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法] 雷蒙·阿隆 頁數(shù):240 譯者:張琳敏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歷史講演錄》的作者是法國二十世紀著名的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新聞工作者,也是理想主義的重要代言人雷蒙·阿隆( Raymond Aron)。此論著出版于1991年,是遺作,主要收入其1972-1974年間,在法國公學院擔任的主要課程講稿,也是他從哲學和社會學多重角度研究歷史的重大成果。這些文章反映了作者在維特根斯坦和波普分析哲學概念影響下取得的跨領域研究的杰出成就。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雷蒙·阿?。ˋron.R.) 譯者:張琳敏 編者:(法國)西爾維·梅敘爾雷蒙·阿隆(1905-1983)集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新聞工作者于一身,曾在索邦大學、法國高等實驗研究學院、法蘭西學院等高等學府任教。他寫過40多本著作,主題涵蓋歷史學、戰(zhàn)爭研究到法國的文化和政治前景。他同時還是一位政治評論家,為《費加羅報》撰寫政治評論達30年之久。
書籍目錄
前言從德國歷史主義到分析的歷史哲學(19 72-19 73年)從德國歷史主義到分析的歷史哲學馬克思主義與元科學存在主義化的馬克思主義客觀化的馬克思主義從客觀化的馬克思主義到分析歷史是什么?編年史與歷史歷史解釋歷史解釋與理解理解與敘事故事與歷史(Story and History)論因果分析過渡歷史世界的建立(1973-1974年)課程主題經(jīng)濟學個體主義方法論個體主義波普爾與歷史哲學歷史與國際關系理論責任·有罪性·意向從敘事到科學從敘事到科學(續(xù))歷史與社會學微觀事件與整體三種客觀化模式實踐整體與再生產(chǎn)解釋與敘事補充吉福德講座課程提綱:論思想中與行動中的歷史意識課程提要(法蘭西學院年鑒摘要)人名對照表作者其他作品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這種人類發(fā)展演進的歷史觀,把人看作時代中永恒變化的精神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它和其他兩個在19世紀和20世紀起了重要作用的思想運動有關,一個是我們稱為解釋學或者詮釋學理論的運動,另一個是存在主義哲學或者說對于人的處境的反思。有關解釋學,它又和貫穿整個19世紀的精神科學(Geisteswissen-schaften)運動有關。如果要概述解釋學的根本主題是什么,我們可以這樣來說:我們試圖重建或者復活的過去,對我們來說,只能靠著它所留下的遺跡而存在,靠著那些我們的先人所造的建筑、他們試圖表達想法的作品而存在。因此我們可以說,當我們思考歷史的時候,我們所做的事情就是“詮釋”。詮釋那些過去的人們所寫的語言或者他們留下來的作品、建筑:所有的歷史認識都是人對人的了解,或者說是解密。這是一種對凝固在書寫中的語言的解密,這是一種對過去的文明所存留下的東西的解密,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文獻學就是一項解釋學工作。從這個角度看,歷史認識本質上就是對他者的語言的詮釋,這種語言可以是石頭構成的語言,也可以是詞語構成的語言:藝術史,就是詮釋作品,過去的人們通過這些作品與我們對話;而哲學史就是詮釋哲學著作,以哲學著作為媒介,那些已經(jīng)不存在的人們繼續(xù)對我們說話。這樣說來,詮釋就是試圖對話。
媒體關注與評論
《歷史講演錄》是被譽為二十世紀的修昔底德的雷蒙·阿隆的遺作。這部阿隆在1970年代法蘭西學院開設的兩門課程的講稿文本堪稱經(jīng)典之作。在對多種學科進行了廣泛、系統(tǒng)研究的基礎上,阿隆順暢地從哲學出發(fā),經(jīng)由社會學、經(jīng)濟學進入歷史研究,取得了獨特而非凡的成就:他嘗試綜合英美分析哲學和德國社會學這兩大傳統(tǒng)對歷史事件進行分析,講述西方歷史哲學和馬克思的歷史觀的發(fā)展。他超越了相對主義和歷史主義,而賦予歷史研究以現(xiàn)代性:即極度注重“介入”,去克服單純的史實性,從而讓人生富于意義。歷史對人既是奴役的也是解放的工具。這樣的歷史思考,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非常深刻的啟迪意義。所以,這部著作非常值得介紹到中國來,這不僅因為《講演錄》本身的理論價值,也因為它的深邃內容一定大大有助于當今國人回顧歷史、反思現(xiàn)在,從而更加有效地對待和處理種種歷史和現(xiàn)實提出的問題。 ——杜小真(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編輯推薦
《歷史講演錄》:法國思想家譯叢
名人推薦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杜小真:《歷史講演錄》是被譽為二十世紀的修昔底德的雷蒙 阿隆的遺作。這部阿隆在1970年代法蘭西學院開設的兩門課程的講稿文本堪稱經(jīng)典之作。在對多種學科進行了廣泛、系統(tǒng)研究的基礎上,阿隆順暢地從哲學出發(fā),經(jīng)由社會學、經(jīng)濟學進入歷史研究,取得了獨特而非凡的成就:他嘗試綜合英美分析哲學和德國社會學這兩大傳統(tǒng)對歷史事件進行分析,講述西方歷史哲學和馬克思的歷史觀的發(fā)展。他超越了相對主義和歷史主義,而賦予歷史研究以現(xiàn)代性:即極度注重“介入”,去克服單純的史實性,從而讓人生富于意義。歷史對人既是奴役的也是解放的工具。這樣的歷史思考,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非常深刻的啟迪意義。所以,這部著作非常值得介紹到中國來,這不僅因為《講演錄》本身的理論價值,也因為它的深邃內容一定大大有助于當今國人回顧歷史、反思現(xiàn)在,從而更加有效地對待和處理種種歷史和現(xiàn)實提出的問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