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歸途

出版時間:2010.7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美)約翰?格羅根,John Grogan  頁數(shù):326  譯者:張玉梅  
Tag標簽:無  

前言

2002年秋天的一個夜晚,一個電話不期而至。妻子珍妮外出,我正在給三個餓壞了的小家伙準備晚餐。他們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坐在了餐桌旁。在電話響到第三聲的時候,我剛剛撈出意大利面,并把番茄醬攪拌到沙司醬中,我匆忙抓起了電話?!凹s翰!”透過聽筒,父親的聲音隆隆響。他聽起來異常愉快。盡管已是八十六歲的高齡,他依然身體健碩。還像年輕時那樣,每天清晨他都要做健身運動,其中包括四十個俯臥撐。他喜歡戶外勞作,堅持自己修剪草坪、整理花園、清掃積雪、爬到屋頂清理凹槽。他擁有著十幾歲青年般的精力,能夠快速地上下自家的樓梯。每天還可以保證六個小時的睡眠。他的筆法優(yōu)雅自如,同1940年他在通用汽車公司當工程師時一樣精準。他仍然堅持鍛煉自己的思維,每晚一邊輕輕松松地玩著報紙上的填字游戲,一邊吃著花生。吃花生時他愛用筷子夾——他的標志性動作,這樣手指就不會油乎乎的了。他每天都嫌時間不夠用。再有十四年,他就要成為一位百歲老人了。他開玩笑地說,除非等生命結束了,他才能有閑暇時間讀他所列的休閑讀物。他總是會說:“等我‘退休’了……”“嗨,爸爸,怎么了?”

內容概要

  超級暢銷書《馬利與我》的作者格羅要,形容《漫漫歸途》是他此生最想書寫的一部作品。在《漫漫歸途》中作者講述了自己的成長歷程,幽默中帶有辛酸,詼諧中充滿感傷,生動呈現(xiàn)了一個男孩成長為男人的蛻變歷程:單純美好的童年時光,躁動不安、渴望自由的少年歲月,以及成年后遠離家鄉(xiāng),在愛的旅程中尋找自我。如果說好的文學作品總是讓我們從他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曾有的心靈悸動,那么《漫漫歸途》就是這樣值得閱讀的文字。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約翰·格羅根(John Grogan) 譯者:張玉梅約翰·格羅根(John Grogan),出生于美國密歇要州底特律市效的果園湖,在中密歇根大學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得學位。二十多年間,他先后在密歇根州、佛羅里達州和賓夕法尼亞州擔任報社記者,備受贊譽?,F(xiàn)為賓夕法尼亞《費城淵查者報》的專欄作家,其作品曾獲“最受讀者歡迎的新聞作品獎”。他根據(jù)自己養(yǎng)狗經(jīng)歷所寫的《馬利與我》在出版后小久就迅速躍居美國各大暢銷書排行榜榜首,他也因此一炮走紅,成為世界聞名的暢銷書作家之一。

章節(jié)摘錄

接著,她將目光轉移到哥哥們和我,“男孩兒們,你們愿意見見我的朋友喬治嗎?”說著目光落在我身上。我尖叫道:“當然!”她接著說:“你記得喬治吧?不記得嗎?我那位住在洗衣間的朋友?”我馬上不想見那個喬治了?;氐郊?,媽媽把那兩個名字寫在洗衣棒上,作為永久的記號。多年后,即使肥皂水把它們浸得褪色,還仍可以看見模糊的印記:一頭是喬治,另一頭是蘇西。自打那天開始,這根打屁股專用的喬治一蘇西洗衣棒成了媽媽有效的武器。通常僅用這跟木棒就可以把我們幾個治得服服帖帖的。打瑪麗喬一般用蘇西那頭,我們男孩兒用喬治那頭。盡管媽媽只是疼愛地輕拍我們(爸爸對體罰沒有半點兒興趣),那根洗衣棒還是讓我們聞風喪膽。不過這招對我并不是很奏效,我會在褲子里塞好幾本《國家地理》以減輕疼痛。我自以為聰明絕頂,可一旦媽媽發(fā)現(xiàn)后,就會把目標下移,棒子瞄準我的大腿。我們住的街區(qū)叫“港丘”,盡管這里沒有丘也沒有港,只有臨街的兩條平緩的坡道和一個用推土機在兩個似小山的丘陵之間推出的小小的人造碼頭。碼頭連接海峽直通底特律最大的內陸水體之一的卡斯湖。毋庸置疑,它也是港丘的最大賣點。港丘由三條等級不同的街道組成。這種等級是根據(jù)距離水域遠近而劃分的。實際上,只有住在濱水地帶的人們才能有幸從他們的房間里看見卡斯湖。這些房子又大又氣派,難以用語言形容。住在這樣房子里的人都來自地位較高的階層。他們是醫(yī)生、律師和企業(yè)老板。

媒體關注與評論

約翰·格羅根延續(xù)了《馬利與我》中溫情細膩的筆觸,以他在底特律鄉(xiāng)村童年生活的回憶深深打動人心。  ——《出版人周刊》這是我此生最想書寫的一部作品?!  s翰·格羅根

編輯推薦

《漫漫歸途》:暢銷書《馬利與我》作者最新力作《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出版人周刊》、臺灣誠品書店聯(lián)合推薦動人追憶成長歲月,完美呈現(xiàn)親情永恒,親子問無法言明的善意謊言,盡是對彼此深厚的情感羈絆?!爸灰銈?yōu)槲移矶\就好?!卑职终f。但這對我來說卻正是最困難的事情……我早已遠離了教堂,遠離了家,遠離了父母對我的殷切期盼。但是我終于明白,我從來不曾走遠,家在我心中的位置從來不曾改變。以《馬利與我》一書享譽國際的作者格羅根,在這部優(yōu)美的憶錄中捕捉到了父母與孩子關系的本質,這是一個關乎我、信仰和家庭的故事。他曾經(jīng)是個開心的頑童,調皮而叛逆,毀壞鄰居家的房子,偷喝圣餐里的酒,和朋友偷偷抽煙,還和女孩們胡混……他不是父母期望中的孩子,而父母的愛也成為令人窒息的性格。于是他離家千里。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他以為這樣,心便是自由了,他便可以無視父母的一切意愿。然而,父母終有老去的一天,在知道父親病倒的那一刻,他翻然醒悟,世界上再沒有這樣一個安全、溫暖的地方可以肆意縱容自己,我們終要回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漫漫歸途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條)

 
 

  •   書保護的很好,沒有損壞,一直都喜歡約翰的作品,這部的內容非常好,大愛,推薦。
  •   因為很喜歡約翰格羅根的《馬利與我》所以才買了這本書~沒看過《馬利與我》的朋友一定要看啊啊啊~電影也超級好看~!
  •   馬上要身為人父了,很想做一個好父親,和孩子建立信任和諧的關系,這就是買這本書的原因:看看美國普通家庭的父子觀,家庭觀。雖然書的內容并不讓人感動,但平實的文字給人的感覺就是普通人、普通家庭的真實,有收獲。對80后父母,在這個變動的國家和不斷變化的社會主流家庭觀中,有一個較清晰的輪廓,就夠了。
  •     看著看著眼睛就濕潤了。孩子等離開了父母,以為自由了,父母也似乎永遠會如記憶中那樣過著每個平凡的日子,猝不及防的是時間正悄悄把他們帶走,而再也不會有那樣的人讓我們肆意地搞著小把戲、頑劣地成長了?,F(xiàn)在還能真真擁有的真好?!腔蹨嘏撵`(約翰·格羅根)的分享。
  •      整部書打動了我,從家庭的角度看出了那份濃濃纏繞的愛。看作者的童年那要的無拘無束,快樂非常!父母給予孩子的不是責罵而是用愛來浸潤孩子的心靈。
       作者的父親晚年身患絕癥,但那種為家庭、為妻子、為孩子的責任始終支撐著他,使他樂觀、堅強地面對病痛,配合治療。
       作者的家庭是個信奉天主教的家庭,父母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他們的信仰使他們活得有責任、有愛心、有約束!作者曾經(jīng)遠離教堂,開始“新”的生活,但最后,他仍然回歸了家庭,帶出生不久的小兒子完成了天主教的洗禮,給孩子引上了信仰的殿堂,把自己重新拉回了信仰的世界!
  •     選擇看這本書是因為與<馬利與我>無數(shù)次的碰撞,這本書我把它當小說看,但它實際是一部自傳.開頭寫的是父親打來電話,但開篇是從童年講起.看完之后讓我深刻的是濃濃的父愛,看到那么健壯的父親被病魔打敗,變得不堪一擊.雖然看過很多關于生死的書,但每次還是會為之觸動,就像書中寫的"他真的走了,我們得慢慢適應.但是這些事再也不能問爸爸了,爸爸給我們提供的避風港被永遠地封鎖了,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只能靠自己了"
      人生很短暫,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那一刻.John有著快樂的童年,家庭溫暖和睦,沒有爭吵,父母努力地維持這個家.開始我真沒看出來付錢這么重視信仰,讓我覺得他那么高大,因為我總認為這些應該是女性所干的事,但后來我就不這么認為了.
      Jenny的出現(xiàn)可謂突然,并沒有過多的描寫,到了后來越來越不喜歡她,也許是中西文化的問題,讓老人家開心有何不妥!她卻認為Lucy她們因為信仰而可怕,不讓他們動孫子孫女,而John竟沒有為父母說話.這一點我很不贊同!但John的父母并沒有怪他們,還是一如既往地對他們好.也許這就是John在父親葬禮上看到那么多人為父親護航,而他所不能體會到的那種愛吧!
  •     這是我看的第二本小說,來自美國。這本書近似回憶錄,作者細致講述了自己在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家庭中與父母的疏離與和解,從出生到而立,溫暖親情盡在日常細碎中,父親的去世和作者的懺悔,讓人不禁落淚。
      
      作者年少時鬼混,一直想要擺脫父母對自己信仰的期望,騙取父母的信任,直到要結婚才不得不把一切坦白,對父母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在父親重病期間,他才發(fā)現(xiàn)父親一直是精神支柱,堅韌、強壯、有擔當、忠誠,讓作為三個孩子父親的自己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在父親彌留之際,作者對父親述說著心中無盡的崇敬與愛,因為他知道,如果不抓緊時間,就將永遠錯過機會。一棵老樹倒下,長出五彩的花草,一個年輕家庭的組建,也伴隨著另一個家庭的消散。浪子的回歸,其實是生活的輪回。你我,又何嘗不是?
      
      我們在年輕時極力擺脫家庭束縛,直到突然發(fā)現(xiàn)父母漸漸老去時,我們才明白我們不愿也不能與他們分開,那是我們的血緣,它將融解一切,讓我們從內心與彼此和解,重新親密無間。
  •      慢慢歸途,這四字給我像坎坷、孤寂、尋覓、遙遠、家等此類印象。不是人人都會經(jīng)歷這些,我想,沒有經(jīng)歷過這些的人,生活應該會缺少一種實質,這實質具體是什么,我也不太明白。
       在閱讀過程中,我不能理解作者的父母對宗教的信仰是那么虔誠,盡管如此,我還是多么地渴望也有種信仰讓我堅定不移。
  •     和很多書一樣,我被封面吸引到。是本優(yōu)美的回憶錄?!   ? “在這部優(yōu)美的回憶錄中捕捉到了父母與孩子的關系的本質,這是一個關乎愛、信仰和家庭的故事。他曾經(jīng)是個開心的頑童,調皮而叛逆,毀壞鄰居家的房子,偷喝圣餐里的酒,和朋友偷偷抽煙,還和女孩們胡混……他不是父母期望中的孩子,而父母的愛也成為了令人窒息的桎梏。于是他離家千里,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他以為這樣,心便是自由的了,他便可以無視父母的一切意愿。然而,父母終有老去的一天,在接到父親病倒的電話的那一刻,他幡然醒悟,世界上再沒有這樣一個安全、溫暖的地方可以肆意縱容自己,我們終要回歸。  來源:新華網(wǎng) ”     其實我挺羨慕那些能把自己的經(jīng)歷寫成書的人,讓很多人一起感受自己的人生,另有一種韻味。一直讀到最后,我一直在猶豫,“信仰”,在這本書中太明顯了,有事甚至讓我認為有超過于愛同家庭。當然,這些都源于作者的父母。可能同我們信佛教一樣吧,可味道太濃,有時讓人難以呼吸?! ? 有時喜歡作者的性格,有膽量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這是我們很多人所沒有的?! ? 讀到最后,感覺還是很不錯。也讓我們知道,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當我們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一種很濃的愛家味道涌上心頭!
  •     能拿到這本書是幸運的事,在理想生活實驗室www.toodaylab.com/贈書活動中得到了這本。
      因為喜歡這本書的名字《漫漫歸途》。曾看過一段美劇,漢語名字叫《慢慢回家路》(Octobe Road),我不知道為什么譯為慢慢回家路,可能是在金色的十月里,一個浪子背負行囊,終于找到了回家的路吧。這本書的封面恰恰就是美劇里提到的場景。于是我毫不猶豫的申請我想得到這本書,我想可能是我心理有強大得到的愿,促使了幾天后發(fā)現(xiàn)我的名字在網(wǎng)頁上,運氣不錯。
      
      得來不易的運氣,我很珍惜!書拿到手里心情超爽。封面做的很細膩,扉頁珍珠粉色相當養(yǎng)眼,這顏色更受女性青睞。文章開篇以父親一通電話為起點引你一步步看下去,文筆流暢,感情細膩,值得看的書,是我對這本書的評價。
      這本書描寫的是一個浪子通過父親突然病倒并漫漫重新回到家庭的過程。急于看看他如何面對父親離去的痛楚,如何看待生死離別,如何看待家庭。因為今年我身邊的朋友和親友相繼傳來惡性腫瘤和癌癥的消息,我這個年紀就要眼看著他們一步步走到生命的盡頭,我一下子不知怎樣面對。你欲留住生活中珍貴的,你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無能??匆娝麄兤D難求生,你的不忍、你的惋惜、你的無能為力,看生命在眼前慢慢消失,只有堅強面對?這就是生命即將消逝前我所能做的嗎?
      讀完他送走父親的全過程我非常感動,幾度潸然。一位堅強的父親,一位感情豐富兒子就在我空間內存在??匆姼赣H對生的向往,對摯愛妻子的牽掛,生活就是要這樣子帶走我們擁有的,又讓我無條件的接受??此叵肫鸶赣H的每個細節(jié),更讓我無法接受與親人的離別,情之深,離更傷。我不能抓住未來,我只能更珍惜眼下。
      看這一家人成長歲月,那么溫馨愜意。讀到他童年生活的點滴,美好的生活場景!生活不止生死離別!想到這,生死離別又沒那么難以接受了。
      接著,她將目光轉移到哥哥們和我,“男孩兒們,你們愿意見見我的朋友喬治嗎?”說著目光落在我身上。我尖叫道:“當然!”她接著說:“你記得喬治吧?不記得嗎?我那位住在洗衣間的朋友?”我馬上不想見那個喬治了。
      回到家,媽媽把那兩個名字寫在洗衣棒上,作為永久的記號。多年后,即使肥皂水把它們浸得褪色,還仍可以看見模糊的印記:一頭是喬治,另一頭是蘇西。自打那天開始,這根打屁股專用的喬治一蘇西洗衣棒成了媽媽有效的武器。通常僅用這跟木棒就可以把我們幾個治得服服帖帖的。打瑪麗喬一般用蘇西那頭,我們男孩兒用喬治那頭。盡管媽媽只是疼愛地輕拍我們(爸爸對體罰沒有半點兒興趣),那根洗衣棒還是讓我們聞風喪膽。不過這招對我并不是很奏效,我會在褲子里塞好幾本《國家地理》以減輕疼痛。我自以為聰明絕頂,可一旦媽媽發(fā)現(xiàn)后,就會把目標下移,棒子瞄準我的大腿。
      謝謝,有機會讀到這本書。現(xiàn)在這本書已經(jīng)借給他人一起分享了。我看過一個文章說把看過的書隨手放在地鐵里,等待一個人把它拿走,待閱讀完畢再放到一個公共場所,等待下一個人閱讀,這樣加快一本書被閱讀的次數(shù)。我很喜歡這樣的方式,但就怕我真把書放到公共場所,最后事與愿違!
      
  •   很好的想法,只是結果肯定會事與愿違;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