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作者:岳洋 頁數(shù):541 字數(shù):537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文明昌盛、曠古空前的偉大年代。宋代文化輝煌燦爛,文臣武將人才輩出,理學、文學、史學、藝術以及科技領域群星璀璨??軠省?、二程、朱熹、歐陽修、蘇東坡、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沈括、李清照、辛棄疾、岳飛、文天祥等優(yōu)秀人物,享譽千古。本書選取兩宋時期150多位名人,每人一傳,取材《宋史》和《續(xù)資治通鑒》,參考古代野史、筆記小說及今人所寫宋代文藝、科技等人物傳記,生動講述兩宋煙云中熠熠閃光的人物傳奇。
作者簡介
岳洋 1931年生 山東省實驗中學高級語文教師,1990年退休 編寫《中國攝影家大辭典》《君權與親情》等 著有《我和實驗中學》
書籍目錄
趙匡胤
以兵變得天下的開國皇帝
趙炅
燭影斧聲中即位的皇帝
趙恒
治國無能花錢有膽的皇帝
趙頊
實行變法的皇帝
趙佶
寵道士玩花石的亡國之君
杜太后
“金匱之盟”的“盟主”
李宸妃
宋仁宗的生母
趙元佐
敢于違抗父皇的叛逆皇子
魏國大長公主
平民式的“第一小姐”
王彥舁
撕吃活人耳朵的將軍
潘美
戰(zhàn)略戰(zhàn)術靈活多變的大將
楊業(yè)
北宋“楊家將”第一代大將
趙普
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首任宰相
郭進
曹彬
戰(zhàn)功大、殺戮少的“宋良將第”
呂端
“天事不糊涂”的宰相
王繼恩
干預兩朝帝位的大宦官
范曼
用醫(yī)藥破除迷信的好知府
賈璉
冒死帶頭救活鹽井的好州官
張詠
獨當一面的好知府
馬知節(jié)
能軍善政愛民的州官
楊延昭
邊關大將“楊六郎”
寇準
把皇帝推向戰(zhàn)爭前線的宰相
王欽若
在黃鶴樓上出生的“鬼”宰相
丁謂
集才干和奸佞于一身的宰相
李允則
在“和平”的帷幕后巧妙備戰(zhàn)的邊官
呂夷簡
忠于皇室顧全大局的宰相
龐籍
諫君對人處事勇于秉公的大臣
范仲淹
“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知府
明鎬
用地道戰(zhàn)鎮(zhèn)壓起義軍的安撫使雇工出身的將軍
……
章節(jié)摘錄
楊業(yè) 北宋“楊家將”第一代大將 楊業(yè)(?-986),歷史上著名的“楊家將”的第一代大將。并州太原人,父親楊信是后漢麟州(今陜西神木西北)刺史。 楊業(yè)性格倜儻豪俠,擅長騎馬射箭,特別愛好打獵,每次打獵獲取的獵物都比別人多。他曾經(jīng)和伙伴們說:“將來我要是當將軍帶兵打仗,也能像用鷹犬捕捉野雞兔子那么容易!” 楊業(yè)二十歲時在劉崇部下,作戰(zhàn)果敢驍勇,屢立戰(zhàn)功,人們稱贊他為“無敵”將軍,升為建雄軍(今山西臨汾)節(jié)度使?! ∷翁诰寐勊拇竺?,很想得到這員良將。攻打太原的時候,北漢國主劉繼元投降了,楊業(yè)兀自據(jù)城苦戰(zhàn)。直到劉繼元奉宋太宗之命去招降他,他才向北方拜了兩拜,大慟一場,脫下盔甲,來參見新主子。太宗很高興,授他為右領軍衛(wèi)大將軍,班師后又授他鄭州刺史??紤]到他擅長邊防戰(zhàn),又調(diào)他任代州(今山西代縣)兼三交(太原一帶)駐泊兵馬都部署,起行的時候,皇帝賞賜給他很優(yōu)厚的財寶?! ∫淮?,契丹部隊侵入雁門,楊業(yè)統(tǒng)率著部下數(shù)千騎兵繞小道到雁門關北口,從敵人背后發(fā)起攻擊,殺得契丹大敗,他因功加升云州觀察使。從此以后,契丹人只要望見楊業(yè)的旌麾,就趕緊遁走?! ∷瓮跏遗沙鋈サ氖叴髮ⅲ械木庸︱湴脸岳媳?,有的畏敵如虎,楊業(yè)保衛(wèi)邊疆的赫赫戰(zhàn)績,使他們丟臉、被動,于是都忌妒他,有的上書皇帝,說他的壞話。宋太宗看了后概不過問,把這些告密信都密封起來派人送給楊業(yè),向楊業(yè)表示了對他的信任與恩寵?! ∮何跞?,官軍大舉北征,由忠武軍(今河南許昌)節(jié)度使潘美任云(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路行營部署,命楊業(yè)任他的副將。同時命西上閥門使、蔚州(今河北蔚縣)刺史王優(yōu)和軍器庫使、順州(今兩廣一帶)團練使劉文裕擔任監(jiān)軍。北征大軍一氣攻下了云、應、寰(今山西朔縣馬邑)、朔(今山西朔縣)四州。不久太宗下詔把這四州的百姓遷往內(nèi)地,命令潘美的部隊保護內(nèi)遷。當時契丹國母蕭太后親征,領兵十幾萬,又奪回了寰州。在這種形勢下“移民”,實在太危險,但“圣旨”必須執(zhí)行,于是楊業(yè)與潘美、王侁、劉文裕計議道:“現(xiàn)在遼兵人多氣盛,不可和他們正面接戰(zhàn)。再說目前朝廷只命令我們內(nèi)遷幾個州的百姓,我們從代州領兵出大石路(今山西繁峙),先派人秘密通知云、朔兩州的守將,待大軍離開代州的時候,讓云州的民眾先出動。我們駐扎在應州,契丹一定來爭,這時讓朔州的百姓出動.進入石碣谷。同時派一千強弩手埋伏在谷口,再用步兵在中路接應斷后,這樣三州的百姓就萬無一失了?!薄 ?/pre>媒體關注與評論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 ——陳寅恪 如果讓我選擇,我愿意活在中國的宋朝。 ——[英]湯因比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