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五衰

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日)三島由紀夫  頁數(shù):262  譯者:林少華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天人五衰》是三島由紀夫的超長篇巨作《豐饒之?!返淖詈笠徊浚鑼懥吮槐径嗍諡轲B(yǎng)子的安永透知道了自己只是他人轉世之身,并不是能自由選擇命運的人,從而服毒自殺的故事。七十八歲的本多繁邦收少年安永透為養(yǎng)子,而安永透的在驕傲心理的驅使下夢想將自己的養(yǎng)父踢到失敗者的位置,自己坐享其成。本多一心等待安永透二十歲的到來并希望由此證實他是否是金讓轉世;不料本多的好友慶子因為看不過安永的行為而將轉世之事向其全盤托出,本多因此與慶子絕交。安永透在讀過松枝清顯多年前留下的夢的日記之后自殺,但最終未能成功而雙目失明。他黯然渡過了二十一歲,之后日漸消沉。本多因為丑聞遭雜志大肆報道,決定拜訪六十一年未去的月修寺,與聰子再會。交談中,聰子卻否認了清顯的存在,表示這一切只是本多的夢。  三島由紀夫自殺前一天寫下的絕筆;《豐饒之海》四部曲的最后一部

作者簡介

作者:(日本)三島由紀夫 譯者:林少華三島由紀夫,日本小說家、劇作家。本名平岡公威,生于東京。1949年出版長篇小說《假面自白》,文壇地位確立。一九七〇年十一月月二十五日寫完《豐饒之?!返谒木怼短焐衔逅ァ泛笞詺ⅰR簧鷦?chuàng)作40部中長篇小說、20部短篇小說集和18部劇本集。主要著作還有《禁色》、《潮騷》、《近代能樂集》、《金閣寺》和《薩德侯爵夫人》等。

書籍目錄

在殘酷的虛構現(xiàn)實前顛覆輪回的本質
神圣絕美生命傳說欲望之絕唱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海灣霧靄迷濛,遠方的船只影影綽綽。但終究比昨天晴朗,可以依稀見到伊豆半島上山巒的剪影。五月的海面,波平浪靜。陽光普照,云絮縹緲,長空碧透。即使再低俯的波浪,撲岸時仍落得個粉身碎骨。粉碎前一瞬間那鶯黃色的波腹,包含了類似一切海草所具有的那種猥瑣和不快。這就是海的攪拌作用——日復一日單調而枯燥地重復著關于乳海攪拌的印度神話。大概存心不想讓世界安分守己。安分守己想必會將自然界的魔性喚醒過來。不過,五月脹鼓鼓的海面,總是不斷焦躁地變幻著光點,將精致的凸起無限排展開去。三只海鳥凌空翱翔,眼看急切切地快速接近,卻又馬上不規(guī)則地拉大距離。這種接近和遠離含有某種神秘。在近得幾乎可以感覺到對方翅膀掀動的氣流之時,一方倏地飛離遠去——這蔚藍的距離意味著什么呢?莫非我們心中時而泛起的三種意念也同三只鳥的表演相似不成?一只印有“全”標記的黑色小貨輪,漸漸遠離了海灣。船上那隆起的構筑物,賦予其背影以忽然巍峨起來的莊嚴。午后二時,太陽隱身于薄薄的云絮之后,如白亮亮的蠶繭。無限舒展開來的弧形水平線,恰似牢牢套住大海的深藍色鋼箍。剎那間,一座——只有一座——白色巨翼般的雪浪騰空而起,俄而消失。這又意味什么呢?是高蹈脫俗的即興,還是生死攸關的暗示?抑或二者皆非?而這又可能嗎?潮水漸次洶涌,波浪漸次高揚。海岸則在這種配合默契的攻勢面前漸次萎縮。云遮日暗,海水呈現(xiàn)出不無猙獰的黛綠。其間,一道白光由東而西綿綿延展,形如半開的長柄折扇。扇面部分起伏不平,而接近扇柄的緩沖部位,則以扇骨的淺墨,融入黛綠的平面。太陽重放光明。海面于是重新平展展地輝映著日光,在西南風的驅動下,將無數(shù)海驢脊背般的波光浪影,不斷向東北方向遷移。海浪這種永無止境的大規(guī)模遷移,卻絲毫不至于溢出海岸,而乖乖聽命于遙遠的月球。云片呈魚鱗狀,遮蔽了半空。太陽在云的上方,靜靜地撕灑著白燦燦的光。兩只漁船早已遠去,海灣里只蠕動著一艘貨船。風已相當強勁。從西邊出現(xiàn)的一艘漁船,帶著仿佛預示某種儀式開始的馬達聲漸漸駛近。船很小,且其貌不揚。但由于船的行進無輪無足,因此看上去卻如拽著拖地長裙膝行而來一般高雅脫俗。午后三時,魚鱗云稀薄起來。南面天空一方如白山雞尾部舒展開來的云,向海面拋下深重的陰影。海,本無名稱。地中海也罷,日本海也罷,眼前的駿河灣也罷,雖被勉強一言蔽之以“海”,但它絕不屈服于這一名稱。海是無名的,是不可抑勒的,是絕對的無政府主義。隨著日光的陰晦,海面陡然變得無精打采,一副冥思苦索的神情。四下泛起細小的鶯黃色棱角,浪頭長滿尖刺,如玫瑰的枝條。只是,尖刺本身帶有圓滑的胎痕,整個海面倒也顯得光潔平展。午后三時三十分。全無船影可尋。不可思議。如此廣大的空間,竟這般遭受冷落。甚至海鷗的翅膀都成了黑色。于是,海灣推出虛幻的船影,向西駛去,不久了無蹤跡。伊豆半島早已煙籠霧罩,撲朔迷離。一些時候,它并非伊豆半島,而是它的幽靈。繼而幽靈也消失不見。既已消失,當然無跡可尋。即便在地圖上存在,也還是不存在。半島也罷,船只也罷,無不同歸于“存在的不可信性”。出現(xiàn),而又消失。半島與船只,究竟區(qū)別何在?如若大凡眼中所見便是存在的一切,那么只要不被濃霧籠罩,眼前的大海便永遠橫亙于此,永遠雄辯地證實著自身的存在。一艘船即可改變整個景觀。船的亮相!它將使一切為之一變。存在的所有結構發(fā)生龜裂,從而將一只船從水平線迎入懷中。轉變便在此時進行。船出現(xiàn)那一瞬間之前的全部世界,因此而面目全非。就船而言,則是為證明其不在的全部世界報廢而出現(xiàn)在那里的。大海顏色的瞬息萬變。云的流轉不居。船的頭角崢嶸。這每時每刻出現(xiàn)的是什么呢?發(fā)生的又是什么呢?這每一瞬間發(fā)生的一切,很可能比喀拉喀托火山噴發(fā)還要非同小可,只不過人們無動于衷而已。我們對存在的不可信性過于習以為常。世界存在與否,無需認真計較。所謂發(fā)生,無非永無休止的再形成、再組合的前兆,一種從遠處波及的鐘聲的前兆。船的出現(xiàn),擊響的便是這種存在的鐘聲。鐘聲頃刻間傳播開來,涵蓋一切。海面上沒有發(fā)生的間休。存在之鐘永遠回蕩不止。一種存在。未必一定是船。一只悄然出現(xiàn)的蜜橘也未嘗不可。蜜橘便足以擊響存在之鐘。午后三時半。在駿河灣代表存在的,即是這樣一只蜜橘。它在波濤間時隱時現(xiàn),時起時伏。那宛如永不閉合的眸子般鮮亮的橙色,從離岸不遠的海面急速東去。午時三時三十五分。從西邊,從名古屋方面,閃人一艘輪船黑魃魃、沉悶悶的遠影。太陽早已被云包攏,如一條熏鮭魚。——安永透把眼睛從三十倍望遠鏡前移開。應于午后四時入港的天朗號貨輪,全然沒有現(xiàn)出只鱗片爪。他折回桌前,再次似看非看地對著今天的清水港船舶日報表。

編輯推薦

《三島由紀夫作品系列:天人五衰》:在殘酷的虛構現(xiàn)實前顛覆輪回的本質,神圣絕美生命傳說欲望之絕唱。貫穿一生的自我意識無疑是本多的惡之所在。這種自我意識不曉得愛為何物,只知道假手他人殺戮眾生,只知道撰寫娓娓動聽的悼詞,而以他人之死為樂,將世界引向毀滅,唯求自己永生。當然,這期間也曾有一縷光明從窗口瀉入。那便是印度。是印度使他一度從惡中掙脫,盡管時間那么短促。是印度將自己深惡痛絕的世界用迷離的光明和縹緲的熏香包攏起來,教導人們通過道德約束使是非同居共處,二者都是自己永遠無法抵達的世界。時至今日,本多才領悟到生即是老,老即是生。認為這對同義詞總是相互誹謗是不對的。年老之后,本多方認識到降生以來八十年時間里即使最歡喜之時也不斷感到的不如意的實質。這種不如意之所以在人的意志的此側或彼側撩起不透明的霧靄,是因為意志害怕面對生老本是同義詞這一殘酷的命題,是意志本身釋放的隱身煙霧。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天人五衰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8條)

 
 

  •   林少華自己也說不喜歡翻譯三島由紀夫的作品.感到他的作品是對人“精神的踐踏”.但也因此也就能不帶個人偏好的把作品翻譯的很客觀.讓人過多體會三島的語言本身的樣子.沒有村上春樹的那么帶有林少華的特色..我總覺得避開死.美的消亡和不可得這樣讓人整天苦苦思考很難得到答案的問題避而不談.轉而敘述寫雞毛蒜皮的事的書都不值一看.三島從不避免這些問題.并以其嚴密的邏輯給人完美的答案.讓人暫得內心的安寧和充足.“但如果說衰老本身為不治之癥.則等于說人存在本身即乃絕癥.而且根本不是什么存在論方面哲學方面的疾患.我們的肉體本身就是病.就是潛在的死.如果說衰老是病.那么作為衰老根本原因的肉體才恰恰是病.肉體的本質在于消亡.肉體之所以被置于時間之中.無非是為了證明衰亡.證明毀滅.”還有一些三道的作品里少見的浪漫主義的痕跡.“目睹自殺未遂而失明的阿偷到二十一歲仍繼續(xù)存活.不知不覺中.本多已再無精力尋找二十歲死去的轉世者的真正化身的真正轉世者的下一個化身.即使有也無所謂了.事至如今.自己既無親臨其境的時間.又無此必要.或許星辰的運行已偏離自己.產生某種微乎其微的誤差.從而將金讓轉世者的行蹤同本多引向茫茫宇宙的兩極.三代化身在耗盡本多畢生心血而又無意伴隨其走完生命旅程之后(在這點也是偶然中的偶然)....現(xiàn)在忽然曳著光芒飛向本多知所未知的天空一隅.或許本多將在什么地方再次見到其第幾百個.第幾萬個.第幾億個化身.”其他.清顯.阿勛和金讓相繼出現(xiàn)在本多身邊.恐怕純屬荒誕的偶然.倘若本多的一個元素同宇宙盡頭的一個元素性質相同.在失去個性之后便無需故意穿越空間和時間來履行交換手續(xù).因為在這里同在那里完全是同一回事.來世的本多縱令置身于宇宙的另一個終極也全不礙事.斷線落在桌面上的無數(shù)彩珠再按新的順序串起就是.只要不掉在桌下.桌上珠子的數(shù)量就不會改變.這正是不滅的唯一定義.本多現(xiàn)在覺得.我思我在而無生無滅的佛理在數(shù)學上也是正確的.所謂我.原本就是我認定的.故無任何根據(jù).無非珠子在線上的排列順序. 閱讀更多 ›
  •   輪回也無法與死亡抗衡。衰老,是誰也避不開的問題。我們只有好好活著,好好活著,才能如愿。
  •   三島由紀夫的作品,很妖氣
  •   富饒之海的最后一本 經典完美的結局
  •   《豐饒之?!匪牟壳呀浛赐炅巳?,這本和竺家榮譯的《曉寺》是連著看的。故事自然不用說,很是三島由紀夫的風格,也是我自己很喜歡的風格。但是比較兩本的翻譯(《春雪》看了太久…無從比較了),林少華的譯筆真是讓人不敢恭維。
  •   還在看四部曲第一本 。。。天人五衰有一段對貓和鼠的探討,很喜歡
  •   等了很久,終于把《豐饒之?!肥占炅?,內容很好,也很邪惡。林少華的翻譯是一流的。
  •   生即是老,老即是生,三島極致的美學
  •   還沒看完整書,在看金閣寺呢,三島的文筆好美,把金閣也描述得好美,真想親自去看看。還有書中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描述得很細致
  •   以前看過燕山的《豐饒之?!?,只看了開頭,有看過妻夫木聰?shù)碾娪啊洞褐?,所以買來全套看看。上海譯文的翻譯和印刷質量都是有保證的。
  •   三島的作品,值得一看
  •   三島由紀夫的書都不錯就是難得買到!~~
  •   讀不懂。
  •   天人五衰
  •   輪回,循環(huán),或是虛無?
  •   豐饒之海系列之終
  •     蠢笨如我,幾乎無法領略“豐饒之?!敝嘘P于輪回和存在的含義。
      
      ”人的美,無論肉體還是精神的,大凡屬于美的,只能來自無知與蒙昧。知而猶美這樣的現(xiàn)象是不允許存在的。如果同樣無知與蒙昧,完全無形可隱的精神同光彩煥然的肉體之間是不可能決一雌雄的。對人來說,真正的美只存在于肉體。“
      
      “至于苦惱屬于精神方面還是肉體方面,本多開始覺得其中已不存在賴以區(qū)別的界線。精神屈辱同撮護線脹大之間有何區(qū)別呢?某種撕心裂肺的悲哀同肺炎導致的胸痛之間又區(qū)別何在呢?衰老完全是精神與肉體兩方面的病癥。但如果說衰老本身為不治之癥,則等于說人存在本身即乃絕癥。而且根本不是什么存在論方面哲學方面的疾患。我們的肉體本身就是病,就是潛在的死。
      如果衰老是病,那么作為衰老根本原因的肉體才恰恰是病。肉體的本質在于消亡。肉體之所以被置于時間之中,無非是為了證明衰亡,證明毀滅。”
      
      透不是轉世嗎?透是轉世吧。盡管本多的朋友言辭尖利的斥責透是贗品,而透為了證明自己,選擇服藥在生日那天自盡,以同樣的死亡時間說明自己和他們的聯(lián)系。透的幸免不能說明他是贗品,而恰恰說明他是轉世吧。天人五衰的結局并非天人如流星迅疾的滅亡,如同清顯的猝然離世,阿勛的切腹,月光公主的迷狂而死,而是慢慢的衰老,衣服垢穢,頭上華萎,腋下流汗,身體臭穢,不樂本座。中毒的透沒有死去,而是迅速的衰疲,呈現(xiàn)出灰敗的樣子,這才是真正的結束真正的天人五衰,無法從過去再度重現(xiàn)。
      
      所以本多知道了清顯的無法回返。本多糾結的并非透是否贗品,本多所無法認同或者說無法接受的是清顯有朝一日也會衰敗,那永恒凝結于二十歲的從不凋零的美也會以無法接受的漫長的過程殘酷的將每一個細節(jié)呈現(xiàn)于自己面前。
      他不愿承認但深知透會變成美的廢墟,但這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本多離棄透,去見聰子,這個和他一起唯一見證過本尊存在的人。
      
      所以本多是唯一孜孜于尋求永恒的美的人,無視其他,冰冷決絕,在追尋的路上,從未偏離。
      
      “盡管如此,本多還是害怕,怕見美的廢墟,怕簡歷里殘留于廢墟的美。當然,聰子老來的悟達早已使其超越紅塵,高踞于本多無可企及的峰巔,這點毋庸置疑。因此,縱使本多以老年丑相出現(xiàn),聰子那頓證菩提的蓮池也不至于泛起一絲漣漪。他很清楚,任何回憶都不可能打動聰子。聰子早已披掛好深藍色的盔甲,任何回憶的利箭都奈何她不得。每念及此,再以已逝清顯的眼光思之,似乎又增加了絕望的因素。”
      
      美是虛妄的嗎?也許聰子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她完全忘記了清顯。不,忘記,還能說明清顯到底存在過,只是我不記得了。在聰子這里,清顯根本從未存在過。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有時候會想起窄門,通往彼岸的門是窄的,甚至無法通過兩個人。我不知道聰子是不是想走過那一道門。
      
  •     想把《豐饒之?!纷詈笠徊俊短烊宋逅ァ费a完,捧起林少華翻譯的版本,才捏到30來頁就悚然被一段寥寥10來行間多達25條之多的四字訣笑翻了,記憶里大概可以和林老師一較高下的只有那個傳奇版的周平老師翻譯的德富蘆花《自然與人生》。目前正腦補兩位老師用四字訣聊天中......
  •     與內容無涉,只是個人觀感
      
      豐饒海,干干枯枯的謊言之海。
      
       我一直在想,望著那海面的時候,三島的瞳孔到底應該是什么樣的顏色,遍索枯腸,苦不能得。阿透的眼睛,本多的眼睛,三島的眼睛。我能想到阿透在失明之前瞳孔中折射出來的小小的狡黠的光芒,那反復不定的閃爍是少年心性沒有泯滅之前,最好的靈性之光,他只是在吞噬獵物之前,小小的折射一絲絲寒鐵的光芒,而所謂的海必然是一座寂靜而歸然不動的所在,像掉進眼光里的波瀾,化為透明,波瀾不驚。本多是一如既往的心安理得,在深沉的墨色的瞳仁上蒙著些些的白翳,視線的焦點被這些白翳埋在這些渾濁之下。又像那些微的小小的焦灼與不安,吞吐著蜃淡淡蒙發(fā)的霧氣。
      
       天人五衰,是一部輪回的終焉,他只是淡淡的流露出了失望,灰蒙蒙的一片,沒有任何一片羽毛能撲打起來。每個人物都在焦灼地確定自己的位置,阿透勉力維持的自尊,本多深深沉淪的腐朽,娟江自以為是的美麗,百子矯飾的愛情。萬般掙扎,卻再無定數(shù)。生是命死是運,前塵莫管,諸事了然。漫長時間的存在與不存在,所有的肆意玩弄和不自知,互相刺破了對方的表皮,卻沒有得到確乎的痛苦的掙扎,來自破滅一切的快感,肉體便這樣衰朽下去,精神便這樣簌簌抖落,一地大雪掩蓋了所有的痕跡。
      
       在賞雪的時候,這是一種奇妙的事情,太陽沒有出現(xiàn),雪地在夜里死寂著,衰朽的胃和沉重的眼睛,就會不加掩飾的看著路燈下簌簌落下的雪花,紛紛飄落的情欲,在雪地之中寂寞起來。所以,我想,酒的味道也罷,冰冷的指尖也罷,都不如這種寧靜來得痛快。我們細微的小小的眷戀,不過就是這一杯酒,獨酌無相親,渺然天地音。不數(shù)心跳,不數(shù)死角,整個世界坦蕩的可怕而又可敬。一首號子的調子,只是一開始的巔峰饒有余味,而在之后的內容就索然無趣了。所以你注視著燈下浮動的雪花,就像焦灼了你所有的感官,這就是興。而獨坐大雪的閉眼,就是賦。而所有的一切,都是落進了比的套子,說不清道不明。一彈指,又怎能知道是不是世界,他是時間,也是動作。人生萬端,我自不知。
      
       “杯是只普通的陳年木杯,帶著些細微的木紋與光澤,像是人世間那些小小的癡迷與眷戀,不忍釋手的,卻又如此可憐的快樂與流連。雪還是多年前的那場天涯初雪,握杯的指是寂寞的。而多年前的雪意似乎有一種穿透歲月的寒涼,能把一切凍結成深致久遠?!边@就是世界的味道。
      
       極浦一別后,江湖悵望多。
      
       先忘誰先忘,傾國是故國。
      
       攬風如挽袂,執(zhí)手似初呵。
      
       人間若存想,天地渺婆娑。
      
       ———————————————— 小椴
      
      
      
      
      
      
      
      
      
       惡的觀念,是人類隱性的憂郁。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我們太過沉湎于繁復的感覺,從而已經難以實在的感受到自我,漸乎趨于麻木,漸乎趨于一無所知。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這是物質文明普遍讓人悲哀之處。人的概念,必將以一種非人的方式惴惴不安。他不得不小心翼翼的維持著整個世界的平衡,而當他看到非人的生活又必將意識到作為人的痛。焦慮,不安,低低的嘶吼,默默的干渴形成了一種受虐的快感。泯然眾人,只是把變質的雞蛋同健康的雞蛋攪拌在一起,興奮的渾濁,心甘情愿地泛起白色的泡沫與惡心的氣味。生活把所有的人打碎攪拌在一起,吞咽碎圖釘?shù)耐纯啾悴粫钊她X寒,這就形成了一種習慣性的在烙鐵上的翻滾。
      
       “真正的殘酷來自事物本身,是生活的本質使人恐怖?!薄了骼锬?br />   
      
      
       衰竭的焦慮似乎才能促成器官的覺醒,通感的效應得以被放大。就像退化放棄眼睛,身上的每一根觸須才能切實的探測到空氣粒??煞值母鞣N味道的結晶,他們在空氣當中羅列,組合成各種色澤的視野,這是一種小昆蟲的狡黠,譬如人眼中的飛蟲,譬如天空之下的瞽者。極致的體驗總會強化感官,我曾經嘗試感官確定自身的方式,發(fā)現(xiàn)事物的反彈對于我來說堪堪可以躲避,不觸及知覺的痛腳。而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切實到自身存在的兩種感覺:一種是饑腸轆轆時,肚子里泛起的陣陣咕嚕,包含著一種舔著牙齒的滿足,渴求本身是欲望的實體,而在這種聲音泛響之時最為清晰;另一種是急促的跑步,渾身的血管在心臟的泵壓下一起鼓動,眉間傳來的悶悶的沒有生息的跳打卻可以再腦海里放大成急促的吠叫,這是一種亢進,甚至在一些眉目里,有著更為神圣的快感。生命的的感覺是如此清醒,但是很難把精神從肉體當中剝離,精神的純粹化就像在空氣中抽離微風一樣的難以達成。這樣一種混沌的感覺,含混不清地表達了,隱喻本身是一種極為微妙的技巧。只有一種極致的體驗,我只是做個比喻:割開手腕,放干血液,血液漸漸留空的干渴,以及傷口處的刺痛,這些衰竭的焦慮將會切實的放松肉體,讓一個人的根須延伸到深層的意識當中,這些急于赴死之人必然知道精神的結晶。這種死亡的大惡,顛覆輪回,不納己身。
      
      
      
       在認定一個人之時,如若他只是一個社會關系的總和,他依然將喪失他全然的自由。社會關系,仍然是一種百煉鋼似的鏈接。換一種性質的鎖鏈只會讓人更舒服一些。自我便只是一串狡詐與利益的堆疊。“這種自我意識不曉得愛為何物,只知道假手他人殺戮眾生,只知道撰寫娓娓動聽的悼詞,以他人之死為樂,將世界引向毀滅,唯求自己永生。”自私與自愛是社會性中的人可能擁有的兩種表現(xiàn)形式,為他者的自嘲與獨立的自省都有可能產生這種可能的表達。否定自我的意義在于窺伺你最后的底牌,將自己不為人知的丑惡以清醒的方式攤放在桌前。知其為惡者,方能向善。
      
       在沒有神的前提下,這是一種搖擺不定的方式,你不知道你能否年輕下去,保持著充足的動力,這種方式存在著極大地隱憂和頹廢。
      
      
      
       審美與藝術的創(chuàng)造,惡之為惡,是對于你是否還知道什么是美。這是一種極致體驗的爆破性感受,對于死亡的模仿,可以促使我們得到一種臨終時的死亡體驗,這是對往昔視若無睹的道德軟弱,對往昔冠冕堂皇的借口的全然否定。向著文字的懺悔,不吐不快的強健要比臨終窗前,時斷時續(xù)的低吟有力的多。當創(chuàng)造的痛苦足以刺破無聊的表殼,足以使我們驚厥,這才是這種震撼力的妙處。如果不能悲狂的咆哮,很難擁有深沉的抒情。嘲諷世界,嘲諷自己,是一種方式。
      
      
      
       一個人的死不足以使整個民族悲哀到無地自容,唯有千百人,唯有千萬人的血才可以促成這個民族對于自身難堪的處境的艱難認識。十九世紀法國大革命斷頭臺起起落落的節(jié)奏,二十世紀德國大屠殺那些在毒氣中死去的皮膚翻出的膿黃的液體和顆顆的的脂肪粒,他們代表了我們強力推行的罪惡,指出了精神的孱弱和文明的無聊。繁榮如花只是表象,而沉湎于一個群體的沾沾自喜,只不過是另一種手臂思考的結果,在發(fā)熱當中振臂一呼。他并不比惡本身更純潔,甚至這些動因在后世來說要遠比結果更應值得譴責。
      
       所以薩德這個精神病貴族在現(xiàn)代性中蘇醒。索多瑪?shù)囊话俣?,作為一種理論模型,比我們曾經反復的幾千年的文明對于現(xiàn)在的時效,都要漫長和沉重得多。變態(tài)的極致,這種脫離社會認同之外的本能的丑惡,剝離了我們虛假的社會身份的表達。去除了自我,欲望裸裎相見,肉體的高貴可以因為精神的腐蝕丑惡不堪。因為不能正常釋放激情的施虐狂和受虐狂,不只是在那個封鎖小城堡的效果,在文明的外表底下,比比皆是。恥于承認加重了非理性的扭曲。瘋癲,性,權力這幾個典型的象征物,正是一個文明社會扭曲的代表。沉悶之中我們只是加重了惡的動機,期待更惡的惡果。這不是少數(shù)人的問題,而是多數(shù)人的錯誤。
      
       “只有當"控訴"的手指并不是制向他人而是指向我們自身之時,我們才有可能從薩德那里獲取一種"道德"的意義。"行動的空間"只可能存在于我們自己的良心之中?!薄柧S諾
      
      
      
       三島的死是一首挽歌,遑論他的政治動機,他的自殺足以為藝術而寫一筆。
      
       三島絕望地死去,但是它不足以激發(fā)一場民族的狂熱。他的動機的逾越助長了那些悲劇的色彩,那種不明的,奮勇的反抗一切的濃重的絕望。過于自信,以至于毀滅,這種普羅米修斯的格調,依然是凡人渴求的勇氣。不能摧毀,亦不能違背,宿命論的悲哀不足以阻擋一個人的努力,關鍵就是那些勇氣。他成為了一個成功的英雄形象。一個無處可以歸依的奧德賽,在天地間漂泊,遠比返回家鄉(xiāng)的阿伽門農,死于可悲的他人的欲念與陰謀,高貴得多。
  •     《豐饒之?!返淖钅┮徊?,讀了之后,感覺最復雜不清晰,找錯的那個清顯轉世青年,那個男主角的本質丑惡齷齪,在作者輕慢冷笑的筆調中被慢慢揭開。
      本多 老年的心理更加墮落猥瑣 ...
      雙性戀的慶子,還有一堆烏七八糟的偽君子的丑行 ... 令人作嘔的完結!
      似乎作者是看透了人世間的虛偽,暴力,勢力。
      這些人性的丑惡,卻把他們以輕松的口氣平靜的述說,只讓讀者自己感覺 ...
      有些事物并不是我們沒看到,看不懂,而是我們不敢面對他,作者一直都敢于面對,但他要選擇結束他的眼睛,結束他的不安。
      
  •     我先讀的天人五衰,完全是因為天人五衰這個名字。隱約覺得可能是一個天使一樣的人的墮落和死亡。天人五衰的英文翻譯也正是The death of an angle。所以先入為主的認為,一定是一個有美好開端的悲劇,例如艷妝華服的劍殺手最后死于午后這樣的結束。
      
      可是慢慢翻動借來的已經臟透的書頁,我才發(fā)現(xiàn),主謂賓定狀補集于一句,不加逗號就一氣讀完對我來說壓力頗大。除此之外,就是本多透的出現(xiàn)和結局,沒有一絲是落入我最初的設想的。
      
      書中,他完全是一個,用俗話說,是一個卑鄙自私的叛逆青年,20歲過后,就開始漸漸習得了他養(yǎng)父的猥瑣。要說他哪里是讓我喜歡的,就是他對娟江的真誠。他把自己的日記扔進海里的那一刻,也讓人心動。因為,他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的哲學居然和身邊的老頭子是如出一轍的。這讓他自我厭惡,進而發(fā)現(xiàn)自我的幻想確實是基于對自己的誤解之上的。正如他自己說的,所謂的愛,無非就是基于誤解而生的幻想所引起的。他愛自己,三島也愛自己,他那從小就有的自我中毒癥(到底是什么???)莫不就是本多透得的那種病吧?
      
      這種在我產生的心理落差讓三島的用意昭然若揭,最后一章對本多透臥室的描寫是天人五衰的癥候。局中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處境,相反,是作為讀者的我們聯(lián)想到了本書的標題,進而邏輯地得出:原來天人并非如我最初想象的那么美好,事實上,天人的實質就是本多透真實的樣子,他的狡詐和城府,他的自尊和驕傲,他不愿為世俗的快樂沾污自己遠在另一個國度的快樂。
      
      書中本多嘴里的清顯,飯沼勛在我讀來,完全就像是被等待的戈多和要退部的桐島(兩者最終都沒有出現(xiàn)),沒有實在的意義。全書看完,那樣飄渺的結尾正中我下懷。由于我先讀了第四部,我認識清顯嗎?清顯真的存在嗎?我也不能給出真實的答案。
      
      至于天人是阿透,還是輪回前的阿透,我很有可能參透錯誤了。
      
      --------------我是題外話---------------------------------------------------
      有評論說三島是政治反動煽動軍國主義的激進左派分子。可是,介于他并沒有造成嚴重的后果,我們也無從審判他,我更無權為他辯護。我想如果光是思想犯,我就是一個極其嚴重的。
      
      
  •     三島的《豐饒之海》四部曲裏面,清顯、勛、京香、透均作為歷史精神的映像、時代的見證人,本邦又作為這四者的見證人,他們共同地都有客觀世界絕對冷靜的旁觀者、佛教所講的「無我」的意味。但亦如文末住持尼的反問與本邦的懷疑,這樣的存在,又真能否確言「存在」?
  •     看三島由紀夫的書就是很費腦力,很難跟上他的思維,他看事物的眼光與我們不一樣。雖然可以感受文中部分充滿哲理與思考的地方,但對于整本書所想表達的思想有點疑惑。為什么本多會產生那樣的幻想?阿透最終歸于沉默又意味著他內心怎樣的想法?慶子代表的又是什么呢?好多問題,真的覺得沒看懂,希望有人能幫忙解答。相信收藏下來,以后再看會有不同收獲
  •     林少華的這個譯本對辭藻的翻譯和使用異常的華美與精準。書中眾多的景物描寫讓人常常看了再看,回味無窮。語言文字的魅力在此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尤其書中描寫海的部分,讀起來似無一處有重復的。
      作品以上帝視角細膩地刻畫了本多與阿透兩個人錯綜復雜的心理。本多經歷的歲月多,有著沉穩(wěn)冷靜敏銳的直覺力。而阿透全身上下透出一股與十六歲少年不相符的成熟與世故。他的自尊心極強,導致他有一種作繭自縛的優(yōu)越感。最為諷刺地是阿透那雙自以為可看透一切的眼睛在服毒自殺之后永遠失去了光明。
      很多人讀完之后都會糾結于阿透到底是不是轉世者。我同意慶子的話,阿透只是一個滿大街找得到的平庸青年,無非智商高了點。而他正是進入本多家之后才變得平庸。我想在那個小小的信號站里阿透才是阿透,有著可以看到海那邊天際的雙眼和一顆可以包容大海的心。而不論何時何地阿透都需要絹江的陪伴,他需要用自己的冷靜理智來撫慰面前的瘋女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本多也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他在故事臨近結尾的時候暴露了自己偷窺的怪癖,使得丑聞纏身,名譽掃地。惡本身就潛伏在每個人的體內,猶如猛虎在細嗅薔薇。不論是阿透因為欲望變得平庸,本多被所謂命運齒輪所控制的心,還是慶子自以為對本多的了解落下絕交的下場,絹江沉浸臆想中的美。每個人在《天人五衰》中都有著極端裸露的病態(tài)。
      天人五衰本身是佛教禪語,指天人臨近死亡時的五種衰象。分為大五衰和小五衰。也許每個人生活在塵世之時無論怎樣美好善良,猶如天人,但在臨近死亡本質之時,心底對生的欲望卻會繁衍出無窮無盡惡的藤蔓,將光鮮覆上泛著泡沫的汁液。但這一切惡,丑,美,善最終頁逃不過湮滅,歸為塵土的命運。
      就像故事結尾本多在月修寺意識到“自己是來到既無記憶又別無他物的地方?!泵澜K不過是虛無,而塵世間的一切無非化為塵土。
      生即是老,老即是生。
      人生最后,空即是有,有即是空。
      塵世終為空。
  •     看三島由紀夫的書需要很長的休息間隔,因為其中常常摻雜著需要仔細思考體會的思想。今晚在看完了豐饒之海第三部《曉寺》之后,出于對月光公主轉世的疑問和對其主旨的困惑,便直接開始了最后一本《天人五衰》。與前三部厚重的華美感不同,《天人五衰》開篇便是對海的描述,直到最后都洋溢著冰冷透徹的感覺。
      
      正如半年前在讀《金閣寺》最后鶴川的并不是因為車禍而死,而是因為苦于戀情的自殺的顛覆一樣,《天人五衰》更甚。它顛覆了人對世界,對邏輯及對自身的信任?;蛟S作者意不在此,但是讀完這部書,留下的只是絕望。并非人情冷淡空虛陰冷,而是對所有存世之物的實在性產生了疑問。好比沐浴在陽光下,卻清楚地感受到這看似溫暖的陽光和其他東西一樣在本質上寒冷無比。
      
      
      豐饒之海的主旨情節(jié)便是輪回轉世。本多繁邦始終觀察著松枝清顯轉世成勛,轉世成月光公主,抑或是真的轉世成了透。六十年間本多從毛頭青年成長成耄耋老人,清顯的轉生以及身為唯一知曉其秘密之人成為了支持他的人生的最重要的理由。身為法官以及后來的律師,本多明晰的邏輯頭腦卻完全的接受了輪回轉世之可能并投身于對此的研究。當清顯的夢日記,左腋下的三顆黑痣以及清顯臨終前那句“一定會再見的,在瀑布之下”一一在轉世的勛和月光公主身上應驗。本多仿佛是看見了重生的清顯,因此而不惜一切的想要讓他們從清顯的悲劇命運中解脫。然而就如同在清顯二十歲那年本多沒能使他讓與聰子見上最后一面那樣,二十歲的勛在出獄后依然選擇了了切腹,月光公主也在二十歲回國那年被毒蛇咬死。至于透,雖然有著和清顯相同的清秀外表,卻掩藏著與清顯截然相反的極端的惡之本質。由于沒能真正確定他的生日及月光公主的忌日,他是否真的是清顯的轉世也已經不得而知。抑或他真的是清顯轉世,由于本多領養(yǎng)了他,使得他天人復歸而免于背負與前三人同樣的命運。然而生而認為自己與眾不同的透更無法忍受自己有可能是清顯精巧的贗品,選擇了在二十歲之前服毒卻又被救活,落得終生失明,只能與有精神病的丑女絹江度過余生。
      
      本多被查出得了腫瘤之后得知自己時日不多,便終于下定去見聰子最后一面的決心。在六十年間,他再未見過聰子一面。而此時,從前一幕幕仿佛是一瞬的跳躍,自己好像依然是六十年前那個為了清顯去求聰子與其相見的少年。由于年邁,本多花了好久才終于走到了月修寺。然而終于見到了闊別六十年的綾倉聰子——即現(xiàn)在的月修寺住持時,本多所構建的整個人生轟然倒塌了。
      
      “這位松枝清顯,是什么人呢?”住持這樣問道。
      
      “不,本多先生,在俗世時收到的恩惠我一項也沒有忘記。只是,的確沒有聽說過這位松枝清顯??峙率歉緵]有這個人吧?您倒像是覺得有,而實際上則莫須有——事情會不會是這樣的呢?聽了您的這些話,我總有這么一種感覺?!?br />   
      “您真的在俗世上見到過清顯這個人嗎?而且,我和您過去的的確確在這世上見過面嗎?您現(xiàn)在可以斷言嗎?”
      
      “可是,假如清顯壓根兒不存在……那么勛也不存在,月光公主也不在……說不定,就連這個我……”
      
      住持的眼睛第一次略微用力地盯住本多。
      
      “那也只是因心而異罷了?!?br />   
      
      
      至此這部巨著已經陷入了不辨虛實的夢里。若沒有松枝清顯這個人,聰子便不會削發(fā)為尼,而本多也不會在人生將盡時前來與聰子見面。以清顯的存在為基礎的勛,月光公主及透的出現(xiàn)便都成為了幻想。自少年開始,本多的人生便以清顯為基礎,以邏輯和法律為自己的標準,直到垂垂暮年才看見了現(xiàn)實虛幻沖突的巔峰。
      
      ——“從此以后再不聞任何聲音,一派寂寥。園里一無所有。本多想,自己是來到既無記憶又別無他物的地方……庭院沐浴著夏日無盡的陽光,悄無聲息……”
      
      正如在《天人五衰》的開篇作者所敘述的那樣,“這每一瞬間發(fā)生的一切,很可能比喀拉喀托火山噴發(fā)還要非同小可,只不過人們無動于衷而已。我們對于存在的不可信性過于習以為常。世界的存在與否,無需認真計較?!边@輪回轉生的虛實及本多自身的虛實已無從考證,而這虛虛實實沒有結局的結局正是整部書如夕陽沉沒前最絢爛的一瞬,此后隨即虛空無一物?;蛟S貫穿整部書的夢日記并非清顯所寫,而是本多一生的夢。
      
      在豐饒之海這部巨著完成后的第二天,三島由紀夫便切腹自盡。我相信三島由紀夫是唯一一個可以這樣影響我的作家。在我看來,他的古典之美與川端康成或谷崎潤一郎是不同的。這是一種無論何時都伴隨著絕望與毀滅的古典美,并且以死和幻滅作為最后的升華,使得它在人的心中永不被磨滅。
      
  •     為什么聰子說她不認識清顯?
      紫式部女士洋洋灑灑幾十萬字敘述源氏的一生之后,只用云隱這樣空白的一章作結。而近乎同樣的意境,三島由紀夫卻用了豐饒之海四部著作來詮釋升華。在這個系列的最終話《天人五衰》的結尾,同樣也是其作者人生最后的筆墨,主持尼聰子面對本多故地重游時關于清顯的談話,卻報以疑惑的態(tài)度,反復表示自己從未認識過這個人。
       “本多先生,你果真在今世見過這個清顯嗎?你現(xiàn)在能夠斬釘截鐵地說,我和你以前確實在這個世界上見過面嗎?”
      聰子或是說謊,或是忘卻,或是真的如她所言從未有過這樣一段塵緣,說到底,她與本多之間原先就不牢靠甚至可能是一直是本多一廂情愿的關系已經完全打破了。
      
      就單本書而言,《天人五衰》中處處埋下伏筆推向這個結局。本多將一直以來深藏心底的秘密與好友慶子分享。在他初逢安永透那天的晚上,他在飯店和盤托出的時候,之前的人,清顯、勛、金讓,身上那些個被本多發(fā)現(xiàn)的特征和次次轉世的神話便被拖下神壇。而正因為是這個可怕的分享,使得本多的幻想或個人的見證被小范圍的公開了,從而,他的“行”影響了“識”。一直以來在他見證之下的輪回也就戛然而止。
      同樣的鋪墊也出現(xiàn)在本多與安永透的關系上。一直以來,本多與清顯和他的轉世都保持了一點距離。他與清顯雖是朋友,但在很多地方能夠看得出兩人心理上對彼此的謹慎小心。對于勛,他成功的運用了自己法律上的技巧,“救”出了他,卻礙于與他父親微妙的關系和身份的差別沒有太多的交際。而到了月光公主的時候,更是因為她是公主的關系,兩人從未有過過于親密的來往。安永透就不一樣了,被本多收為義子之后一直得到本多現(xiàn)實主義的栽培。本多在年邁之際對待自以為轉世的安永透,采取的是長輩招待后生,替他規(guī)劃路線的策略。也就是說,他在插手轉世自己本身的發(fā)展,這與之前幾位都是不同的。但話說回來,由于在第三冊《曉寺》中三島花了極大的篇幅詳細闡述轉世與緣的哲學,本多的做法幾乎就可以認為是本來就會發(fā)生的事,只是相較之前有不同尋常之處罷了。不過按這個說法,本多對轉世態(tài)度地位的轉變也有可能是打斷一切的原因之一。另外,類似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轉世身上,在《天人五衰》中,認為是轉世的安永透對待本多也與之前不同,按慶子的話說“完全是一個尋常的毛頭小子利用義父罷了”。但安永透這個人物,到底是本來就是一個“冒牌貨”還是由于本多一系列不尋常的舉動所致造成他從“天人”復歸,這個問題是不可知的。
      本多與慶子分享了他的秘密,或者說個人的幻想,將這個秘密進一步公開的是慶子,她選擇公開,從情節(jié)角度來說是為了“保護她的老友”,這樣“一個偷窺狂”。仔細揣摩她在公開這個秘密時對安永透的一番話時可以感覺得到,她對整個秘密抱以一種不甚信任的態(tài)度,她認為安永透不過是一個“隨處可見的小無賴”、“自作聰明”、“冒牌貨”,但多想想,她很有可能根本就覺得這種聞所未聞的轉世是本多一直以來的幻想,這種很個人的心理潛伏多年,長久醞釀,變得越來越玄幻和不可為外人道。傾向理性的慶子選擇了質疑和果斷的行動。
      當然這些都是以假設一切都是本多幻想而找出的論據(jù)。此時不得不提另一個關鍵人物,也就是聰子了。說到她,應該注意本多見到她的時候,用了“與六十年前一樣清麗”的描述。是本多幻覺的繼續(xù)么?本多這樣一個曾經以邏輯為人生信條的人會在見到聰子的時候馬上制造出六十年前的樣子么?這個答案是不可知的。那這是本多確實的記憶么?答案也是不可知的。有一篇評論認為聰子身為佛門中人,不會說謊。我覺得,這倒是說不清的,但對于她到底有沒有說謊這個問題,答案仍是不可知的。這樣看來,究竟是什么原因聰子說不認識清顯是個不怎么容易搞清楚的問題。
      
      如果把視野拓寬至整個四本書,有篇書評認為這四本書象征著不同的側面:“清顯獻身戀愛,勛追求武士道,月光公主則至少還有肉體美,透卻說得上是戰(zhàn)后日本出現(xiàn)的‘憤怒一代’的變種?!蓖瑫r,在這期間,本多也不斷成長,在經歷了這些個階段后,他也逐漸走進了虛無。這倒說的不錯,但作為一個讀者,我覺得不怎么喜歡這樣的結論。但要系統(tǒng)的歸納這個超長篇巨著,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想來想去,其實還是搞清楚“聰子為什么說她不認識清顯?”這個問題比較好。
      在這四本書中,一句話被反復提及:“恒轉如瀑流。”這句話最初是在《春雪》中,游園的一行人發(fā)現(xiàn)失足瀑布的死狗后,老主持尼借題做的一番演說中提出而引起本多的注意。融匯了四冊書而在第三冊《曉寺》中有了相當系統(tǒng)的解釋?!稌运隆肥秦S饒之海中讀起來最慢的一本,其中作為轉世的月光公主由于身份原因出場有限,而大篇幅的敘述本多游歷印度感受古代佛經經典所得,涉及到了許多佛教哲學語言。在這本書中,作為讀者的我有了這樣一種感覺,整個世界的進程如同一條速度不變的河流,一切的緣都在不停推動著前面的浪頭前進。這樣的河流每個人便只能隨波逐流。而無論你在哪里停下,河流都不終止,實際上你也就根本不會停下,你只能一直順著河水,作為緣的一部分存在。人在河流中做的任何事,都不會影響到整體,換句話說,就是河流總有這些浪,不會多,也不會少。人有五蘊,色受想行識,人以為自己能夠控制,卻不曾想到,給你控制這些的,正是那包囊萬物的世界。但人就該什么都不做么?答案是不一定,你如果有了這樣一個想法這樣實踐了,那么是本來你該進行的,你如果沒有這樣的想法卻同樣在這樣做,那也是你本來改進型的,如果你沒有這個想法你也沒有這樣做,那仍是你本來該進行的。
      這樣,我?guī)缀跻贸鲆粋€結論了,雖然是很站不住腳很隨意的:本多是否見過清顯等人,聰子是否經歷了與清顯愛情的悲劇,這都并不是最要緊的。本多最后見到聰子,聽完她說的那句話:“本多先生,你果真在今世見過這個清顯嗎?你現(xiàn)在能夠斬釘截鐵地說,我和你以前確實在這個世界上見過面嗎?”之后兩人在弟子陪伴下游園的時候全文走向了終結:“此后再也不聞任何聲音,一派幾秒。園中一無所有。本多想,自己是來到及無機已有別無他物的地方。庭院沐浴著夏日無盡的陽光,悄無聲息……”我不知道該怎么說我讀到這里究竟感受到的是什么,似乎是一種寒冷,不同于其他一些很棒的佳作那樣讓人后背發(fā)麻,是一種我現(xiàn)在水平根本描述不清的感覺。但若一定要我描述一下,那便是像我剛剛說的,浮游在河流之中,就說是《曉寺》中說的恒河吧,陽光燦爛,水也溫暖,你能感覺得到卻不知所措的感覺。
      
      昨天夜里,我陪我的一個挺好的朋友出去散步,他說他最近的事情。聽上去愁云慘淡,多重壓力。他問我如何處理他手頭上一件難纏的事。我聽完他說完這個難纏的事,發(fā)現(xiàn)真的是什么都行。便問他之前問別人得到什么結論。答曰:“都叫我有點骨氣,別再貼上去了?!薄疤炷?,為什么有這樣的說法!”我說道,“這樣一個非理性的世界怎么人都這樣混亂?哦,本該是這樣的!”他說:“你也給不出什么結論了是么?!蔽页姓J的確如此。但我覺得光這樣說顯然不行。不知不覺的,我想起了豐饒之海。我說道:
      “我覺得,我還是有話要說的。
     ?。ㄎ医洺T谖覀兩⒉降臅r候說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美其名曰給他上課。)
      “恩……就這樣開頭吧。你看,你現(xiàn)在碰到的這個問題,說實話,我們都找不出什么特別好的解決方法,或者說我們在已經考慮到的假設中找不出正確的一個。不過,說實話,我一直覺得,你現(xiàn)在這樣充滿壓力,并不是一件多壞的事。我并不是說那些壓力能夠磨練人的意志之類的話。我跟你說下一個想法,也是我最近一直想的。對待這個世界,這個五彩繽紛又有時過于黑暗的世界,我們有著無窮無盡的認識。而我們回應的方式也千千萬萬,有人積極有人頹廢。恩……你覺得到底我們該如何對待這個世界呢?該積極還是頹廢?你也不知道?說真的,我也不知道。但為什么我現(xiàn)在要跟你說這些呢?我覺得我們應該有那么一種態(tài)度,我姑且稱之為‘愛’,實際上可能跟這個字通常的意思根本沒什么大的關系。我覺得這種態(tài)度就源于這個世界緩緩地前進給人不知所措的感覺。這是一個非理性的世界,我們都知道的。我不敢說對待什么事采取某種辦法就是最好的,我只知道我們在某些時間總歸要作某些事情的,而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就需要你這種態(tài)度出來了。你看這個世界,他有好有壞,我們對這個世界的關鍵并不是在我們到底是積極還是消極地對待事情對待世界,關鍵在于無論我們是積極還是消極,我們如果能有有這種態(tài)度,愛,我們有那么一瞬間,有那么一種非理性的跳躍飛出身子,再來看看自己在做的事情,不以一種嚴肅的刻板的價值觀評判,只像一個隨意參觀的游客,看看自己的樣子,然后感覺一下,相信自己潛意識里最不可捉摸、最不可感觸的東西遞出來的些許靈感。以這樣的態(tài)度,愛自己,愛這個世界,不要以為積極就是最好的了,也不要以為啊,積極不好,那就消極吧。這都不是有什么道理在里面的。你只要靜靜的感受,靜靜的擁抱這個世界,愛他,然后用自己的全力去做事就行了。你會覺得,你這樣想了之后,你會覺得一切都突然變得平穩(wěn)起來,你不再見怪不怪,你可能更能發(fā)現(xiàn)這以前從未發(fā)現(xiàn)的關系。緣的力量。感受一切,愛一切,無論他是好的還是壞的,無論你是好的還是壞的。再說一下,愛并不是愛,他不一定是積極的。”
      
      
      
      
      
  •      世界文學史上偶爾會出現(xiàn)這種特殊現(xiàn)象:一個在藝術上卓越的作家,在政治上卻是反動的,例如為墨索里尼捧過場的意大利詩人鄧南遮及美國詩人龐德。多產作家三島由紀夫就是日本現(xiàn)代文壇上這樣一個例子。通過作品,他不斷宣揚對毀滅、流血、死亡與自殺的沉迷,并在《憂國》(1960)、《明日黃花》(1961)和《英靈之聲》(1966)中,美化法西斯軍人。他叫嚷:“必須復興日本的傳統(tǒng),尚武和武士的傳統(tǒng)”,還宣稱:剖腹自殺是“死的美學的極點”。最后,為了煽動人們挺身而出,復活日本軍國主義,他按照日本傳統(tǒng)方式當眾剖腹。
      
      三島由紀夫是日本當代著名小說家、戲劇家。他于1925 年生在東京,原名平
      岡公威。其祖父曾任樺太(即庫頁島,現(xiàn)名薩哈林島)廳長官,父親曾任日本農林省水產局局長。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和祖母一道過的。祖母夏子出身名門,經常帶他去看能樂和歌舞伎的演出。后來他之所以能寫出日本古典戲曲《近代能樂集》(1956),并在《春雪》(1965)中反映沒落貴族的思想感情,是和這位祖母的熏陶分不開的。他6 歲入學習院初等科,12 歲升中等科。1938 年,在學習院《輔仁會雜志》上發(fā)表第一個短篇《酸?!?。
      
      他是個早熟的作家,16 歲時,即以三島由紀夫的筆名在《文藝文化》(1941
      年9 —12 月)上連載中篇小說《花兒怒放的森林》。1944 年畢業(yè)于學習院高等科,由于成績名列前茅,天皇獎賞他銀表一塊。同年10 月入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次年2 月應征入伍,但因軍醫(yī)檢查有誤,當天就被遣送回鄉(xiāng)。
      
      1946 年6 月,經前輩作家川端康成的推薦,三島在《人間》雜志上發(fā)表小說《煙草》,遂登上文壇。轉年11 月大學畢業(yè),就職于大藏省銀行局,不出一年就辭職,成為專業(yè)作家。他著有21 部長篇小說,80 余篇短篇,33 個劇本,以及大量散文,其中有不少曾被譯成歐美多種文字。他曾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金候選人。作品有10 部被改編成電影,36 部被搬上舞臺,7 部得過各種文學獎。
      
      影片《憂國》是他根據(jù)自己的小說自編、自導、自演的,上映后,創(chuàng)造了最高票房收入的新記錄,在1965 年的“圖爾短篇電影節(jié)”上獲第二名。其主題是把剖腹自殺作為武士道精神予以肯定。主人公年輕軍官武山因不愿奉命去伐“二?二六”事件中的叛軍而剖腹自殺,新婚的妻子也陪他自刃而死。
      
      “二?二六”事件給予三島的影響是強烈的。他曾寫道:“‘二?二六’事件
      的挫折,確實使一位偉大的神死去了,當時我是個年僅11 歲的少年,只是朦朦朧朧地覺察到這一點。然而在12 歲的多感年齡迎接戰(zhàn)敗之際,我意識到當時的神的死亡這一可怕殘酷的實感,與11 歲的少年時代所覺察到的,似乎息息相關?!比龒u對戰(zhàn)后日本的現(xiàn)實十分不滿。他感到:“照此下去,日本的文化、傳統(tǒng),將從意識上被破壞”,“應該考慮發(fā)動一次昭和維新”。1967 年和1968年,他曾率領30 多名右派學生去自衛(wèi)隊受訓,并以“三島小隊”為基礎,成立了由100 來名“私兵”組成的“盾會”,自任隊長。1970 年11 月,在東京舉辦了“三島由紀夫展”,這個由照片組成的展覽是三島親自安排布置的。展覽結束后,他們21 日率領“盾會”的四名會員,占領了離東京鬧市不遠的
      自衛(wèi)隊駐屯地的總監(jiān)室,從陽臺上向1000 名自衛(wèi)隊隊員發(fā)表演說,抨擊日本憲法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禁止日本重新武裝的條款給日本人帶來了恥辱,企圖煽動自衛(wèi)隊嘩變。因無人響應,遂按照日本傳統(tǒng)方式剖腹自殺。
      
      三島在預先寫好并廣為散發(fā)的《檄文》(原載《產經新聞》1970 年11月26
      日)的最后部分寫道:“我們要使日本恢復日本的本來面目,然后死去?!覀兪怯捎谏钌钇谕哂蟹浅<兇獾撵`魂的各位作為一個男子漢,一個真正的武士而醒悟,才采取這一行動的。”此事曾在日本國內外引起巨大震動。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尤斯納在《三島或空虛的幻影》一書中說:“倘若有一朝一日反動的國家主義革命在日本取得勝利,哪怕是暫時的,‘盾會’必將成為其開山鼻祖?!毙≌f家井上光晴在《未能發(fā)表的〈三島由紀夫之死〉和〈何謂保衛(wèi)國家〉》一文中寫道:
      
      “不管怎樣看,三島由紀夫的自殺也是污濁的。太平洋戰(zhàn)爭末期,我們曾陪一
      位朋友——即將出擊的特攻隊員坐了幾個小時。我無論如何也忘不掉他那副語無倫次的樣子,蒼白的臉抽搐著,嘴唇發(fā)干。把以精心布置的舞臺為背景而剖腹的三島由紀夫,同那在‘保衛(wèi)天皇’的吆喝聲中被迫充當炮灰的青年這兩者之死相比較,我感到極其焦躁和迷惘。我不得不聯(lián)想到‘為了天皇陛下’而在爭中被殺死的成千上萬丈夫、兄弟和兒子的悲慘命運?!龒u曾大言不慚地說:‘我毫無保留地否定戰(zhàn)后天皇宣布自己是人[ 不是神] 這一舉動。我甚至為此對天皇本人懷有反感。’究竟三島由紀夫心目中的天皇和天皇制是什么樣的呢?倘若他如愿以償,憑著自衛(wèi)隊的武裝暴動修改了憲法,地地道道的天皇制得以復活,那么日本和生活在這片國土上的人,將會落何下場呢?”三島死后近20 年來,隨著日本國力的迅速增長,他的名字越來越頻繁地為他的同胞所提及,也引起了西方記者的注意。美國記者伯恩?伯魯馬在《紐約時報雜志》周刊(1987 年6 月7 日)上發(fā)表《一種新的日本民族主義》一文,提到日本“精神運動”的領導人鈴木邦夫的辦公室墻上,懸掛著極端民族主義作家三島由紀夫的照片。該組織出版了一種叫作《光復》的月報,其目的就是要奪回已經失去的東西:純潔的日本精神。三島逝世15 周年時,英國記者亨利?斯托克斯在《消失了的武士——戰(zhàn)后日本的萎頓的靈魂》(日譯文見《朝日周刊》雜志1985 年12 月6 日、13 日)一文中指出:三島的目 的是復活日本軍國主義。他正是因為對戰(zhàn)后日本人萎頓的精神狀態(tài)感到憂心 忡忡,為了喚醒國人而自殺的。倘若他死后有知,看到由于日本取得了成功 而帶來大和民族主義的復活,他必然感到無比欣慰。
      
        《豐饒之?!肥怯?4 卷連貫性的作品所組成,被譽為三島作品的“頂峰 之作”。前 3 卷《春雪》、《奔馬》、《曉寺》分別出版于 1965、1967、1968 年,第 4 卷《天人五衰》“最終回”原稿是在作者剖腹自殺的當天上午交給 出版社的。三島曾多次說,《豐饒之?!肥撬漠吷聵I(yè)。
        系列小說《豐饒之?!窂娜斩響?zhàn)爭一直寫到 70 年代初,本世紀發(fā)生在日 本的重大歷史事件差不多都涉及了。作者用佛教輪回轉生之說,將沒有血緣 關系的四代人聯(lián)系在一起,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和連貫性,同時也寫出了各 個時代的特征?!洞貉窡o疑是 4 卷當中藝術性最高的。尤其是第 3 章中用 庭園的美景來烘托人物的美,第 12 章中,主人公清顯和聰子乘人力車去賞雪 的場面,寫得情思雋永,令人聯(lián)想到《源氏物語》及《枕草子》中某些段落。 說明作者不僅受了西方文藝思潮的影響,也繼承了日本古典文學的傳統(tǒng)。清 顯從小養(yǎng)尊處優(yōu),長成一個既任性自私,又優(yōu)柔寡斷的人。他明明知道早在 青梅竹馬時期就認識的聰子對他一往情深,但當他隨時可以把聰子娶到手 時,卻不屑于承認自己愛她。待到聰子迫不得已和親王正式訂婚,并獲得天 皇敕許之后,為了嘗禁果,他才去和聰子頻頻幽會,致使她懷了孕。正如他 的摯友本多所說:“你一開始就去跟權力和金錢都奈何不了的對手去較量。 正因為那是不可能的,你才被迷住了,對嗎?倘若是可能的,就視之如瓦礫 了?!保ā洞貉返?38 章)日本評論家田中美代子認為:“他的悲慘命運并 非像羅密歐和朱麗葉那樣不可避免地來自外界,而是他自愿地招致和選擇 的?!雹龠@一卷以聰子打胎后削發(fā)為尼、清顯心碎而死結束。
      本多是貫穿四部曲的次角。他是唯一掌握輪回轉生這一秘密的人,而當事人勛和月光公主,卻至死被蒙在鼓里。第 2 卷《奔馬》的主人公勛是作者 最鐘愛的人物,甚至可以說是他本人的化身。勛是在血腥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
      1931 年的“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國內發(fā)生了一系列恐怖事件,逐漸促使日本去擴大侵華戰(zhàn)爭。1932 年 2、3 月間,民間的右翼團體“血盟團”與青 年軍官合謀,先后殺害了前財政部長井上準之助和三井財閥的首腦人物團琢 磨。5 月 15 日,一幫海軍軍官和陸軍士官學校學員又在光天化日之下槍殺了 尤養(yǎng)毅首相。勛便糾集了 20 名志同道合的小伙子,策劃“昭和維新”,目的 是暗殺一批要人,實行天皇親政,維護皇道尊嚴。事泄被捕,但獲釋后,他 又采取單獨行動,刺殺了財界巨頭藏原,隨即剖腹自盡。勛暗殺藏原的場面 令人聯(lián)想到 1960 年 10 月 12 日 17 歲兇手山口二矢刺殺前社會黨委員長淺沼 稻次郎的情景。山口事后也自殺。事實上,三島曾公開稱贊右翼少年山口是 個“非常優(yōu)秀的人”。
        《奔馬》通篇宣揚“日本精神”,武士道色彩最濃。勛代表著以對外發(fā) 動侵略戰(zhàn)爭為國策的政府當局所刻意培養(yǎng)出來的軍國主義少年。
      在第 3 卷《曉寺》中,三島借年近半百的本多來宣揚自己的觀點:“勛 的死,迫使本多從中反省到了所謂純粹的日本究竟是什么。除非否定一切, 甚至否定現(xiàn)實的日本和日本人?除非殺人之后自殺,此外還有什么真正同日本共存亡的道路呢?任何人都擔心害怕,不敢說這話,而勛不就是舍身來 證明這種看法的嗎???想起來,民族的最純粹的要素,必定有血腥氣味, 必定有野蠻的影子?!保ǖ?2 章)值得深思的是,本多用以形容勛的“年輕 的日本精神在那么孤立的狀態(tài)下進行戰(zhàn)斗而終于自行滅亡??”(第 2 章) 這句話,恰恰可以用來描述三島本人。
        在《曉寺》上半部中,時代背景是 1940 年,日本已與德、 意締結了三國軸心同盟,把侵略的魔爪伸向東南亞。這在小說中也有所反映。
      分店經理談了本多不在期間,曼谷人心的惡化。他說:由于英美巧妙的宣傳,這里 的人對日本懷有惡感,還是多加小心為好。隔著車窗可以瞥見,街道上擁擠著一群群以前 不曾看到過的老百姓。
      這里謠傳日本軍隊很快就要從法屬印度支那打過來,各地的治安情況也不好,所以 大量的難民擁到曼谷來了。
        在曼谷,本多遇到了幼小的月光公主,偶然瞥見她的左邊側腹上有三顆 黑痣,從而知悉她是由清顯——勛——轉生的。
      下半部以戰(zhàn)后初期的日本為背景。月光公主已成長為 18 歲的大姑娘,只
      身到東京來留學。本多從鑰匙孔里偷看她與慶子(本多的女友)搞同性戀的 場面,再度看見那三顆黑痣。果然,她回國后,20 歲就被毒蛇噬死。
      最后一卷《天人五衰》以 60 年代末葉至 70 年代初為背景。倘若說清顯
      獻身于戀愛,勛追求武士道,月光公主則至少也還有肉體美?!短烊宋逅ァ?的主人公透卻說得上是戰(zhàn)后在日本出現(xiàn)的“憤怒的一代”的變種。年近八旬 的本多發(fā)現(xiàn)這個孤兒身上有三顆黑痣,也沒有調查清楚月光公主的死的日期 和他的誕辰,就把他過繼為養(yǎng)子。他對本多百般虐待。慶子從本多那里了解 到輪回轉生的秘密,便當面戳穿了透是冒牌貨,指出他完全沒有 20 歲就死亡 的跡象。透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自殺未遂,雙目卻失明了。
      第 4 卷的末尾與第 1 卷的末尾遙遙呼應。60 年前,不論本多還是清顯都
      未能見到剛剛削發(fā)為尼的聰子。如今年過八旬的本多重訪月修寺,終于見到 了出家 60 載依然保持著絕色美貌的聰子。闊別經年后,本多與老尼進行了一 番禪語般的問答。老尼堅持說,她根本沒聽說過清顯一名,并問道:“本多 先生,你果真在今世見過這個清顯嗎?你現(xiàn)在能夠斬釘截鐵地說,我和你以 前確實在這個世界上見過面嗎?”
        這下子可把本多鬧糊涂了。他說:“假若清顯君壓根兒不曾來過世上, 那么勛也不曾來過,月光公主也就不曾存在了。??而且,說不定連我 都??”
      老尼說:“這就要看您怎樣去領悟了。” 本多感到迷茫,覺得此刻與老尼會晤,也成了虛虛實實的事。
       最后引用一段瑪格麗特?尤斯納所做的《豐饒之?!奉}解作為結束。她 寫道:“這個題名原出自開普勒①和第谷?布拉埃②時代的占星天文學家的古老月理學?!S饒之海’指月球中央那片廣漠的平原。該平原跟月亮這整個 衛(wèi)星一樣,是既沒有生命也沒有水和空氣的一片沙漠。此題名一開始就鮮明 地表示出:促使那四代人依次活動的一連串沸騰的眾多計劃,以及與之針鋒 相對的計劃,騙子獲得成功,真實遭到破壞,到頭來是一場空,也就是虛無。”
       日本的文藝評論家松本鶴雄說,三島的文學特征是:“日本浪漫派精神、貴族情趣和對王朝文化的憧憬的結合,轉化為天皇神格化?!蓖ㄟ^三島這部 巨著,我們可以了解到他是怎樣試圖恢復武士道精神,又是怎樣借藝術形式 來宣揚他這一反動觀點的。
      
      1988 年 10 月 15 日
     ?。ā洞貉?天人五衰》譯本序,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0 年 12 月版)
      
  •     《豐饒之?!匪牟壳淖詈笠徊俊短烊宋逅ァ酚?965年在雜志《新潮》開始連載,也是三島在東京市谷陸上自衛(wèi)隊東部方面總監(jiān)部切腹自殺前的壓軸之卷,將三島式美學發(fā)揮到極致,為三島的文學生涯畫上了句號?!短烊宋逅ァ放c《源氏物語》結局異曲同工,且充斥著一股無機的清冷感,和《春雪》、《曉寺》和《奔馬》這前三部的厚重華麗完全不同。
      ?
      法國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尤斯納作的題解,“豐饒之?!奔础霸轮!?,指月球中央那片廣漠的平原,雖名為“豐饒”,其實匱乏。因而這部巨著所寫的一切,最后都歸于虛無。
      ?
      在寫這部“大河小說”(roman fleurre)之前,三島曾自述:“我正計劃明年寫一部長篇小說,可還沒有形成時代核心的哲學,如何寫成一部長篇呢?我為此遍索枯腸,盡管現(xiàn)成的題材多得不勝枚舉。
      ?
      三島在寫完了《天人五衰》之后特意署上次日即行動的日期,約編輯次日取走,然后就剖腹自殺了,親身實踐了他所認同的死亡,因此本書可以看做是三島臨死前的宣言書和自我剖白。因為他說過,“國家本身又不明不白”,他覺得戰(zhàn)后日本的經濟繁榮和政治體制褻瀆了日本的歷史和傳統(tǒng)。
      ?
      何謂天人見五衰之相:頭上花萎,腋下汗出,頂中光滅,雙目數(shù)瞬,不樂本座。這是臨終之相,死亡之相。這是對日本美的恢復之不可能的隱喻,亦是對自然之身軀的徹底懷疑而作的不祥之音。
      ?
      《天人五衰》重現(xiàn)了三島獨有的對老年人的惡毒刻畫。那些“老而不死”的人一邊為自己不能體會青春顛峰時刻的自殺之美而慚愧,一面又滿懷仇恨地拿青少年做自己哲學的實驗品。他們在三島的詛咒下一刻也不曾幸福,雖生活富裕,姿態(tài)優(yōu)雅,著裝考究,但無一不散發(fā)著口臭,仿佛整個身體都在腐朽敗壞,如一個巨大的垃圾場。
      ?
      《風饒之海》包藏了世界和生命無能為力的深刻感受,青春的鮮亮肉體在海水中熠熠生輝,過于澄澈與美好的面容使人有不祥的預感。自然與宇宙在三島看來不是善而是惡的,因為它固然造就了人,但使人陷入了永恒的被動中,因為死亡和衰落使青春的美成為一種幻象、戲弄和屈辱。他認為,死亡是唯一可能的勝利。
      ?
      日本著名女作家小池真理子的《欲望》是對《豐饒之?!返闹戮醋鳌队贰鹘莾A心的美男子投海自殺,她若干年后來到一個孤寂的庭院,為行將就木的老人朗讀《天人五衰》的最后一段。
      
      日本樂壇天后級創(chuàng)作才女椎名林檎在專輯《絕頂集》中收錄的《Mello》,是她對三島由紀夫的謳歌之曲。歌詞從男性視角,以第一人稱的“我”和第二人稱的“你”寫就——“你肯定對手持小刀的我感到恐懼”,若將歌中的“我”和‘你’分別置換為“三島”和“日本”,難免讓人聯(lián)想到那位怪異鬼才對戰(zhàn)后日本的控訴。
      
      椎名林檎狂熱地追捧三島,有趣的是她的生日11月25日竟是三島的忌辰——她的很多歌曲,長度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分秒的數(shù)字疊加在一起,就是三島的生日。
      
  •     貫穿一生的自我意識無疑是本多的惡之所在。這種自我意識不曉得愛為何物,只知道嫁手他人殺戮眾生,只知道撰寫娓娓動聽的悼詞,而以他人之死為樂,將世界引向毀滅,唯求自己永生。當然,這期間也曾有一縷光明從窗口瀉入。那便是印度。是印度使他一度從惡中掙脫,盡管時間那么短促。是印度將自己深惡痛絕的世界用迷離的光明和縹緲的熏香包攏起來,教導人們通過道德約束使是非同居共處,二者都是自己永遠無法抵達的世界。
      
      時至今日,本多才領悟到生即是老,老即是生。認為這對同義詞總是相互誹謗是不對的。年老之后,本多方認識到降生以來八十年時間里即使最歡喜之時也不斷感到的不如意的實質。這種不如意之所以在人的意志的此側或彼側撩起不透明的霧靄,是因為意志害怕面對生老本事同義語這一殘酷的命題,是的一意志本身釋放的隱身煙霧。
      
      古希臘人曾經這樣贊美過:十二歲的男孩惹人喜愛;他長到十三歲就變得更美了;十四歲時少年的愛之花更加芬芳馥郁;十五歲更增添不少魅力;十六歲則是盡善盡美的年紀?,F(xiàn)在,十七歲的阿念就象一朵濕糜之花,盛開在本多的臂彎之下。這鮮活的肉體,卻勾起本多截然不同的聯(lián)想,他想起了在公園里遇到的老青年。原來,男色愛好者的地獄和女人在同一處地方,那就是“老”啊。本多仿佛看見了一個人人都要墮落下去的,布滿枯骨的深井,井底浮現(xiàn)的就是老青年那濃妝的臉。想到這里,本多打了個寒戰(zhàn),緊擁著少年,沉沉睡去。當本多再次見到清顯時,他從阿念那里得到的小小的平和,立刻被清顯的美打的粉碎。幾日不見的清顯已經換上了夏季的單衣,白色的絹布上描繪著墨綠的竹子。他束手站在庭院樹蔭下,對著本多露出了愉快的笑容。仿佛無形的力量從本多身上碾過去,使他全身顫栗不已。這一刻,他愿付出一切來留住這種美。
      
      此后再不聞任何聲音,一派寂寥。園里一無所有。本多想,自己是來到既無記憶又別無他物的地方。庭院沐浴著夏日無盡的陽光,悄無聲息……
      
  •     最后這個轉世之人可能是冒牌貨,抑或是如書名般,有一個仙子衰退成一個凡夫俗子。實際上我挺喜歡這部的主人公,很聰明,很敏感。這部最令我癡迷的是開頭對海的描寫。中文的懶得錄入,正好電腦里有原版的這一段:
       沖の霞が遠い船の姿を幽玄に見せる。それでも沖はきのうよりも澄み、伊豆半島の山々の稜線も辿られる。五月の海はなめらかである。日は強く、雲はかすか、空は青い。
       きわめて低い波も、岸辺では砕ける。砕ける寸前のあの鶯いろの波の腹の色には、あらゆる海藻がもっているいやらしさと似たいやらしさがある。
       乳海攪拌のインド神話を、毎日毎日、ごく日常的にくりかえしている海の攪拌作用。たぶん世界はじっとさせておいてはいけないのだろう。じっとしていることには、自然の悪をよびさます何かがあるのだろう。
  •     整個豐饒之海中存在著兩條不同的輪回路線,一個是以松枝清顯及其轉世者們?yōu)橹黧w的劇情輪回,軌跡為松枝清顯——飯沼勳——月光公主——安永透;另一個是以本多的理性自我意識為主體的主角輪回,軌跡為萌芽——行動——衰亡——復甦 。前者是聲勢浩大的幻影,推動情節(jié)向前發(fā)展,而后者才是整個豐饒之海的靈魂所在,經由劇情輪回轉動所發(fā)出的電流,為主角輪回的轉動提供了動力。
      
      主角輪回的各個階段,都在劇情輪回的幾個階段借每輪重要人物的名字給出了暗示,對應如下:
      
      清顯——局外人本多經旁觀清顯毀滅而自我意識初顯——萌芽階段
      勳(勛)——為拯救勳的生命本多投身其中出手相救并取得局部成功——行動階段
      月光公主(金讓)——為認定金讓為清顯及勳轉世本多退至墻后偷窺,理性自我意識退卻——衰亡階段
      透——本多收養(yǎng)初次見面便確信看透其于己相同本質的少年為養(yǎng)子,認知機能逐步復蘇——復甦階段
      
      而《天人五衰》的最后,本多與聰子的對談中暗示松枝清顯這個人并不存在,一切只是本多的想象的說法究竟是真是假,已無所謂了。
      
      之前在讀完《曉寺》的時候,有過認為今西是三島本人在書中的投影的想法。在讀完《天人五衰》后,這種想法仍沒有改變。在情節(jié)上時隔20年后,本多也還有想起今西,足可見其重要程度。而之前斷定的《天人五衰》“將是一本沒有了寫作者的作品,物我兩忘的涅磐之作”,也可以通過《天人五衰》里的書中書——安永透的日記得到證明。利用“謎樣主角”的第一人稱不拘泥于邏輯和文章的賣相而兀自表白,就像塞林格在《哈普沃茲16,1924》里面干過的那樣?!肮芩懿荒苜u,就寫這一次了?!钡母杏X,至此已是破釜沉舟永不回頭了。
      
  •      豐饒之海有四部曲,原諒我是從第四部開始看的,心血來潮,抓起來就看,貌似沒頭沒尾,但有些滋味,如鹽入水,體溺性存。
      
       看《海邊的卡夫卡》的時候,老友說能喚起深層恐懼,其實應該把這句話用在這本書里,如果說村上喚起的恐懼是靠某種懸疑的故事情節(jié),三島所喚起的恐懼卻是源于人的本質壞,而這種本源的壞由自我的意識開始,由意識賦予本源惡以形狀,支配著人的思考和行動,與本多是如此,與阿透來說亦是如此。整個故事都給人以隱天蔽日的窒息感,如果可以用“互文”一詞的話,故事的推進所帶來的恐懼感就與傳統(tǒng)的日本倫理電影感覺相同,于無聲處點頭落地。
      
       所以就可以理解為何阿透在被完全質疑和否定時會服毒,因為此刻他已無法用自我意識來賦予肉體和行為以形狀,意識變成了毫無意義的白日夢。對本多來說,更是如此,在最后一刻,當他六十年的愿望和賴以存在的信念灰飛煙滅時,當他說自己來到無意識和無記憶之地時,我明白,這不是解脫,是完全的絕望。
      
       語言倒是很有一點古典美,不過卻是于寂靜處血染無數(shù)情花。
      
  •     當年文潔若老師協(xié)同張龍妹老師來我們學校作講座,雖然我的專業(yè)完全不沾邊,但還是沒有放過這個天時地利,過去聽了。當時主講的是張老師關于源氏物語翻譯版本的研究,結束之后有提問時間,文老師也參與解答。于是當時我就問了文老師關于《天人五衰》結局和《源氏物語》結局的相似之處的問題??上睦蠋煂Α短烊宋逅ァ犯星樘?,一下觸動了她以至于聽到了許多別的精彩的關于三島的意見,而原本期待的問題答案卻沒有了。
      
      說實話《天人五衰》的結局我看得不是太懂。邏輯上講聰子應該不會說謊話,畢竟是佛門中人。那么很有可能是松枝清顯并不存在。但這也不可能。沒有松枝,就不會有聰子和洞院宮治典王的訂婚,更不會有她后來的出家。所以很迷惑。
      
      但這結局倒真的很有味道。整部天人五衰充斥著一股無機的清冷感,和豐饒之海其他三部的厚重華麗完全不同,真的令人吃驚。倒是和《源氏物語》真的很像。比起前四十四帖紀錄片似的筆調,宇治十帖就好像拉了一個近鏡頭,聚焦在了風雨飄搖的宇治及生活在那里的三姐妹。也難怪有后十帖作者并非紫式部的說法。雖然比起薰君我更喜歡忠于自己的光源氏,但不得不說,大君、中君、浮舟這三位女性形象的塑造,絕對是空前的飽滿感人。最后的結局也是浮舟為情所苦,在兩人中搖擺不定,投水自殺卻被救起。一年后出家為尼,然后薰大將聞訊來訪,浮舟的答復卻是“這里沒有這樣一個人”。聰子和浮舟某種程度上很相似,都是看似柔弱卻極為有主見,也都是看似純情卻時有淫亂之舉。命運也相似,真心相愛的男士完全不可靠,只是一時的情熱;可以依靠之人由于種種反倒依靠不得。浮舟出家的結局一般被解釋為平安時代女性對男性的唯一反抗和獨立。那么,三島是想用聰子最后的否定清顯,來否定男權體現(xiàn)女權?或者否定現(xiàn)世?
      
      但看到作為三島君fans的日本著名女作家小池真理子對《豐饒之?!返闹戮醋鳌队?,又覺得可能并非如此。最后女主角傾心的美男子投海自殺(和新潮文庫《天人五衰》精裝版的封面湛藍的大海相吻合),她若干年后來到一個孤寂的庭院,為行將就木的老人朗讀《天人五衰》的最后一段。小池的意思大概是象征美的阿須佐和秋葉去世之后,剩下的世界無非是空無一物,丑陋的無機空間罷了。于是需要靠著對美的追憶活下去。然而那個瘋狂的三島迷,阿須佐的丈夫也并沒有否定妻子的存在。感覺倒是鬼頭楨子和本多繁邦最后走到了一起,在空無一人沐浴著夏日陽光的庭院。
      
      不理解啊。無奈這是最后的手稿,三島本人的想法恐怕當時也只有川端知道了。(日本文壇真的很曖昧,又是三島太宰,又是太宰川端,又是川端三島的)然而川端也沒來的及說什么就去世了。
      
      我還是很想知道,作為譯者的文老師如何看待這個結局。
      
  •     乍一看還以為穿越到了村上春樹,能把三島和村上這倆風格幾乎兩極的作家作品翻譯到如此類似,我對林先生表示深深的orz
      
      建議大家除非錢多得燒的慌,這版不要買了。臺灣的這本加上郵費算下來幾百大洋,北京燕山出版社的豐饒之海,上下才幾十塊,一樣的版本,就是簡體字罷了。
      
  •      古希臘人曾經這樣贊美過:12歲的男孩惹人喜愛;但是他長到13歲就變得更美了;14歲時少年的愛之花更加芬芳馥郁;15歲更增添不少魅力;16歲則是盡善盡美的年紀?,F(xiàn)在,17歲的阿念就象一朵濕糜之花,盛開在本多的臂彎之下。這鮮活的肉體,卻勾起本多截然不同的聯(lián)想,他想起了在公園里遇到的老青年。原來男色愛好者的地獄和女人在同一處地方,那就是“老”啊。本多仿佛看見了一個人人都要墮落下去的,布滿枯骨的深井,井底浮現(xiàn)的就是老青年那濃妝的臉。想到這里,本多打了個寒戰(zhàn),緊擁著少年,沉沉睡去。
      
       當本多再次見到清顯時,他從阿念那里得到的小小的平和,立刻被清顯的美打的粉碎。幾日不見的清顯已經換上了夏季的單衣,白色的絹布上描繪著墨綠的竹子。他束手站在庭院樹蔭下,對著本多露出了愉快的笑容。仿佛無形的力量從本多身上碾過去,使他全身顫栗不已。這一刻,他愿付出一切來留住這種美。
  •     三島的文字很硬朗,無論是描寫景物、情感、思維等等,讀起來讓人覺得像碰到了刺一樣。細心體會其中的味道,也沒有特別迷人的東西。在這個世界上,我認為大部分的事務是可以訴說清楚地,我也承認神秘力量的存在,也就說有超乎自然的一種力量給人精神有時會施加影響,關鍵是看這個對象是誰,是否能夠體會到它,但并不是三島所描述的那種神秘,在他的世界中,我覺得一切都是模糊而不確切的,永遠都是自我意識的搏斗與認知??傊?,給我的感覺的是不能理解的,不能體會的,不確切的。
  •   “朝聞道,夕死可矣”,如果沒死該如何?
    知識、思想、美,它們仍然在。
    可我的頭腦銹跡斑斑,肉體枯萎干癟,
    張口吐出的不是精妙的辭句,
    而是陳詞濫調,擺弄著漸漸失去生命力的幾個念頭,伴隨著陣陣惡臭。
    衰頹比死要可怕得多。
    絕望絕望。
    除此之外,一無所有。
  •   像是女人寫的評論(隨口一說,如果不是也別介意)。
    我剛讀完覺得聰子還是見過清顯的,不然本多又如何與聰子聯(lián)系起來,他就是通過清顯才認識聰子的。而聰子說自己沒見過清顯、甚至是第一次和本多見面,我看更像是長年修法后達到的一種“忘卻”,這個在佛法中本身也是很高的境界。
    至于輪回是否存在,世間本身存在很多巧合,看人怎么想了。清顯的《夢日記》內容一個字也沒具體透漏過,讀者也不知道到底寫了什么……其實我最喜歡的是《曉寺》里關于印度部分的描述。
  •   哎,這個譯本序意識形態(tài)很嚴重啊,如果光從政治上去看三島,讀到的實在很有限,可惜了這樣的巨作。
  •   不過三島這本書寫的有點倉促,感覺似乎迫不及待了,可能也與他人生最后的行動有關。
    豐饒之海系列給我的感覺是一部不如一部,不過這套書還是應該宏觀的看。
  •   這個"一部不如一部",也恰合天人五衰之勢.
  •   咦,LS我記得以前關注過你的吧
  •   哈哈,加上。
  •   因為你的頭像很眼熟啊
  •   豐饒之海是從曉寺開始看的,然后是春雪和天人五衰,奔馬看不下去。。
  •   ,。。??吹捻樞蛲耆粚?,春雪和奔馬比較好看
  •   是啊 因為覺得春雪的翻譯實在是讓人難以下咽,,唐月梅那版的,竺家榮(使這名吧)曉寺的翻譯要好很多很多
  •   翻譯最好的自認為是奔馬
  •   這段時間緊跟著一部一部看下來,剛剛開始最后一部天人五衰。最喜歡的是奔馬,但同時也覺得,如果沒有春雪,奔馬達不到那樣的高度。所以四本書與其說是線性發(fā)展,我倒更傾向于認為春雪是一個總起,余下三部是平行展開。
  •   看某些書評,就像看某些旅游論壇的計劃書:D1,清晨我們迎著清風漫步在……某某山就不去了,因為與某某山大同小異;不敢保證能看到日照金頂?shù)膭倬埃荒壳胺亲罴延^賞季節(jié);無名山頭不值得停留……少一些主觀的指導,多談談個人的感受吧。讀書冷暖自知,怎么非要定性為子丑寅卯?
  •   奔馬的翻譯很不錯!
  •   日本樂壇天后級創(chuàng)作才女椎名林檎在專輯《絕頂集》中收錄的《Mello》,是她對三島由紀夫的謳歌之曲。歌詞從男性視角,以第一人稱的“我”和第二人稱的“你”寫就——“你肯定對手持小刀的我感到恐懼”,若將歌中的“我”和‘你’分別置換為“三島”和“日本”,難免讓人聯(lián)想到那位怪異鬼才對戰(zhàn)后日本的控訴。
      
      椎名林檎狂熱地追捧三島,有趣的是她的生日11月25日竟是三島的忌辰——她的很多歌曲,長度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分秒的數(shù)字疊加在一起,就是三島的生日。
    ------------
    第一次聽說呢!
  •   評論不靠譜 再讀一次吧,應該會有新的感受和啟發(fā)的
  •   樓上的,我標題已經說明是逸聞趣事了。個人狂愛椎名林檎,偶然知道了她對三島的傾慕,以及其他周邊新聞,特放在一處供人消遣的。你覺得我再讀一次就該有更崇高的感悟,或者評論必定是沉甸甸的?順便說一句,本書我責編的,已經讀過不下十次,幾乎無感了。以上。
  •   這本書從圖書館借來沒看完,因為不甚認同書中的觀點,并且被書內滿溢的激烈感情嚇到。但是三島由紀夫真正是一個天才,是非寫不可的天才。
  •   看書的時候,一直強烈感覺到三島由紀夫是“憤中”
  •   因為,生命里的那一根刺,那一切的源,已經從心內釋然了。
    所謂涅槃,是不是從這個意思說的呢?或許......
  •   上帝 你對于這個結尾竟然還能聯(lián)想到聰子;
    也許我已經忘了最后一本里也有聰子的東西涉及?
    我當時對這一本的感覺不是很好,因為這是另一個人翻譯的,整個文風就變掉了 所以粗粗看了一下;
    對于文評,一般不喜歡去猜測這是什么意思啊之類的,我更喜歡順著suzanne langer的角度,用符號去評論,這樣更能從應用語言和心理分析的角度去了解一個作者;
    我覺得可能是全書跨度時間過長,所以很多情節(jié)預設發(fā)生了微妙的矛盾,這是任何小說都可以理解的偏差;
    和源氏物語有相似之處麼我覺得作者之間難免有互相借用靈感的時候;
    其實春雪就已經非常完美了;看第二部開始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所謂的轉世什么的,覺得日本人幼稚的滿可笑的。其實后面幾部的東西很繁瑣、很沉重了:我覺得哲學性提高了,但是美感下降了很多!
    我看最后一部的時候壓根沒想那么深;就記得作者反復在那里考證這個本多發(fā)現(xiàn)的人是否真是清顯的轉世——如果要轉到哲學,算不算是“對自我的定義和認知”呢?有點唯心的花頭~
  •   看原文阿,或者至少看文潔若的
    說實話以前由于林少華譯本的影響,我一直覺得天人五衰是四部曲中最爛的,但實際上明顯不是
    我個人口味比較古怪,最喜歡曉寺。因為我覺得春雪那樣的王朝文學作者也能寫出來,但曉寺只有三島才寫得出來
  •   又是三島太宰,又是太宰川端,又是川端三島……括弧中出現(xiàn)了3個CP=-=~猥褻地卡卡卡~
    因為看了電影版《欲望》,對最后那段文字有很深情節(jié)~
    其實,也就看著樂啦~加上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一些事,看著就特別有感情。
    最近地一次和人聊天中,對方(動畫導演)教育我說“看電影,全靠觀者自己去領會,不要去問導演【你想說什么】”云云。我想看小說也是一樣的,尤其是大部頭的作品。往往涵蓋了作者很多的東西……人生經歷、人生感悟、人生觀等。不同的人找不同的領悟。
    ——腐女子看到單數(shù)以上地美男都很起勁。=w=~卡卡卡
  •   看電影,全靠觀者自己去領會,不要去問導演【你想說什么】”云云
    確實如此
    《源氏物語》在我看來,簡直就是作者對理想化的美男子的塑造與告白。
    啰啰嗦嗦,情不自禁。以至于《云隱》一章全無內容,以無言句讀生死。
    試了很多次,《云隱》之后的幾章就是不想看下去,不是寫的不好,而是在審美中,文章的生命已經終了。
  •   因為得了老年健忘癥
  •   2010-04-05 10:50:40 AT
      那么,三島是想用聰子最后的否定清顯,來否定男權體現(xiàn)女權?或者否定現(xiàn)世?
      
      
    這部小說的人物有三個等級,世間人——見證者(本多)——天人(清顯及其轉世),天人的存在,他完美無缺的身心,都是依賴于這個等級來印證的。
    聰子原本是世間人的,中間兩部她完全從世間消失了,這是個大伏筆,這書我是一晚上讀完的,她出家之后,我一直在想她什么時候再出現(xiàn),結果最后才出來,出來就告訴見證了一切的本多:都是幻覺,醒醒吧。清顯或者你我都只是無分別的無常,沒有分別,不用執(zhí)著于此。
    其實很明顯,作者后兩部一直在用本多視角進行敘述,所以聰子出來說的那些話,根本就是借本多的耳朵直接傳到讀者那里去的。很像藏密里喇嘛作了一幅曼荼羅,最后毀去,給讀者看這個過程。
    三島的意思很明白,但這個處理是太禪宗教科書了啊。埋伏了兩部的一個人物,力量沒有釋放出來,最后反而顯得作者很執(zhí)著于宣傳佛教精神,落了形跡了
  •   那也就是說清顯不存在咯?還是說當時和聰子戀愛的就是人格分裂的本多?
    雖然很多人覺得本多迷戀清顯以至于執(zhí)著尋找他的轉世,我一直覺得本多多少對聰子有點意思。他好像天生喜歡高貴又放蕩的女性,表妹房子,聰子,還有月光公主
  •   那么,只能說聰子是將清顯作為無常之相勘破了嗎,那她也不應該記得本多不是嗎
  •   結局竟然是以這樣的方式戛然而止,充滿太多想象的留白
  •   浮舟對熏說沒有浮舟這個人,聰子對本多說沒有清閑這個人。我想兩位女性的用意是一樣的吧。
  •   2011-09-15 22:29:57 言麟
      浮舟對熏說沒有浮舟這個人,聰子對本多說沒有清閑這個人。我想兩位女性的用意是一樣的吧。
    ————————————————
    什么意思?能再解釋一下嗎
  •   師姐,豐饒之海各部你都推薦哪個譯本啊,怕了國內的某些譯者了
  •   文潔若的最好可是不太好搞到,剩下兩本邱夢蕾的不錯,許金榮的也不錯
    只要不是葉唐夫妻的其實還都不錯的
  •   喔,多謝!為啥葉唐的不好?另,師姐你不是很不喜歡林少華大人譯本么呵呵
  •   林的譯本我根本當他不存在,垃圾中的戰(zhàn)斗機
    葉唐的都是研究生翻的,質量很orz,《春雪》翻的非常jp,以至于唐后來再版自己又改了很多細節(jié)。但因為底子太爛所以總體還是很爛
  •   哈哈哈哈,原來有這么坑爹,我算是知道了
  •   結局并不重要,只是收尾的方式之一,重要的是讀故事的過程,那個過程中閱讀者的感情體驗
  •   感覺很是玄妙的一本書啊
  •   已經買了= =
  •   ls悲劇啊
  •   嚶嚶嚶嚶嚶嚶
  •   你覺得譯得很像嘛。。????
  •   林少華譯的很不錯啊!
  •   個人認為翻得不錯,不知樓主所說具體和春上村樹的相似點是?
  •   同樣討厭林譯
  •   北京燕山出版社的豐饒之海 第四部不也是林少華翻譯的嗎?
  •   這段描寫我沒在小說中看到啊,你看的那個版本的?
  •   同問,我也沒見過,我發(fā)誓我一句一句讀的
  •   原來男色愛好者的地獄和女人在同一處地方,那就是“老”啊。
  •   等我看了再跟你討論,哈哈
  •   看了一半了,覺得三島和芥川還有點像。都是滿眼里只有惡像之人。時不時的認為這就是才華加給自己的壓迫,宿命式的躲也躲不了。又感覺隱約中還有一些村上也表達過的不可預測性,覺得好像自己躲在一艘小船里被巨浪包圍著,顛簸起伏中把能吐的東西都吐出來了可還是不解決問題,唯有一死了之。遇到的日本文人都有一個共通點:外面看起來個體意志強烈,但內心都被神秘感所左右,整個人都埋在深深的恐懼之中,透口氣都難。有點可憐。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