類人。
      
      沒有回應(yīng)的愛情也許是痛苦難耐,但卻是一種安全的痛苦,因為它只會傷及本人而無害他人,是自我導(dǎo)致的個人痛苦,甘苦交織。但是一旦愛情得到回應(yīng),那么人們就必須準(zhǔn)備放棄僅僅是被動地受到傷害,而承擔(dān)起去傷害自己的責(zé)任。
      
      渴望愛情,但又不能接受愛情,因為害怕當(dāng)心上人真實的自我暴露出來時,接踵而至的將是失望。如果你現(xiàn)在愛我,那只是因為你沒有看到完整的我,但如果你沒有看到完整的我,而我卻還要努力習(xí)慣你的愛直到你看到,那真是瘋了
      
      情人除了徘徊于渴望和煩惱兩極之間,別無他途。愛情沒有中間地帶,只是一種方向,它所渴望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物。一方的愛意加濃使另一方的愛意消減,直到消亡。
      
      沒有愛,我們就沒有能力定位一個合適的身份;擁有愛,我們就可以不斷確定自我的存在
      
      我們會因為他人的看法而給自己定格,所以不同的人會使我們獲得不同的自我的感覺。這種自我可以比作是一只變形蟲,它的外殼可以靈活伸縮,從而適應(yīng)環(huán)境
      
      我們渴望沒有直線分界的愛情,渴望自身性格不被削弱的愛情。我們病態(tài)地拒絕他人給我們分類,拒絕他人給我們貼上標(biāo)簽(男人、女人、窮人、富人、猶太人等)。當(dāng)我們孤身一人,我們就一個純粹的“我”,我們在被標(biāo)示的角色之間毫不費力地轉(zhuǎn)換,全無他人的成見強加給我們的約束。
      
      為什么我們不太容易愛上身邊熟悉的優(yōu)秀異性。因為渴望不會總是落在我們認識的人那里,她們的品質(zhì)被我們了如指掌,從而缺乏渴望所要求的神秘感。
      心情好的時候,我們也會設(shè)計未來,從幻想中尋找安慰。愛會如同它突然而至一樣在瞬間消失,因為這個威脅,我們自然求助于虛幻的未來以加強我們現(xiàn)在的關(guān)系,這是一個至少延續(xù)到我們生命終結(jié)之時的未來。
      
      愛情的悲劇在于它無法逃避時間的維度。當(dāng)我們和眼前的心上人廝守時,想到對過去的戀人殘存的只有冷漠,這實在過于殘酷。
      
      當(dāng)幸福源自人們可以控制的那些事物,源自人們經(jīng)過很大的努力和推理之后才獲得的那些事物,這種幸福時最容易接受的。
      
      當(dāng)愛達到頂點時,就會出現(xiàn)一種誘惑:讓彼此關(guān)系提前結(jié)束。
      
      早在有就會與心上人熟識之前,我們心中也許充滿了奇特的感覺:我們早已認識。心上人是我們失去很久的“另一半”,我們曾與其密切相連。
      
      我們的爭吵充滿愛情與自由的悖論。她身上還有其他諸多方面的優(yōu)點,我卻緊盯這一點不放,這難道不會破壞了我們的游戲?為什么我就不能像對待一位朋友那樣善意地向她撒謊?我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愛她。
      
      你愛他什么
      
      面對的不是生死攸關(guān)的問題時,懷疑對我們來說無關(guān)痛癢,我們盡可以去懷疑一切。
      
      
      “人類的不幸源于他不能獨居,”帕斯卡說。他提倡人類有必要去建立自己的對策,去戰(zhàn)勝和抵制對社會環(huán)境的依賴,一種使人受到削弱的依賴。但是在愛情中怎么可能做到這一點?普魯斯特講過一個關(guān)于穆罕默德二世的故事,那位穆罕默德覺得自己對一位妻妾萌生了愛情,于是就立刻把她殺死了。他不愿因為他人而讓自己的精神受到束縛。我不可能有他這樣的勇氣,所以我很早就放棄獲得這種感情的自給自足。我走出自己的屋子,而且開始陷入愛河——因此也開始了冒險:把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地建立在另一個人的周圍。
      
      兇手謀殺不出于恨,而是出于極度的愛——或者更應(yīng)該說,是出于極度的愛所帶來的恐懼。也許只是因為無法忍受自己進行的幸福實驗帶來的不確定性和極大的冒險性,戀人們才結(jié)束自己的愛情故事。
      
      無法知曉愛情如何走向終點的想法威脅著每一個愛情故事,就如它的不可知一樣令人害怕。這是因為當(dāng)健康而又精力充沛的我們努力想象自己的死亡時,愛的終結(jié)和生命的終結(jié)惟一的區(qū)別在于,至少對于后者來說,我們獲得了一種輕松的想法,即了斷塵緣之后的我們將對萬般事物一無所知。但對于心上人來說,卻無輕松可言,他們知道關(guān)系的結(jié)束不一定是愛的終點,而且?guī)缀蹩梢钥隙?,也不是生命的盡頭。
      
      告訴她說:“我只是想說,我知道這聽起來多愁善感,不管我們怎樣打鬧,以及一切的一切,我仍然在乎你,仍然希望我們兩個順利地走下去。你是我的一切,這你知道?!?br />   
        克洛艾(讀心理分析方面的書多于小說的克洛艾)帶著懷疑的神情看著我,回答說:“聽著,你這么說真是太好了,但是它使我害怕,你不要再把我變成你想象中的那個完美的人。”
      
        事情變得像一個悲劇的劇本概要:一方面,男人把女人當(dāng)作天使,而另一方面,天使把愛當(dāng)作是需要變化的事物
      
      雖然一般的恐怖分子通過炸毀建筑物或槍殺學(xué)生偶爾可以迫使政府作出讓步,但是愛情恐怖分子因為態(tài)度存在根本的前后矛盾注定會失望落寞。你必須愛我,愛情恐怖分子說,我通過惹你生氣或讓你妒忌使你來愛我。但是,矛盾出現(xiàn)了,因為如果愛情回歸,只會立刻被當(dāng)作是變味的愛情,愛情恐怖分子必定會抱怨說,如果是我迫使你愛我,那么我不能接受這份愛,因為這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愛情恐怖主義必然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否定自己,這就向恐怖分子提出了一個難以接受的現(xiàn)實——愛情死亡的腳步無法止住。
      
      缺乏笑的能力就是無法認可事物的相對性、社會和人際關(guān)系與生俱來的矛盾性、欲望的復(fù)雜性和沖突性;也無法知道必須接受心上人永遠學(xué)不會泊車,或洗不干凈浴缸或改不去對瓊尼?米切爾的偏好——而你仍然愛著他們。
      
      
      因為眼睛所見的只有軀殼,所以我希望這讓人神魂顛倒的心上人的靈魂與軀殼保持一致,希望軀殼擁有一個相符合的靈魂,希望外表反映內(nèi)心。
      
      
        我愛的就是她嗎?當(dāng)我再一次看著坐在房間那頭的沙發(fā)上閱讀者的克洛艾,我在心中問自己,或者只是關(guān)于她的嘴、她的眼、她的臉蛋意念組合而成的一種想法?將她的表情擴展為她的整個性格,難道我不是錯誤地使用了轉(zhuǎn)喻,錯誤地將喻體當(dāng)作標(biāo)志和象征,取代了本體?王冠取代了帝王,輪子取代了車,白宮取代了美國政府,克洛艾天使般的表情取代了克洛艾自身……
      
      在綠洲情結(jié)中,干渴的人們想象自己看見了水,看見了棕櫚樹和綠蔭,不是因為他們找到了證據(jù),而是因為他們需要這些證據(jù)。極度需要產(chǎn)生了幻覺:干渴產(chǎn)生水的幻覺,需求愛情產(chǎn)生了完美男人或女人的幻覺。綠洲情結(jié)從來不是完全的妄想:人在沙漠中確實看見地平線上有些東西,只是棕櫚樹葉已經(jīng)枯萎,井已經(jīng)干涸,這個地方害了蝗蟲
      
      在康德看來,道德行為與不道德行為的區(qū)別就在于,道德行為的實施是出于責(zé)任,不在乎其中的甘苦。只有當(dāng)我在行為處事時沒有考慮回報,只有當(dāng)我僅僅是在順應(yīng)責(zé)任感的指引,我的行為才能被認為是符合道德標(biāo)準(zhǔn)的。“對于任何道德的行為來說,符合道德法則尚不夠,還必須是為了道德法則而做?!睅в袃A向的行為不能被視為是道德的,對于道德功利主義觀點的直接批評就是它的傾向性。康德理論的實質(zhì)在于,道德只存在于行為實施的動機中。只有當(dāng)愛不求回報,只是為了付出愛時,這種愛才是道德的。
      
      阿爾伯特?加繆說,我們愛上別人是因為從外部看,他們是那么完整如一,肉體是完整的,情感是“統(tǒng)一”的,而我們主觀感覺自己是那樣的渙散和迷惘。我們?nèi)狈λ悸非逦谋硎瞿芰?、穩(wěn)定的個性、堅定的方向、明確的主旨,因而幻想他人具備這些品質(zhì)。我對克洛艾的愛慕中不正包含著這種幻想嗎?從外部看(床第之歡以前),她有很好的自控能力,擁有明確而穩(wěn)定的性格;但是肌膚之親后,她在我眼中則脆弱不堪、易于崩潰、精神渙散、內(nèi)心貧乏。這不正是尼采學(xué)說中的自我嗎?因此也是鮑伯?戴蘭在淚水流淌下來時歡唱“(今夜)別為我心碎”的回聲
      
      西方思想中有一個悠久而陰森的傳統(tǒng),這個傳統(tǒng)認為愛最終只能被認為是一種無法得到回應(yīng)的東西,是一種傾慕,是馬克斯兄弟崇拜者的行事:看到愛情得到回報的可能越渺茫,欲望就越旺盛。根據(jù)這個觀點,愛只是一個方向,不是一個地點,達到目的,擁有被愛之人(在床上或以其他方式得到)后則會自行銷蝕。十二世紀(jì)普羅旺斯的行吟詩人所有詩歌的主題都是性愛的延遲,詩人反復(fù)傾吐頻臨絕望的男子的幽怨,因為他們已經(jīng)多次被自己愛慕的女人拒絕。四個世紀(jì)之后,蒙田對于愛的產(chǎn)生發(fā)表了同樣的觀點,他斷言:“愛,只是對那些逃離我們身邊的人的瘋狂渴求?!薄@個觀點得到阿納多爾?法郎士的極大響應(yīng):“愛自己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是不合乎習(xí)慣的?!彼緶_相信,只有在害怕失去心上人的基礎(chǔ)上,愛才會產(chǎn)生。丹尼斯?德?羅杰蒙特認為:“最難得到的人是你最喜歡的人,也是最容易增強你激情的人?!倍_蘭?巴特則把欲望僅視為是對無法得到的事物的渴求。
      
      
      根據(jù)這個觀點,情人們除了徘徊于渴望和煩惱兩極之間,別無他途。愛情沒有中間地帶,只是一種方向,它所渴望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物。愛情達到目的之后,它也隨之銷蝕;欲望得到滿足之后,它也隨之熄滅。克洛艾和我會危險地陷于這馬克斯兄弟式思維的螺旋運動中,一方愛意加濃使另一方愛意消減,直到愛螺旋狀地消亡。
      
      
      當(dāng)哲學(xué)家設(shè)想烏托邦時,他們很少將之想象成一個集差別于一體的熔爐,而認為這些假想的社會更多的是建立在思想相似、性質(zhì)類同、有共同點目標(biāo)和預(yù)想的基礎(chǔ)之上。正是這些一致使得與克洛艾共度人生充滿吸引力。在性情方面沒完沒了、不可調(diào)和的差別之后,我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個人,她的笑話我無須詞典就能懂得:她的觀點與我的神奇般的接近;她的愛與恨就是我的愛與恨。和她在一起,我屢次發(fā)現(xiàn)自己在說:“太巧了,我正要說/想/做/談同樣的一件事情……
      
      
      因此,就成熟的愛情而言,人們不會在第一眼就跌入愛河。只有當(dāng)弄清水的深淺,才會跳入其中;只有在互相交流了以往的經(jīng)歷,交流了政治、藝術(shù)、科學(xué)的觀點,以及晚餐的喜好之后,兩人才能決定是否相親相愛,這是一個在互相理解和肯定的基礎(chǔ)之上的決定,而非想象中的共鳴與吸引。對成熟的愛情來說,只有真正地了解了對方,才會讓愛有孳生的機會。真正的愛情(恰恰總是誕生在我們知道之前)與常情背道而馳,不斷增加的了解,既可能是一種吸引力,又可能是一種障礙——因為它使烏托邦與現(xiàn)實發(fā)生危險的沖突。
      
      
      
       看著愛麗絲說話,看著她點上熄滅的蠟燭,看著她端著一大堆盤子沖進廚房,看著她拂過臉上的一縷金發(fā),我發(fā)現(xiàn)自己沉浸于浪漫的懷舊。當(dāng)命運安排我們與本會成為我們愛人的人兒——但我們又注定無法知曉是誰——相見之時,這浪漫的懷舊就油然而生。又一種情感生活選擇的可能性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此時的生活只是千百種可能性中的一種,也許是因為不可能一一去體驗才讓我們倍感憂傷。我們渴望回歸不需要選擇的時代,我們渴望避免選擇(無論多么美好)必然帶來的失落所產(chǎn)生的憂傷。
      
      
      在城市的街道上,或擁擠的餐館里,我經(jīng)常會注意到有成百上千的(背后甚至有成百萬)女性與我同時生活著,但是對我來說她們注定是無法解開的謎。雖然我愛克洛艾,但看到這么多的女人,我偶爾也會心存遺憾。每每站在列車站臺上,抑或是在銀行里排隊時,當(dāng)我看到某一張面孔,或聽到某個談話的只言片語時(某人車壞了,某人大學(xué)畢業(yè)了,一位母親身體不適……),我心里會掠過片刻的傷感,為無從知曉此后的故事而傷感,我會構(gòu)想一個也許合適的結(jié)局來安慰自己。
      
      
      
        在典型的背叛情節(jié)中,一方問著另一方:“你口口聲聲說愛我,怎么又背叛我,和X好上了呢?”但是如果把說話的時間考慮進來,那么在背叛和愛的表白之間就沒有不一致的地方?!拔覑勰恪敝荒芾斫鉃椤拔椰F(xiàn)在愛你”。從愛麗絲家吃晚飯回去的路上,我對克洛艾說我愛她,這確實不是假話,但是我的話是有時間限制的諾言。
      
      我們對生活并不是生而知之,它是一門必須掌握的技巧,就像學(xué)騎自行車或?qū)W彈鋼琴一樣。當(dāng)意識到這些時,我們開始想擁有智慧。然而智慧建議我們做什么呢?它讓我們遠離焦慮、恐懼、盲目崇拜以及有害的激情,追求鎮(zhèn)靜與內(nèi)心的平和。智慧教育我們,最初的沖動也許并不總是真切的,如果我們沒有陶鑄理智將真正的需要與虛浮的偏好分開,欲望將把我們引入歧途;智慧告訴我們,要控馭我們的想象,否則它將歪曲現(xiàn)實,將高山化為小丘,將青蛙變?yōu)楣?,智慧告訴我們,要抑制我們的恐懼,這樣才能防備真正的危害,而不是把精力浪費在妄想逃出我們映在墻上的影子;智慧告訴我們,不必害怕死亡,我們所需要害怕的只是害怕本身。
      
      如果有睿智的思想家贊同愛,那么他們就會細致地將各種愛區(qū)分開來,就如醫(yī)生建議不吃蛋黃醬,但用低膽固醇成分制作的蛋黃醬則可以吃。他們將羅密歐和朱麗葉式的激烈愛情與蘇格拉底對善的沉思型崇拜區(qū)分開來;他們將維特式的過度激情與基督倡導(dǎo)的兄弟般不流血的愛作鮮明的對比。
      
        這種區(qū)別可被分為成熟的愛和不成熟的愛。成熟的愛幾乎每一方面都值得稱許,它的原理就是,敏銳地覺察到每個人的優(yōu)點和缺陷。成熟的愛充滿自我節(jié)制,不會將事物理想化,能夠擺脫嫉妒、受虐狂或癡迷的困擾。成熟的愛是一種有性關(guān)系的友誼,相處和睦,令人愉悅,彼此回應(yīng)(也許這能夠解釋為何許多了解欲望的人不給這無痛的情感以愛的稱號)。而不成熟的愛(盡管與年齡大小沒有太多關(guān)系)是一個在理想化和失望之間搖擺不定的故事,一個狂喜、幸福與溺斃般感受和無比憎惡夾雜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中,最終找到心上人的感覺伴隨著從來沒有過的迷失感。不成熟的(因為絕對化了的)愛,其邏輯終點就是死亡,或是象征性的死亡,或是真正意義上的死亡。成熟的愛,其高潮就是共筑愛巢和努力避免日常生活的齷齪(星期日的報紙、逼對方換條褲子、遙控器)導(dǎo)致的愛情破裂。不成熟的愛不接受妥協(xié),而一旦我們拒絕妥協(xié),就踏上了邁向終點的不歸路。對于一個已經(jīng)體驗過不成熟激情的頂峰的人來說,決定結(jié)婚是一個無法承受的代價——真還不如駕車沖下懸崖,結(jié)束一切。
      我在自己烏托邦式的白日夢中并不孤單,有一群人與我同行。他們相信通過足夠的思考和治療,愛情可以成為一個痛苦較少、幾乎是健康的人生體驗。就讓我稱他們?yōu)閻矍閷嵶C主義者吧。分析家、傳道士、教派領(lǐng)袖、治療師和作家之類的人,在認可愛情充滿重重難題的同時,認為真正的問題必然有同樣真正有效的解答。面對許多充滿激情的生命遭受的苦難,愛情實證主義者會努力找出原因——自尊情結(jié)、戀父情結(jié)、戀母情結(jié)、情結(jié)的情結(jié)——并且提出治療方法(回歸療法、閱讀《上帝之城》,從事園藝業(yè)、沉思)。有了榮格的幫助,哈姆雷特的命運就可以重寫;通過治療緩解,奧賽羅也許會放棄過激行為;借助一個約會代理機構(gòu),羅密歐也許會遇見更適合自己的人;采取家庭療法,俄狄浦斯的問題也許可以得到分擔(dān)。
      
      
      一本愛情實證主義的經(jīng)典作品——《流血的心》,作者是派姬?尼爾莉博士。我被粉紅色封面上的問題“愛情必然意味著痛苦嗎?”吸引力,盡管要急著趕回辦公室,仍然買了這本書。這個派姬?尼爾莉博士,這個勇敢地宣稱找到謎底的女人是誰?從書的扉頁,我了解了她:
        “……畢業(yè)于俄勒岡州愛情與人類關(guān)系研究所,現(xiàn)居舊金山,從事心理分析、兒童治療和婚姻咨詢等工作。她寫過很多關(guān)于處理情感沉迷、陰莖妒忌、群體動力、恐曠癥等病癥的書籍?!?br />   《流血的心》分析的是什么問題呢?
      
      它講述的是那些不幸而又樂觀的男男女女的故事,他們愛上了不適合自己的人,那些人虐待他們,或是讓他們的情感得不到滿足,或是酗酒,或是使用暴力。這些人潛意識里把愛情與痛苦聯(lián)系在一起,癡癡地盼望著他們愛上的人會改變,好好來愛他們。他們幻想能夠重塑那些本質(zhì)上無法滿足他們感情需要的人,就是這種幻想毀掉了他們的生活。
      
      
      愛情揮之不去的痛苦令我悲觀,于是,我決定拔慧劍斷情絲。如果愛情實證主義于事無補,那么惟一恰當(dāng)可取的方法就是禁欲主義所提倡的永遠不要再墜入愛河。從此,我將退入一個象征意義上的修道院,不見一個人,儉樸地生活,嚴格地學(xué)習(xí)。
      
      邂逅蕾切爾使我警醒于禁欲主義的局限。愛情并非聰明之舉,也許永遠無法摒棄痛苦,但也永遠無法忘懷。愛情的不可避免,尤如愛情的缺乏理性——然而不幸的是,缺乏理性并不是反對愛情本身的理由。難道為了吃到植物根莖和野果而去朱迪亞山不是有些荒唐?如果我想勇氣十足,難道愛情中就沒有更多的機會表現(xiàn)英雄主義?而且,在禁欲生活需要的所有犧牲中,難道就沒一些懦弱的成分?禁欲主義的本質(zhì)中有這樣的愿望,在他人有機會令你失意之前先使自己失意。禁欲主義是對他人感情的危險采取的一種原始的防衛(wèi)方法,面對這種危險,人們需要擁有比在沙漠里生活更大的忍受能力。禁欲主義呼吁人們過一種隱修克己的生活,避免感情的折磨,這只是試圖否定某些人類需求的合理性,這些需求既存在潛在的痛苦,又是最為基本的需求。無論禁欲主義者是怎樣的勇敢,但面對最真切的現(xiàn)實,面對愛情,他最終只是一個懦夫。
      
      我們總是蒙住自己的眼睛,提出一些簡化問題的方案,從而回避問題的復(fù)雜性。對愛情中的巨大痛苦,愛情實證主義和禁欲主義解答都不充分。因為兩者都瓦解了問題,而沒有解決矛盾。禁欲主義將愛情的痛苦和荒謬化解為一個結(jié)論性的理由來反對愛情——從而無法在我們欲望的真正創(chuàng)傷和感情需求的完整性之間找到平衡。另一方面,愛情實證主義把一種可以輕易把握的心理智慧錯誤地瓦解為一種信念,認為只要我們學(xué)會多些自愛,每個人就可以擁有沒有痛苦的愛情
      分析也永遠都是有瑕疵的,因此從來都與謬誤相去不遠。
      . 僅僅就是想起她,都開始有激動的顫栗穿過那詩人稱之為心的地方。我知道這顫栗只意味著一件事——我又一次墜入愛河。
      
      
        和心上人廝守令我們幸福無比,對他們的愛也必然阻止我們(除非生活在多夫妻制的社會)去開始另一段浪漫的戀情。但是如果我們真心愛戀他們,為何我們會認為這愛是一個損失,除非愛本身開始消退?答案也許就在于一個令人并不自在的想法,即雖然我們解決了愛的需求,卻并不總能滿足我們的渴望。
      
      
  •     很好!由于考試,暫不評價。以后補回來。
      愛情筆記,讓正在談戀愛的人,更加理性的分析屬于它倆的這段感情。讓迷失于失戀的人,更加冷靜的看待一段感情的過去。讓成熟戀愛者,更加堅定他所擁有的愛情。
      記得書中有一句很典型的話,可以描述整本書的主人公的感情史:“你不會得到永遠的幸福的,長久的愛情的。因為你總是想太多?!?br />   這里的“想太多”并不是李玖哲的“想太多”。
      李式-想太多,其實李式并沒有想太多,只是他女朋友的外遇的一個借口。
      波頓式的想太多,真真切切的是“想很多”,至于極度形容詞,也不表態(tài)是否真的想太多。
      反正,本書的主人翁,乃至于本書作者,波頓,真的是一個思考者,對于一段戀愛的開始。發(fā)展,高潮,結(jié)束,都從哲思的角度分析深入。
  •     《愛情筆記》中,最喜歡《省略的時間》這一章?!办`魂以駱駝的緩慢步伐行進。當(dāng)既定了時間表的現(xiàn)實以無情的動力迫使我們前行時,我們心之所在的靈魂卻飽含懷舊,擔(dān)負著沉重的記憶跟在后面。“ 失戀者試圖通過吼叫,悲泣,傾訴,甚至自殺等各種途徑盡快逃離情感的泥淖,而最終發(fā)現(xiàn)自殺不過是戲劇化的現(xiàn)實,演出結(jié)束,主角卻無法看到聽到劇終時觀眾的喝彩,或是見證曾經(jīng)愛人為之啜泣默哀。
      
      愛的挫折讓深陷其中的演繹者或多或少吸取了教訓(xùn),但仍不可避免在某個引起羅曼蒂克情懷膨脹的場景中觸景生情,靈魂脫離軀體,漂浮到另一個時空。
      
      用理性去推敲情感,好比欲用亂劍割破迎面而來的海浪,常常徒勞無功。情感可以流動,像風(fēng)般來去無蹤。無論用禁欲主義去克制,還是用嫉妒情節(jié)去詮釋,在新一輪情感面前所有理論的圍墻都將轟然崩塌,理論全軍覆沒,讓人猝不及防。
      
      當(dāng)然,你也可以安之若素,假設(shè)曾經(jīng)這一切未曾發(fā)生過。滿心歡喜期待下個搭檔登場,演繹一段浪漫故事,書寫另一部愛情筆記。
  •     有些段落讀著讀著,我想起了話劇里的那些關(guān)于愛情的臺詞。愛,愛,愛,書里在說,電影里在演,歌里在唱。表達的都是一件事,又都不一樣。
      
      很多想法,想出來了,找不到表述的說法。沒關(guān)系,去阿蘭德波頓的書里引經(jīng)據(jù)典去吧。
      
      他的書像鏡子,全方位無死角的那種,把你所有的優(yōu)點缺點全部展現(xiàn)在面前。有些哈哈鏡的效果,因為會讓你自嘲。
      
      愛情恐怖主義,曾經(jīng)也是這個主義的不自覺執(zhí)行者。想想自己曾經(jīng)的種種劣跡,那些歇斯底里,仿佛像是看了一場恐怖片。
      
      還好,時間的威力在于,慢慢地,你學(xué)會擺脫對你自己不好的事情。
      愛人未走,人已長大。
      
      當(dāng)然反作用也有,你開始學(xué)會慢慢支出愛,不透支。也不去用夸張的方式試探對方是否愛你。愛情電影里的那些驚天動地,不屬于你了。你不能再感受過山車頂峰的那種強烈的情感。
      
      這又何妨。
      只要想著,心頭一熱。
      那便是這瘋狂的小事。
      
      
      
      
      
      
      
  •     不知道他是如何在這火花似的愛情中如何能這樣理性的思索。。。。。
      不知道這樣深刻的愛戀如何讓他能跳出三界,僭越五行。。。。。
      不知道這樣的哲思是經(jīng)過怎么樣一個人的大腦拓印出來。。。。。
      阿蘭德波頓,才子型作家,沒讀過他的文章之前,以為哲學(xué)都是那種深邃的文字,深邃到從未涉獵的人無從讀起,無法理解。
      小說與哲學(xué)的融合也許是他的成功點。讓哲學(xué)活靈活現(xiàn)的跳躍在我們的眼前,不再無聊,不再枯燥,不再階級化,這就是我僅僅看了這樣一本書就愛上了這個才子的理由。
      不敢妄自評價,畢竟我讀的只是皮毛,畢竟那些我從未經(jīng)歷過,畢竟那是男人的世界。
      如果你想愛了,就無所顧忌,我想這本書不適合剛開始戀愛的人,確適合失戀的人。
      如果你對愛情失望了,請讀阿蘭德波頓的《愛情筆記》;
      如果你對現(xiàn)實失望了,請讀阿蘭德波頓的《愛情筆記》;
      如果你看透世事了,請讀阿蘭德波頓的《愛情筆記》。。。。。
      想說的就是那么多,我會繼續(xù)讀他的書,我會繼續(xù)我的讀書。
  •     有沒有草莓醬
      沒有 不過有木莓醬 行嗎
      不太好
      噢 還有黑莓醬
      我討厭黑莓醬 你喜歡
      是啊 為什么不喜歡
      太難吃了 難道就沒有像樣的果醬
      我不這么認為 桌上有五瓶果醬 恰好沒有草莓的
      我知道
      那你為什么那么苛求呢
      因為我討厭沒有像樣的果醬
      但是這些都挺好的呀 只不過正好沒有你要的
      商店遠不遠
      干什么
      我去買點兒來
      看在上帝的份上 坐下來吧 如果你現(xiàn)在去 這些東西都會冷
      我非去不可
      為什么 如果吃的都冷了怎么辦
      因為我要果醬 這就是原因
      你出什么毛病了
      沒有 怎么啦
      你簡直可笑
      我才不呢
      你就是可笑
      我只是想要果醬
      你怎么就那么討厭 我為你準(zhǔn)備了這么多吃的 可你所做的確實對果醬吹毛求疵 如果你真的想要你的果醬 就滾出去 到別人那里去吃
      
      然后又是一輪冷戰(zhàn)的開始 又一輪的痛苦 誰也不好過 不管是誰先道歉 也沒有贏家 兩人的感情只會被逐漸削磨掉 變得越來越薄
  •     第一次閱讀這樣的文體。每一段用一個序號作開頭,每一章代表情感的一個階段,或者對于一個主題的思考。故事的情節(jié)成了陪襯,主要的血肉凝結(jié)在作者的思考中。
      作者是一個對哲學(xué)、藝術(shù)、心理學(xué)都有涉獵的博學(xué)家。所以對于每個人都需經(jīng)歷的“愛情”,他自然也有著不同于一般人的深邃思考。
      同時,另一個難得的地方是,作者可以如此如實地記錄愛情中的每一個想法,精確地捕捉最細微的感受,并把它們表述出來。這種“敏感”和“覺察”,讓我們得以更好地反觀“愛情”這個神奇的存在。
      書中有諸多著名哲學(xué)家的思想,包括柏拉圖、康德、邊沁等等??梢砸赃@本書為契機,去深入了解{哲學(xué)}這個領(lǐng)域。
  •     二十三歲的阿蘭·德波頓,認真的分析者和書寫者。一場異常簡單的愛戀,被“深深”剖析,并永遠的留下來變成一部書。
      真的,讀著讀著,只要是戀愛過的人,我們每個人都能在一場愛情的千萬碎片中發(fā)現(xiàn)自己,發(fā)現(xiàn)心底最深的從未抽離出來細細品味的一個小自我。
      大家都說我想得太多,而年輕的德波頓想得比我還多,閱讀的過程中我深深發(fā)現(xiàn)自己,一再回味自己。這是一件好事,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這個認真的青年啊,把自己的短短一段愛情,剖析地顛來倒去,歸根結(jié)底,他很想認識自己,很想在費洛蒙驅(qū)使的一切情感和欲望背后依然找到自己?!懊恳焕鄲鄱际牵ń栌脢W斯卡·王爾德的一句話)希望壓倒自知之明的偉大勝利?!币恢痹谡易约?,在愛情行進的途中不斷停下來拷問自己,可是當(dāng)自己真的以為自己看清楚一切的時候,愛情還具有愛情的魔力嗎?
      “分析也永遠都是有瑕疵的,因此從來都與謬誤相去不遠?!币蚨覀儽M管問、盡管打量這一切,最終尋找了而找不到的還是最神秘的,最神秘的永遠是美好的。
      
  •      1真正的愛是什么?愛是當(dāng)你愛上一個人,會舍棄自己的自由,換取她的自由;愛是當(dāng)你愛上一個人,會改變自己的人生,成全她的心愿;愛是當(dāng)你愛上一個人,會愿意放開手,留下最好的回憶和祝福。愛情最美的,不一定是終點。旅途一起走過,也已不負一生。
       2看一個男人是否真的愛你,就要看他在無助的時候,是否會向你展示脆弱;就要看他在孤獨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不是你;就要看他在失敗的時候,會不會在你面前痛快地宣泄;就要看他在知道你的缺點之后,還能否初衷不改地愛你;就要看他在欣賞美麗異性的時候,心里是否依然只裝著你。
      3我是處女座:處女座沒有大原則性,但有很強烈的底線不容越界。不要拿處女座的寬容當(dāng)作你任性妄為的資本,一旦過了Ta的底線就別怪處女座不復(fù)熱情。白天理性,夜晚感性。白天堅強,夜晚脆弱。沒自信太過善良,對愛情就是一根筋,總是一味遷就別人,總是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受傷的是自己,總是勇敢得這么無力。
  •     讀完就一個感受,這貨把我思考的東西用他自己的語言極其風(fēng)騷的寫了出來。93年的書現(xiàn)在讀來仍感同身受,絕對是經(jīng)典無誤。
      
      這里是筆記的摘錄http://k.t.qq.com/k/%E7%88%B1%E6%83%85%E7%AC%94%E8%AE%B0
      
      明明是一本適合坐在一個閑適的環(huán)境中,右手咖啡左手書,無比愜意的伴隨你過一個下午的書,我卻苦逼的邊看邊敲微博TT
      
      德波頓肯定是個ST,而且F值也不低,像我這種NT就寫不出如此文藝的東西。
  •     其實,想談?wù)勊臅昧?,可是一直找不到適當(dāng)?shù)脑~匯,或者說時機,讓我來開始這篇文章,似乎就像是一種巧合,在一排一排的像是靜默等待的書本中抽出他的名字——阿蘭·德波頓。
       他的第一本書叫做《愛情筆記》,其實我對于這樣的書其實是并無好感的,或者說這個書名并不能特別的吸引我,仿佛說教似的,它的序言是這樣說的:“《愛情筆記》的情節(jié)也許很簡單,講述的不過是一個現(xiàn)代愛情故事:一對英國青年結(jié)識于巴黎至倫敦的客機上,隨后交往,同居,分手。結(jié)構(gòu)很完整,開頭是邂逅,至十六章到達愛的頂峰,十七章到最后一章講述了愛情的迅速逝去,結(jié)尾拉開了另一次愛情的幕。讀者對于這類情節(jié)也許并不陌生,畢竟在琳瑯滿目的文學(xué)作品的海洋里,已經(jīng)有太多諸如此類的故事。但是《愛情筆記》的精彩之處就在于,故事本身并不是作者濃墨重彩想要描繪的,情節(jié)已經(jīng)讓位于靈巧的哲思,作品充滿了思考性段落,而在這關(guān)于愛情的諸多思考中,有一種智慧而清晰的辯證聯(lián)結(jié)。作者自始至終是從主觀的、內(nèi)省的角度來表達.來探索愛情的意義和本質(zhì),從整個愛情故事中凝結(jié)出比生命更為持久的愛情哲理,充滿了西方審美智慧與哲學(xué)情懷?!?br />    呵呵,之所以大部分摘抄了序言,是因為他的理解比我透徹,并且抓住了整本書最有價值的部分,那便是作者關(guān)于愛情的思考,他的目錄也就如同他游走的思路一般,“愛情宿命論”到“懷疑與信念”再到“懼怕幸?!薄傊銜髡叩乃悸?,而并非是情節(jié),那早上引發(fā)兩人爆發(fā)第一次爭吵的草莓醬,不是因為彼此不和,不是因為非吃不可,而僅僅是抗拒的心理在作怪,就像是一直處于某種狀態(tài)的人,有個人出于好心或是別的,企圖去改變,他是不會欣然去接受的,除非以某種理由來說服自己,然而往往處于戀愛中的人選擇用抗拒的方式來回應(yīng)這種好意,為的也許只是保持現(xiàn)有的姿勢。
       他的第二部小說或是隨筆《愛上浪漫》也在隨后出版,其實情節(jié)大體相似,只是主角換成了一個女孩子,自然邂逅,深愛,然后懷疑,愛上了別人……作者將筆墨同樣也放在了兩人的相處,性格的磨合,以及不斷地懷疑及思索……
       或許這正是我喜歡這個作者的原因,這個被稱為“英倫才子”的男人似乎能將每一件生活中的小事都融入到了思考之中,中間間雜些康德、普魯斯特等名言的分析及戲謔,他似乎追求那些能將深刻的哲理回到生活當(dāng)中的手段及方法,圖表,歸類,概率統(tǒng)計……不能不發(fā)現(xiàn)他對待生活的一種幽默以及理性
       然而談到他自己的戀愛時,他反而以一種悲觀的心緒面對著,是因為思索太多,所以仿佛可以預(yù)見每一次愛情的開始以及結(jié)束,反而不愿意去投入自己呢,呵呵,或許這個答案只有作者自己知道了
  •     一.世人
      1.看透世人不難,但于己無益。
      2.沉默是致命的指責(zé)。
      
      二.開始
      3.對于墜入情網(wǎng)的人而言,對方的任何言行舉止似乎都有了潛臺詞。那句偉大的表白“我喜歡你”所存在的危險可以通過補上一句“但我并不想讓你直截了當(dāng)?shù)刂馈眮頊p少。
      4.沒有什么把這不予應(yīng)允理解為羞澀——渴望在心,但口難開——更好的解釋了。
      5.我們最容易愛上的人,是那些除了從他們臉上看到,言談中聽來的之外再很少吐露自身的人。在想象中,一個人可以是無盡地值得愛戀。
      6.出于意識得到的自卑感,我需要獲得一種自己本身并不具有的個性,一種為了吸引對方而去迎合心上人的需求的自我。愛情迫使我以心上人的眼光來觀察自己。首先就要對對方有更多的了解,如果不知該采納哪種虛假的自我,我又怎能拋棄真正的自我。
      7.充滿自信地去吸引我們不感興趣的人是非常容易的,欲望中包含的鄭重成分阻止了愛情游戲所需要的漫不經(jīng)心。而最笨拙的人則可被認為是最真誠的。
      
      
      三. “拒絕我,那么我就愛你?!盫S“接受我,那么我就愛你?!?br />   8.由于自己錯誤地向這類缺少信心的人獻了殷勤,所以不幸的情人們就得承受這殷勤招致的責(zé)難。爭論的內(nèi)容只是借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爭論帶來的不適。
      9.也許我們尋找的不是愛,而是一個值得我們信賴的人,然而如果我們信賴的人轉(zhuǎn)而信賴我們,我們又怎可繼續(xù)信賴他們?只有當(dāng)心上人把他或多或少看作是微不足道的人時,這個人10.才能繼續(xù)把心上人看作是他的一切?!熬芙^我,那么我就愛你。”看著愛情得到回報的可能越渺茫,欲望就越旺盛。
      11.疏遠感的恢復(fù)激發(fā)了欲望。
      12.這種思維的解決得借助于自我喜愛和自我痛恨直接之間的平衡。如果自我痛恨占了上風(fēng),那么接受愛的一方就會斷言心上人(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不適合自己(因為和壞東西有了聯(lián)系),如果自我喜愛占了上風(fēng),那么雙方都會覺得愛得到回應(yīng)不是因為心上人低賤,而是自己原本值得愛戀。
      
      
      四.終結(jié)
      13.當(dāng)兩人不再能把差別化解成玩笑,那么這就是他們停止相愛的信號。每個玩笑背后,都是一次對差別甚至是失望的警告,但這已經(jīng)是無害的差別——因此可以繼續(xù)前行。
      14.她對語言持懷疑態(tài)度,對于表白也許只是付之一笑。她因為輕言而經(jīng)歷了一次背叛,從此她對話語失去了信心,只相信行動。并非她不易動感情,她只是對自己的感情太謹慎,不愿用那些陳舊的社交語言表白。
      15.我們需要對彼此大聲吼叫,部分原因在于為了弄清我們是否能夠忍受對方的吼叫。
      16.當(dāng)愛達到頂點時,就會出現(xiàn)一種誘惑,讓彼此的關(guān)系提早結(jié)束,以使她或我成為終結(jié)的挑起者,而非第三者或熟悉感結(jié)束一切。
      
       2012-4-2
      
      
  •     “有了想要去愛的需要,才會去愛一個特定的人……”愛情被解構(gòu)成一幀一幀的分子,距離太近看不清,距離遠了看太透,本來就是這樣的吧,沒什么神秘,也沒什么浪漫,撥開了五彩的面紗,只有真實,至于真實是美是丑,則無法評價。
      
  •   最近身體好象有些累,再加上阿蘭的理性分析??赐耆菀?,但想看懂。得放得很慢。每天只看一節(jié),兩節(jié)。最多三節(jié)。每天,都盼望著回家,坐在床上。好好看看阿蘭的看法。他就象,一個我未帶出門的情人。
  •   收益。。。
  •   阿蘭?幸福的建筑作者莫?
  •   ls
    對的 我最愛的英國作家
  •   看 和沙漠的五百天 里面提到的 happy architecture 然后去網(wǎng)上搜了下有中文版!所以看了點!
  •   雖然我們解決了愛的需求,卻并不總能滿足我們的渴望。
  •   阿蘭每本書都很多經(jīng)典蓋世的言論。
  •   遇到這樣的女生“她對語言持懷疑態(tài)度,對于表白也許只是付之一笑。她因為輕言而經(jīng)歷了一次背叛,從此她對話語失去了信心,只相信行動。并非她不易動感情,她只是對自己的感情太謹慎,不愿用那些陳舊的社交語言表白” 打開她的心扉需要真心
  •   看完羅素的幸福之路,明白了愛情筆記中女的為何離開他,他太注重自我的感受和心理分析了雖然很多次他覺得自己那么愛她,可惜那不是真愛,他最愛的還是自己。
  •   你好,請問你有這本書的PDF版嗎?
  •   不好意思沒有哎,我買的實體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